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师路 > 第六十九章 丰咀村小学

?晚饭后,陈卫红开始思考和准备明天的工作。

  

  开学第一天,做些什么呢?收书学费、发书、进行开学教育,这些是必要的。其他呢?陈卫红想了好一会儿,头脑中设计出多个方案,但都觉得似乎有些不妥。

  

  于是,陈卫红找出一个本子,开始分析和设计。

  

  首先,陈卫红拟出几个问题:开学第一天的活动,目的是什么?哪些活动载体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活动的形式是什么?如何通过评价和激励促进活动的开展?如何拓展延伸这一活动?

  

  接着,陈卫红在本子上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方案:开学第一天活动的目的:第一,让学生“收心”,意识到假期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开学了,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第二,与学生建立初步的友谊,获取学生的初步信任,尽量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和好感;第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规矩意识,用规矩约束自己;第四,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症下药地设计后续教育方案;第五,为后天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主要活动设计:第一,主动与学生群体、个体进行沟通交流,打破因为陌生而导致的人际情感障碍;第二,展示自己,包括学识、才艺;第三,介绍自己的治班理念和工作目标;第四,从小细节着手,拟订出班级基本规矩,严格按要求训练和督促学生;第五,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第六,收取书学费、发放书副本;第七,编排座位。

  

  对于第四点,陈卫红首先拟订出了十条规矩:第一,按时上下课。预备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在座位上坐好,摆放好书本文具;放学后及时回家。

  

  第二,课前一支歌。每节课前,全班同学齐唱一首歌曲。

  

  第三,师生互问候。每节课上下课,学生全部起立,师生互致问候。

  

  第四,摆放好桌凳。进入教室,立即将附近同学座位上的凳子放下,将桌凳调整整齐;下课后,将凳子放到课桌下面,不影响其他同学通行。

  

  第五,室内禁疯打。教室内严禁疯打和市场喧哗。

  

  第六,不欺负同学。同学间严禁打架斗殴,严禁同学欺负同学,或者伙同外面的闲杂人员欺负同学。

  

  第七,保持好卫生。一是定期自查、互查个人与座位周边卫生,二是每天早晚两次打扫教室内外卫生,三是每天两人负责教室内外卫生保洁。

  

  第八,按时交作业。按时完成并上交课堂作业,每天早上按时上交家庭作业。

  

  第九,待人有礼貌。尊敬父母师长,不说粗话脏话,待人礼貌热情。

  

  第十,及时改错误。对于每天作业、每次检测中出现的错题,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抄下来,重新做一遍,交给老师批阅。如果仍有错,再行重做然,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拟出这十条,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如何评价,陈卫红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想法,因嫌书写起来太麻烦,而且天色也比较晚,决定早点睡下,准备明天根据实际情况,“见子打子”,随机应变。

  

  正月十八,天空有些阴沉。早上七点半,陈卫红按照事前的约,在一个路口与等在那里的先英汇合。见先英前背着一个背筐,陈卫红坚决地拿过来自己背上,与先英一路往丰咀村小学走去。

  

  路上,先英告诉陈卫红,丰咀村小学所在地,原是民国晚期一个大户人家的院落,新中国建立后,被收归国家所有。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在这里建立起丰咀村小学,一直沿续到今。目前全校包含陈卫红在内共有五名教师,五个年级共五个教学班。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院子里的村民,特别是住在学校院子里,与陈卫红将要接任的这个班的教室共壁的毛姓这一大家子人,与学校的关系比较紧张,曾经多次发生过冲突。因为毛家有两个儿子,一个搞建筑,一个做生意,与黑白两道都有些交情,在当地很吃得开,丰咀村小的老师们都不敢招惹他们,当发生冲突时,最后都以学校妥协告结束。这家人也就越来越不把学校的老师放在眼里,更加为所欲为。介绍完情况后,先英善意地提醒陈卫红,在这里,遇事尽量多忍多让,特别是不要去惹毛姓家庭的人,因为他们家与村长是亲戚,还有两个儿子是混社会的。

  

  听到先英的介绍,陈卫红没有太在意,随口答应了一下。

  

  沿着崎岖的山路,两人大约走了五十几分钟,到达丰咀村小学。

  

  看到丰咀村小学,陈卫红的心里凉了半截。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啊?

