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0章 要求求首订!!!

  新军的射速,可绝不单单武器装备精良可以解释的。
  他就见过新军中一名普通士卒,在来辽东的路上,用戚家军兄弟手中的火绳枪,在十二息之内射出弹丸。
  这足以说明,新军的射速如此之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训练。
  还有朱泺贤侄专门为了火器使用,设计的武装带。
  正是这些辽东军忽略的细节,让新军将士如此优秀。
  这其中是作为军中大脑,朱泺以及他麾下将领们,无数个日日夜夜,默默的付出!
  不过戚金可没打算将这些告诉辽东将领。
  “戚总兵,听说你军中也装备了这种新式的燧发枪。”就在戚金冷眼旁观的时候,杨镐忽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看向戚金。
  辽东将领的眼神瞬间全都落在了戚金身上。
  戚金略作沉吟,笑着回道:“的确,当初我与朱泺还没有形同水火的时候,他也有求于我,就答应给了我两千支燧发枪。”
  “李总兵,把新军的装备转让给你们可能不行,但是你们可以从戚总兵这里拿几支样品,然后进行仿制,辽东方面匠人应该是不缺的。”杨镐笑着提醒道。
  虽然他收到了沈一贯的口信,让他在朝鲜尽可能把朱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以改革者自居的年轻人解决掉。
  但是杨镐身为经略使,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事。
  何况据闻圣上十分青睐朱泺,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也只敢把朱泺部排挤到北面的破旧老营,至于一应的大军粮饷,不敢有丝毫克扣延误。
  戚金看着李如松要开口了,抢先苦笑摊手道:“李兄,此事怕是有些难,当初朱泺曾要求我发誓,决不能让这批燧发枪流落出一支,誓言太狠毒,戚金不敢违背誓言。”
  李如松不由失望。
  杨镐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戚金,而后笑着安抚李如松:“不必失望,我马上写一封奏折送往朝廷,让朝廷命令朱泺将燧发枪的制作技术上缴朝廷。”
  “到时候,如松兄还怕得不到吗?等你们从朝鲜回来后,就可以装备了!”
  哎!
  戚金暗暗看了眼杨镐,心中无奈叹了口气。
  杨镐此言,将文人那种腹黑体现的淋漓尽致。
  “多谢经略使!”李如松瞥了眼朱泺大营,得意一笑,抱拳感谢道。
  杨镐一笑付之,随即说道:“大军聚集数日,修养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进行军议,进行兵力分配了。”
  “派人去通传朱指挥使到大营议事!”
  ⋯⋯
  老营帅帐中。
  东哥一边煮茶,一边看着朱泺。
  此刻,朱泺正脱了靴子,与一群军中将领,趴在平铺在帅帐中央毛毯上的朝鲜地图上认真的观察着。
  这几日,外面训练比赛热火朝天的,吸引了对面总营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我们的目光。
  而她的君郎却正在悄悄带领着麾下将领,仔细的研究朝鲜地图。
  默默做着准备。
  成功的人,总是能够将真正的全力以赴,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做事上。
  专注!
  而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总是妄想着用损人利己的方式得到成功。
  或许这样也可以成功。
  但是东哥觉得,这种成功,一定是一种小成功。
  真正的大成功,一定是她君郎这种!
