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盛唐皇帝 > 第0033章 驸马的心思你别猜

?就李琅的历史认知而言,大唐的公主们非常强势,驸马们头顶上的帽子大都绿油油的,不戴绿帽子的驸马可能不太多。大唐男子争相做公主的情人,却都不愿意当公主的的丈夫。

  大唐公主热辣奔放,大唐驸马有多悲催,绿帽子有多重,只有当过驸马的人才最有体会。李琅现在就很想看看一位大唐驸马得知自己的公主妻子可能有外遇时,会是怎样一种愤怒反应。

  但李琅失望了,杨洄的神色一点都没变。

  乡民的咬定与自己的调查结果完全一样,杨驸马没有意外,没有惊诧。

  眼见驸马没有展露愤怒表情,李琅冷静一思考,觉得自己想得太越位了一点,杨錡如果已经俘获了公主的芳心,就不会搞出英雄救美那一套把戏,谁会对自己已经得手的美女来啥子英雄救美,有毛病啊。

  杨錡至今还没有得逞,杨洄倒是没必要太过愤怒,李琅收起看大唐驸马吃醋的小趣味,接着补充道:“至于具体真相是什么,我不了解,但韦元魁三父子一定清楚,驸马可以找他们问话。”

  杨洄冷哼一声,真相还用去问别人吗,他已经了然于胸。

  杨洄这些天反复询问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他们大都看得出,李昌贵要开口招认的指使者就是杨錡,只不过被公主及时地扔下灞水灭口。这说明公主当时不但已经领悟出指使李昌贵的人是杨錡,而且已经洞悉并理解杨錡这么做的动机。

  杨錡的动机是什么,当然不是谋害公主。杨洄已经派人秘密打探清楚,在陪同公主游玩灞桥的前几日,杨錡天天在灞桥玩跳水救人的游戏。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已经浮了出来,其实很简单:

  杨錡指使李昌贵让李琅将公主弄下水,目的是为了玩英雄救美的戏码,达成与公主的私情。公主当时洞悉了这一切,为了免于私情外泄,及时处死李昌贵灭口,在进宫取得太真的支持消除顾虑以后,现在又急于处死李琅灭口。

  杨錡是为私情而冲动的,韦元魁父子是事先知情的,公主是事后领悟的,李昌贵是被公主及时灭口的,而李琅是无辜的,如今正面临被公主和韦家灭口的危险。

  所以,随时丧命的李琅被迫找他来了。

  “好,我知道了。”

  杨驸马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非常满意,甚至兴奋。不是满意李琅指出杨錡,其实杨錡在他的调查下已经显露,不需要李琅来告知,说验证还差不多。他非常满意是因为他从李琅的消息中解析出意想不到的重大内幕:

  太子妃韦氏的族叔韦元魁事先知情不报还加以利用,太子妃生父韦元珪事后知情不报还大力掩饰。

  光凭这些就可以将矛头指向太子妃,牵连太子,相信当朝相国是很乐意看到这种状况的。

  当然,他自己并不想真正那么做。今时不同往日,贞顺皇后已薨,寿王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也已不存在,他向太子发难已然失去了本义,还将为以后埋下隐患,何苦来哉?他仅仅是打算虚张声势,在公主面前获取空前主动的讨价还价余地。

  杨驸马盯着李琅道:“你告诉我这些内情,有想过要换取什么吗?”

  “寻求人身保护,免遭捕杀。”李琅没有闪避杨洄逼视的眼光,“作为公主灞桥落水事件的关键人证,我活着,应该有助于驸马。”

  杨驸马点头道:“好吧,我会将你送去大理寺,那里会保护你的。”

  李琅一惊,这是要将我关进监狱啊。

  看样子,杨洄在来见他之前就打算将他抓进大牢羁押起来。他一入大牢,咸宜公主,杨錡,京兆韦氏,谁会放过他?甚至包括杨洄本人也不会再放他出来。他将公主抱下河,与公主有过肌肤之亲,难保杨洄不对这些事耿耿于怀,杨洄在利用完他之后,就是他的死期来临之时。

  唐代,特别是武周与盛唐期间,官府盛行酷刑,酷吏层出不穷,官府的监狱进去就出不来。在官府的大牢里,喝开水死那还是极好的福利,最恐怖的是那些灭绝人性的酷刑一个接一个地加身。被刑死之前要遭受酷刑的百般折磨,刑死之后的尸体遍体凌伤,还不一定完整,这样的死法也太屈辱太窝囊了。

  李琅又岂甘跳进官府大牢那个火坑。

  李琅来找杨洄,是想着自己对驸马有利用价值,可以暂时换取驸马给予的人身安全庇护,并要求驸马及时解救苏氏和韦侯成,他不但不能入狱枉死,现在还必须尽快赶回骊山清江村阻止惨剧发生。

  “已有朝臣上本为我呈报祥瑞,此时我进大理寺不合适。”李琅摇头道。

  “祥瑞?”杨洄不解道,“什么祥瑞?”

