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然两人都这般推崇,应是不错。
具体还得等到时候再看。
若是不合适,她自然也不会因为谁委屈自己。
趁着晚饭时间,姜梨花让伍成帮忙跑一趟,让村长再想法子整理出一套宅子出来,给惠王等人暂时居住。
为了让村长重视起来,还特意提起,这些人关系到马头村菌菇产业能不能做起来。
一听这个村长就不觉得麻烦了,以为是姜梨花谈来的大商人。
加上土地的事,村长现在对姜梨花的话,虽不至于唯命是从,却也基本听之任之。
一家子出动,今天基本都在忙打扫房屋。
等把两座宅子打扫整理出来,一家子都累得直捶腰。
但只要想到把这些贵人伺候好,以后就能安稳大把赚钱,顿时腰也不酸,背也不痛了。
他们完全不知道,今日伺候的那位大贵人是谁,日后又会给他们带来多大惊喜。
翌日。
姜梨花先找上苟县令谈百亩田地和山地的事。
本来因惠王前来,田地的事想暂时放一边。
谁知惠王比她还着急,让她赶紧丈量田地,把草药种下。
甚至看那架势,似乎还想留下亲自给她种田。
姜梨花知道他急什么,便只能从着。
苟县令好不容易终于逮到姜梨花,立刻想问她土地的事。
姜梨花却反而给他又投了个雷。
她没说惠王一行的身份,只说是朝廷来的人,目的也是菌菇和土地的事。
至于来的何人,她敢说苟县令也不敢瞎打听。
聪明人向来知道什么该知什么不该知。
只要知道朝廷也重视这件事就可以了。
所以他袖子一撸,跟秋师爷直接当起衙役,帮着去丈量土地。
考虑到姜梨花要种的东西可能攸关土地恢复问题。
苟县令重新给了建议,选择相对比较肥沃和整体的荒地,还把最大的那座山以八成的价格卖给她。
一座近千亩的山,花了她近三百两,平均一亩不到300文。
荒地也很便宜,一亩才300文。
一百亩才三十两。
地丈量下来,姜梨花又托村长帮忙摇人,以每日50文工钱的价格开荒和清理山地。
她这番动作又引起全村轰动。
房子才建好没多久,就开始大笔砸钱买地买山。
姜梨花这到底是赚了多少钱,怎么像花不完似的。
原本大家还在议论她成日与一群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勾勾搭搭。
如今注意力又都落在她的药膏多赚钱上。
听说姜梨花最近又在熬药膏,每天忙得厉害,让不少人又眼红起来。
不过眼红归眼红,除了被陈族长拘着的陈氏族人,基本都争着跑去干活。
姜梨花给工钱现在是出了名的大方和利索。
有钱不赚王八蛋,管姜梨花药膏到底多赚钱,反正都不进他们口袋,还是先把能进口袋的搞到手。
就这样,村里又忙碌起来。
然后没两天,又一件事引起村民热议。
那就是李强终于上陈二爷家提亲下聘了。
当时那一担担抬进陈家的聘礼,都不知道看惊多少汉子,看红多少女人的眼。
能挤进去院子的人还说,刘金花亲自给小红挑了一整套三十多两银子的头面。
那金灿灿的色泽都能闪瞎人眼。
众人边震惊刘金花母子的大方,边惊讶于他们现在的家底。
母子两才跟姜梨花做了多久药膏生意。
挣下一台青砖房就算了,竟然还能这般大把撒钱。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药膏到底卖了多少钱。
这问题着实叫众人百爪挠心,可惜却没任何人给他们解答。
就在陈李两家欢天喜地发红鸡蛋时,其余陈氏族人却一个个如丧考妣。
倒不是因为嫉妒陈二爷家,还是后悔孤立他们。
而是因为陈文星那边又送信来了。
只是这次的信不是报喜,而是要钱。
上次送去的一百两银子已经被花用完,陈文星最近刚刚搭上临安府知府小舅子的关系。
若能让他帮忙牵线,由知府写举荐信,下个月他一定能考上秀才。
这次一开口就要二百两银子。
