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人仙_91 > 《人仙》第二百二十五章谁家天下

?    在老供奉感染下,施恩也定下心来,一边战斗一边转进的两人甚至有闲心讲古论今:“能在死前听到这些秘辛,你也应该要更加感谢我,小子!”“不要什么事情都扯到对自己有利方向。

  

      我可是不希望节外生枝啊!”“哎呀,把历史以对自己有利方向来做解释煽动愚民,不正是门阀世家常用手段吗?”“不要讲得这么理所当然!因为我就是站在门阀世家角度分说。

  

      分成胜利和挫败两极化世界,是有很多问题”。

  

      老供奉疲倦地叹口气,再次开始解说。

  

      “我已经是世外之人,若是能够死而不朽,死在任何地方都好。

  

      如果说当初是立志成大业而活吧。

  

      看来我对自己期望是拥有得太过长久。

  

      施姓小子。

  

      或许已经差不多该放弃”。

  

      如此说着的老供奉表情十分沉静。

  

      他可能已经不会再对任何事物感到惊讶。

  

      不管是自己命运还是自己的死。

  

      一面倾听水浪蛇虫声音渐行渐远,老供奉踏过被湿濡草皮沼泽往里走近。

  

      在多次交谈后,老供奉对这个施姓的少年人感到十分中意样子。

  

      望着似在瞭望远方施姓小子,老供奉也跟着望向水泽。

  

      “历史真是有趣哪”。

  

      老供奉低语。

  

      “现在的李姓家主,就像你看到,是个有点不足仰赖的人。

  

      族人也十分担心他前途。

  

      虽然我与其他的耆老都有为这个大家长粉身碎骨觉悟。

  

      李龟年被赶至这个吴越荒地,也是在他的时代。

  

      而且还被打压得只剩家徒四壁。

  

      若是当初唐太宗见到后世家族同室操戈这种景象,不知会有多懊悔。

  

      可是虽然变成这样,在两年之后却还能孕育出百里侯力量。

  

      或者正因为远离主家,我们这些不受重视的庶子才可能蓄积那样庞大力量。

  

      是祸是福,不以长远眼光来看还真是无法解。

  

      应该已经失败人们,也有可?

  

      ?在以后推动时代”。

  

      老供奉笑。

  

      “据说你也是背井离乡,形同流放。

  

      那,我们是为家族还是为自己而存在于这里?说不清道不明。

  

      所以历史总是这样,被侮辱、被损害,这也是没办法事。

  

      弱肉强食。

  

      旧不去新不来,这是历史真意,没错。

  

      诸子百家的史家没落后,夏本记中记述,也曾经被各怀心思的人多所怀疑,呼吁不要搞大一统,让自由选择使每个人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所以说虽然仙道昌明,懂得文过饰非的文人是很重要,儒门天下的书院得以大行其道不是没道理,”施恩知道他的意思,三教九流源于上古甚至是太古,而诸子百家源于今世。

  

      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时代,许多宗派旋起旋灭。

  

      其中在君王左右还有一种专掌书记文籍典册官,称为史官,三代之西周时,史官有太史、内史之分,内史专掌帝姓天人册命之事。

  

      到春秋时,除东周王室外,其它侯国只有太史兼掌册命,而不设内史之官。

  

      史官为记载真实性,往往秉公直书,不畏权势。

  

      王有巡守,以大习之。

  

      非是,君不举矣。

  

      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君举必书,就是史官职责,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

  

      可见,史官特质就是“直笔”二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鲁成公二年,周定王破格接待晋国史臣巩朔,事后定王派人告诉史官,此举不合礼制,不要载入史册。

  

      可见君王言行,未必喜欢专人记录。

  

      而五姓七家之一齐国崔姓家主崔杼专权,杀死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杼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那春秋时期史官,为保留历史真实,丞,不惜献出自己生命,也是史家无拳无勇,却跻身于诸子百家的理由。

  

      但老供奉口中,公理终于让位给强权。

  

      历史真是道尽事实。

  

      就说大唐的事情吧。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在唐玄宗逃亡途经马嵬时,发生兵变。

  

      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马嵬之变。

  

      按照史官说法,兵变首倡者是龙武大将军天南陈姓陈玄礼,出身于飞龙军系统太子贴身太监李辅国乃是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动角色。

  

      其实,这样记载是为尊者讳,掩盖历史真相。

  

