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00章打通胥吏的上进之路

说罢,任以虚不由得长叹了口气,心中不由得的怅然了起来。

在这之前,外面还有着大量的公知言论着天下。

那些人都在说,如果不是那百年屈辱,汉人就不可能打倒皇帝,就永远只能跪着。

但是实际上则是,无论是土地兼并,还是皇权,甚至是封建王朝的管理体系,在清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彻底崩溃的迹象。

而且在当时,也拥有了,几乎不亚于西洋人工业革命前的生产力。

最重要的是,明末之时,已经有不少的人意识到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只要顺其自然,最多只需要一个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当做诱因,清末之时,一定会爆发出一次,彻底的工业革命,从而彻底改变这一切。

而所谓的胥吏之害,其实就是最直观的一个体现。

至乾隆之后,清代的人口,已经逐渐的逼近了,四万万的规模。

原本的科举也好,文官体系也好,已经彻底的无法管理这么庞大的人口了,不得不向下,继续将胥吏,也给拉进权力体系中来。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的王朝末期才会出现,胥吏之害的根本原因。

因为传统的封建王朝,统治人口的上限,就是一亿到一亿五千万,这个区间以内。

一旦超过这个数值,由士大夫跟皇帝组成的朝廷,就会逐渐麻爪,不得不依靠胥吏,来完成对整个天下的管理。

只不过这些胥吏的手中,只不过是有治理天下的权力罢了,他们哪有半点治理万民的能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公器蒙尘,朝廷政令成为胥吏谋私的工具。

听着任以虚的描述,无论是赵凯还是朱元璋,几乎全都愣在了原地。

在洪武朝,胥吏之害的情况,其实还没有彻底的彰显出来。

但是听到任以虚的描述之后,朱元璋跟赵凯的脑海里,几乎都已经看到几十年以后,大明的各处衙门之中,充斥着胥吏与主官叫板的画面。

朱元璋眼前的甚至出现了明末之时,天灾与兵祸齐飞,士族共胥吏一色的画面了。

如此朝廷,百姓焉能不反?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看着任以虚小心翼翼的问道:“那敢问先生,这,这胥吏之害,最后是如何根治的?”

任以虚闻言不由得一笑:“最终胥吏之害的结束,却跟唐代门阀的结束,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马驿之难,黄巢将那满朝的门阀,全都丢进了黄河之中,喂了鱼虾。”

“而胥吏之害,则是因为北洋朝廷大力办学,从而在无意之间,彻底的解决了胥吏的问题......”

胥吏之所以能够成为胥吏,就是因为在那个识字率,低到令人发指的时代,他们识字,因此他们成为了胥吏。

随着各路藩镇的大肆办学,各地的识字率,其实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虽然仍旧是大半的百姓不识字,但是男子的识字率,也已经慢慢的拉到了,百分之三十上下。

而其中有些地方的男青年识字率,甚至已经被拉至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水平。

同时大量的纸媒出现,导致政令可以使天下人皆知。

最终在多重外因,及生产力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胥吏之害逐渐消弭。

说到这里时,任以虚的脸上也不由得出现了一抹笑意。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重要......”

朱元璋跟赵凯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这哪是过去的事情啊!

这是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啊!

还没等朱元璋编好理由开口,任以虚便在一旁说道:“咱们村里的这些人,其实更多的就是因为识了字,不想在回去种地了而已。”

“如果是大明的话,倒是能让这帮人,去替代衙门里那些胥吏。”

“不过咱们村里的话,等到蒸汽机这些东西用起来之后,在工厂里给他们找些活计去干,也勉强可以把这些人消化掉......”

朱元璋跟赵凯两人,都恨不得直接跟任以虚摊牌了。

听任以虚这意思,这帮书生,好像是有机会能帮着大明,把胥吏之害扼杀在摇篮里啊!

不过细细想来,确实是没毛病啊!

这胥吏也就是识两个字。

这些书生不仅识字,而且知农时,晓天伦,显然是比那些胥吏,更适合去直面百姓啊!

小院之中,朱元璋小心翼翼的看着任以虚问道:“任先生,如果是......大明的话,这些书生可以取代胥吏?”

任以虚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是必然的,只不过在安排上,要重新做一个安排。”

“首先,就是要把胥吏从贱籍之中抬出,并且不限制胥吏之后参加科举。”

“而后就是要打通胥吏的上进之路,要让胥吏有希望上进!”

说到这里,任以虚的语气不由得一顿,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苦笑道:“老爷子,是我.草率了,或许这些书生,也没法救得了大明的胥吏之害......”

说罢,任以虚的脸上便出现了一抹懊悔。

朱元璋在一旁都听傻了,这刚才还说的好好的,怎么现在又救不了大明了?

任以虚叹息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明也要发生工业革命,如果不能发生工业革命的话,就无法给这些书生,提供足够大的晋升空间。”

“因此,即便是大明用了这个变法,这些书生自觉上进无望之后,恐怕也会选择跟胥吏同流合污。”

朱元璋的喉头不由得一动,咽了一口口水之后看着任以虚问道:“那......那大明要是工业革命了呢?”

说到这里,在一旁的赵凯已经彻底反应过来了,合着朱元璋这几日力推的所谓变法,就是出自眼前这个少年的手笔!

“那就没问题了啊,最关键的是,有足够得上升空间,同样也有足够的位置安置他们。”

“这样一来,整个大明的风气,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赵凯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一时之间,赵凯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胥吏跟这些书生,看似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任以虚的梳理下,竟然逐渐闭合,甚至有了一丝两难自解的意思。

而赵凯的大脑,也在飞速的吸收着任以虚所说的话。

找到了解决办法的朱元璋,心情不由的大好。

“任先生,咱知道了!成了,先生,您继续忙吧,咱还有事,先走了。”

说罢,朱元璋便径自起身,拉着赵凯朝着门外跑去,只剩下了任以虚留在小院里。

微风拂过,任以虚的嘴角不由的微微抽搐了一下,你明白啥了啊!

我还没说村里的事该咋解决呢,怎么这就明白了?

这老爷子怎么越来越浮躁了!

翌日清晨时分,朱元璋的一纸诏令传入中书。

原本平静的中书省,顷刻之间便炸开了锅。

将胥吏抬出贱籍,准许天下各郡县生员入吏籍。

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

这些官员自诩圣教门徒,一直以来,便不屑与胥吏为伍。

而且朱元璋虽然是第一个将官跟吏,区分开的天子。

但是在前宋,王安石变法时,就已经做好了将其分开的准备。

只不过由于宋神宗驾崩,王安石被打入《奸臣传》之后这些新政不得不废。

但是这些文官清流,在骨子里就鄙夷这些“粗识文字”的胥吏。

因此虽然将胥吏打入贱籍,有朱元璋的乾纲独断。

但是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将此政施展下去,自然也少不了这些文官清流的影响!

(https://www.biquya.cc/id166292/567930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