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迁之八——与无计可施处施妙计
李继迁狼狈逃窜到了沙漠腹地,李继捧没有穷追,他要收拾残局,坐稳夏州的位子。
当初李继捧入朝,是被叔伯们逼的,实际上他也愿意当着西北的“土皇帝”,被逼无奈才走上了投宋的路子。现在回到了夏州,重新成为定难军节度使,等于是自己打下来的,来自于叔伯们的压力已经没有了,应该说李继捧应该是很爽的。
但现在的李继捧的位子就等于是大宋赵光义遥控的一只木偶,根本不能自己独立掌握政权,他弱擅自动动作,大宋朝廷就有可能把他给拿下,拿下以后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就是自己的身边还有宋朝派来的监军监督。想起来,这比当年叔伯相逼还可怕。
对这一点,已经败逃的李继迁看得很清楚。
当年,自己第一次遭到袭击,丢了地斤泽,重新崛起靠的是和大族大户联姻;第二次失败,靠的是投靠了契丹,成为契丹的女婿。怎么也不成再娶大宋皇帝的女儿压过李继捧吧。而且,大宋根本就不实行和亲联姻的国策。怎样东山再起,确实要费些心思。
此时,不但他,就是足智多谋的张浦也是一筹莫展。
据说,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李继捧前来袭击了,就是这个梦,使他想出来了一条计策,那真是一条绝妙的计策。
原来他认真的研究了自己的这个叔伯哥哥李继捧,他知道李继捧不能不为自己打算,李继捧要想抵制宋朝,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位子,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周旋于宋辽之间,集两家封赐于一身,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如果李继捧也是这样想而且这样做了,以自己现在是大契丹国的驸马身份,还是会压着李继捧一头的。李继迁明白,自己这次虽然失败了,损兵折将,但是契丹夫人没丢,自己这驸马这身份还在。
于是,李继迁派人秘密潜往夏州,向李继捧放风说投靠契丹的好处。
李继捧和宋朝将领是不一样的,他是知道李继迁躲在哪里的,如果出奇兵偷袭,或者联络宋军一起奔袭,都可以彻底消灭自己这个桀骜不驯的族弟的。但他可不能这样。此时,他最畏惧的是宋朝,而不是李继迁。李继捧甚至有些自得的认为,李继迁其实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说这次奇袭成功,就是他引他上钩投降宋朝,使他接受了远低于自己的封爵,就说明他李继迁太嫩了——在大国眼中,我李继捧就是高于你李继迁。他认为西夏能否存在,就取决于大国的喜怒。从这点来说,留着李继迁实在是有好处的——李继迁在,我李继捧就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真的将李继迁消灭,我李继捧还真就在西北待不下去了。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李继捧当然中计了。
李继捧由于当时和契丹没有直接的联系,他干了一件蠢事,一件让李继迁百端高兴的事,那就是,李继捧竟然派人联系上自己来了,请他帮忙打听打听,像他这样的人要是归降了契丹,得给个啥待遇。李继迁故意拖了几天才回话:“哥,契丹说了,你只要是过来,咱叔(李克睿)当初啥职务,你就是啥职务。我丈母娘萧太后说了,让你永镇夏州!”
李继迁编谎是瞄着辽国的心思编的,他答复李继捧和向契丹请示报告是同时进行的。
得到这样的答复,李继捧铁心要投靠契丹了。与其跟着大宋提心吊胆,不如依附契丹,从种种迹象来看,契丹没有要吞并西夏之心,从他们能够将皇族女子嫁给李继迁这样个流浪的王族子弟,就知道,他们是要扶植西夏也就是党项羌的势力,占据西北一方,牵制大宋。或者说,契丹是真心实意的帮助西夏,而大宋朝不过是因为对付不了李继迁的打游击了,才恢复了自己的爵位。跟着大契丹国没亏吃。
就这样,公元991年九月,李继捧正式遣使降辽。他从契丹那里得到的封号很长很长,叫“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受封“西平王”。更有意思的是,萧太后还很有心的让他去掉“赵保忠”这个名字,重新称“李继捧”,“复本姓名”。
这边李继捧刚刚接受了契丹的赐封,那边李继迁就从沙漠中率领着残兵败将走了出来,大模大样的来到银州,进城坐殿,发号施令。李继捧当时就觉得头疼,这可是打不得、请不走的赖皮膏药,自己就是“西平王”,可还是和李继迁差着一截——他是朝廷驸马爷。
李继迁的妙计生效了,而且效果很好,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半个西夏。
我们确实该为李继迁称妙叫好!
