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孔门五大弟子,再回过头来说说孔老师本人。虽然很多人眼中,他老人家就是个文绉绉的书生,但其实如果把老孔、李耳、乔达摩?悉达多三个人捉来放在一个笼子里,让他们象斗狗一样豁出生命PK(亵渎三大圣人,罪过啊罪过),只要你相信这三位都是人,不会拿大象当保龄球,不会五个手指发射狮子弹,最后还站着的八成就是孔老师。所以中国武术史上都记了老孔一笔,说孔子双手能破开城门,跑得比兔子还快(这儿是照古人的话翻译,不是现在人逃跑的意思),武力能够比得上一流的武士,但都不以这些出名。
不过神仙打架,多少还是要拼一下超能力,孔子也不是没超能力的。那是在周游列国途中,在匡地的老百姓把孔子看成一个大恶棍阳虎了,于是把他包围起来,要打要杀,孔子没办法,只好露一小手,他弹起了琴。
孔子弹琴可不是象诸哥那样玩心理战术,他是真正的有实力,几个音符一弹出,天地一时昏暗起来,气温徒降。一曲刚到中途,狂风暴雨就倾巢出动,匡人们虽然身怀对阳虎的血海深仇,但看到如此可怕的风雨,也不得不哭爹喊娘的撤退了。
不过正如前面说的,孔子很不爱显示自己的这种能力,他更喜欢扮演一个博学者的角色。有关孔子博学的故事,涉及神话的有夔一足、土羊、魍魉象、防风氏、肃慎国等等,故事大同小异,就不多浪费时间了。在这儿只说一个萍实的故事。
有一年,楚王要越过长江,到北边去。他与宫娥大臣们上了豪华的大船,十数艘船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地呈一字形浩浩荡荡在宽阔的江面上行驶。
忽然,前导船发出了警告的消号,整只船队立刻停下,忠诚的卫兵一个个警惕的望着江面。
那儿出现了不明物体!一个象太阳般红通通,圆滚滚的东西在波涛间载沉载浮。
当确认这东西似乎没有危险性后,楚王下令,将它捞上来看看。
于是几个兵士,棍拨绳拉,好不容易把那东西搬上了船,竟然是一个大如车轮的果子!
所有人都围上来看这果子,都啧啧称奇。
中国人以食为天,楚王很自然的下令,将这果子剖开,拿一块来尝尝。
竟然美味无比,香甜胜蜜!
众官兵涎水全力奔腾!没几下就把这果子分个清光。
楚王意犹未尽,还想在江上捞几个起来,却再也找不到这果子了。
等回了国后,他召集了楚国最有学问的士人与最有经验的老人询问这果子的来历,可他们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找孔子吧,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一定会知道。”一个大臣这么建议。
于是楚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出一个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鲁国,就为问一下这果子的来历。
在听完使者说明来意后,孔子不假思索的道:“这东西叫萍实。”
“萍实?”使者很高兴地重复道,又问:“请教夫子,这萍实到底出自哪儿?”
“你应该听到小孩子们的歌谣吧?”贤者微笑着说:“楚王越江得萍实,大如轮,丹如日,剖而食之甜胜蜜。”
这故事有些喜剧色彩,萍实这名字其实就是“飘在水上的果子”的意思,就好比我们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一样,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答案。
不过在这故事的背后有两层意思。其一,孔子善于吸收一切知识,就连小孩的儿歌也有所了解。其二,以孔子当时的国际威望,已经具有了给予物体命名的权利。
所以从大圣人嘴里说出的东西与从小孩嘴里说出的东西有着根本的不同,于是这东西就被正式定名叫做“萍实”,就不知二千多年过去了,有没有人再发现第二颗。
自周游列国回来后,孔子再没有当官的打算了,他在自己的家里研究学问。因为他明白,自己的理想在这个时代不能够付诸实施,所以他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到以后的世界,为此,他专门整理了五经,而这五经成为了后世中国的经典。
在五十年前,很多学者例如柏杨将五经打成垃圾,这其实是很不公允的。费孝通是这么评价孔子的成就,那就是他总结了中国前2500年的经典,引领了后世2500年的经典。
就算过高与过贬这两种评价相互综合。孔子也绝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个古板的老学究,而这种形象却是自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后其学者一力想打造的。然而令他们头痛的是在圣人遗留下的经典中居然有如此多的“淫词艳曲”,所以用政冶的,正确的导向来解释这些“不良作品”成为很多代学者的任务。
随着学问的精深,孔子的智慧慢慢愈发成熟。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时空,到达我们想象不到的境界。说传统一些就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说玄幻一点就是无论对天地起源的时代还是遥远的未来均了然于心,如同目睹。
据说当他在鲁国安家时,很多弟子都建议他在门口开一条小河,以改善风水。孔子却说:“不用急,自有QIN人来开河。”大家以为他说的是一个勤快的人,就把这事搁下了。
