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之最 > 第九节 “识时务”的狄仁杰

?上章说到包拯不是个断案高手,反而是个弹劾高手。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断案高手吗?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有一个断案高手,而且还是个超级高手。他的名字就是狄仁杰。说到狄仁杰,大家对这人物肯定很熟悉,最近那么多电影都以他为题材编辑电影。但是,电影毕竟是假的,狄仁杰没有那么高的武力,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说他是超级断案高手凭据何在?还有,狄仁杰是个聪明人,那么他聪明在何处呢?

  

  第三十八章“识时务”的狄仁杰狄仁杰,他在断案上不输包拯,那么狄仁杰是何许人也呢?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至今,其故里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叶繁茂,世代相传为狄母手植。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里”。

  

  从上面可以看出,连外国人都觉得狄仁杰是断案高手,还给他编了一本书。虽然这书里面有很多胡乱编辑的成分,但足可以看出狄仁杰在后人心中是很有威望的。

  

  那么狄仁杰到底断了哪些案件呢?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从上可以看出,狄仁杰为老百姓还有很多冤枉者力荐,破了很多的奇案,这当中涉及了1.7万人,也就是狄仁杰的断案让1.7万人免于受罪,这是多么大的恩泽啊。试想,要是这1.7万人都被砍头,那么这该有多么大的坏影响。不说这个,光死了这1.7万人,那么就有上万个家庭支离破碎,会有很多老人无人赡养,会有很多小孩子不认抚养。这还都是好的,要是这些犯罪的人再受连坐,那么冤屈的人就不止这1.7万人了。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狄仁杰为百姓做了多么大的好事,但是这个还不能显现出狄仁杰的功德来,狄仁杰对世人最大的功德是他为李氏王朝保住了继承人。

  

  武则天历尽磨难,经过几番策划、几番斗争、几番经营,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女皇,为封建压迫下的女人出了一口窝囊气,为武家夺得了皇权。虽然武则天治国有方,不失为明君。但是立嗣问题是她无法逾越的一大难题。遵照先例,武氏称帝,立武姓为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武家并没有她的直系血亲后人。再说,既然是女皇,立女儿为嗣,也并非无理。然而,女儿姓李,不姓武。如果立女儿为嗣,天下已不属武家,如果第三代仍然立女儿为嗣,天下又属谁家?如果立儿子,不但天下不能继续姓武,连女皇也空前绝后了。乱麻似的问题困扰她。

  

  武则天的晚年,唐王朝面临着是还政于李,继续稳定发展,还是失政于武,杀尽唐朝故臣,天下大乱、涂炭生灵的严重关头。宰相狄仁杰,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利害,不怕犯颜杀头,向武则天提出立李姓为嗣。他何以有这大胆量呢?应该说是他正确地运用了公关策划的利益原则。

  

  狄仁杰知道,只有还政于李,对国家、对人民、对众朝臣、对武则天本人才能都有利。他又知道,只有真正从根本利害上说服了武则天,事情才能办成。于是,他抓住怎样对武则天有利这点展开公关活动。他对武则天说:“立儿子为嗣,自己仍是李家的媳妇,百年之后,仍然能够以太后之尊,享受太庙的香火,受后人的景仰;如果立外姓为嗣,百年之后,不但自己不能在人家的太庙里享受香火,就是李家的太庙也将失去皇家的尊崇,又因为自己不再是李家的媳妇,进不了李家的太庙,而失去安身之所。这些话从对武则天个人的身后来看,已经是力重千钧。狄仁杰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说,陛下想想,皇家的太庙里,哪有姑母的神位呀?如果立他人之子为嗣,陛下可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狄仁杰一席话,句句不假,句句切中武则天的心思。最后使她抛弃了留恋娘家人的那种特殊感情,接受了狄仁杰的劝谏。

  

  可见,要不是有狄仁杰的劝说,李家王朝可能在传三代后就会灭亡了。狄仁杰不怕惹怒武则天,力劝武则天,最终让李氏王朝得以持续。说到这,我要说狄仁杰是个超级聪明的人,在武则天当皇帝时,面对那么人反对武则天,而武则天用武力血腥镇压后。狄仁杰没有选择继续去反对武则天,而是选择了暂时的屈服。但狄仁杰在暂时屈服时,他不是什么都没做,狄仁杰巧妙的借武则天搜寻人才之际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出来当官。而后,在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信任,狄仁杰又把这些人才给安排到重要官位。终于,在武则天晚年,在狄仁杰死后,他的学生张柬之发动政变,恢复了“唐”国号;可以说狄仁杰是真正的聪明人,为了恢复唐朝的国号,他不惜隐藏自己几十年,而且还大量寻找忠唐人士,为以后的李氏王朝复国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这么说,没狄仁杰可能就没有后面近200年的李氏王朝。

(https://www.biquya.cc/id35560/211080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