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打下课铃,陆云山从教室出来,碰到从办公室出来的胡校长,胡校长面无表情地说:“陆老师,你是不是要接我去饭店搓一餐?”
陆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为什么要接您上馆子?您要说个像样的理由,我才能就您的范。”
“你发表的这篇文章,是由我给你提供的素材,你贪他人之功,写成文章,还不把稿费拿出来接这个人上馆子?”校长面孔的肌肉还是绷得很紧。他手里拿着一张报纸,展开给陆云山看。那是一张《中国教育报》,是教育界报纸的老大,国家级报刊。在“校长在线”的专拦里有一篇《爱“闲逛”的校长》的文章。署名就是陆云山,地址就是这所中学。“你怎么给这篇文章命这么个题的呢?不细看报纸,还以为是在揭校长的短的呢!”
“您细看了没有?”陆老师问。
“我瞄了一眼,没过细看。”校长回答。
“这是你们当官的人的通病,不认真看,就发表观点。还把脸色弄得不好看,绷得紧紧的,您仔细看吧,我可是在宣传我们的校长治校有方呢!”
报纸上,标题下,这样写着:
`
我们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在办公室里呆不住的人。我几次去校长办公室找他,总不见他的人影。有老师告诉我,校长好像在校园里逛。
说起来我还真的好几次遇见他在校园里“闲逛”的情景。
那天,他像一个远来的游客似的,在校园里漫步,他东瞅瞅西望望,一会儿望得神情专注,一会儿又呈若有所思状。其实,我们这所学校迁址新建才十几年,要人文景观无人文景观,要自然景观无自然景观,有什么可观赏的呢?这时,见他踱步进入一间男生寝室,发现寝室的地面上有几个烟蒂,有一只打火机还躺在床上。他立即打电话叫来管理这间寝室的老师,把学生吸烟的不良倾向,寝室里有火种的不安全隐患告诉了这个老师,并叫他追查一下学生吸烟的情况,还要对全寝室的住宿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一次,他“闲逛”游到学校倒垃圾的砖池子旁,他发现垃圾场与学生寝室,学生食堂相距不太远,那里苍蝇蚊子密密麻麻,横飞直撞,他立刻意识到,苍蝇蚊子的肆虐会对学生的饮食和睡眠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造成影响。于是,他决定把垃圾场迁到距学生食堂远一些的地方。不几天,这个垃圾场便被拆除,学生食堂和学生寝室便少了许多苍蝇蚊子的光顾。
健身园是校长常去“闲逛”的地方。吊环和秋千的铁链是否结实,单杠,双杠,肋木是否稳固,云梯下是否有尖石子,他都悉心地察看。他觉得不应该因为运动设施场地出现问题而造成学生出现意外伤害。
有一天深夜,校长还在校园里“闲逛”,突然发现两个黑影在院墙上一闪,不见了。他悄悄的走到出现黑影的那段院墙边,抓住了那两个“黑影”,原来是两个寄宿男生翻院墙出去偷了农家的柑桔才回来。处理了这个“案子”,接着想的就是如何“亡羊补牢”。第二天,学校就请来工人,拉来材料,为加高院墙作准备。
“闲逛”能获得校园安全和卫生的信息,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理,不留“尾巴”,这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做法。而教育教学管理能否通过“闲逛”的形式帮助完成?校长也有过这方面的尝试。
有一段时间,校长拿着小型摄像机,满校园里转,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卫生间,每一层楼的走廊梯间,所到之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他都摄了个遍。从艺术摄影角度看,这都没有什么欣赏价值,然而,当学校老师们在多媒体教室集中开会时,看新摄的影像会使会场寂静无声。那些上班时在电脑上玩牌的人看到自己的尊容时,脸上会飘过一丝羞涩;那些满是蜘蛛网的办公室,让老师们的卫生意识亮了一次相;有的教室里扫帚横七竖八,张贴物东倒西歪,让班主任们感觉到班级管理还欠点“火候”。会前让老师们看校园里的影像,看后让老师们反思,通过反思,让老师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抓好属于自己职位上的那一方面工作,这是校长“闲逛”出来的点子。他觉得这也是管理,这比作报告,比平时与老师当面锣对面鼓“探讨问题”凑效一些。
老师们都十分认可校长喜好“闲逛”的习惯。因为正是校长在日常工作上能“沉下去”,在“游逛”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有些不良现象在初露端倪时就掐了苗头,校园里就少了那么些不和谐、不尽如人意的情景。
`
“我是揭了您的短?还是宣传了您的治校方法?是该我接您下馆子?还是该您接我下馆子?”
“这么点事,也值得一写?叫全国的校长们笑话。”胡校长把报纸折叠起来,揣在裤袋里。
“这是从一个侧面来写,着重从‘闲逛’两个字看‘没闲逛’的本质。当然,您胡校长当校长这么多年,您的事迹哪能只这么几个字就概括得了的。请一个作家,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那也不见得能全部囊括。”
“总之,你这个命题不好。那就不吃你的饭了吧!”胡校长把绷着的脸放松了一点,但脸上的肌肉怎么也挤不出个笑脸来。
“您要吃我的饭,也不是时候。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到领取稿费,少则一个月,多则要半年。有时报社忘了给你寄稿费,你还要打电话或者写信去提个醒:说是在哪月哪日,在第几版什么专拦,有一篇什么题目的文章,有多长时间不见有稿费寄来,请再查一查等等的话。不是见报就能拿到稿费的。”陆云上说。
“你的稿子一去他们就用吗?”胡校长问。
“哪能啊!就说这篇稿子,通过电子邮箱传到编辑部,要两个星期编辑才打开看,那天编辑打来电话,说立意很新奇,语言很风趣,只是材料还不够充实,显得有点苍白,须马上补充点能扣题的材料,让人物血肉更丰满一些。还说写好后立即传真过去,收到补充材料后,会立即发稿。这个过程又要几天,从稿子通过电子邮箱到编辑部,到稿子见报,要两个月。”陆云山说。
“能在《中国教育报》上发稿子,编辑还打电话来催稿子,你还真能啊!”
“多谢校长夸奖,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不足为奇。”
(https://www.biquya.cc/id36071/215202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