当他将五经写好后有一个晚上,将这些书摆在高处,向上天报功。就在这时,天上飞下来一群披着光芒四射羽毛的赤鸟,它们围着五经转了一圈,然后在天上组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孔子的弟子看了却不明白这是什么。孔子却面色凝重起来。
他又将五经收了起来,然后对众弟子说,他要继续修订著作。然后更多的时间却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理商周以来的典章制度,进行全新的写作。
随着案头竹简的一天天增高,孔子也一天天衰老,毕竟,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这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高寿了。
尽管他依然笔耕不止,一步步的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但不幸接踵而来。首先,他休掉了长期相濡以沫的妻子。然后,他失去了从来珍爱的儿子,还有颜回的早逝,这一切都让这位老人感到力不从心了。
然而使他最终停下自己的笔的是另一起事件。有一天,鲁国的大夫外出打猎,杀死了一只从未见过的野兽,为了知道这野兽的名字,他们又用一辆车将其载着,来见活字典孔子。
当孔子看到这野兽时,惊呆了,他说:“这就是麒麟啊,看,它的角上还有我母亲系上去的带子。”
转身回到房里,孔子大哭一场,弟子们问他为何哭泣,他说:“麒麟本是王道和平的象征,应该出现在天下大平的时节,可是却在这个乱世出现,并且遭到杀戳,意味着我的理想将不会得到实现了。”
于是他踉踉跄跄走回屋里,当夜做梦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之间,于是叹息道:“我的祖先商人就是把棺材放在两根柱子间啊!”
次日,孔子在与众弟子说起这事时,传来消息,泰山发生了崩塌事件,于是唱起了歌::“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
从此一病不起,四天后陷入了昏迷,又过了三天,孔子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
他死后,众弟子为他守坟三年,并把儒家的精神传播出去。那时儒家的体制比我们想象得更具有党徒性质,历代都不敢掉以轻心,以至于即使在暴虐的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为破孔家风水,居然开了一条河!
当然,开河之事是传说,不过司马迁记叙,自己在曲阜曾亲眼看过孔子的遗物,那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纪念馆之一了。孔子的乐具、器物,经过秦朝而保存到汉朝,这的确是件很神奇的事。
而汉朝在经过了秦朝的文化大毁灭后,治国的主要依据是一本叫《周礼》的书,汉朝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其重构的,但奇怪的是,第六部份《冬官》却早已经失落了,汉庭多方寻找也没找到。所以有传说这书就是孔子看懂了赤鸟组成的文字,为未来的时代写的,而没来得及写最后一部份。这当然又是一个传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周礼》的作者即使不是孔子,也是位象孔子一样的博学者。
孔子的故事就这么完了吗?没有。在孔子死后好几年,有一个鲁国人在一个海岛上又遇到了孔子,这时他正在给七十来个人讲学。当看到这个闯入者后,孔子对他说:“齐国就要进攻鲁国了,快回去报信吧!”于是把那人送上了船,顺风很快就回到了鲁国,又一次拯救了国家。
从此,又有说孔子做了水仙统领,居住在世外仙岛的传说,而七十二弟子,却在轮回的时空中不断转世,但这些不是我现在要讲的故事了。
儒家在中国的神话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到现在为止,学者们还在为它到底是学说还是宗教打得头破血流,但从遍及全国的孔庙,从那四配十二哲的神像看,很多事都是明摆着的。不同的只是形式。
胡适就认为儒家起源于商代的宗教人员,从这点上看,儒道可谓双生子。
孔子对中国神话界的贡献常常被人误解,因为他说过:“未知生,焉知死。”“祭神如神在的话。”但事实上孔子并不是否认神的存在,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考量,从这点上看,他与现代人的观点很相近,这也就无怪乎孔子思想能盛行千年,每个中国人都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仪式与神灵存在与否分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自己的神灵观,这虽然不彰显,但却在事实上与道佛两教共同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起到的甚至是基石作用,不了解其就不配说了解中国神话。
在儒家的世界观中,至上神是天,那是超越一切的精神存在,万物之源。玉皇大帝也不过是天的人形化,而之前他的名字叫做昊天上帝,而天的真面目却不是这一两个人型个体,而是指我们头上的茫茫穹庐,包涵一切的超生命体,所谓“天监在上,其下有则”。天是最公平无私的,它早为下界众生设定好的其运行,世界的一切都在其掌握中有规律的运行。
从这点上看儒家的神灵观与基督教的上帝崇拜有相似之处,都是真神唯一。所以有很多砖家孜孜不倦的寻找两者间的源流关系。