  “报!总营派人来传令,经略使要召开军议,请指挥使马上到总营帅帐!”就在东哥出神之际,帅帐外传来士卒的汇禀声。
  ……
  “蓟州卫指挥使朱泺拜见经略使!”。
  朱常洛站在总营帅帐中,在李如松等人暗暗观察中,拜见坐在帅位上的杨镐。
  辽东将领在朱常洛抵达辽东后,已经见过几次,不过每一次见面,眼底隐藏的戒备和凝重便会多几分。
  因为他们越是深入的了解朱泺。
  了解朱泺所部新军,就越发感觉这支新军对他们的威胁。
  杨镐打量着站在帅帐中央,只是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年轻人。
  朱泺看似对他毕恭毕敬,但杨镐却能感受到,眼前这个人,没有大明军中,武将对他们掌兵文臣的那种恭维。
  杨镐心中有些不喜,却也笑着做一手势,指着旁边的空位说道:“朱指挥使请坐。”
  “谢经略使。”
  朱泺正襟危坐坐下后,眼神直视前方,余光却在打量着帐内的众人。
  啪啪……
  杨镐拍了拍手,起身来到帅位旁边挂着的地图。
  众人的目光随着杨镐的身影而动。
  杨镐很享受这种感觉。
  心中不由得意想着,只要打赢了入朝这场仗,升任兵部尚书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入阁为臣,做到人臣的巅峰。
  “诸位。”某刻,杨镐回神,神色顿时肃穆,拿起立在旁边的指挥棒,在地图上重重点了一下:“不久前收到消息,倭寇从其本土抽调的援兵已经到了。”
  “正在朝鲜大肆的攻城略地。”
  “倭方将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立花宗茂等已经占领朝鲜南原、全州等地,又在进犯全罗、庆尚,势逼王京。”
  “在倭方的猛烈攻击下,朝鲜王权动荡,根据朝鲜接连不断传来的求援信报,不难看出,朝鲜上层在极度的惶恐之下,战意似乎有瓦解的迹象。”
  “一旦朝鲜王京丧失了抵抗,将会对整个朝鲜的抗倭士气产生极大的打击。”
  “彼时入朝就全都要靠我方来承担作战主力。”
  “可朝廷毕竟劳师远征,能够凑齐眼下的六万大军,已经殊为不易了。再增加兵力,只会加重朝廷的负担,甚至因为朝鲜作战,拖垮朝廷国库。”
  “是故,在我大军彻底入朝之前,必须坚定朝鲜抵抗的决心!”
  “故本经略决定,先派遣有力一部,乘坐增援朝鲜的水军战船赶赴朝鲜,让朝鲜看到我朝对其鼎力支持的态度,坚定朝鲜继续抵抗下去的决心。”
  ⋯⋯
  朱常洛听着杨镐这番话,心中对杨镐的态度有了些许的改观。
  至少这番话放在整个战役全局上十分中肯正确。
  在朝鲜抵抗力即将在倭方雷霆进攻中瓦解之际,的确应该加强朝鲜方面的抵抗决心。
  否则等到大军入朝后,朝鲜军不堪重用,现在集结的六万大军,绝对不足以将倭寇赶出朝鲜。
  只能消耗大明宝贵的国库节余,不断继续增兵,对大明来说十分不利。
  不过朱常洛注意到,许多人目光游弋闪烁,把头低下了。
  他想了想瞬间就明白了。
  谁都知道,第一波先遣入朝十分危险,都担心这个命令落在他们头上。
  他不动声色的与戚金对视一眼。
  戚金当即起身:“经略使,我部愿意率先入朝。”
  戚金猜测道杨镐恐怕是想要朱泺所部率先入朝。
  而乘坐水军战船,骑兵势必不能一起跟随,这就意味着,杨镐不但可以让朱泺先去冒险,更可以分割朱泺所部!
  他抢夺这个任务,以他现在明面上与辽东的关系,还是有些保障的。
  朱常洛在戚金起身自请任务后,短暂的愣怔后便想明白了杨镐可能存的目的,以及戚金这么做在帮他。
  只是通过杨镐适才的一番话,他对自己分析杨镐的目的,还是存有一丝不确定。
  他对杨镐还存着一丝好感。
  不过,这丝好感很快随着杨镐开口便荡然无存。
  杨镐笑着压了压手,示意戚金坐下:“戚将军你们戚家军的确是精锐,但是你们的人数少了点,而且绝对不是大应最精锐的一支兵马。”
  “朱指挥使,听闻你们在对抗演练中击败了戚家军,而朱指挥使更是以五百兵力,挫败鞑靼人三万人寇关,歼敌万余。”
  “论将士精锐,将领指挥,朱指挥使年纪轻轻,已经超远了在场的许多老将。”
  “更是为圣上赞为国之栋梁。”
  “朱指挥使,是否愿意领兵先行前往朝鲜,扬我国威,加强朝鲜的抵抗意志!”
  朱常洛因杨镐刚才一介文臣表现出的军事素养,产生的好感瞬间全无。
  此人的确有才。
  但与朝中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也没什么两样。
  那种遮盖不住的狭隘阴柔,令人感觉恶心。
  现在面对的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大家本应该守望相助,扬国威于域外。
  可偏偏有些人,无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披着冠冕堂皇的华丽借口,用他们的才华,行一些肮脏龌龊之事!
