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线诸军陆续败退,牢之不得不从预备队中派出三千劲卒接替前军,阻挡敌兵。
“没想到孙恩乌合之众竟如此顽强!”
他已经不能再安坐观望了,颇显急躁地在帐中踱了几步,目光更加咄咄逼人。
“父亲大人。”
一旁的敬宣拱手进言:“战况危急,请让末将出阵!”
“你?”
牢之陷入了沉思,儿子的重甲骑兵是他苦心经营十几年才积累起的精兵。原本他也像大多数晋将一样只重步战和水战,但当太元十年(385)他在五桥泽惨败于慕容垂地鲜卑突骑之后(那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败战),他见识到了铁骑兵对步兵压倒性的威慑力,于是痛下决心组建了自己的重甲骑兵部队。因此,他对这支人马也十分珍视,轻易不愿出动,以免损耗过大。
“吴人畏马。”见到父亲犹豫,敬宣又侃侃而谈,“只要末将率部从后方迂回,以铁骑突击,前后夹攻,必定能一举踏破敌阵!”
“再等一等吧,如果前军实在无法挽回败势,就由阿寿出马。”
“雪越下越厚,等到积雪过深的时候骑兵冲锋困难,此计也无法成功了!”
敬宣一再进言,牢之终于批准,敬宣立刻提刀上马,率领本部骑兵向东方急速行军,消失在白皑皑的雪地之中。
此刻,刘裕部已损伤百余人马,趁着牢之援兵上前,敌军攻势减缓的机会,他也引兵退到了后方。
经过一轮惨烈的战斗,前阵的四支部队三千五百人颇有折损,大约有两成的人阵亡,伤者也有近千人,在雪地上或坐或躺,发出阵阵呻吟。
——这些以前从没拿过武器的奴客和农民,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使得晋国第一强兵陷入苦战呢?
刘裕无意识的用冰雪敷着大腿上的一处箭伤,心中繄绕着这样的疑问。
“乐土!乐土!”
这样的呼声仿佛还残留在他耳膜间,令他的头脑隐隐发疼。
他想这里面一定有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不能解开这个谜题,他以往一切改造时代的构想都要全盘推dao,重头来过。
不过,此时此地并不是适合作思考的场所。不久,三千名援兵也已抵挡不住,向后退却。
“举牙旗!”
牢之终于按捺不住,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在呼呼的寒风里,“镇北将军刘”的大旗高高竖了起来,向前线推进,北府总帅刘牢之率领殿后部队亲自投入了战场。
主帅的上阵,使得前线将兵士气复振,他们记起了身为北府兵的荣耀,于是也举槊挺刀,奋勇拚杀。有的地方,北府兵击败了长生人,夺取了一块阵地;有的地方,长生人则仍占了上风。两军的旌旗时进时退,战线如波浪般不断地升降起伏。
正当双方交战正剧时,从敌阵后方的南山上,突然有一条黑色的河流急泄而下。
不,那并不是河流,而是刘敬宣的铁骑军。在从山脚卷向山顶的北风中,他们在马上抽出了雪一般的刀,铁一般的槊。所谓的“金戈铁马”,也许就是这一副场面最简洁的描绘了吧!
当这一条铁流冲进陆环的中军时,混乱迅速扩大蔓延。在一阵如急风骤雨般的冲击下,长生人的后防已经溃烂,主帅的大旗在空中晃动了两下,瞬间消失于茫茫人海。
这一场成功的奇袭,使长生人高昂的斗志迅速冷却灰飞;而北府兵则大声欢呼,愈战愈勇。在两线均被夹击的局面之下,长生人军终于全线崩溃。失去战意的敌兵完全成了任人宰割的麋鹿羔羊。接下来的,已经不能算作战斗,而是单方面的屠杀了。
“桓宝部,斩首七百级!”
“刘袭部,斩首六百级!”
“刘敬宣部,斩首三千二百级!”
“……”
听这一条条捷报,经历苦战终于获胜的牢之端坐在毡席上,不住点头微笑。
但是,当他听见“刘裕部,斩首二百级”的时候,他那紫红色的威严脸膛上不由自主的浮起了疑云,将微带诧异的目光投向了刘裕。
“为什么刘参军只有这么一点斩获?”
“末将并未参加战后的追击,因此只是在最初交战中取得了两百级。”
“哦,那么为什么不参加追击呢?”
牢之微眯虎目,感兴趣的问。
刘裕抬起头,目光炯炯的回答:“他们也都是大晋的子民,只因为执政的暴虐和妖人的煽动才揭竿而起。在战场上不得已而必须对他们白刃相加,既然已经逃散,又何必一定要斩尽杀绝呢?”
牢之的身体微微一震,随后仰天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原来你是这么想的。真正的武人应该只管胜利和失败才对,你这家伙——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具有兼爱之心呢?”
一边笑着,牢之感到自己的背上冒出一阵冷汗,在寒冷的北风中,令他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平定吴郡之后,牢之军继续前进,与收复了义兴、吴兴二郡的徐州刺史谢琰在吴兴郡治乌程会师。
对于这位军神谢琰的堂弟、贤相谢安的次子谢琰,刘裕早已耳闻,但今天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
他是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保养得很好,皮肤白皙,颌下蓄着三缕美须,穿戴着黑光铠。在他身后,侍立着他的两个儿子谢肇、谢峻,以及高素、张猛、刘宣之、张虔硕一干武将和幕僚。的确是威风凛凛,一望便有大将之器。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会面之后,谢琰麾下的首席幕僚高素前来拜访牢之。他们是谢玄时代在北府共事的袍泽好友;去年藩镇联军战争中,高素又作为司马郎君的密使策反牢之。两人情谊非比寻常。
寒暄了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话,话题很快转入当前的东征形势。说到这里,高素不禁长长嗟叹了起来:
“道坚可以独断独行,实在是令愚兄羡慕不已。追随这样一位主帅,愚兄真是痛苦万分啊!”
“高兄何出此言?”
“道坚有所不知,望蔡(谢琰封望蔡公)虽然骁果,但刚愎自用,又十分轻敌。好几场战役如果不是将士用命,说不定我军早就吃败战了!”
高素对主帅谢琰颇有微词。总之,他认为谢琰总有一天会因为骄矜轻敌而品尝苦果。
“纠正上司的错误,不正是幕僚的责任吗?来先喝杯酒。”
牢之笑着说,为对方的空杯里斟满了酒。
高素一饮而尽,不住的叹气。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说:“我想复归北府,投入道坚麾下,不知可否收容愚兄?”
“这……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望蔡公那里怎么交待?”
“唉,何必管那么多呢?望蔡早就认为我过于罗嗦了,再呆下去也只是自讨没趣罢了。”
在高素一再请求下,牢之终于答应向谢琰请求调走高素。谢琰不久便予以答应,并将三千兵马交给高素相助牢之。作为交换,牢之也从麾下选出勇将桓宝及一千精兵借给谢琰。
在乌程驻军几天之后,牢之启程继续东讨。十二月二十六日,牢之军渡过浙江(钱塘江),分兵两路,由高素都督六千人西讨山阴,牢之自领八千人东进扫荡。燎原一时的孙恩之乱,此时似乎终于走到了尾声。
;
(https://www.biquya.cc/id29172/15629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