既然苍天在上了,那么那些神仙妖魔又是什么呢?儒家在这一点上很可能传承了上古巫教。认为,人生自天,死后回归天地方是一个正常的循环,而这循环的构筑则是由宗族血脉完成的。宗族是人与天地交融的必要纽带。每个显赫家族的禀天而生的特质(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能量)都通过血脉,传递给他们的后人,这也就是阴庇,
然而在这种循环如果被打破,比如说后人死绝,又或者是横死,这么多的能量就无从宣泄,由此积累在怀恨的灵体中,神鬼也就产生了。说到底,做好事的就是神,做坏事的就是鬼,两者其实没有明显的差别。由于都是天地间不正常的反映,所以神鬼也兴不起多大风浪,最多害下人,闹一下旱,而当它们接受祭祀而心安理得的时候,也就重新回归天地本源。
相对比下,佛教主修来世,道教主修世外,都不如儒家对今生的重视。
下面再说说诸子百家,这其实是个很忽悠人的说法,抛开儒法墨这些大家的影响,那些小宗派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总共也不过二十来家,加上每家人的异端,总共也就三四十家学说。当然比起后世的独尊儒术,的确是百花其放。
对于百家的起源,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其源自王子服散失的那批图书,因为按照《周礼》六官制,百家中最重要的六家恰与之对应,分别是:
管理王室的天官生出道家,管理田亩的地官生出农家,主司礼仪的春官生出儒家,主管军事的夏官生出兵家,主管刑法的秋官生出法家,主管工程的冬官生出墨家。
这就很有些武侠小说的味道了,所以这个观点也从来没被大众承认过。
因为本文的主题是神灵,所以只就诸家与神话相关的地方说一说。
道家,在百家中除了儒家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道家了,老子与孔子一龙一凤,堪为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宗师。不过它之所以有名恐怕还是和道教有关。
有很多人孜孜不倦的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道家不是道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甚至全无关系。前半句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后半句就有些矫枉过正了。的确,道家作为学说源于老子,而道教一般认为是张道陵所创造的。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绝非一张白纸,自老子创出此学说,历经庄子,环渊,杨朱等人物,再到汉代的黄老道,最后成立道教,这里面隐隐可以看清一股传承的关系。我为思索清这关系,反复了很久。
从本源上来说,道是中国文化中最至高无上的真理与法则,在老子之前很多年就被人所寻求了。而后道教的三清神灵其实也就是将“道”实体化与拟人化。老子与张道陵之间虽然相隔千年,但彼此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辞官。当然,他们做的都是小官,但一个西出函谷,一个隐居收徒,在世人眼中区别着实是不大,而张道陵当年也未必就会以为自己要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教派,那因为只不过是实现自己的归隐目标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无论老子还是张道陵,都是归属于中国流传千年的一个隐秘体系,那就是“隐者”,隐者就是相对于儒家的入世而采取的另一种态度。姜太公垂钓渭水也是隐者,庄周不做漆园小吏也是隐者,而后的陶仲景、王重阳,都是通过归隐来寻求自己的人生之道,也就无怪乎他们后来不是入了道门就是被当做是道士。
道教、道家以及隐逸文化之间的血肉联系是足以写一部大书的,也不在此文之内,我们所要相信的就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未尝没有象后世道士那样生活着的隐者,过着心灵上的神仙日子。老子、庄子就是其中之二,他们一个日后被尊为太上老君,一个就是南华真人。从这个角度,《封神》上的元始门十二仙,并非全是穿越。
农家,农家是战国中期兴起于楚国的一个学派,其代表人是许行,其目的是实现全民皆劳,自给自足。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就象七十年代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样,当然是不行的。
不过农家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炎帝与神农氏合一。这两位在春秋之时本就是两位神明。象伏羲一样,神农是早已不怎么出名的古帝王,炎帝是齐国姜氏之祖神。将这两位有意说成一位,有利于突出农业的神圣,提高农家的档次。所以现在大家都会说:“炎帝神农氏。”
接下来是儒家,之前对它的介绍比较详细。不过在战国时代儒家的大师孟子值得一说。
