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尘暴来了,气候渐渐变的凉起来,在卡诺州有机会感受到从撒哈拉大沙漠刮来的风沙。
早上起来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当鲁运像往常一样去给ANNA打开通向楼顶的大门时看到ANNA不伦不类的穿戴哭笑不得:头上缠着厚厚的头巾,头巾外边露着的头发沾满黄色的沙尘,弯弯的眉毛和长长的睫毛上都挂上了灰白的细沙尘,连衣裙外边上身穿一件很大的灰色衬衣,外套一件小毛坎肩,坎肩外还套着一件半大的鸭绒衣,但看看脚上还是赤脚穿拖鞋,鲁运指一指她的脚取笑道:“why?”表示不理解,但她却不以为然的只是笑笑说:“cool.”。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沙漠”的意思。
鲁运看一看稀稀拉拉的路人,他们好像把家里能保暖的衣服都穿到身上了。不讲究式样,也不讲究颜色,有的穿上了鸭绒衣,有的穿上了毛衣,有的大套小,有的小套大,有的把半袖T恤套在鸭绒服或袍子外边,把短裤套在长裤外边,反正只要暖和就行。在这个季节无论你穿什么稀奇古怪的衣服,没有人对此表示大惊小怪,好像一切都是正常的;最令人费解的是,他们把上身裹得严严实实,脚下还是光着大脚丫子穿着拖鞋呢。对,黑人和中国人的习惯正相反,黑人是上班穿拖鞋,下班穿皮鞋,中国人是上班穿皮鞋,下班穿拖鞋。
当地的豪撒人称沙尘天气为“哈马丹”气候。大约从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最严重的是十二月至一月。
鲁运和ANNA像往常一样上了楼顶,到处白茫茫的铺天盖地,就像一个灰色的大帐篷,笼罩着整个世界,对面难以看清人们的面孔。整个世界就像进入了混沌。
太阳变的那样苍白而惨淡,平日红润的月亮也无有了踪影,机灵的鸟儿没有了一点动静,就连蜥蜴也不再出没。漫天的土腥味无孔不入,人们没有一点喘息的缝隙。没想到遥远的撒哈拉竟离他们这么近。这就是风沙的魔力,这就是阴霾的影子。
即是风沙到来了,大家还是陆续来到了楼上,风沙呛得嗓子难受,鲁运只好叫大家一起到楼下的空房子里练,虽然空房子里已经弥漫了风沙,但毕竟希薄一些。
走了几趟拳,大家各自回去,鲁运和ANNA一起走向车间,车间里的地上、机器上、房梁上,到处都被灰白色的沙尘埋着,办公桌上好像永远都别想擦干净。
一个驾驶员穿着一件大红的羽绒服。鲁运告诉他:“这是一件女式的衣服。”他大惑不解的问:“为什么说是女式的呢?”鲁运说:“一般红色就是女性服饰的颜色。”他说:“那是在中国。”他们认为只要能遮风挡沙实用就行。在尼日利亚人们的着装非常个性化,没有人会为此大惊小怪的。服装的变化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从穿衣戴帽就可以看出人们思想的活跃程度。
车间的工人陆续来了,身上、鞋子上到处都是沙尘,连眉毛、胡子上,都挂了一层厚厚的,灰色的尘霜。头发也变成了灰白色。大家都相视而笑,风沙在跟人们开着诙谐的玩笑。
嗓子干的发痒,估计每个寒毛孔都塞满了灰尘。有的人戴上口罩,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可也总是一种防卫。
中午吃饭时,鲁运发现自己房间的窗子不知什么时候被风吹开,整个房间都是尘埃,连床单毯子都没有了原来的颜色了,真是无奈。一照镜子,头上全是土,用梳子梳也梳不动。
沙尘的到来一般是,几天一次,循序渐进的袭来,直到年终岁末。然后还是几天一次,循序渐退的减少直至消失。
人们都在盼望着能重见天日,怀念那炽热灼人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人们都在期望着赶快打发走这难熬的日子。
听老职工说,通常公司在年底都要给黑工发年终奖,但今年由于经营不太景气,年终奖迟迟没有定下来。车间里的黑工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议论纷纷,表现出很不满意的样子。领班伍兹曼告诉鲁运:“可能明天来上班的人不多。”鲁运问:“为什么?”伍兹曼说:“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中旬公司都要给黑工发年终奖金,但今年却还没定下来。”他肯定的说:“大家对公司不满。”
第二天果真是来上班的人不多。按正常上班时间只来了7个人。
听说另一个工厂的工人已经聚集到大门口罢工了。8点钟吃早饭的时候,鲁运看到大门内外聚集了很多激动的黑人,指手画脚的朝公司办公楼喊叫着。同时其它工厂的工人走出车间,情绪亢奋,成群结队的朝大门外走去。大门外边的工人更是激动,挥动着拳头高叫着,有的手里挥动着树枝。外边还有一些人挤在大门口,好像要进来的样子,被一些人阻止着乱成一团。一会儿,人们越聚越多,情绪好像更加激动了,有的人带头推大门,有的开始往院子里扔石头,扔进来的石头就落在鲁运的身旁,幸亏没被打着。
来上班的几个人也心神不定的无心工作。鲁运嘱咐他们:“不要去随大流。”他们都答应着。ANNA说:“公司不发给奖金,很多人不愿意上班。我们车间有不少人都被堵在外边了,有的不能进来就回去了。”鲁运问上班的黑工:“我们车间的人有没有在外边闹的?”他们说:“没看见。”
大门外的黑工就这样吵吵嚷嚷。公司院子里的路上到处是从外边扔进来的石头和土块、木头。他们开始砸汽车,砸大门,公司长期锁着的一个大铁门也被推开了。没有人出面拦挡。车间办公室靠外有一排后窗,突然玻璃被石头打破了,石头一直落在办公桌上。然后很多石头泥块噼噼啪啪的打在窗子上,闹得人心惶惶没法办公了。