可是,李继迁还是低估了李继捧。在官场上,李继捧历练的时间长,肚子里的主意比他李继迁要多。
原来,李继捧是深知李继迁曾经向大宋乞降的经过的,特别是得到了宋朝授予“银州观察使”的职位,那是他父亲曾经的称号,而这称号的获得,是李继迁再三再四自己讨要的,可见,他是归降宋朝是有着八分诚意的。
此时,见李继迁得意洋洋的样子,李继捧暂且由着他去,背后秘密派人将李继迁真心归附大宋的事情报告给了契丹的萧太后。
虽然李继迁“乞降”大宋以后,曾经跟自己这位“叔伯丈母娘”打过招呼,可萧燕燕听了李继捧的告密后,对李继迁不放心了。宋淳化三年,契丹统和十年(公元992年),李继迁从沙漠里出来进入银州后不久,萧太后觉得必须给李继迁一个警告了。你说你是“保存实力”,投宋为假,“曲线抗宋”是真,那你从沙漠重新回来,有什么抗宋的表现呢?看来,你投宋不是“假”,而是真真假假。为了给李继迁一个警告,让他别再耍什么“幺蛾子”,契丹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带着萧太后的使命亲赴银州。
韩德威可以算得上是李继迁的“救命恩人”,他对于李继迁的表现也很不满意,所以他到银州是带着气的。好你个李继迁,给脸不要脸,放着好好的“夏国王”不当,非要跑回大宋当什么“银州观察使”,太不给老子面子了。他气呼呼地到了银州,本打算当面把李继迁骂个狗血喷头,结果却是连李继迁的影子都没见着。不但没见着李继迁,连张浦他都没看见。韩德威那叫一个郁闷,问接待的人说:“你们官爷和军师都哪去了,是不是都躲着不敢见我?”负责接待的人赶紧满脸堆笑,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大王千万别误会。大王那是我们官爷的至亲,官爷哪里会躲着您呢。不过大王来得真是不巧,我们官爷前两天刚带着军师去征讨夏州,为我契丹开疆拓土去了!”
这话回答的漂亮,李继迁压根就没去什么西征,他就是在躲着不敢见韩德威。可他又不能让韩德威抓到把柄,便编出了这样一个由头——“西征夏州,为契丹开疆拓土”。夏州,夏州什么地方,那是李继捧的地盘,;李继迁如此说,就是告诉韩德威,你们将李继捧封得太高了,我不满意,我要打他!
对于他们兄弟相争,韩德威没有兴趣,甚至心理还觉得是件好事,他们争得越厉害,我大契丹越好摆弄你俩,可是,他觉得李继迁如此躲着不见,是忘恩负义,是不给自己面子。而且这个小子的话是十有八九不可信的。
见不着李继迁,韩德威满肚子的火没地方撒,临走这时放下狠话:“李继迁,你最好给我放聪明点,要是真把老子惹急了,老子直接把这银州城给平了!”说完,愤愤而去。平银州,韩德威现在还不能干,也没那力量干。可他能“扫荡”银州。他带着兵来找李继迁算账,人没见着,可也不能空手回去吧。韩德威带着这群契丹兵,在银州城里里外外把能带走的值钱的东西搜了个精光,大车小车地回了上京城。
对这一次受到的劫掠,遭殃的银州人民埋怨的肯定是他李继迁。
韩德威的这一举动,也确实把李继迁确实气坏了,火冒三丈还多。可是,韩德威不但与自己有恩,而且是萧太后的红人,这口气怎么出?在银州损失的威信如何恢复?
艺高人胆大,你韩德威不是找我李继迁想痛骂出气甚至想伤害我的名声平了我的银州吗?好了,我自己送上门去!
估计出这个主意的可能是张浦,或者起码有张浦参与。绝对出乎韩德威意料,也出乎李继捧意料。
韩德威回到辽上京屁股还没坐热乎呢,李继迁的后脚就到了上京。他可不是来赔罪的,他是来找萧燕燕告状的。他要告韩德威。李继迁状告他纵兵扰民,趁着自己出兵西征之时,肆掠银州。李继迁告状的时候时真是一肚子苦水:“亲爱的岳娘,我这个女婿当得也太艰难了。我在外面征战,可是统领西部的我韩叔却在我家里抢劫,扰民,从哪里说,他也是不对的。我是真心实意投诚大契丹的,就是为了保存实力佯降宋朝,那是我的计策,因为就凭我的实力确实打不过宋军,我只有诈降一途才能打胜仗!可现在,我实在伤心,哪有这样对待我这个忠臣孝子的!”