孟子提出了儒家的“道统”学说,大概就是儒家每一代只有一个人能够掌握并传承真理(用武侠一些的话来说就是掌握至高无上的力量),以前是孔子,现在当然是他本人了。对于修炼方面,孟子提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慨念,那就是浩然正气。他认为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间,得到它的话,将会无敌于天下,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至于谁能得到浩然正气,那当然是他孟老夫子了。虽然没说出来,但这潜台词就是:我要改变世界易如反掌,后面一个备注:当然,只是有高尚道德的我不想而已。(作者注:等你想的话,你也没有浩然正气了。)
兵家就是孙子传下的一门,至少在春秋时代,中国人打仗已经很讲物质技术了,也就是所谓兵法,在西方的那种打仗前先拜神,恨不得把神仙拖上战场的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被看重了。当然,神仙们还是对战斗有一定的影响,这放在后面讲天神时再说。
法家与墨家。这两家名气比较大。来源其实也很近,墨子曾经当过儒生,后来不吃这一套才创立了墨家,韩非子则黑字白纸的写着是荀子的学生。所以换句话说,这两人都是儒家的破门弟子。
法家的祖师应该算上少正卯,这位高人是鲁国的大夫,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与孔子展开了办学竟争,几次把老孔打得门下只剩了颜回一个学生。孔子同学也不是吃素的,后来他官场棋高一着,当了鲁国摄相,换句话就是总理大臣,转身就把少正卯杀了。
似乎老孔做的有些不地道,但从后面的事实来看,他已经杀晚了,法家的思想已经渗透到儒家内部,导致儒法不分家,阳儒阴法,外儒内法,到后代用来治国的权术到底是法家还是儒家,已经很难分辨。每代都会从儒家学子中除几个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尉缭,当然还有后来对秦始皇影响最深的韩非。
儒家与法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歌颂远古的圣王之世,一个认为社会是进化了,今必胜古。为此一个行仁政,一个行法制,那都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基础上的。而中国人之所以这么容易接受马教,与儒法之间的这种互为阴阳表里的特质不无关系。
至于墨家,我们大多知道它是一个由手工业者组成的团体,其思想被百度党认为是百家中最进步的,创始人墨子精通科学,大战鲁班,止楚宋之战的故事很有名。玩过轩辕剑的都知道墨家也是个组织很严密的团体,名为“巨子”的墨家首领控制着所有墨者的活动,但有个事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墨家其实也是个宗教团体。
要说诸子百家中最富宗教气质的一派,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墨家。科学与迷信本来就是双生子,按照费雷泽的观点,人的信仰之路是巫术→宗教→科学。越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巧妙就越是感觉到神的存在。牛顿、达芬奇、爱因斯坦莫不皆此。
墨子当然也不例外,在他所著的代表春秋时代的最高科学成就的作品:《墨子》里面就提到过鬼神的存在。那一章叫〈明鬼〉,将鬼分为三类〈天鬼〉〈地鬼〉〈人鬼〉,这天鬼其实是指神。但现只存人鬼一章,即人死为鬼,然而很多前面提到的神话均由此而来。
墨家有很强的宗教性,以至于有些人甚至相信墨子其实是来自中亚地区的天主教徒。而在墨子去世后,他也被说成了道教的神仙。墨家也是道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后者提供了大量的养料。
六家之外,对中国神话界影响最大的还有阴阳家,不过我准备将其放在下单元,中国地界诸神介绍。
至此中国的人鬼诸神告一段落,之前的述叙可能有些乱,因为我是在按照历史时间来述叙的,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还是将神明分为天地人三界一个个的讲清楚为好。所以之前说的神谱涵了不少天地神灵。我对中国神话世界的了解还在逐步深入,在开始写这篇长文与现在,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对天人两界,地界诸神其实是很被人忽略的。其资料主要来自山海经,但对这部中国神话界的巨著我的研究才刚开始,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恐怕只有后来再弥补了。
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我很惊讶我们民族的神话世界比我之前想的还要丰富,中国人是一个善于保存的民族,却对一些事不感兴趣,以至于欠于整理,所以才有杂乱无章的中国神话,然而这些东西还是保存下来了。之前我因为中国神话缺乏统一性而把诸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部份。这是比较常见的分法,然而三者之间却只有很粗浅的统御关系,但最近的资料表明,中国神界的精密构造远超乎这种三分法所能概括,等我写完天神部后有时间会回过头来,把诸神的关系再进行一次梳理,整理出更为完整的中国上古诸神谱。
现在要说的,还是地祗,也就是地神,在说之前我想问下朋友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书是什么吗?