  

  丰咀村小学所在地丰咀,是一个典型四合院,占地近千平米,虽然几经拆建,但仍可以看出当年的构架。整个院落共有三进,丰咀村小学占整个院宅面积的一半多一点,共有十来间屋子,其中教室六间,其他房屋有六七间。另一小半的面积,由六七户村民居住。多数村民都将住宅的大门改到了外面,只有一户毛姓人家,住宅的大门在学校所在的院内。

  

  村民的住宅维修得还算比较完整,学校的校舍部分,篱笆墙壁已经大坑小洞,泥巴地面凹凸不平,教室门窗残缺不全,屋顶也有些破漏。

  

  进了院子大门后,先英首先带着陈卫红进入自己的房间。这是一间约二十平米的篱笆板壁房,分隔成了两间,里间是先英的宿舍,也就是午休室,外间是先英的办公室。由于年代久远,木柱有些倾斜,墙壁上粉糊的石灰也有些开裂。

  

  放下背筐后,先英从办公桌抽屉里找出几把钥匙,带着陈卫红来到院坝旁边的一间小屋:“陈老师,这里现在还有几间属于学校的空屋,但大都已经破损,只有这间稍微好一些,这是你的前任马老师的宿舍。你先看看,收拾收拾,将就一下。”说着,打开房门。

  

  顿时,一股刺鼻的霉味冲进陈卫红鼻腔,让他难以忍受。

  

  “房间没有住人,也没有人来管理,加上这个地方比较潮湿,东西都生霉了,一会儿烧点水好好打扫一下。”先英站在门口,有些歉意地说道。

  

  房间的地面非常潮湿,低凹处还有些微的积水,室内的物品都有些发霉。里有一张床,还有一张办公桌,几条单凳,桌上、地上散乱地堆积着一些废弃的作业本、塑料袋,还有几个萝卜在墙角已经腐烂。

  

  陈卫红强忍着异味,进入房间,将自己带来的一些简单的用品放在桌上,顺手把这些物品整理归位。

  

  接着,先英把陈卫红带到五年级班的教室门口,打开了教室门,教室里传出来的,依然是强烈的霉烂物品气味,还夹杂着鸡猪粪便的味道。

  

  陈卫红进入教室,发现教室里光线昏暗,进一步观察发现,这间教室约四十平米,是原来地主家的厢房,只有一扇门,门正对着的,是一块漆面斑剥的木制黑板,斜靠在两张破旧的课桌上。整间屋子没有窗户,教室里的照明就靠后门和屋顶的几块亮瓦透入一些光线。

  

  两人的进入,惊动了在教室里觅食的一群鸡和两只小猪,吓得它们四处乱串。陈卫红认真观察了一下,教室门的底部已经朽坏,形成一个很宽的缝隙,小猪小鸡可以自由进出。再仔细一看,地面满是鸡猪的粪便,并因为猪鸡的活动加上过于潮湿,教室的地面已经泥泞。

  

  “我们这里的条件就是这样,其他教室与这也差不多。这个班原来是公办班,所以,桌凳虽然破旧,但好歹数量上齐备,而且还是木制的。上面还有两个民办班,教室更小,学生的课桌是简易的石板搭成的,板凳由学生自带。”先英的话语里,透着些无奈与沮丧。

  

  虽然陈卫红生长在农村,在小学一直在乡中心校就读,初中高中在龙城县三中就读,这些学校的条件与丰咀村相比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眼前的这一幕,让陈卫红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世上还有条件如此之差的学校,还有学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有教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工作。自己的生存状态比这好多了,原来,自己并非生活在最艰苦的底层。

  

  先英走后,陈卫红站在教室门口,叹了口气,心想,这个陆建忠下手可真够狠的,一定是经过精心的策划,有意把自己弄到条件这么差的地方来,让自己过得不开心不愉快,甚至可能还有*迫自己辞职的意图在里面。陈卫红心里要定主意,如果自己觉得不想要这工作了,辞职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一地乡找到陆建忠,好好地向他讨个说法,给他留点记忆,让他也在提心吊胆中过一段不安宁的日子,为此而付出一些代价。

  

  呆立了一会儿,陈卫红转念一想,这里还有许多村民都能够活得下去,自己又为什么过不下去呢?如果以后外出,说不定还有更艰苦的日子呢?先以此作为一个锻炼的机会吧,锻炼一下自己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学生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聚集在教室门口听院坝里,胆怯地看着陈卫红,不敢进来。

  

  陈卫红四处转了转,想找几件工具,把宿舍和教室打扫一下。可是,教室、宿舍转了两圈,都没有发现。想了想,来到先英办公室,问问是怎么回事。

  

  “我们学校的卫生工具,是每学期开学时,由中心校配发下来的,但往往半学期就用坏了。我们也去找这里的村民借过,开始村民们还借给我们,但在使用时,有的学生不爱惜这些工具,给人家损坏了,又没有照价赔偿,后来,他们就不借了。后来,我们就让学生轮流带卫生工具到学校打扫卫生。这学期中心校配发的工具,可能还要过几天才能送到。你们班如果要打扫卫生,可以等学生到来后,安排近一点的学生回去拿些工具。”先英很无奈地介绍了情况后,提出了建议。

  

  接着,先英把陈卫红班的学生名册等表册资料交给陈卫红,并就填写和上报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说明。陈卫红向先英道谢后,回到教室。

(https://www.biquya.cc/id32262/18777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