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清晨,天蒙蒙亮,栎阳城中百姓还未起身,城中一片的寂静。一辆牛车缓缓的在街道上行驶,四名甲士跟随牛车左右。
“卫鞅啊,这次你可得小心说话,昨日你的言论已经让君上失望至极了,要是今日再有差错,就再也没有机会面君了,你可得把握好机会!”牛车上,景监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着卫鞅,他已经有点害怕这个卫鞅了,生怕他再次出错。
卫鞅见景监这样,知道他已经被自己弄的有些害怕了,于是宽慰道:“景大夫放心!卫鞅有信心让秦公听我之言!”
景监闻言默不作声,心中祈祷这小子千千万万不要再胡来了。
来到王宫大殿门口,景监先入大殿,卫鞅则在门外等候。
“君上,中大夫景监求见!”书房门口,一名内侍小声说道。
秦孝公放下书籍说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景监就入了书房,酝酿一下后,就对秦孝公说起昨日在府中卫鞅对自己说的那番言语。起初秦孝公不愿再见,他对卫鞅已经彻底的失望了,当听到卫鞅说什么试探自己,他又是沉默不语,他感到卫鞅此人颇为蹊跷,别人见君都是将自己最有心得的言论说出来打动国君,他倒好先空谈大论,真是怪异,不过此人说的也有些道理。他呼了口气道:“好吧,也就是你景监,换做他人我都懒得理会。既然这样,我就再见卫鞅这最后一次!”
景监闻言大喜,欢快的跑出去叫上卫鞅,来到了书房中,
卫鞅一进书房,就很是惊讶,见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和秦孝公黑黑的眼圈,心中对秦孝公的勤政好学,佩服不已,国有明君如此,何愁国不兴!
见卫鞅愣在那里,景监赶忙咳道:“卫鞅还不见过君上。”
卫鞅反应过来,躬身施礼道:“卫鞅见过秦公。”
秦孝公笑道:“不必多礼,我等坐下来谈吧。”
三人坐好,秦孝公率先言道:“先生上次言三道大论,虽然不符合秦国的国情,但是先生的博学却让嬴渠梁佩服不已,今日景监说你又有新的高论,嬴渠梁再次洗耳恭听。”
卫鞅的注视书架缓缓说道:“秦国,四塞之国也,国内有渭水、洛水、霸水等天赐佳水。关中大地,渭水两岸地势平坦,乃是天赐的良田,怎么在秦这数百年,却是盐碱百里,荒芜薄收,百姓疾困?”
景监一听,好嘛!你卫鞅有大论起来了,顿时就想发火,秦孝公见此抬手示意他不要言语。
卫鞅见状继续问道:“秦国百姓民风彪悍、不惧生死,卫鞅在河西时就见秦国与魏国战与少梁,秦军战死之兵皆是正面中箭,可见秦国士卒面对天下第一劲旅,都死不回头,为何却在和魏国打仗时屡战屡败,秦国怎么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精锐之师?”
坐于旁边的景监生怕卫鞅在说出话,于是插话道:“先生所言正是君上日思夜想的问题,请先生献出良策啊!”
卫鞅正视着秦孝公说道:“当今九州大地列国连年征战,都想要吞并更多的土地、人口,所以想要能在这乱世中生存,并有机会一统河山,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秦公可能要问,什么是综合国力?第一,国家人口众多,有足够的兵源和生产力,百姓富庶能收到更多的赋税。
第二,国库充实,钱财、兵刃、粮草能经得起连年大战。
第三,百姓和政府同心同德,举国上下要齐心协力。
第四,君令畅通,国内臣子清廉,没有贪官污吏。
有其四点才可称为强国,现在的秦国可以说四条不占一条,秦国地少人稀,没有兵源和生产力。士卒皆为老弱,兵器铠甲替换不足。国内氏族力量庞大,不能整合国力。”
秦孝公微微一笑,“先生将秦国说的一无是处,不知有何解决之道?无为、仁政还是王道?”
坐于旁边的景监见卫鞅如此言论,心中大急,听到秦孝公的语气不对,赶忙说道:“不行、不行,那都是亡国之道。先生昨日已经说过,今日乃是新论,不可再说那些!”
秦孝公摆摆手道:“请先生继续说下去。”
卫鞅神色肃然的说道:“治国之道,当以强国为主要目标,昨日那些言论都是卫鞅空谈而已,当不得真。秦公不为所动,卫鞅心中佩服”
秦孝公闻言说道:“那请先生再言新论。”
卫鞅闻言正色道︰“秦公以为魏国、齐国、楚国,哪一国可为楷模?”
秦孝公听到此话,顿时来了精神,拱手说道:“嬴渠梁才疏浅陋还请先生教我!”