《周礼·职官氏》所载九州与禹贡所载九州虽有不同,但后者应该是源头,对后世有直接影响的是却是前者。《禹贡》中详细介绍九州的地理位置,土壤质量,人民习俗。不过这对我们影响不大,对于神界来说,最关键的部份经后人提纯就是:
扬州在南方,它的山叫会稽山,它的大湖叫具区泽,它的河流被叫做三江,水灌注的地方叫五湖;它的重要出产是金、锡、竹箭;它的人民男女比例是2:5;养殖业最适合的是鸟与兽(我疑心这“兽”是指猪,鸟是批鸭,但没找到例证),种植业最适宜的是稻米。
荆州在正南方,它的山叫衡山,它的大湖叫云梦泽,它的大河就是长江与汉江,水灌注的地方是颍水和湛水;这里的特产是丹砂、白银、兽牙、皮革;它的人民男女比例是1:2;养殖业和种植业最适宜的与扬州一样。。
黄河南岸是豫州,它的山叫华山,它的大湖叫圃田泽,它的河流被叫做兖水和洛河,水灌注的地方叫波河与溠河;这地方的特产是林、漆、丝麻;它的人民男女比例是2:3;养殖六畜,种植五谷都很适宜。
正东方是青州,它的山叫沂蒙山,它的大湖叫孟诸泽,它的河流叫淮河、泗水,水灌注的地方是沂沭河;那儿的特产是蒲草和鱼;人民男女比例是2:3;养殖最好是鸡、狗,种植最好是稻、麦。
黄河东岸是兖州:它的山就是泰山,它的大湖叫泰野泽,它的河流就是黄河、泗水,水灌注的地方是卢水与潍水;那儿的特产是蒲草和鱼;人民男女比例是2:3;养殖六畜都行,种植业最好是黍、稷、稻、麦四种。
正西方叫雍州;它的山就是吴山,它的大湖叫弦蒲泽,它的河流就是泾水、汭水,水灌注的地方是渭水与洛水;那儿的特产是美玉和石料;人民男女比例是3:2;养殖牛马最为有利,种植业最好是黄米、小米。
东北方叫幽州;它的山就叫医无闾,它的大湖叫豯养泽,它的河流就是黄河、济水,水灌注的地方是淄水与时水;那儿的特产是鱼和海盐;人民男女比例是1:3;养殖牛、马、羊、猪最为有利,种植业最适宜黄米、小米、稻米。
黄河以北叫做冀州,它的山就叫霍山,它的大湖叫扬纡泽,它的河流就是漳河,水灌注的地方是汾水与潞水;那儿的特产是松树和柏树;人民男女比例是5:3;养殖牛、羊最为有利,种植最适宜黄米、小米。
正北方叫并州:它的山叫恒山,它的大湖叫昭余祁,它的河流就是滹沱河、唐河,水灌注的地方是拒马河与易河;那儿的特产是布帛;人民男女比例是2:3;养殖牛、羊、猪、马、狗最好,种植五谷都很好。
这份名单对我们以后的漫游极其重要,现在的解说是它是古代的政治区划,这当然是对的,但还有向来被忽略不计的一点的那就是这份名单同时也是一张神谱,代表中华大地诸神的神谱。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前身九州似乎都是早就被某种力量安排好了的,各处都是一山一泽,两河,这自然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山自然更为重要一些,因为按照中国的风水学说,高一寸就是山,葬法则以高为宜,谓为得龙脉(当然,具体还要复杂很多,这里只是提一下。)所以这九座山可以说就是镇守九州的守护神。而在这九座名山中有五座最为打眼,没错,它们就是五岳,一直祭祀到今天的被崇拜对象,封神榜吧友也应该知道五岳大帝的故事。有人称其为做为支撑神州的五根擎天柱。在之前我也曾提了一下。不过那时我并没有研究到这深度。
《周礼》到底成书于西汉前还是在西汉后?