  “我梦遇老君,得老君赐福痴哑顿愈,有人认为我是太平盛世的道家祥瑞,上本奏报朝廷。”

  以人为祥瑞……杨洄面露狐疑。

  把李琅视作道家祥瑞,杨洄直觉这是一个高人出的招。假如呈报成功,李琅就可以获得空前声望和正统身阶,这无疑能化解李琅目前正面临着的杀局。至少在明面上,没有人会高调戕杀道家祥瑞,新丰县衙的捕杀令会悄悄撤下。

  “谁为你呈报的?”

  公主落水事件发生后数日以来,杨洄已经派人探明了李琅的底细,一寻常乡民而已,没有任何家世和人脉,有朝臣愿意为乡民上本?

  “事情由别人代办,呈报人名讳我并不清楚。”

  “奏本递送到哪里?”

  即便李琅不愿明说,杨洄也能猜得到,不外乎是武家人代为呈报。武家应该是以此换得了李琅的新白醪酒酿造术,然后将李琅放了出来。

  “中书省。”

  杨洄沉吟片刻,冷笑道:“替你上本的那个人没有担保一定能呈报成功吧。”

  “驸马法眼如炬。”李琅微微一愕,难道呈报祥瑞还能一定成功不成,“对方说所有祥瑞都要经朝廷查实才能予以承认,不可能担保一定能成。”

  “话是不错。近些年祥瑞过多过滥,有鉴于此,朝廷有规定,所有祥瑞都需要查实,并辨别等差后才能奏闻陛下。”杨洄话锋一转,“但你确信一定能通过朝廷的查实?”

  “我痴哑顿消是铁的事实,自信有很大把握通过。”

  “你不觉得你这个祥瑞跟其他祥瑞有很大差别吗?”杨洄玩味道,“以人为祥瑞从未有过,朝廷必定会审慎对待。更何况,韦元魁正在捕杀你。想一下,他所属的京兆韦氏会让你通过查实么?”

  “此话怎讲?”李琅问道,“还请驸马详尽点拨。”

  “中书侍郎是韦谟,韦阁老与韦元魁虽不是同出一脉,却同属京兆韦氏,你觉得这份奏本递上中书省会有下文吗?”杨洄冷冷道,“即便韦阁老老眼昏花放你一马,你也过不了礼部那一关。阁老们署理的文牒需要尚书省去执行,朝廷负责具体署理各州县呈报上来的异象、祥瑞、老君现世、通玄、长生术等道家相关政务的衙门是礼部会同宗正寺崇玄署,主官是礼部侍郎韦陟,韦侍郎也是京兆韦氏的人,你这个事情落到韦侍郎手中,会有什么进展?”

  庙堂之高的事情,李琅仅能依照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由胜利者所书写的,也不知是真是假的,有几分真几分假的史载判断大方向,对于具体运作则两眼一抹黑,听杨洄这么一说,心迅速沉了下去。

  “韦侍郎是天后、中宗、睿宗三朝宰相韦安石之子,根基很深,家世人脉很广,陛下也很信赖他,他无需派人下来查实,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能将欺骗朝廷的罪名加在你身上。”

  呈报祥瑞非但行不通,甚至还会因此惹来祸端。李琅仿若掉入冰窟,心凉透了。

  李琅心情沉郁,一时默然无言,思考着杨洄有耐心跟他说这些话的用意。

  或许,杨洄的潜台词是,他有办法一定能通过朝廷查实……

  杨洄说了一番话后,突然也没有出声,他回首往事,面露不忿。

  自开元二十五年李瑛、李瑶、李琚三人因他和武惠妃联手控告谋逆被废为庶人并赐死后,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三人冤死的罪魁祸首,他承受着朝野各方背地里的指责,太子李绍甚至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杨驸马合罪当死”的怨恨之极的话来。在这种氛围下,他挂着驸马都尉的勋官未被授予任何实职。

  杨洄觉得自己很不值。

  杨洄不否认,废太子李瑛谋逆确实是他与武惠妃构陷的,其中还有李林甫的暗中配合。目的便是扶植武惠妃的亲生儿子寿王李瑁取代李瑛为太子,但此事的真相其实是……废黜李瑛完全出自皇帝的本意。

  皇帝早就想削弱东宫,压缩太子职权,同时提升相权,主导朝廷政务。让宰相和太子的关系由原来的协调配合变成对立争斗,方便皇帝居中操纵和驾驭,达到强化皇权的最终目的。

  这个目的与国朝立国之初三省体制下的旧有权力配置大相径庭,是一个开创性的架构变更,皇帝打算通过废掉他不喜欢的太子李瑛,重新立储一步到位地达成。为此,皇帝在废掉李瑛之前一个月便将坚决反对废储的张九龄罢相,扫除最大障碍。

  他与武惠妃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递上了一个皇帝所乐见的废储藉口而已。

  说穿了,武惠妃、李林甫,还有他,都不过是在迎合上意。

  要不然,仅凭“李瑛与妃家薛氏兄弟构乱,指斥至尊”的笼统罪状,皇帝就会将做了22年储君的李瑛给废了?

