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包拯没办什么案件,为什么百姓都叫他包青天呢?难道就只因为包拯是个清官吗?这也不对啊,如果包拯只是个清官,那么也不能全国的百姓都叫他包青天噻,只有一些地方叫噻,这就要说到包拯的弹劾人了。说到弹劾,可以说在中国5千年的古代史里,要属包拯最强,他上弹劾皇亲国戚,下弹劾文武百官,而且他一弹劾一个准哦。我们还要说到包拯的一个事就是包拯娶老婆的事,要知道我们那铁面无私的包大人还是个差点无后的人哦
第三十七章差点无后的包拯我们先来说说弹劾这词,弹劾tánhé,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利(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而我们的包拯包大人就是一个弹劾高手哦,他所留下来的弹劾案例那时相当的多,现在我就举例几个来说下。
包拯进入中央,正赶上范仲淹掀起“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吏治改革集中在改变官员冗滥作风,斥退冗员、举贤用能方面,自然要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朝廷陷入“党争”,守旧派与革新派闹得不可开交。按理说包拯该站在守旧派阵营,因为把他从地方推荐到中央任职的是守旧派大臣王拱臣,但他却并不急于表态,也不参与其中纷争。同时,守旧派也没把这个无名小卒看上眼,更没指望他能在打击改革派上有所作为。然而,包拯却突然上了一个抨击范仲淹新政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奏折,对其派出的监督地方官员的按察使权力过大提出质疑,此奏一出立即炸开了锅,两派就新政是否加重官员腐败争论不休。保守派士气大振,为加入包拯这个生力军惊喜。
不久,变法失败新政被废,正当保守派长吁一口气时,不料包拯突然上奏,建议皇帝保留范仲淹考试选拔人才等新政。这可把保守派给打懵了,这个出其不意的老小子啥意思?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他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亲党皆绝之”。
此后,包拯的人生渐入佳境,走上了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舞台。他的特色之一就是一生都在弹劾别人。据统计,在他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有时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往往反复上奏,火力之猛,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并且被他弹劾的都是当朝权贵。他7次弹劾酷吏王逵,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最终把这个宠臣拉下马;他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他弹劾宰相宋庠,其人文采风流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却弹劾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如同当今提的“庸官”、“不在状态”等概念。
包拯越弹越牛,甚至六次弹“国丈”,硬生生把仁宗宠妃的堂伯父张尧佐给弹下马来。仁宗专宠张贵妃,让她平庸的伯父坐“直升飞机”一年之内晋升4次,身兼财政部长、组织部长等4大要职。此举引起群臣争议,包拯首先冒出来弹劾,随后一些谏官也争相抨击。不料张尧佐的职位不降反升,这说明皇帝在力挺他。包拯见形势不对,3天之内又弹劾,甚至大呼“国丈”是“盛世垃圾,白昼魔鬼”,见没动静,包拯再弹,而仁宗也怄气了,一意孤行要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激进者要求廷辩,要和皇帝面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时,包拯一激动,站在仁宗面前义愤填膺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了仁宗一脸,皇帝尴尬至极又窝火,拂袖而去。回宫后张贵妃问消息,仁宗冲她发了一通脾气:“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使乎!
从上面可以看出,包拯弹劾人那时有必死不休的勇气的,就算是面对皇帝陛下,他为了弹劾对方也敢脸对着脸和皇帝说话,溅皇帝一脸口水。就因为包拯弹劾了很多贪官污吏,而且包拯还不是派系人物,包拯是站在了理这边,再加上包拯不为钱权,所以百姓们才爱戴他,才叫他包青天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包拯的老婆,包拯共有三个老婆。早期时,包拯娶了张氏老婆,但包拯好像很克自己老婆,没几年张氏就死了。然后在包拯当官后,娶了个门当户对的老婆董氏。而这董氏也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包公清廉的一生离不开她的默默支持。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
本以为包拯的生活过得该是很幸福的。有段美好的婚姻,然后又有很好的仕途,但是,问题来了,董氏给包拯生了儿子包繶,长媳崔氏,20岁守寡,崔氏有一子,早夭。可以说,在包拯晚年时,他儿子和孙子都比他早死了。这时,包拯面临着一尴尬局面,包拯无后了。而包拯又是个大孝之人,属话说的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时董氏又生不出来,无奈,包拯只好纳了个妾孙氏。起先孙氏也生不出来,包拯那个着急哦,还好,终于在包拯死前5年,孙氏给包拯生了儿子包绶,包绶5岁时包拯去世,崔氏把包绶养大。
包拯还是有后了,这样包拯才了却了他的最大心愿,我们只能说包拯是大孝,但是也是愚孝。封建思想害死人啊,包拯也是个受害者。
(https://www.biquya.cc/id35560/21108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