众所周知,秦始皇焚尽百书,对文化进行莫大的摧残,加上项羽入咸阳,也是烧了不少,这导致西汉立国后,有关如何管理国家的文献严重缺乏,所以官府向天下广征逸书,这才有了很多书的再出现,《尚书》就是一例,《周礼》也是。
对于西汉人来说,《周礼》的出现是件政治上的大事,因为汉朝的政治制度受之影响很深。
《周礼》在当时被认为就是西周周公的法令,然而,后世发现,这本书的传承在汉以前并没有被记载,细究书中的社会进步程度及语言,也恐非西周初年能够达到(我对这点存疑。),所以认为更有可能是西汉人伪造。也就是楼上说的九州之疑。
但后来又翻案认为周礼即使不产生于西周,也是在东周时代某位象孔子一样对政治有很深研究的人写的,所以还是对研究周代历史很有价值。
但这些只能是专家言之,真正历史的真相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五岳不用说,故事多多,这儿先不讲,而九州大山抛开五岳后还有四座,那怎么办呢?古人也不浪费,又补了一座会稽山进去,于是这五座山又叫“五镇”,成为仅次于五岳的第二级名山。
但看到这一点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人要以“9”为代表,而不是以“10”呢?这有很多种说法,但绝不是因为没地分了。这些解释各有道理,但我自己认为极有可能在上古时代,尊崇九的民族与尊崇“五”的民族是不同的两支。两支分别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即为八卦与五行,而后再经民族融合,最终合而为一。彼此之间的文化重新得到了阐释。
九州很明显来自于八卦,因为八极加上丅(百狗毒)中(百狗毒)央就是“九”,而后无论五岳还是五镇,都可分为东西南北中,也是很明显的五行文化。
由是看来,八卦文化盛行的时代较早,所以有九州之分,其实就是八卦加上丅(百狗毒)中(百狗毒)央,特别可以证明这一点的就是东边的太湖,被称为:“震泽”。也就是八卦中属东的雷,由是可见,九州的划分多少受了八卦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文化渐占上风,这可以理解,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就是十个手指,十个脚趾。五比八更方便一些,所以最后虽然八卦文化不至于灭亡,却归于五行,乾坤艮兑离坎巽震都有了五行上的解释。这样,人们看着九山中剩下的四山多少感觉有些刺眼,终于加上了一山又成了五山。
五岳四镇都是国家级的祭祀,中国人在还不知道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是为何物时就知道这些山神了,每年国家拔款,皇帝亲下诏书给他们零花钱,有事没事还亲自来拜访一下。这行为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九州的大湖被称为“九泽”,这九处可谓沧海桑田的最好证明,其中的云梦泽便是现在的洞庭湖的前身,在建国时还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但是比起古云梦泽来说,它的湖面已萎缩了大半,而这已经算幸运的了,因为其他的八泽,有的连遗址都找不到在哪了。
九州内的大河过于复杂了,所以在后来被总结过来就是四渎。也就是有四条河流高居其他河流之上。现代中国人说起四河的话往往想起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这可谓是现代的四读,但在九州的时代珠江与黑龙江都还没有开辟,所以四渎指的就是江河淮济四大河流。
何为“渎”呢?古人的说法是有独立入海口的大河,不过这一定义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淮河和济水了,济水的入海河道早被黄河所夺,而淮河现在的大部分水流也汇入了长江,但是在二千多年以前,这两条大河却是名声在外的。比如说“济南”“淮安”这些地名无不显出它们的影响力。
四渎庙是国家祭庙之一,前面已经介绍了五岳五镇,后面还有四个庙,它们合称十八庙,都是不入佛道,由国家祭拜的神灵,也是天下河流的总代表,河渎庙在河南荥阳县,江渎庙在广陵江都县,淮渎庙在平氏县,济渎庙在东郡临邑县。不过在诸侯分裂的先秦时代不可能对所有的庙宇统一祭祀,这要等到中国再次统一之后。
