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职业生涯 > 第四十七章

?常健在劳改、劳教系统其他单位无法落实其调动问题的情况下,曾经开展一次“周游列国”的行动。第一站是E市、一个新兴的沿边城市,因为律师资格培训班的学友老陈,已调到E市东城区司法局当局长,这是最近的关系,而且不仅现任政法系统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据说其还有更大的后台。

  

  由于担心碰钉子,也是为了直接考察,常健事先不招呼,风尘仆仆就到了E市,很顺利的找着老陈。因此,常健估计“有希望”了。大家一见面就亲热起来,常健打趣说:“看你来啦老陈,欢不欢迎呀?”

  

  “欢迎老同学光临!”老陈如是说,而且很客气。

  

  “不影响你的工作吧?”常健有些好意地问。

  

  “有什么影响?快下班了,走!喝酒去。”老陈拿足了局长的架子,把常健带到附近的酒楼,点了两个人肯定吃喝不完的酒菜。

  

  “不要太破费嘛!哎!公费、自费呀?”常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

  

  老陈豪爽地说:“管他呢!先喝了再说,干!”两人的酒杯马上碰了起来。

  

  常健赞叹道:“好!好酒呀!”心想老陈这司法局长也蛮潇洒的嘛!

  

  “本地名酒、补酒,也是土酒。”老陈有些幽默。

  

  “不错,混得不错吧?”常健一语双关,连夸带问。

  

  “哪里、哪里,立足未稳呀!”老陈谦虚得很。

  

  “哦!那投靠你行吗?”常健直截了当,心想市里的司法行政机关,比公安、检察、法院也差不了多少的,至少也比平合农场要强!

  

  “欢迎啊!可现在没有编制呀!我们司法局就那么几个位置、几个鸟人,个个健壮如牛,一下子死不了,又没有地方去。”老陈实事求是。

  

  “还有别的路子吗?”常健不大甘心的问。

  

  “我们城区没有律师事务所,准备搞一个法律服务所,要聘用一些法律工作者,这个你肯定不干嘛!”老陈慢慢地封堵路口。

  

  “还有其他单位的关系吗?”常健又说了一句废话。

  

  老陈坦白说:“除了刚关照过我的那位领导,我可是人生地不熟呀!”

  

  常健转移话题:“对了,小容来过吗?好象大家都没做律师哟!”

  

  老陈有些感慨:“来过了,喝了一顿就回去啦!律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现在都是聘用制、包干制,要自己找饭吃,还是铁的饭碗好啊!”

  

  常健留个伏笔:“那以后如果有机会,可别忘了老同学。”

  

  老陈斩钉截铁地说:“请放心。干杯!”把酒一口喝完了。

  

  常健也只能象小容一样,喝了一顿就走人,心想来日方长嘛!

  

  第二站,常健到D市,找政法学院的同班同学迟晓,其时任市中级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官场上有些背景。之前,常健父亲在省某要害部门退休的同学,给其熟人(D市人大常委会的头头)写了一封信,常健也随身带着。

  

  D市是一座海滨城市,迟晓在一家著名的海鲜酒楼里,也招呼了常健一次大餐,然后抽出业余的时间带着他,把双方能串连的关系,都走了一遍,最好的结果是:“请先回去等着,如果定得下来,就通知你。”

  

  常健父亲同学的熟人,属于退居二线的领导,说话不怎么管用,而且隔了那么多层的关系,不知帮忙没有?也许比不上迟晓的作用大。

  

  几天时间过去,常健觉得该走人了,临别时专门回请了迟晓,俩人免不了又一番扯谈。常健说:“感谢你为我做了那么多工作。”

  

  迟晓搭话:“不好意思,可能帮不了你的忙。”

  

  常健连忙说:“不好意思的是我,已经很麻烦你了。”

  

  迟晓想想:“要不然这样,A市律师事务所主任庞英,目前是我们省最有名的大律师,我跟她有些往来。你有律师资格证书,又有政法工作的实践经验,我写封信介绍你到她那里看看如何?脚踏两只船嘛!”

  

  常健勉强地说:“也好,那我就谢谢你啦!”

  

  其实,常健要踏的不止“两只船”,这话当然不能和迟晓说,也不能跟别人乱说,他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走到哪、算哪!

  

  第三站,常健按报刊信息介绍到了H市、新设的一个港口城市,这里正召开空前的人才交流会,说是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健把自己的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和简历等材料复印了好几套,分别投往公安、法院、检察院的招聘点,得到同样的答复:“请先回去、等候通知”。

  

  第四站,常健到了C市,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市经委当主任,为请求帮助而又不显唐突,他事先准备好拜访的理由和礼品才去上门。

  

  常健穿着制服,边敲门边说:“表姐,我是常健,出差顺便看你们来啦!”