      真实情况是,天子富有四海,但玄武门之变后,李姓本家和旁支中的英才李林甫、李辅国一系斗争无日不闻,其他的门阀世家趁势而起,佛门支脉感应寺,甘露寺等一力推动,大唐盛极而衰的时候,太子李亨正与天波杨府的杨国忠明争暗斗,权臣当道下,度过几年貌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时光。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才找到反击良机。

  

      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这一行动在长安城内就已开始。

  

      玄宗避乱出逃,离开京师时全部队伍约有三千余人,殿后太子李亨后队人马就有二千人,其中包括禁军牙兵中精锐部队飞龙禁军。

  

      他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在出逃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千载难逢好机会。

  

      如果说唐前期历次宫廷政变都要煞费苦心地攻占玄武门才能取得成功话,此番君臣已离宫禁,僻处野外荒郊,利用手中掌握禁军发动一场政变,已可稳操胜券。

  

      六月十四日,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西北。

  

      禁军将士因饥疲劳顿,已有不逊怨言。

  

      队伍骚动给暗中驱使与策划兵变太子李亨提供绝好时机。

  

      偏又凑巧,杨国忠骑马从驿里面出来,被二十几位外藩使者拦住,向他陈诉无食,并请示归途。

  

      正在这个时候,禁军中有人大声喊叫,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喊声惊动杨国忠,他见事不妙,拨马想走。

  

      有位叫张小敬箭术宗师飞射一箭,将他射落马下,布置周密禁军追到马嵬驿西门内,把他乱刀砍死,割下首级,挂在驿门之外示众。

  

      他儿子杨暄及高丽夫人也被乱军杀死。

  

      宰相魏方进出面斥责众人,也被一刀砍死。

  

      同时闻讯而出另一位宰相韦见素,被击伤头部,军中有人大叫勿伤韦相公,韦见素才侥幸免于祸患。

  

      张小敬飞箭和军中高喊,提示人们明白,这次兵变事前已做周密谋划,并确定明确攻击目标。

  

      不过,杀死杨国忠父子,事变才只是完成第一步。

  

      当玄宗亲自告谕军士,令各归本队,并加以慰劳。

  

      噪杂禁军队伍却集于驿站之外,仍不散去,不时传来刀枪撞击声。

  

      玄宗发现自己话失去威力。

  

      这时,陈玄礼出面奏道,杨国忠谋反,众将已把他处决,贵妃尚在左右供奉,请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见禁军要挟自己杀死杨贵妃,感到事态严重,便回身转入驿内,倾首而立,很久未发一言,神情有些悲怆。

  

      据老供奉玩味的说,当时有过这一段对话。

  

      “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朕若杀她岂不是累及无辜!”杂家内宦高力士见状,忙上前跪禀,“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杀宰相,贵妃仍在左右,将士岂能自安?请陛下审时度势,将士心安才能确保陛下平安!”仙门袖手旁观,玄宗见已无法挽回,无奈之中命传谕,赐贵妃死,同时与她诀别,愿她善处转生,贵妃也挥泪揖别,并叮嘱皇上前路保重。

  

      就这样,天波杨府在宫中援手杨贵妃被缢杀于驿中之佛堂。

  

      死后,尚陈尸于天井之中,请禁军将士验明正身。

  

      逼杀杨贵妃,是太子发动马嵬兵变又一步骤。

  

      但令李亨始料不及是,出身陈姓的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在处死贵妃后,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

  

      在诛杨一事上陈玄礼与李亨意见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玄宗,或者说出于经历过历次国破家亡的陈姓家族利益。

  

      这就是确保玄宗人身安全牵制新李姓家主。

  

      因此,太子策划政变虽然意在夺权,但并没有像历史上很多政变一样危及皇帝,应当说,陈玄礼立场一定程度上影响马嵬之变结局。

  

      这也正是陈玄礼日后追随玄宗入蜀,玄宗不予怪罪,而返长安后却被李亨勒令致仕真实原因。

  

      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诛杀杨氏,矛头已指向玄宗。

  

      玄宗入蜀不可逆转,父子分道扬镳也已势在必行。

  

      李亨不可能再随父皇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谋发展。

  

      所以说,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

  

      这一点,他们父子心中都很清楚。

  

      玄宗一路艰阻,李亨分兵后境况也极其窘促。

  

      北上渡渭,一日百战,未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太子或过时不得食,直到在杜鸿渐等人陪同下,顺利抵达李姓旁支掌握的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天宝十五载七月九日,李亨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南门城楼,举行简单登基科仪。

  

      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

  

      当天,大唐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至此,尘埃落定。

(https://www.biquya.cc/id33543/17934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