虽然名声很大,但奇怪的是与五岳不同,四渎除黄河以外,其他三渎神都不太有名,淮河最有名的水神(或者说是水怪是无支祁),长江神有说是屈原,这当然是在后世的了。不过来历不明并不影响他们的神像被老百姓烧香供奉,中国人其实对神灵的私生活并没多大兴趣。几年前我就偶然看到了在一个度假山庄中新造的江渎神像,是一个年轻俊秀的男子,但遗憾的是,既使是我,也对其来源一无所知,只是后来怀疑是都江堰的李二郎,却找不出一点印证。
十八庙剩下四个庙就是四海庙,这当然不是现代的黄海、渤海,还不是我们地图上的东海、南海,甚至连古书上注释的“北海”(贝加尔湖),“西海”(青海湖)也不尽然,事实上古代的“海”是指相对中原的文明地区的荒凉地带。所以整个大青藏高原都可以算入西海,而北方的沙漠、冰川地区也可以归入北海。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孙悟空捉冷龙要找北海龙王吧?敖顺本“龙”就是条大冷龙。不过四海龙王的概念要晚得多,先秦时四海之首就是四海君,他们的故事和名讳在前面的武王遇雪一节介绍过。
等到天下归一后,立下四海庙,东海庙在莱州湾,南海庙在广州蕃禺,西海庙在青海湖边,北海庙在山西,加上前面的十四个,这就是中国官方十八座大神庙,不过自清朝灭亡后除五岳庙外,都已经荒弃了。
十八庙可谓中国的主体神灵系统,但中国祭祀的对象只限于这十八尊神灵吗?其实是不是的,十八庙其实已经够大,涵盖了中国人心中的天下。而海外仙山其实也是国人供奉的目标之一。秦始皇就曾派徐福寻仙,其中一个目的也就是把海外仙山纳入祭祀的范围,目标就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遗憾的是,秦后面的帝王却更丧失了这种兴趣,否则的话,中国的领土与文化将大大向东方拓展。
对于山神,我们很多都受西游记影响,认为他们就是给大神们跑腿的小角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五岳山神的气概是堪比王侯的,最典型就是泰山神,他的天齐庙被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其他两大是曲阜的孔庙与北京的太和殿。)宋朝画家就曾以宋真宗的皇家仪杖作为泰山神也就是东岳大帝的随行车马原型,可见,他们的威风恐怕不会在玉帝之下。
泰山神的地位是被抬得很高的,在《太平广记》中,他甚至是天帝的外公(不过我很怀疑古人的意思与现在不一样。主管着阴间(这一点可能是东夷民族信仰的遗存。而他的第三子炳灵公也是很有名声,但神话的细节早已经失落,我们也无从知晓为什么人们唯独对炳灵公感兴趣。只能够说那时候东岳大帝不是黄飞虎,炳灵公也不是黄天化,虽然后者的确是由前者衍生而来,但泰山神的高贵血统是可以追溯到东王公一脉,也就是东华大帝,绝不是《封神》中的黄飞虎的身份可比。
泰山可谓中国的奥林匹克山,当然,还有一说昆仑山才是众神之源,结果有些研究者力证泰山就是昆仑山,现在看起来这两座大山虽然相距遥远,但从先民的时代来看未必没有可能性,不过就不在这儿细说了,只能说古书上的昆仑山有好几个地点,不是现在的这一座的位置。
还应该说一说泰山府君,通常认为泰山府君就是东岳大帝,但还是有疑点,因为府君的称号比东岳大帝低不少,但却是掌握幽冥地府的实权派,按照天阳地阴的观点结合日本人搜集的一些资料来看,其甚至有可能是女性,但却不能证实。
总之泰山在先民的心目中可谓上柱九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是真正中国文化中的圣山。如果从文明的角度上来看,奥运会采火更该上泰山而不是去珠穆朗玛峰,不过中国文化现在还在自省阶段,所以也不好说了。
除了泰山神,五岳中最有名的还有华山神,不过却不是好名声,华山神的好色是出了名的,《太平广记》中经常记载某位官员的女眷路过华山忽然犯病,人事不省,多半就是被华山的金天王抢去作老婆了。
可具体华山神的来历是什么呢?资料更少,从他的尊号来看我怀疑与西方白帝少昊有关,但还是没有具体佐证。
说到山神,不能不提的是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山海经》了,如果我还会接着写下去的话,下面就会详细分析一下这部巨著。
补充:华山神已经可以肯定是少昊了,因为华山神较正式的称呼是金天王,而少昊的又一个名字就是金天氏.
;
(https://www.biquya.cc/id35769/205635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