  

  表姐把门打开:“哟!常健,快进来,带那么多东西干吗?”

  

  常健热情地问候:“表姐夫呢?大家都好吧!”

  

  表姐回答:“他一会就回来,瞎忙呐!”

  

  常健客气地说:“当领导肯定要忙碌些,恐怕打扰你们了。”

  

  表姐数落的讲:“亲戚嘛!客气什么。”

  

  说着常健的表姐夫也回到了,大家客套着、弄饭菜。吃喝、拉话过程中,常健把自己的情况和希望调到C市工作的想法都说了。

  

  表姐夫好象是蛮痛快的,他说他们经委下属的煤矿在市郊,设有一个派出所,反正现在都是穿警服的嘛!如果常健愿意来,可以先安排到那里去做一个小头目,算是企业公安。但是,往后怎么样?只能另外再说。

  

  常健问:“煤矿离市区有多远?”他暗想:难道大主任就这点本事?

  

  表姐夫答:“不远,才二十多公里;有不少人都盯着那个位置呢!”

  

  常健心里不太满意,但还是装出高兴的表情:“多谢了,这情况我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要办单位的调动手续也得花些时间,五天内答复可以吗?”

  

  表姐夫连忙说:“越快越好,时间长了,怕情况会有变化。”

  

  “好的,表姐夫,再次感谢你啦!”常健边思考、应付着说。

  

  最后一站,常健转回到省城,在A市律师事务所里,他未能见到主任庞英,接待人员说她在外办案,答应转交迟晓的信件,说是庞主任回来马上给她。

  

  言谈中,常健了解到:国办律师事务所正在搞“改革”,财政上没经费,编制上受控制,长期没有调入,聘用人员的待遇不高等等。由于觉得希望渺茫,他便趁早告辞离开,赶乘直达平合农场的班车回家去了。

  

  常健休假、请假寻找接收单位期间,平合农场党委出台新政策、严格约束要求调出的人员,常健是停薪留职人员“黑名单”中的一个。

  

  常健外出回来之后,和吕梅及父母一起把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E市近期肯定不会有结果;D市和H市可以等等消息;C市煤矿派出所是不能去的,因为这个地方不见得比平合农场好。

  

  目前要紧的问题是:场部在“赶人走路”了!它不管你是否联系好接收单位,更不会帮你找单位接收,不卡你已经算是好说。另据说:走不了的人,要写一份类似于卖身契的《保证书》,表态安心在本单位工作了、才能考虑重新安排“就业”的问题。并规定这类人:以后不得再提调动的事情。

  

  常健觉得事到如今,不能坐以待毙,豁出去了,一边等、一边闯吧!期间不妨去省城A市,看看律师所是如何招聘律师的?

  

  出发前,常健怀有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因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除简单的行李、证件、路费、食宿费外,首先去政治处弄一份《商调函》,说明自己正在办理调动手续;经办人员问他发往哪里?一定要有个具体单位。

  

  常健说:“写D市中级人民法院,我自带《商调函》”。这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到海滨城市的中级法院去当法官,档次就比劳改农场干警高多了;人家要不要、再说,先给老魏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其次,常健在糖厂找人帮搞了一个停薪留职的《证明》。因为据说有工作单位的人,做专职律师前都要办这个手续;幸好糖厂有公章可盖,不象各个大队只能以负责人的私章作代替、不伦不类的。

  

  最后,常健去A市途经平阳县城时,又到县劳动局办了一个《劳务人员外出务工证》。这证件本来是专门给农民工准备的;有传说“司法人员”不能停薪留职做律师,常健要给自己预备一个,死缠硬磨、花了一些钱才办成;证上特别注明有效期是一年,第二年还要交费方能延期。

  

  办好一切手续,常健打算在外混一段时间。

  

  到省城的那一天,常健还未联系上A市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庞英大律师,却先看到省第三律师事务所和省经贸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的广告。他想:省直辖的律师所,应该比市律师所高一级,自己一直在省直属的单位工作,如果去了那里,往后转“组织关系”什么的也方便,不妨看看再说。

  

  省第三律师事务所的阳主任,居然是常健在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读书时的老师,曾教过他们班的《公证律师制度》课程。常健认为:有这一层师生关系,事情应该好办一些。因此,他边套近乎、边了解情况。

  

  “阳老师您好!我是政法学院第一届二班的常健。”

  

  “小常?你好!”阳主任还算热情,让人给常健倒了一杯茶。

  

  “阳老师,我看到招聘广告就想来投奔您。”

  

  阳主任说:“好啊!你考取律师资格了吗?”