  要不然,皇帝在李瑛被废后,为什么不立武惠妃力主的寿王李瑁,而是选择忠王李绍?还急吼吼地变更祖制,将新太子与东宫属衙属官剥离,太子不住东宫,而是搬到兴庆宫乘舆所幸之别殿,方便放在眼皮底下彻底监控。

  要不然,武惠妃诡异薨逝后,皇帝虽然追谥武惠妃为贞顺皇后,但当皇长子庆王李琮请示是否按照皇后丧仪,让全部皇子公主服丧时,皇帝却不准许,而只是沿用妃嫔丧仪,仅让武惠妃的亲生子女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服丧?为什么,因为皇帝心知肚明,武惠妃构陷了三王,三王是冤死的,皇帝内心深处有愧。

  要不然,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什么一定要打压跟他没有任何过节的太子李绍?因为这种状况是皇帝最愿意看到的。张九龄罢相,李瑛被废以来,宰相不再兼领东宫职衔赞辅太子,跟皇太子不再存在隶属关系,其实质是皇帝有意培植宰相和太子之间的制衡。下面两拨人掐得紧,皇帝在上面才能坐得稳。李林甫善于揣度上意,很明白自己在皇帝所下的江山棋盘上,他这枚棋子的作用。为了巩固相位,李林甫没事找事,有事更是绝不放过,见缝插针地威胁太子。李林甫这么做跟他早年附庸武惠妃,曾赞同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没有半点关系。从实质上来讲,李林甫这么做也是身不由己,换做另外一个人来当这个宰相,也必须这么干。否则宰相根本做不下去,没干上几天就会被皇帝给罢免了。

  因此,总而言之,皇帝洞悉和主宰了四年前废太子事件中的一切,皇帝才该为李瑛、李瑶、李琚之死负有最大责任。

  其实,很多朝臣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纷纷把责任推给他和武惠妃。武惠妃为此死得不明不白,竟然被朝野上下认为是鬼祟索命,实在荒谬,分明是被人暗中害死。

  他杨洄也受到朝野排斥,从未被授予职官,只能过着挂驸马头衔的男宠日子,除了钱财多随便花,公主邑臣司架空了府内几乎所有的事务。

  他连纳两个小妾都不行,提过数次,都被公主一口拒绝,毫无商量的余地。

  当驸马的苦,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不怪国朝的男人一听说皇帝要下嫁公主给自己,立即就感到大难临头,连张果老那样的道家名人也不例外,一听说皇帝要下嫁玉真公主给他,赶紧脚底抹油,逃得无影无踪。

  杨洄在回首往事,又琢磨眼前,心中慢慢有了计较,觉得将李琅抬举为祥瑞,增强份量,可以被他拿来当枪使,让李琅跟别人正面冲突,他隐于幕后,哪一方势力都不明着得罪,还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

  即便万一不成,依旧可以将李琅抓进大理寺,不耽误功夫。

  杨洄计较已定,目光锐利起来,看着李琅,一字一句道:“你以前真是一个哑巴傻子?”

  杨洄这是明知故问,他这几天派人调查的种种迹象都不支持李琅以前装哑扮傻,李琅在落水之后方才神志清明会说话的。

  现在经过自己与李琅的一番交谈,发觉李琅操着关中本地口音,吐字清晰,但说话的方式非常另类,大大有别于国朝其他人,这一诡异现象更加表明李琅突然会说话。

  杨洄有此一问,是出于慎重起见,想观察李琅有没有惊惶失措的神色。

  痴哑顿愈超乎常情,朝廷下来查实的每一个人都会带着质疑这么问的,如果问一下,李琅就呈现出谎言被戳穿的惶恐紧张,那这个祥瑞就没什么必要呈报了,趁早打住。

  “杨驸马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骊山周边村落详尽打听,杨錡也是知道的。”李琅向天行礼,“我一朝开窍明智,全赖玄元皇帝降恩赐福。”

  杨洄见李琅神色如常,煞有其事一般,心理素质还算过硬,心中的顾虑缓和下来。不管李琅梦遇老君是真,还是假,只要李琅有能耐扮得世人以为是真,看不出破绽,呈报祥瑞就有可操作的底气。

  “情实如此的话,呈报祥瑞这事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李琅闻言犹如死里回生:“请驸马明示。”

  ;

(https://www.biquya.cc/id36577/19418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