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111章 情景教学

  海陵城南。

                  一帮懵逼的小学童此刻很懵逼。

                  “夫子,你把我们带到这里来作甚啊?”周炳先捏着鼻子,嫌弃地看着周围。

                  因为靠近城墙,所以这地儿大多种着的都是些供给城内居民的蔬菜。

                  蔬菜这东西需要浇肥。

                  所以每家都在田头挖了个洞,洞里放着大缸,捡拾到的畜粪和城里收集的人粪都会沤在这口缸里。

                  等发酵的差不多了,再兑上河水浇灌蔬菜。

                  这就难怪一众学童们全都捏着鼻子皱着眉,实在是空气中的味道太过于感人。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陈凡没有回答众学童的问题,而是吟出一首诗来。

                  在场的学童大多刚刚发蒙,所以根本没有听过这首诗。

                  只有薛甲秀似乎听父亲薛梦桐似乎念过:“夫子,此诗好像是杜工部所作。”

                  陈凡有些意外地看着他:“哦?甲秀也知道杜工部?能给大家说说嘛?”

                  薛甲秀有些惭愧道:“夫子,我只知道杜工部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是了不起的大诗人。”

                  陈凡点了点头,表扬了他两句,随即介绍起杜甫的生平来。

                  这种介绍,自然要延伸开来讲。

                  从杜甫的出生——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讲起,到少年优游。

                  从安史之乱,讲到《三吏三别》。

                  “杜甫晚年,曾在夔州住了两年多,由于当地官员的照顾,让他主管官府在东屯的百亩稻田。”

                  “大诗人从此对于水稻的种植十分关注,有几首诗都专门写这件事呢。”

                  杜甫的一声,本就是颠沛流离,充满了悲情和浪漫,一众学童早就跟随着杜甫跌宕的一声沉浸在陈凡的话中了。

                  听说大诗人也种田,瞬间,他们也不觉得周围的气味有多难闻了。

                  “我说几首诗,要是有人能背得出,今天我便割点肉,让周姨做给你们吃。”陈凡循循善诱。

                  一听说可以吃肉,几个“住校”的家伙眼睛都亮了。

                  可随即谢东阳低垂着脑袋郁闷道:“夫子,我们还没学诗,怕是回答不上咧!”

                  周炳先撇了撇嘴,小声嘀咕道:“抠搜的夫子,明知道我们答不上来。”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陈凡笑道,“我先问!《春夜喜雨》有没有人会背!”

                  听到是《春夜喜雨》,一群学童瞬间激动起来,就连周炳先都按照陈凡刚定的规矩,左手横在胸前,右手举手像个后世小学生一样,积极要求发言。

                  陈凡故意不去看他,而是看向同样举手的徐拯:“你来回答!”

                  周炳先顿时灰心丧气地蹲在地上,不说话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么脍炙人口的诗句,徐拯和一众官宦子弟当然会背,就算是对于王瑛和贺邦泰来说,也是很简单的。

                  众人刚刚之所以觉得自己不会,完全是不了解大诗人杜甫的生平。

                  也不知道杜甫就是在西南时写下的这些诗。

                  “很好!我再问一个,看看有没有能背出来,背的出来,明日上街买些炸秦桧来!”

                  “油条!”孩子们的眼睛又亮了起来,周炳先也站起身跃跃欲试。

                  “《登高》!”

                  “我!”众人还在举手,周炳先便激动地推开众人,张口便背。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待得周炳先背完,陈凡“咦”的一声:“炳先,你竟然会背这首诗?这首诗可比刚刚那首还难些!”

                  周炳先被陈凡这么一表扬,顿时晕晕乎乎,心中那种成就感和得意快要膨胀出胸膛了。

                  陈凡“感叹”道:“我以前一直觉得你不是个读书的料子,没想到你都是背地里偷偷用功去了,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啊!”

                  周炳先闻言先是一愕,随即又昂起头来,好像你陈凡别小瞧我,我之前确实也曾偷偷努力过的表情。

                  陈凡点了点头:“好,明天早饭,大家记得,是炳先给大家挣来的!”

                  响应者寥寥,只有贺邦泰和徐拯二人鼓了鼓掌。

                  这可把周炳先感动坏了,他来海陵,被以前一帮安定书院的同窗排挤,说实话,这段时间过得极其苦闷。

                  没想到今日在这田间地头,他不仅收获了陈凡那小童生的认可,还收获了两个认可他的“朋友”!

                  关键是,他心中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

                  这种感觉不是玩耍、买糖人、蹴鞠能给他的。

                  至于这种感觉来自哪里,他说不清,总之,他很喜欢。

                  陈凡PUA了一番周炳先,教学便再继续。

                  他又念了同时期杜甫所写的《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岳阳楼》等诗。

                  难得一个情景教学的机会,陈凡自然不能放过。

                  “徐拯为宿主提供教学点30点!”

                  “王瑛为宿主提供教学点25点!”

                  “周炳先为宿主提供教学点20点!”

                  “陈学礼为宿主提供教学点20点!”

                  ……

                  等一众学童们欢天喜地的在阡陌中奔跑时,童年的快乐在这一刻具象了。

                  这些孩子们,也许会在很多年后的某一个瞬间想到这一刻。

                  陈凡想让这帮孩子,在想到海陵时,不是背井离乡、苦哈哈的求学。

                  而是充满了回忆,填满了开心的珍贵记忆。

                  此时,天上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雨,但孩子们却依然像是快乐的鸟雀在田间地头奔走。

                  陈凡只能将他们叫过来,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平菇种植大棚。

                  当孩子们来到大棚时,全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棚内。

                  “夫子,好好的地不种,你在田里搭房子干嘛?”

                  “菌子?菌子还能种吗?不都是山里、树上摘下来的吗?”

                  “这个菌子好奇怪,我好像没见过呢!”

                  “听说吃了毒菌子,人会说胡话咧!”

                  看着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小脸蛋儿,陈凡知道,今天算是来对了。

(https://www.biquya.cc/id160592/765241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