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24章不上朝的群臣

任以虚叹口气说道:“所以朱见深最多也就是封几个官,但是朱佑樘就比朱见深虔诚多了。”

“朱佑樘是直接大兴土木。”

“《孝宗实录》里就有记载,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积存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

“当时孝宗一朝,本就边患频频,太仓的银子连九边的军饷都不够,还要取去内府修这些庙。”

“当时的左都御史马文升就上奏,京城的民夫不够用,连京营都被抽调了一万多士兵,去给朱佑樘的大舅子、小舅子修私宅了。”

朱元璋忽然觉得,万贵妇似乎是个挺不错的孙媳妇了。

要是他戕害皇子的罪过是真的,那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孙媳妇了。

任以虚无奈的苦笑道:“后世人都只知道朱厚照是败家子。”

“但是实际上朱佑樘才是整个明朝最大的败家子,等到朱佑樘驾崩之时,太仓的府库已经彻底的空了。”

“朱厚照甚至连葬礼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只得一切从简。”

朱见深驾崩时,府库尚有两千万石的存粮,足够大明数年支用。

但是到了朱厚照的时候,那是真的穷的耗子进去,都得扔俩钢蹦在走。

最关键的是,连京营的军士,都被调去给天子小舅子盖房子了。

边军的战斗力能强才怪了!

朱元璋“砰”的一拍桌子,厉声道:“他勤俭节约的名声就在这儿来的?”

确实是俭了。

这家里有钱去俭,跟家里钱都造完了去俭,那能一样吗?

如果说,单单是做人的话,在那个时代,朱佑樘绝对算得上是好人。

但是很可惜,朱佑樘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皇帝,他注定不能像寻常百姓那样,老婆孩子热炕头。

在他的肩上扛着的,是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还有大明的六千万百姓。

可以看得出来,朱佑樘一生都在努力的去做一个好皇帝,但是很显然,他并没有做好。

虽然说不上是昏庸,但是平庸无能四个字,朱佑樘是绝对跑不了的。

“对士大夫,朱佑樘的宽恕实在是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除了以财赎罪之外,像是史书上就有记载“朝政宽大,廷臣多游宴”当时时常有官员“骑马醉归”。

朱元璋跟朱棣两个人都傻了,这是大臣吗?

这就是市井无赖啊!

朱元璋瞠目结舌的问道:“连这他都不管?!”

“管啊,怎么不管?”

“朱佑樘传旨五城兵马司,晚上遇到酒醉夜归的官员....”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问道:“可是原地暴打一顿,送有司议罪?”

任以虚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道:“嗯......有点小出入。”

听到这里,朱元璋才松了一口气。

“不打一顿,直接送有司议罪也成,孩子面子薄,磨不开。”

“嗯,朱佑樘的旨意是,命巡街的官员依次灯笼传送,直到送到家.....”

小院之中的空气登时便陷入了凝滞。

以前每每任以虚看史书看到这里时。

任以虚的心中都不由得感慨,自己要是能碰上一个这样的老板该多好啊!

他真的,我哭死!

朱佑樘驾崩的时候,那些士大夫能不哭吗?

换成是任以虚都得哭的肝胆欲裂,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才能有这样的好老板啊!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问道:“那这帮人天天喝成这德行,早朝咋上?!”

任以虚一脸迷茫的问道:“为什么要上?”

这五个字像是一记重拳,狠狠的锤在了朱元璋的胸口。

旋即任以虚便在一旁开口道:“朱见深的时候,没等皇帝受不了,这些士大夫就受不了了,天天那个点起床,谁起得来啊!”

“成化九年五月丁巳早朝,足足有一千一百六十九人,没来上朝。”

“当然了,当时朱见深刚刚继位,懒得跟人计较。”

“等到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乙卯,这一天是一个大日子。”

在一旁的朱棣看着朱元璋的脸色不对,赶忙在一旁打圆场。

这老爷子气过火了,一会不得全撒老子身上啊!

“爹,那早朝确实早,要是起不来,其实也没啥,又不是上元节这种大日子......”

任以虚在一旁小声道:“朱老四,这一天是个大日子。”

朱棣悄悄的扯了扯任以虚的衣袖道:“任先生,七月,不年不节的,这能有什么大日子啊..”

任以虚压根就没听懂朱老四的意思。

我说明朝的事呢,你拉我干嘛?!

“确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日子,就是明太宗朱棣的忌日,本来百官要在奉天殿祭祀的,结果一千一百一十八人旷工......”

小院之中,微风拂过,朱棣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在这之前,朱棣还有点同情那些读了一辈子书,突然没法考功名的书生。

现在朱棣只觉得大明的变法太晚了。

朱元璋冷冷的问道:“朱见深总不至于惯着这帮货了吧?”

“嗯,朱见深让他们去灰厂搬灰,就是朱见深设立的西厂,西厂裁撤之后,西厂衙门就被改成了泥灰厂,三品以上五千斤,四品以下三千斤,九品以下一千五百斤,生病的锦衣卫核查,病好了再搬......”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这是咱的大明啊!

这还是比较严厉的朱见深!

还用想后面那几朝吗?

皇帝都不上朝,还指望朝臣天天按时上班吗?!

“到了弘治八年二月丙子,或许是这些士大夫觉得朱佑樘好欺负。”

“又有六百二十人旷朝。”

“朱佑樘这一次还算可以,罚大臣去搬砖,三品以上五百块,四品以下三百块,九品以下二百块。”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混账东西,这砖可比那灰好搬多了!”

任以虚却摇了摇头道:“弘治十五年八月,又有一千一百六十人旷工,这一次就开出罚钱了。”

“但是直到这个时候,大明的士大夫们兜里也有钱了,甭说是罚钱了,就是包月,包年都能罚的起了。”

“最要命的是,弘治的其中一个功绩竟然还是,在早朝之后,又开了午朝。”

“那是因为皇帝勤政吗?”

“那明明是因为大臣早上都起不来!”

说到这里,任以虚不由得长叹了口气道:“可怜崇祯,一辈子都没怎么罢过朝,皇帝勤快了,大臣们却又懒了。”

“至崇祯十六年上元节......”

听到上元节,朱元璋登时便血脉喷张。

因为老朱知道,大明是崇祯十七年五月(农历)亡的,这会距离大明朝完蛋,还有一年半呢!

“这次缺了多少?”

听到老爷子的问题,任以虚不由得一愣,犹豫了良久之后才说道:“这次缺了多少,史书上没记。”

朱元璋刚要松口气,便听到任以虚在一旁说道:“一共到了俩,一个是内阁首辅周延儒,还有一个武勋。”

算上崇祯跟崇祯身边站着的王承恩,当时奉天殿里一共四个人,勉强凑齐一桌麻将。

“等到崇祯十七年上元节更好,一个都没来。”

朱元璋在一旁气的已然,有几分语无伦次了。

老朱总算是知道,朱由检的遗诏里为什么说,什么皆诸臣误朕了。

就崇祯朝的这帮士大夫,拉出去直接砍,绝对没有一个冤假错案!

上元节这样的大朝,一个朝臣都没来!

就是外面私塾上课,这帮小兔崽子也不敢这么怠慢先生啊!

(https://www.biquya.cc/id166292/567930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