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道中人 > 第六十六章 人非土木 兴憾家渊血脉 下

?

  看着爷孙俩在前面的田径跑道上悠闲自得,自己的儿子时而绕着爷爷身前身后,时而在白色的跑道上来回跳跃着。是啊!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可以沿着明确的跑道只顾向前奔跑冲刺,可人生的跑到在哪!又有谁来给你明确的划出。

  ……

  魏启道的父亲任了县文化馆副馆长后,除了在老领导的指点下做了那几件上台面的事以后,就没有再表现出要干出点什么的劲头。这点,老领导也看到了,彼此老唉!再说时过境迁,人对事业的认识和信仰的追求都已过了单纯的年代。

  但魏启道的父亲却对在文化馆工作极其开心!

  原来,从他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以来,他能找得到的哲学书籍几乎没有,在那个一种思想一种观点的年代,所有的书籍报纸文字都是重复的东西,不重复的只有被打倒的人的名字。而文化馆的仓库里却有着许多不曾被“破四旧”拉出去烧掉的老书籍。

  每天,在别人睡午觉的时候,他可以偷偷的尽情的看。那时候虽然还看不到除马列外,其他外国的哲学著作,但他可以看《春秋》,看《资治通鉴》,看《二十四史》。他还可以看晚清四大官场小说。

  但这时候的魏庭轩不是拿它们当小说看,他是在研究官场,研究仕途中的人。他以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角度重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他不再仰叹英雄横刀立马驰骋疆场,不再流连儿女情长,他在观赏大场面,他在思考大规律。他还对看小说得出了自己的论断,即,一般的人看小说追求小说的情节;有文学欣赏能力的人是通过情节来欣赏作者的主题立意,构思布局,人物塑造和语言文才;而有思想的人则是在以上基础上去分析作者的哲学观,为什么要这样写?不然,你只能做作者的奴隶!

  这个时期,用魏启道父亲的话说是他人生最为快乐的时光之一,因为,他认为他明白人了。

  但,对哲学的喜好与研究并没有占据魏启道父亲全部的思想

  这时候魏启道的父亲脑子里想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除了出于一个父亲的基本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他坚信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文化的积淀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这些年研究哲学书看人物传记,还有分析传记和小说中成功人物的成长经历,他积累了这样一些认识,即: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无非两类:

  一类是不接受现实的世界的人,不认可现实的社会制度的人。他们要踢翻这世界,要打碎这世界。他们通过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或叫政治军事集团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自己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这是有能力改朝换代的人,比如历朝历代那些起义领袖和开国皇帝们。其中,最典型人物就是毛泽东。而这类人往往不是出生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家庭里,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那些陈规旧俗往往会束缚了他们。而这些人往往又天生的具备叛逆的性格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谋划能力和战略眼光。这类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没有什么老子不敢做的,老子就是天子,天子不受任何约束!敢破敢立才是老子我!这类人最大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就是:敏锐超前的认识观,敢于和善于的实践能力,居于全局的妥协包容政治基本功。而这种人在人群中是少之又少,甚至,几百年才出一个。若是满世界都是这样的人,那天下一天也别想安宁了。

  那么另一类呢?那就是“待文王而后兴者,”就是将自己的事业追求、人生理想、前途命运寄托和依附于某个领袖及某个政治集团,或忠诚或投机,或才干或机遇,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而这一类人中比较突出的又有两类,一类是出生在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的家庭,或出于政治信仰,或出于正确的历史观和时代观,亦或出于某种时代机遇巧合,跟随选择某一领袖及政治集团。这一类人有的是大眼光,善于扑捉时代的机遇,这一类人凭借其文化学识、智慧才干、相对忠诚,高可辅佐领袖成就一番伟业,自己也千古流芳,周恩来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当然还有曾国藩。中可为官一方,自古的秀才,还有那些于大革命中和抗战中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就是最好的的明证,不说古代,就是现在的中央部长各省委书记省长那个不是大户人家出生,个个有文化的;至于低的,那也至少属于官僚圈里吃馆饭的人,照高说,人家也属于政权中的人。但,上述这一类的人永远不是做领袖的料,因为这一类人脑子里有的是太多的墨守成规的东西,一生不缺如履薄冰之本性,而独不见骨子里的血性!没血性是不能当破坏者的头的。而另一类,那就是没文化的,俗话说血贫农的,甚至是性格粗野,豪放不羁的,如若处在社会最黑暗之时,阶级矛盾激烈异常的时期,这类人认准了谁,那就会死不回头的坚定跟着谁,这类人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天然优势就是忠诚,如若在战争年代还表现为异常的勇敢。共产党军队中从上到下一大批的许世友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类人,虽然,同样出身在没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也有着天生的叛逆性格。但,由于缺乏大眼界、大性格、大智慧,尽凭着执情仗义的性格,生死决然的秉性,做些草莽首领帮伙老大尚可。若想成就一番大业也只能跟着某一领袖某一政治集团而后兴了!但,相对于这些领袖和政治集团他们则又是成就大业绝然不可或缺的群体。

  那么,联系到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魏庭轩从中看到又想到了什么呢?