虽然修理工罢工了,但驾驶员的队伍还没引起波动,车辆正常运行;这给修车和保养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量的车辆修理工作全压在中国人身上。
后来公司报了警,警方放了催泪弹才把聚众闹事的黑工撵走了。警察还拘留了约20个人呢。
又一天大约有几百工人人集结在大门外,看来是要闹事。主要原因是行业工会在公司成立了下属组织,但公司不欢迎成立工会,形成对立的情绪。因此工会就开始组织罢工。午饭后,大门口的黑工在扔石头,把大门砸了,很多黑工在起哄,鲁运从窗子里往下看,黑工在朝停着的一部东风车的前挡风玻璃扔石头,砸了一辆东风车的玻璃。在大门里边的停车场,一群黑工提着一桶柴油浇到一部巡逻的保安车上,点上火烧了。宿舍楼两头的铁门都锁了。保安说:“马萨,你快回房间躲起来吧,楼下好多人在推铁门,要冲上楼来呢。”
晚上ANNA和撒地偷偷的来到鲁运的房间说:“也可能明天伙房的黑工罢工,也可能罢工两个月,谁进来干活,工会就记下名字,扬言要把来干活的人杀掉,所以从明天起谁也不敢来干活了。”ANNA诚恳的劝鲁运:“马萨,今天晚上跟我们回老家躲一躲吧。”他们对鲁运的安全很焦急,嘱咐鲁运:“这些话不要和办公室及任何别人说,因为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才告诉你内部的消息。”鲁运连说:“不可能,不可能。”这使ANNA和撒地更显得焦急了,ANNA温情的摸着鲁运的手诚恳的说:“我们的话是真的,你一定要相信,要不你会吃亏的。”说完他们姐弟俩一定要让鲁运马上跟他们一起走,但鲁运坚决的摇摇头。不一会有人来砸鲁运的门喝道:“有没有藏着工人?”砸门的人是带着红佩戴的工会的人,看到ANNA和撒地后催促他们马上离开公司。ANNA和撒地只好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在鲁运楼顶上看到公司雇来的警察带着枪在公司外围巡逻。ANNA和撒地无法来公司上班。
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突然ANNA出现在鲁运的面前,ANNA说:“马萨,我是跟一个大车进来的,驾驶员把我藏在驾驶室,门卫看不见,不这样是进不来的。”鲁运赶紧把ANNA领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说:“ANNA,终于见到你了,你这几天怎样?”ANNA动情的说:“很想你,很想大家。”
从此,ANNA每天偷偷的藏在大车驾驶室里跟车来上班,下午跟车出大门。由于没有黑工上班,鲁运和ANNA、哈鲁纳就帮驾驶员保养和修理汽车,有时候还干拆装轮胎的重活呢。鲁运告诉ANNA:“ANNA,由于公司和工会没打成协议,黑工来上班干活是不允许的,但你来我们还是欢迎的,只是没办法给你发工资,很抱歉。”ANNA说:“马萨,没事,我愿意给公司干活,愿意天天看到你,没有工资不要紧,这我可以理解。”
刚刚太阳还是好好的,一会儿听到房顶上刷刷的响,原来已下起大雨来。ANNA在帮鲁运和哈鲁纳装轮胎,三个人累的满身大汗,门外地上一个制动皮碗正好接了满满一皮碗雨水,ANNA端进来给了哈鲁纳,哈鲁纳二话没说接过来仰头一饮而尽,连说:“好水好水。”鲁运想:这么洁净的天空下来的水,确实是好水,一定胜过蒸馏水。
雨停了,天空湛蓝,白云像棉絮一样一层一层的由近而远。水泥路面上,刚下的雨水一洼一洼的很洁净,ANNA捧起水洗了洗手,雨水就像一面洁净的镜子一样能照出她俊秀的面庞和清晰的身影。ANNA轻轻的唱起了一支她少年时代唱的歌:R鲁运ININGR鲁运ININGGO鲁运W鲁运Y,SOME鲁运NOTHERCOME鲁运G鲁运INIT`S,鲁运LITTLECHILDRENW鲁运NTPL鲁运Y。鲁运慢慢的和着,是那样和谐。
ANNA偷偷的来上班果真被会计部知道了,会计部的人到了车间拿出一份解约的合同让ANNA签字。鲁运对会计部的人说:“ANNA是很能干的,是我们公司最优秀最忠实的员工,她不要工资照样来干活,如果辞退他那是太可惜了。”会计部的人认真的听着,然后眨了眨眼说:“每个人都得被辞退,这是老板的决定。”鲁运说:“那就最后再辞退她吧。”会计部的人没再说什么,装起辞退单走了。ANNA给鲁运深深的鞠了一躬表示感谢。
下午没有大车出门了,ANNA不敢自己从门口出去,鲁运只好领她到车间后边蹲下身子让ANNA踩着自己的肩膀从院墙上翻出去。
就这样ANNA一直坚持来车间上班到公司回复了正常。为车间在非常时期能顺利完成任务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支持了鲁运的工作,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后来回复正常以后,在鲁运的建议下,公司对ANNA进行了适当的经济补偿。
鲁运想:黑工平常看上去都挺听话的,但说罢工就都罢工了,真是不可思议。ANNA问鲁运:“在中国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人不罢工吗?”鲁运摇摇头没有回答。在ANNA和黑工们看来,这种用罢工来争取和保护权益的方法是很正常的。
这次罢工给工厂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光车间仓库的后窗就被砸了15块玻璃。
(https://www.biquya.cc/id25595/147774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