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王?二皇子?”
李孝承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重复了这两个人的名字。
他脸上的笑容意味深长,谁都无法彻底读懂。
而坐在龙椅上的李昱也有些弄不清楚,自家这三儿子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当说出当场作诗时,他还为其高兴,甚至激动的手指颤抖。
可如果换成命题作诗,那可就另当别论了,翻车的概率实在太大太大。
是太过自大?
还是真有这份自信?
“李孝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尤其是你,我李氏皇族之后,说出去的话,若是做不到,那便是有辱皇族颜面,后果你可想到?”
李昱沉声说道。
“额,父皇,后果倒是没咋想,难道我写不出来,你就不认我这个儿子了?难道我大哥和徐丞相还能要了我的小命?”
李孝承大的咧咧的回答道。
“庶子!”
李昱指着李孝承大骂道。
不过,嘴上骂的有多狠,心里就有多欣慰。
李孝承的态度虽然大大咧咧,感觉很不稳重。
但李昱知道,这样做才是最正确的。
李孝承若真是满脸认真,说什么作不出诗来,就放弃皇子的身份,从今以后跟李氏皇族没有任何关系,李昱才会勃然大怒。
大丈夫该强硬的时候就该强硬,该模棱两可的时候也应该模棱两可嘛。
他这一国之君,方才在涉及晋国之事时,不也是莫名其妙的吗?
从这一点看出,李孝承有乃父之风啊。
那种没有脑子,一根筋往前冲的,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活活撞死了。
“嘿嘿,父皇,我这不也是说实话而已吗,我上辈子不知道救了多少人,此生才能投胎到李家,成为您的儿子,这等好事儿,傻子才会主动放弃呢。”
李孝承又轻飘飘的拍了便宜老爹一记马屁,
很显然,老爹那头很受用,收回了手指,又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
“少嘴贫了,既然你想命题作诗,那诸位大臣不要看他是朕的儿子就放水,赶紧开始吧,朕也想看看这小子读了十几年书,到底有多少斤两,一首边塞诗确实能够提气,但也只能提气。”
李昱说道。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李孝承自大的不满,让文武群臣出点难题。
实则是在提醒百官,一首边塞诗不够,多来几首才好。
没办法,谁让他儿子会写边塞诗呢。
这就不是现场命题了,而是在考李孝承边塞诗的储备量。
算是老爹给他开了个后门。
李孝承也是个人精,感受到了老爹的善意。
记下恩情的同时,也没有把这次考核当回事儿。
他肚子里可是放着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什么题材没涉猎过?
别说是地上的事了,就算是天上的,甚至于神鬼仙魔,都不在话下。
就比如什么,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重,仙人抚我顶,白发受长生。
这种类型的诗句,在大黎还没有出现过。
李孝承若是吟出来,那绝对是震惊四座,配得上开山立派四个字。
“三皇子殿下,眼下我大黎四面环敌,除去南方的那群敌夷,北方的那群蛮子也对我大黎国土虎视眈眈,不知三皇子殿下可否也写一首对战北方蛮子的边塞诗呢?”
李正明说道。
这老家伙脑子转的确实快,立刻领会了李昱的意思,第一个命题还是边塞诗。
“自然没问题,李尚书。”
李孝承笑着说道。
他可不会记这老头的请,这分明是在跪舔龙椅上的便宜老爹,和他有什么关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梁山!”
李孝承没有丝毫迟疑,王老爷子的出塞七绝诗,又被他不要脸的薅了过来。
当然,还是跟前一首一样,为了符合当下的世界的意境,做了些更改。
大黎王朝北部边界并不是阴山,而是大梁山。
这是必须改的,不然就穿帮了,或者无法引起在场众人的共鸣,那意境上就要大打折扣。
至于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李孝承并没有改。
因为在大黎王朝之前,这片土地上也是经历过秦朝和汉朝的。
这两大王朝和后世主世界的那两个王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国力强盛,尤其是军事实力堪称爆表。
不过,并没有逃出王朝铁律,盛极必衰,最终走向了末路。
当然,两大王朝给后世的大黎依旧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黎王朝也是承接于秦朝和汉朝的。
只不过疆土大大缩水,也少了那份铁骨铮铮和满腔热血。
至于诗中的那位飞将,李孝承没有更改。
原因也简单,大黎王朝高祖皇帝,是位狠人。
据说,此人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是肩膀上能跑马的汉子。
靠着一杆长枪和几百号兄弟,历经二十载年华,才打下了大黎王朝的基业。
而他身边就有一位飞将军,职务是镇北大将军,驻扎地就是北部边境的大梁山。
现在的大梁山,实际控制权已经在北蛮国之手
这里也是大黎王朝曾经的龙兴之地。
如今,提到这个地名,每个大黎子民心中都隐隐作痛。
就连李孝承这个外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故人已去,物非人非呀。
大黎,其实也是辉煌过的。
但仅限于建立之初,后世子孙,越活越窝囊。
尤其是到了李孝承爷爷这辈儿,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
短短二三十年的光景,就将大黎所有的底蕴全部败光。
在古代,二三十年就已经是两代人了。
他们完全忘记了祖上的荣光,沉迷于享乐之中。
认为吟诗作对才是最有出息,最高雅的事情。
舞枪弄棒,那就是武夫所为,上不得台面。
然而,就在李孝承连连感叹之时,周围的文武群臣全都惊呆了。
这又是一首可流芳百世的极品边塞诗啊。
文轩阁的那些老家伙更是激动的无以复加,口中反反复复念着这首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梁山。
四句诗,二十八个字,诉说了前朝的荣光,战争的惨烈,军力薄弱的无奈,和那骨子里的倔强,不服输的执念。
(https://www.biquya.cc/id173614/567931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