卫鞅笑了笑说道:“魏国经文、武二侯,重用李俚、西门豹,整治官吏、改革田产,后又有吴起变法练军,终练就强兵魏武卒,夺得秦国五百里河西之地,乃是第一强国。
齐国田氏代齐以后,几代国君皆为明君,国家吏治有方,又有齐桓公留下的底子,当为第二强国。
楚国,山河广袤、人口众多,又地处南方远离中原,当为第三强国”
秦孝公闻言长叹,“秦国要是能与三国不相伯仲,嬴渠梁此生足矣!”
卫鞅笑道:“此上三强不足效仿”
秦孝公吃惊不已,他在《求贤令》中就说明了自己的意图,目标就是要恢复穆公时代的霸业,与山东诸侯一争高下。按照他的想法,能达到魏、齐、楚三国的强盛,就已经可以了。而这个卫鞅居然说这三国不足以效仿,这家伙哪里来的这么大口气,此人要么是绝世大才,要么就是空谈的草包,于是他试问道:“嬴渠梁不知这三强怎么就不足效仿呢?请先生教我。”
卫鞅面色肃然,说道:“国与国之间的国情不同,魏国在文、武二侯时国力乃是蒸蒸日上,自魏王即位以后,魏国人才凋零,只有公子昂与庞涓撑着场面,但是二人皆是帅才而非政才,魏国的法令已经有百年未变,已经开始衰落。
齐国,上任齐侯体血百姓、发展民生,建稷下学宫养士与齐,使得齐国文化学风昌盛。现今刚刚即位齐王,却是不理朝政整日花天酒地,齐国民众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国家再受战乱。
楚国,国内贵族势力太过于庞大,楚悼王以后,一直是外强中干,楚国的变法,因吴起惨死而半途而废,对国内贵族势力只有些须触动,更别提深彻二字。法令不稳定,前代变法、后代复辟,根基不稳定。有明君强臣则强,有昏君佞臣则亡。”
卫鞅的言论如醍醐灌耳般将秦孝公惊醒,他站起身向卫鞅深深一躬,“先生现在才显大才本色,先生一番大论将嬴渠梁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请先生教我这强一世之法!”
卫鞅闻言从长袖中抽出一卷竹简递给秦孝公,说道:“此乃卫鞅遍访秦国之后所著的强秦九策,今天献于秦公!”
秦孝公闻言赶忙接过,急忙翻开来仔细的品读起来。卫鞅坐于旁边对满脸喜色的景监微笑这点了点头后,默默的等着秦孝公阅读。
秦孝公看的很仔细,可以说是每个字都一一斟酌,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脸上的喜色越浓,一刻钟后,他小心翼翼的将竹简放下,好像生怕弄坏似的。随后,起身对卫鞅深深一礼道:“先生大才,此九策字字珠玑,秦国能得先生乃秦国大幸。”
卫鞅坦然受了这一礼,拱手说道:“国有明君如公,何愁国不兴。卫鞅愿为君上效力!”
秦孝公闻言大笑道:“国有强臣如卿,何愁国不强!”
卫鞅闻言微笑说道:“卫鞅这九论分别是,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自由买卖。
其二《赋税论》,废去那些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家中田亩、手工按作坊多少、商按按交易所得纳税。
其三《农爵论》,百姓谁家收的粮食多,交的税多,可获国家爵位。此法乃是激励百姓努力耕作,为国家聚粮所定,至关重要。
其四《军功论》,凡战场上杀敌按照斩获首级数目封爵,使百姓都已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
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消,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朝廷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
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村、甲三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不再好勇私斗,而是上战场立功。
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用的长度、重量、容器全部统一,由朝廷制作统一的标准,以防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
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
其九《齐俗论》,强制取消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比如、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
这只九策只是大纲,具体内容要到变法时再逐步实施”顿了顿,略有深意的看了秦孝公一眼说道:“卫鞅所学乃是法家法派,所有事情都要依法而行,恐怕会损害氏族的利益,还请秦公要有准备。”
秦孝公闻言狠狠的说道:“只要能强秦,无论什么困难嬴渠梁都不怕,请先生放心。不过,先生这法令到是和宋国有些类似!”
卫鞅闻言疑惑的问道:“宋国?卫鞅不知,请君上为臣说说这宋国有何变数?”
秦孝公闻言笑了笑道:“也难怪,先生入秦都是在穷乡僻壤,而且秦国消息本来就不是很灵通。就由我来给先生说说吧!”
经过秦孝公的讲解,卫鞅心中震惊不已,这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宋国吗?这还是那个温润醇厚的宋国吗?还有,会是谁在宋国主持变法呢?
难道是和自己打赌要一决高下的申不害?他随即又摇了摇头,他太了解申不害了,此人学的是法家术派,而现在的宋国绝不是术派治国,哪又会是谁呢?
卫鞅微笑的看着窗外,小声低估道:“茫茫九州地,代代出人才。宋国…宋国…呵呵,有趣、有趣,看来我卫鞅也不寂寞嘛!”
(https://www.biquya.cc/id23721/168512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