  

  常健连忙答话:“得了,不然也不敢来见您呀!”

  

  “你现在是?”阳主任不大清楚常健目前的情况。

  

  “在平合农场停薪留职了,不知道律师所里有什么条件?”

  

  “我们的律师所,是国办的性质,由省律师协会、也就是司法厅直接管理,我这个主任,基本上是不当家的。上面规定政策并且严格的把关:聘用律师没有基本工资,酬金按本人业务收费的百分之三十给付……”

  

  “这跟别的律师所有什么不同吗?”常健好奇的问。

  

  “国办律师所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集体所、也就是合作制的律师所政策比较灵活,提成的比例可能高一些。”阳主任解释说。

  

  “对啦!经贸律师所的招聘广告我也看到了,它好象是合作制。”

  

  “不错!学院第二届毕业的卢辉在那里做副主任,不然你试找他看看。我这里随时欢迎你来,条件就是刚才讲的情况了。”

  

  “谢谢您阳老师,那我就先去卢辉那里转转,说不定回头还要找您呐!”

  

  阳主任笑了笑,很爽快的说:“没有问题!”

  

  “再见!”常健告辞了,他还要继续寻找目标。

  

  经贸律师事务所设在A市火车站附近的一座大厦里,租赁场地占五楼的半层,常健找到一间挂着“副主任”招牌的办公室,顺利地与卢辉见了面。这个“师弟”要比“师兄”略大几岁,而且其深沉高于热情,双方互相交谈了一会儿,师弟就把师兄直接领到律师所主任方权的办公室去。

  

  “方主任,这位是我的校友常健,来应聘了”卢辉介绍说。

  

  “哦!欢迎!欢迎!”方主任热情洋溢,说话中气很足。

  

  “你好方主任!请多关照”常健很恭敬的样子。

  

  方主任说:“不要那么客气嘛!大家年纪都差不多的。”

  

  “我的简历、文凭、资格证书、身份证复印件都在这了,请你过目。”

  

  “好的,好的,咱们坐下谈谈。”方主任接过材料并且逐页地翻看,“哟!我们还是同一年的呢!我只大你几个月嘛!……你原来在劳改单位里干得不错呀!当过领导干部,有政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做律师并不难嘛!”

  

  常健说:“方主任过奖啦!我还不知道所里的条件怎么样呢?”

  

  “哦!卢副主任没告诉你吗?”方主任扫了卢辉一眼,继续说:“是这样的:现在聘用律师都不发工资的,报酬就从业务的收入中提成;所里分配的案件,提成比例是百分之四十,自己的案件提成百分之五十。”

  

  卢辉好不容易插上一句:“是呀!常健你看如何?”

  

  常健把这里的情况,和第三律师事务所略作一番比较,然后下定决心:“那我就在咱们所里干吧!”边说、边注意两个主任的反应。

  

  方权和卢辉异口同声:“好!”“欢迎!”方权的热情明显高于卢辉,他接着说:“卢副主任就帮把手续办了,顺便再介绍介绍有关情况。”

  

  常健跟卢辉去办理手续,签好聘用律师的合同后,行政人员小潘发给他一本《G省经贸律师事务所工作证》。这种贴着本人照片并加盖律师所钢印的证件,他往后再也没有见过,因此就一直留作纪念。

  

  小潘告诉常健,《律师工作执照》要到司法厅去办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未办好之前,外出就带上律师所的工作证。

  

  常健还随小潘去会见当时在所里的同事,其中一个叫梁宪的矮壮汉子也比较热情:“常律师,今后咱们一起共事了,可要互相关照啊!”

  

  常健第一次被人尊称为“律师”,因此,他赶紧回敬对方:“梁律师你好,我可是刚刚来哟!要请老律师多关照才是真的。”

  

  “好说!大家是同事嘛!”梁宪大大咧咧的答应了。

  

  其他几个“老律师”也蛮热情的,大家简单的聊了一下,就劝常健先把自己安顿好。他们可不象常健初来乍到的,连个住处都还没有。

  

  常健在律师所附近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当时条件的旅社住下来,并写信把所址、住址和电话等简要情况告诉家里,就正儿八经地上班了。

(https://www.biquya.cc/id36107/19439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