面对着自己这个“女婿”的哭诉,不依不饶,萧太后也没了脾气。从全局看,留着李继迁确实有用,李继迁是能够起到牵制宋军的作用的,李继捧可没有他靠谱。没有了李继迁,契丹在西北的这出戏就不好演下去了。韩德威这次“打草谷”的行为也确实是有点过分,理亏,反正警告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棒已经送出去了,该是给胡萝卜的时候了。为了安抚李继迁,萧太后当着他的面,把韩德威训斥了一顿,拉下面子跟李继迁说了一堆好话,这事才算做了个了解。该偿还的东西也偿还了,李继迁回到银州,向大姓们发还财产,威望空前提高,李继捧眼看着李继迁又赢了一局。
但是,李继捧还是有李继捧的办法。
却说李继迁和大宋打游击八年了,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可吃的穿的用的没见多。大宋为了对付他,曾经关闭榷场,使西夏境内产的青盐无处销售,李继迁带着人打到环州逼着大宋开放青盐贸易,逼得大宋重开互市。这也算是李继迁为定难人民争取来的福利,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可就是这件事,却给李继迁带来了一点小麻烦。以前大宋封闭边境贸易的时候,李继迁还能以这个为借口把一帮子人召集到身边去找大宋的麻烦。可如今这边贸又重开了,这帮子人尝到了附宋的甜头,在李继捧的作用下,这批人居然都倒戈了,或者向大宋投诚,或者跟从李继捧。李继迁努力促成的重开互市,人民却落在了宋朝和李继捧手里。
李继迁当然不服气。
宋淳化五年,契丹统合十二年(公元994年)春天,刚刚在银州站稳了脚跟的李继迁觉得必须将人口迁往自己能够控制的地区,有了人,才能有国。于是,他启动了名叫“绥宥填平夏”的移民计划。经过了八年战争洗礼的银夏二州,现在是满目疮痍,破烂不堪。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扩大自身的势力,李继迁准备将未受到什么冲击的绥、宥二州的居民改迁平夏,以补充人口,恢复生产。
中国历史上官方操纵的人口大迁移也不是少数,可每次都是要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的。大面积的迁民,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绥州这个地方的人历来就粗野,绥州兵乱的记录是很多的,李继迁这次要求绥州迁民,绥州人民不同意了。在世居绥州的牙将高文岯的带领下(估计后面也有李继捧的影子),那些不愿意搬家的蕃部们背叛了李继迁。在苏移、山海夜、母驮香等诸多蕃部的反戈一击之下,李继迁兵败绥州,之后弃城而去。
经历了绥州的失败之后,李继迁学得越来越聪明了。此时,李家的经典“游击战术”已经初具雏形。李继迁彻底放弃了控制大城市的欲望,转而去“围堡砦,掠居民,焚积聚”。西北的战事,又一次陷入了胶着的状态。
战争到了这个份上,心急如火的大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也要有动作了。他原本是不想再向西北出兵的。因为他赵光义在西川遇到麻烦了。公元993年5月,大宋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在四川爆发了。西南半壁眼看不保,东北边境强敌契丹虎视眈眈,要是李继迁不闹得太过分,任何一个理智的皇帝是不想玩“三线作战”的游戏。可是现在的李继迁闹得赵光义非常心烦,几乎每天有战报,也可能是李继捧夸张其事。但是,夸张是夸张一些,“其事”是有的。看来,靠着李继捧这个“本地大夫”是没有办法治愈李继迁这颗毒疮的,赵光义此时狠狠心,将自己的大舅哥名将李继隆点了出来,率兵出征西北,职务是“河西都部署”。
上一次以王侁为统帅的征讨西北,实际上就是李继隆在后面出谋划策,排兵布阵。之后,李继隆又立了累累战功,仗打得越来越好,这次直接让他挂帅,要彻底将李继迁这颗毒疮拔除。
李继隆这个“剿匪军总司令”率军来到西北,李继迁倒没什么,最害怕的却是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李继迁这个族兄。
李继捧这个人点子多,却没胆量。加之他特别了解李继迁,他就认为李继迁如果遇见李继隆,肯定将他私通契丹的消息桶给宋朝。因为,他就曾经使用这招整治过李继迁,李继迁不会不报复自己的。
李继迁躲过了契丹的责问,是因为李继迁真实想对抗大宋,加上胆大包天,敢于到契丹朝廷去说明情况,乃至大闹朝堂,明明降宋是理亏的事情,他却能闹出个理直气壮,是因为他确实占理。可是,自己是没有这个胆量的,本质上也没有理由。所以,只要大宋知道了他倒向了契丹,接受了契丹的封号,到时候他什么“定难军节度使”,什么“西平王”都不是了,他只能是一个死人。
要想这个消息保密,必须使李继迁不能遇见李继隆。为了保住自己,李继捧能做的只有拼命保护李继迁。趁着李继隆的大军还没到,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可商量的机会,用最快的速度派贡使到了东京。贡使名义上是来献马的,实际上是来说情的:“皇上,我和我那兄弟李继迁早就和好如初了,他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了,正在那忏悔呢。只要皇上能再给他点时间,我保证给您一个安安静静的西北,绝对再也没有人捣乱了!”