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户,哪能随便就凑出这么多银子。
上次族人也只能凑五十两。
另外五十两陈族长和陈老三家几乎掏空家底才凑出。
现在一开口又是二百两银子,这要上哪找。
可现在他们都押注在陈文星身上,也在他身上投入太多,眼看就差临门一脚,就这么放弃实在不甘心。
可不放弃,他们上哪凑这么多钱,卖了他们所有家当田地都凑不够啊。
所以头疼一阵后,他们又忍不住把目光放到最近风头正盛的陈二爷家。
原本他们家卖菌菇就赚不少钱了。
陈红跟姜梨花做药膏,肯定赚的也不少。
如今又有一个大方的亲家,想必凑出个两百两应该不难。
陈二爷自然不可能答应。
陈族长一气之下,便要要挟如果他再如此妨碍家族荣光的事,就要把他除族。
大部分族人竟也跟着附和。
显然这阵子对他家眼红的不少。
陈二爷气得半死,直接扬言要分宗。
只有分宗,他这一支的牌位才不会被除名,只是跟分家一样,可以继续祭祖,有条件还能自己建祠堂。
陈族长威胁他就是为了让他拿钱,哪会轻易答应他分宗。
扯到最后竟然把分宗当条件。
只要陈二爷拿出二百两,就答应给他这支分宗。
小红娘过来帮忙时,提起这事还是会被气得脸红脖子粗。
姜梨花也很是无语,觉得陈族长那群人真的魔怔了。
万一陈文星连秀才都考不上,岂不是得疯。
她不知道这话还真一语成谶,不过那是后面的事了。
反正这事闹到最后,陈二爷连一文钱都不掏了。
还强制要求分宗,如果族长不答应,还硬把他们一家除族,他就等陈文星考中了去找他的师长,揭露他为功名勒索亲伯,试图逼死亲伯一家。
陈族长现在最看重的就是陈文星的名声,还真被威胁住了。
两方至此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最近陈二爷还在磨分宗的事情。
第一百三十五章 凤家来人
“能分宗最好,我真是恶心透那些疯子了,一个个都跟中了陈文星的毒似的,自家都吃不上饭了,还要砸锅卖铁供他在外面吃香喝辣。”
小红边搅拌药浆,边发牢骚。
姜梨花轻笑,“只是赌徒心理罢了。”
几人疑惑扭头,“什么意思?”
姜梨花一边提炼浆液,边随口解释。
“这种就像赌博,每个赌徒都觉得下一把说不定就能赢,为此愿意赌上所有,一步步走到倾家荡产,这种一般投入越多,越不甘心半途撤手,为了不让之前的投入全打水漂了,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听罢,众人恍然。
还真是这样的道理。
陈氏族人在陈文星身上投入的钱财心血太多了,奢望越大越不愿放手。
偏偏他们又没这能力去满足陈文星。
姜梨花想着,陈氏家族内部估摸还得热闹一阵。
这事闹这么大,自然也被惠王一行看了热闹。
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连敖通判对这位素未谋面的陈文星都直摇头。
明知家中与族中情况,却依然只顾前程,没半分体量和为家为族人考量。
再者,能试图通过钱财疏通关系的人,又哪是什么大才之人。
即便他真有此才,将来的确能考中当官,也不会是什么为民请命的好官。
不过只是小人物而已,这事很快便被他们丢在后头。
惠王一行在马头村一留,就是半个月。
半个月下来,黄豆花已经开满田。
放眼青白交接,生机勃勃。
这次开出来的黄豆花也引来不少人好奇和争议。
因为北朝国的黄豆花都是黄色的。
可是姜梨花的黄豆花却是白色。
连惠王都提心不少,生怕白花是因为出什么问题,结不出豆子来。
姜梨花对此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
总不能直接说是品种问题,白花更高产?
