?
就这样,叛逃出卫国的吴起几经辗转,终于在这个小山谷安定了下来,开始专注于儒学要义,向自己的拜官之道又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一番变故,非但没有磨灭吴起心中对于拜官的渴望,反而让他更加醉心功名。过去的吴起一捧起那竹简便觉万分沉重、头晕脑胀。如今对着那些竹简却是爱不释手,在吴起的眼中,沉重的竹简已不仅仅是承载知识的工具,更是自己通向那把交椅的奠基石!
每日里,吴起都勤辍苦读,不舍昼夜。收了吴起作徒弟之后,曾申就一步一步引导吴起开始干起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到了后来,等到吴起学会烧水做饭后,这些日常粗活就全部落到了吴起那里。只是有时候吴起看得入迷而忘了煮饭,曾申只得又亲自动手下厨,对此曾申不但未加责备,心里还暗暗得意。
曾申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此举的目的只在于让吴起明白儒家所提倡的“孝”之一道。儒家信条核心之一就是关于孝道,当初孔夫子逝世时,深受儒学影响的三千弟子硬是为夫子守了三年的孝期。
由于隐居的小山谷远离闹市,一个月里总要抽出一两天的功夫到镇上去采办日常所需。也只有这时候,吴起才会放下手中的竹简,到闹市去采购东西。
曾申也曾收过几个徒弟,以前的那些徒弟也可说很勤奋,但一跟吴起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但令曾申最欣赏的地方更在于吴起的那一股专研好问的劲头,而吴起的每一次问询,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有时就是曾申也大感吃不消。而曾申为他解答之际,感觉自己也收获良多。
经过吴起夜以继日的努力,曾申书架上的儒学经典也渐渐地被他看透、看熟。现今的吴起发现,只要自己认真起来去研读那些儒学,基本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假以时日,只要有充裕的时间,超越曾申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就连曾申对此也深信不疑。平日指导吴起时更是不遗余力。
这一日,吴起像平常一样坐在那块大石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那津津有味地品读一本儒家对于治国之道的著作。
曾申像往常一样走出起居的地方,只是手里多了着一份较为古朴的竹简。看到吴起就在不远处,当即举步走了过去。
当他来到吴起旁边时,吴起正自吟诵得出神,全没注意到老师的到来,曾申也不打扰他,只是含笑的站立在他的身后。看着吴起摇头晃脑的痴迷模样,那本典籍的内容逐渐浮现曾申的脑海,他也不禁的跟着吴起晃了起来,一副十分享的模样。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吴起的朗诵声停下后,曾申犹在那摇头品味着。此时的吴起也注意到了面前晃动的影子,回头一看,曾申仍是沉迷其中。
吴起看着老师在那有些滑稽的模样,当下尴尬地“咳!”了一声,曾申方才从神游的状态恢复过来。
看着吴起强忍的微笑,饶是曾申涵养再好,满是皱纹的老脸也不禁微微发烫。
为了缓和气氛,曾申迅速地递给了吴起那份竹简,故作掩饰地开口道:“这本左公所作的典籍收录了许多各国史事,也包含了一些治国之道,对你的拜官应有一些借鉴之效,拿去好好研读,过得几日,为师再来好好考校你!”说完就匆匆地离开了。儒家学派一直提倡为君为国,希望门下弟子能够出将入相,好施展报复,借此弘扬儒家学说。曾申之前的几个徒弟最后也都在各诸侯国谋得了一些官职,所以对于吴起强烈的拜官欲望,曾申虽不说支持,但也不曾反对过!
听到对拜官之道有益,吴起更是喜不自胜,当即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份竹简,仔细品读起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已身为朝廷命官,就当对国君忠诚,即使那国君行止不端,你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背叛国君,当应竭力劝其更正!”
“当年陈国灵公君臣淫乐,泄冶谏之,终遭杀戮戮!敢问夫子,如此昏君臣子,是否仍要尽忠?如此有坏礼乐的君主,还值得为其卖命吗?”
“这……总之无论如何,既然一朝为臣,便需尽心为国,不得生有二心!”
曾申说罢便拂袖而去,不再理会吴起的疑问。原来这几日以来吴起都在专注于老师所给的那部《左氏春秋》,恰好今日老师过来跟吴起研讨这本典籍。
刚开始的时候两人讲到治国得失时仍是言笑晏晏。但说到这个“尽忠”问题,两人就产生了极大地分歧——吴起出身商贾家庭,凡事都会衡量个中利益,在他看来,如若是贤明的君王,自然值得自己为其尽忠,如果是昏君,掂量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自然不必忠诚如一。
信奉儒家典籍的老师始终抱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君为臣纲”的理念,一味的愚忠。结果两人越说越僵,被逼急了的吴起只好举出《春秋》典籍里的这个事例来反驳曾申,找不出理由的曾申终于愤然离去。此时的吴起也是执拗,看到老师离去,也没有跟在老师身后去认错,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正确!
从那日之后,老师也不再与吴起讨论典籍,吴起这回也是固执,他见老师不考究他的学习,他也懒得去搭理。
殊不知曾申心里也很气恼:你说这吴起,不认同自己所授理念也就罢了,居然不主动接洽自己,难不成还要自己拉下这张老脸去迁就他?
直过了半个月,吴起终遇到了自己无法理解的说辞,只好虚心来请教曾申。从这件事之后,吴起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仅是问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完全不像以前那样率性而为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虽说两人表面上仍是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可吴起明明感觉到,狭窄的房舍里,似乎有了那么一道无形的裂缝渐渐地在他俩之间横亘着,两人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师徒畅所欲言的感觉。
吴起拜师的初衷本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师徒关系的好坏他也不曾深思熟虑过——自那日毅然决然的远离那座城门的那一刻,有一种东西便在这少年的心里慢慢壮大,逐步吞噬着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https://www.biquya.cc/id37460/20337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