赵光义一听,直截了当地回了过去:“赵保忠,我不是没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你保证,请问,你的保证现在能值几个钱?”随后,赵光义不但没听李继捧的,反而是对李继隆下了死命令——给我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李继迁,提回他的人头!
这下,李继捧彻底没辙了,他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跑!他在李继隆到达夏州的前几天,突击性的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带着全家老小,侍从亲信,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搬到了夏州城外,见事不好就跑。另一方面,他还得保护李继迁,两个人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保护李继迁就是保护他自己。为了让李继迁早做准备,李继捧派帐下的牙将李光祚亲自跑到沙漠里去找李继迁,告诉李继迁,李继隆来了,赶紧跑!
李继迁也没有瞒着李光祚,他真的是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开始准备跑了,李光祚马上赶回向李继捧报告。可是,李光祚忽略了李继迁跑的方向。李继捧的意思是让他赶紧向北跑,跑到契丹去避避风头,可李继迁却偏偏往南跑,奔着李继捧就来了。李继捧这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防备李继隆的身上,哪里会想到那个他“百般袒护”的弟弟会趁机袭击他来了。
这天半夜,李继迁突然出现在了李继捧的联营之外,干掉守军以后,直奔李继捧的大帐。好在李继捧随时保持警惕,听到声音不对,从被窝里爬出来谁都不顾,拼命往外跑。还真不错,他还真的跑出去了,可是老妈和老婆都都被李继迁俘虏了。
李继捧从夏州搬出去,就是为了跑的方便,没想到首先对他下手的不是李继隆,反倒是李继迁。
李继迁这招够高的,而且是学的李继捧。
李继迁突袭成功后,李继捧是彻底一无所有了,单人独骑逃回了夏州。使李继捧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入城,他原来的部将赵光嗣就把他给囚禁起来了,宋朝派来的监军秦翰想把他一杀了之。可是却被稍后进城的李继隆拦住了。在李继隆眼里,李继捧没有多大罪恶,但是,李继捧是个王侯级得人物,当做战俘,是大功一件。便把他关进囚车押往汴京。
赵光义对李继捧还是全面看待的,见李继捧已经彻底认罪,念在他当初归附有功,便免其死罪。李继捧被封“宥罪侯”,赐第京师,从此李继捧就在也没有回过夏州。后来,宋廷又外派他到岳州、复州等南方州郡当官,但是从此怏怏不乐。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李继捧病死,才活了42岁。
李继捧这人,后世对他评价一直不好。如果降宋,就彻底跟着大宋,如同后世的杨家、折家,闹个青史留名。可他明明将夏州贡献了,看到机会,居然就想恢复。而这种恢复也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没有一套自己的计划,甚至上了李继迁的当,归附了契丹,结果是可想而知。相比之下,李继迁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收复定难。而计划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宜战则战,当和则和”,什么时候该去依附谁,李继迁都是心中有数。这也就是李继迁在西北折腾这么多年还一直活蹦乱跳,而李继捧没几年就栽了的主要原因。
李继迁虽然搞掉了李继捧这个族兄,去了心腹大患,但是,面临李继隆率领的大宋军队的进攻,他也是愁云密布。
;
(https://www.biquya.cc/id22188/12314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