即便她说了,估计他们一时半会也不会信,干脆就放任着。
反正等黄豆长出自然能见分晓。
黄豆开花后,便要进行一次比较充足完整的追肥。
几种肥都要追上,才能保证田地有足够营养提供给黄豆,让长出的豆荚和豆子更加茁壮。
追肥的事直接被惠王一行包揽过去了。
这段时间,从田地脱离出来的一行人,又开始沉迷她的自制肥料和驱虫药水等。
惠王甚至还自己动手沤肥。
正好最近菌丝坊的工程收尾了,她要忙着培植菌丝种蘑菇,田里的事就干脆交给他们。
一直到凤家来人,给惠王带来一个消息。
姜梨花虽不知道什么消息,但从惠王得知后连夜启程离开,便猜想是否与皇帝的身体有关。
毕竟凤家目前的家主是太医院院长使,皇帝身体一般会由他负责。
她不免也担心起来,只希望惠王带回去的药膏能起到一些作用。
这段时间她按照周太医的药方,又做了几款功效不同的中药膏。
药膏里她特意加了浓缩的泉水,药性肯定比她以前的要强。
周太医倒是挺满意,但也得给病人试过才知结果。
惠王和周太医离开了,敖通判和凤家来人却依然留下。
凤家此次来的是凤家嫡系大房的一对兄妹。
男的叫凤白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女的叫凤白芷,十五岁左右,很娇俏活泼的一个小女孩。
两人跟惠王一行刻意低调不同。
一身华服过来,男俊女俏,顿时引起不少村人围观讨论。
两人一看就非富即贵,还带一串车队,服饰统一,看着不知是镖师还是仆从。
无论怎么看都身份不俗。
他们有些好奇,姜梨花到底哪认识这么多贵人。
听说这些人也是为姜梨花的药膏来,不由对药膏更加好奇。
凤家兄妹虽出身名门贵族,却并没有什么少爷小姐的架子。
哪怕在这种村里,面对村人指指点点,也没露出一分不悦和嫌弃。
言行举止都是彬彬有礼,可以看出家教非常好。
姜梨花原本还担心凤家家大业大会拿乔,相处下来后倒是松口气。
凤家是接到惠王的去信后快马轻车赶过来。
自然先直入主题。
姜梨花先给他们一一尝过药膏。
两人都出身医师世家,即便不从医的自小也耳濡目染,何况两人自小学医,还小有所成。
都不需要等效果出来,只需尝过就知道这些膏药用料虽简单,但品质上佳。
这段日子褚家的养生膏席卷京城。
惠王走得匆忙,只知橘膏。
他们来时,连那五款没正式售卖的中药膏都听说。
据说其中一种可治男子不育和精力不足。
先前听说时并不信,只是没发查证。
没想到那些中药膏也出自姜梨花之手。
凤白术尝了几次回春膏,从自己身体变化就大概能判断这种膏功效多好多强。
顿时对之前的传言信了几分,也更惊于姜梨花的制膏能力。
这种膏已经不逊色凤家的地级丹药,不免感到惊喜。
原本他们过来,一是出于惠王的面子,二来是好奇褚家那些药膏。
结果竟得到这么大的惊喜。
凤白芷则完全被乌发膏和玉肌膏俘获。
尤其在看到姜梨花那滑嫩,甚至还好过她的肌肤时,抱着那罐玉肌膏就不愿放手。
还因此被凤白术训了几句。
姜梨花直接给她舀了一大罐,至少十斤。
玉肌膏金花婶和小红也很喜欢,小红娘和小红大嫂也当宝贝似的。
所以她私下里多做许多。
她不止给凤白芷兄妹两,她都各赠了一批药膏,每种10斤。
凤白术也礼尚往来。
双方经过一番磋商,终于确定契书。
凤家可以不签独家,不过合作的药膏必须独家,每三年一签。
凤家着重的是中药膏,并表示合作期间可以提供一些丹方尝试做中药膏合作款。
给的价格也很可观。
像回春膏,给出的是一斤100两的价格,比她当初给永安堂定的价要高出好几倍。
在她觉得价格高时,凤白芷却道:“梨花姐,你别太低估你的药膏,像这个玉肌膏,你信不信在京城,一两卖到一百两都多的是趋之若鹜的人,这样的定价还是我们占便宜了,辛亏你没跟永安堂合作下去,他们太黑了,你可知道现在这种橘膏在京城卖到一两只少20两银子的价格,您一斤100文,完全是白送,在我看来连工钱都不足。”
(https://www.biquya.cc/id161175/3749930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