  仿佛做任何事情,不算计他人,就永远算不得成功,只有将他人踩在脚底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小地主思想。
  唐末五代十国的战乱后,整个士族体系完全崩溃,一个吸附在百姓阶层的庞大势力终于被瓦解。
  但是在这个朝代更迭的过程中,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士族庞大的财富被彻底打散,诞生了以士绅为代表的小地主阶层。
  这个阶层通过科举迅速掌握了权柄。
  其中也是人才辈出。
  但这个局限在一乡一县狭窄地域的田舍犬,目光变得狭隘,因为看到的世界小了,眼界变得保守,心态也在这种保守中,又经过近千年,变得越发的变态。
  而且士族阶层被瓦解,社会财力分散形成的士绅阶层,他们没有庞大的财力去修习君子六艺。
  只是一味死读书,读死书,读书的目的就只剩一个,优而则士!
  失去了君子六艺对德智美体情操方面的陶冶。
  没有情操,失去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眼中只有蝇营狗苟的权与利。
  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固然有一些才华出众的。
  但是那种从小生长环境形成的目光狭隘、阴柔、保守却继续影响着这些选拔出来的掌权者。
  这也就是汉唐那种开放、包容、自信姿态的风采,在唐以后,无论是宋、还是明都无法再重现的缘故。
  也是朱常洛对戚金等志同道合者提及的千百年朝代更迭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陈腐弊病。
  唐的分崩瓦解,象征着士族统治的彻底终结。
  但士族统治的瓦解,后面的朝代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去腐存精,祛除士族当道时期不好一面,保留延续士族那种包容、奔放、自信一面的办法。
  当然其中也有少数的人杰能够真正在成长之后,摒弃原生环境养成的狭隘、阴柔、保守。
  但这种人杰毕竟只是少数。
  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朝代更迭到现在,在新生产关系、生产力萌芽的当下。
  又一次比唐末摧毁士族阶层这块顽疾更大的历史抉择面前。
  这个族群在一群保守、狭隘、变态阴柔顽固阶层面前输了!
  输的十分彻底!
  这是千年陈腐弊病积累,未得到很好解决,产生的巨大效能的释放……
  整个族群自身矫正的能力,已经完全无法与疾病相抗衡的具体反映。
  杨镐将小地主出身士绅阶层身上那种才华、保守、狭隘、阴柔体现的淋漓尽致。
  也就是这群人,让汉唐之后的历史不在多姿多彩,让民间社会变得沉闷,作为一个后世者,曾今的朱常洛,透过历史文字都能感受到这个时期那种压抑沉闷。
  现在身处其中,他的感触更加真实清晰!
  “朱指挥使的新军是我大明第一等精锐,这个重任非朱指挥使不可!”朱常洛心中为现状感到紧迫,出神之际,李如松还以为朱常洛不愿意,故意笑着奉承道。
  “对,新军是天下第一等精锐,就应该第一个入朝。”
  “不错,此事非朱指挥使莫属,我们中间,有谁能打出五百歼敌万余的大胜仗!”
  ⋯⋯
  一时间,坐在帅帐内的辽东集团将领纷纷开口恭维。
  目的不外乎将朱常洛架起来,让朱常洛没有退路。
  “朱指挥使,是否有什么担心?”杨镐也开口了,笑着说道:“请朱指挥使放心,本经略也会随同指挥使率先入朝,绝不让指挥使一个人冒险,指挥使还有什么顾虑,尽管说出来。”
  朱常洛已经回神。
  他看着杨镐面露真诚笑容,心中却极为恶心。
  朱常洛蹭一下起身,盔甲鳞片碰撞哗啦啦作响。
  “卑职愿意第一个入朝!”朱常洛看也不看帅帐内的诸将,大声说道:“扬国威于域外,身为大明将领,这是卑职的荣幸,也是新军兄弟们的荣幸!”
  “但卑职有一个请求,卑职所部叶赫部骑兵,在入朝期间,只能有戚金将军统帅,任何人不得越过戚金将军指挥叶赫部骑兵。”
  “这也做,是因为叶赫部精锐与戚家军也算是相识,勉强可以认可戚将军的指挥统领,免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5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