  做第一类人,那是绝绝不可能的,别说他魏庭轩没那天分没那本事更没那血性,他魏庭轩也没那时间想了!想了,那也只是笑话!别说他,即使他的儿孙们有的是时间,那恐怕也是绝绝不可能的。

  至于,第二类中的两类。后面那类自然也是不用想了,自己本就是个书生不说,做那类人一是要赶上出生入死的特殊战争年代的,至少也要兵荒马乱,还要是处于生不如死的绝境上的人,二还得是生性不惧生死血性方钢的人,换言之,那都是些敢拿命赌生死且丝毫不眨眼的人。不光自己不像,看自己几个儿子,那个也不像。

  而在魏庭轩的眼里,不管历朝历代,还是看今天共产党内高干之士。第二类中的第一类永远是社会和官场的主流,永远是众生类群中高于一般人的群体。他尤其认为,这一类人的中成功者,均不可否认的是,其家族家庭文混底蕴对他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毕竟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乃甚至几十代人所积累奠定的深厚文化底蕴,使他们能从更高的起点,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去看待社会去认识问题,去把握实践的度和方法。说白了,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方面,他们起点更早更高。如若不想做帝王,只想做官宦,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他们成功的概率都要远远高于常人。而反之,一个人往往要走许多的弯路,浪费许多的时光,而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时光!

  因有了这样的认识,魏启道的父亲对自己的仕途失败和对孩子未来的规划都上了一个至少自己认为是清晰的不低的层面。

  同样,他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归纳自己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地是主观的原因。而他考虑更多的是,在仕途上自己是白手起家,虽然,刚踏上仕途就夭折了。但,从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官场文化积累而言,他又是成功的。至少,他没有怨天怨地,将以前的失败归咎于客观,而是努力的从主观上找原因。并从哲学的高度做出认识做出总结,并看到了道路和未来,他甚至庆幸自己是豁达的,不是狭隘的;是客观的,不是极端的。基于此,相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他的学识,他的即便是失败的仕途经历,特别是他关于经验教训的客观归纳总结和后来他认为是极其重要的认知,就是家庭的文化底蕴,至少是这种底蕴积累的开始。有了这个基础上,他的孩子再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这个家庭,或是以后的家族就会有更大的希望。

  这也是他这些年研究哲学,研究古今中外的官场得出的结论,长辈的阅历,家庭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哲学积淀和成熟,长辈对社会事物在较高起点的认知,可以使孩子们少走许多的弯路。

  再具体地说,魏启道的两个兄长上学正值动乱,学业不能指望了。而文革初年出生的魏启道进学校后,相对来说学校安静多了。再说魏启道相对两位兄长,性格内向却悟性极高,这也是魏启道的父亲坚定希望的又一个根本的原因。同时,虽然,当下教育和知识仍不被重视,但魏庭轩心里则是坚信“学而优则仕”。因为他研究了大场面,研究了大规律,研究了大人物。这也是多年后魏启道认为他父亲的最伟大之处。

  至于,后来魏启道放弃教书转入官场,魏庭轩还是有些看法的。

  他不想他的这个儿子做官,魏庭轩十分欣赏老子的“无为”论,无为非不为,不强为,顺其自然而为之。这与他的阶段论是相吻合的。

  他觉得他的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性格暂时还不适合做官,要有个过程,至少,要有个要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需要两至三代人才能完成。他依然想着他的三儿子将来也做教师,但不是中学的,是大学的。

  他的认知和计划是,在魏启道做了大学教授以后,从魏启道开始,下一代能从一个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面开始培养开始出发了。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一个家庭。处于社会一个较高的层面,对社会的认知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展开了。所以,每迈出的一步也不会像自己当年那样懵懂无助,而是从更高处更明晰的看着前进方向和道路,知道那些弯路可以不走,因为站得高,可以清清楚楚看见隔着一小片荒地就是大道;知道遇到哪些桥可以不过,因为早就看的清清楚楚下面没水,到那个时候,这个家族,那些孩子们,可以向更高更宽的目标进发了。

  说白了,几年的阅读和思考,在魏启道父亲的心里,他要的是他的儿子,还有他儿子的儿子,不再懵懂的从社会的底层去仰望这个世界的一切!而是,经过几代人积累,整个家庭或家族,能从一个较高的层面去俯视这个社会。他的阅读,他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认知这个社会的层面和起点,首先,决定着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的实践能走多远,能走多高,而这种层面和起点首先来自一个家庭的文化底蕴。

  由此,魏启道的父亲心中是充满希望的,也是时尔充满激情的,而他常常自豪的是,这种激情与他年轻时的那种激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它们有这本质的区别。

  ……

  这一个上午,魏启道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衰老的身躯,默默的回想着从自己从政后,父亲和自己几次的谈话。

  自己在学业上没有让父亲失望,从小学到中学,从高中到大学,自己以平稳的成绩一步一步坚实的走到大学毕业。可后来毕竟从了政!

  ……

(https://www.biquya.cc/id34643/22081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