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447章:卢象升为何而死?

大清的覆灭对于天下而言,不光是去除了一个强劲的外敌。

同样,在皇帝,东林党,边军兵阀眼中,也是天下利益重新分配的时候。

谁能提前立足,谁就能始终抱着这块固定利益。

辽东经年劫掠,虽然大部都投入到军资中,但辽东囤积的利益却也堪称惊人,加上大清还兼顾蒙古诸部。

马匹,粮食,矿产在辽东和蒙古之地数不胜数,这些才是真正的利益。

相比之下,连他们一向觊觎的山东诸府都有些黯然失色。

毕竟山东虽然比辽东和蒙古更为富有,但说到底盘踞的红袍军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最好的结果就是将辽东和蒙古稳住,彻底拖垮红袍军,哪里比得上眼前就能瓜分的利益。

这一刻,各方党羽纷纷开始出手。

卢象升坐在军帐中,听着消息,沉默许久。

指尖划过各方势力动向,老书生眼底麻木而平静,像极了一潭死水。

这便是如今的大明。

在暗处肮脏的叫人不敢看的大明。

他们无力收复失地,只能在红袍军浴血奋战的背后,贪婪瓜分利益。

他们都忘了,红袍军和那些流寇为什么会出现,直到现在,都只想着占据更多膏腴之地。

数不清的催促不断在脑海中回荡,舆图上清河驻扎的十九万大军正等着他一声令下,绞杀红袍军。

皇帝派来的监军太监正时刻监视着自己。

这一刻卢象升像是困在蛛网中的飞虫。

该如何?

其实在运动会时,他曾经想过就此不顾一切加入红袍军。

可大清覆灭之后,他才终于明白,他和李自成,张献忠不一样。

除了几千天雄军外,没有人会听他的,王朴,左良玉之流的总兵,都是盘踞各地的兵阀。

自己的反叛,除了带着天雄军陷入困境,毫无意义。

更何况,还有卢家满门上下。

“督师,该用饭了。”

冷风中,一碗浓稠的菜叶粥在大雪中弥散香味,粮食混着滚烫热水。

比开战之前吃的好了许多。

因为在围剿大清之前,红袍军送了许多粮食。

可卢象升只是沉默着端起这碗粥,走出营帐。

军中的汉子也开饭了,吃的米粥混着野菜。

衣衫依旧破旧,露出草鞋里被冻的发青的脚趾,似乎仍是死气沉沉的模样,一如如今的大明。

见微知著,卢象升没说话,放下粥,带着亲兵离开了大帐。

如今他去了济南府外郊野。

红袍军去了大清这一大敌,虽然仍处处驻扎着兵马,但在卢象升亮出身份后,也并未有人防备。

于是卢象升勒住马缰,放缓了脚步,只是平静看着。

运河对岸连绵的营帐,是李自成和张献忠部所在。

数日前斥候来报说两军在此修整,可眼前这支军容整肃的队伍,哪里还有半点流寇模样?

营门处两排士兵正在交接岗哨,哨兵将长枪横在胸前,铁枪头在秋阳下泛着冷光。

更远处炊烟袅袅,飘来羊肉汤的香气,这味道让卢象升想到那碗菜叶粥,他麾下天雄军已有半月未见荤腥。

兵营辕门洞开,十几个穿短褐的伙夫推着木车出来,车上叠着几十个冒着热气的木桶,竟是往河滩上那群正在操练的士卒处送去。

“这些还是流寇吗?”

亲兵突然压低声音,瞠目结舌。

卢象升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几个披着半旧衣甲的汉子正蹲在河边擦洗铠甲,那甲胄形制分明是张献忠老营的样式。

可他们脚上蹬着簇新的牛皮靴,腰间还挂着鼓囊囊的皮囊,有个汉子掏出块白面饼掰碎了泡进肉汤。

马蹄声缓慢,卢象升只是一点点看着这支昔日流窜的,拿着棍棒的流寇。

他想起前些年缴获的流寇辎重。

霉变的麸饼,草绳捆扎的破草鞋,他带着天雄军在外面厮杀的时候,时常能看到流寇的伤兵溃烂的伤口上爬着的白蛆。

但现在张献忠部就驻扎在河滩上,戴青布方巾的医官正给个年轻士卒换药,雪白的棉纱裹着的小腿不见脓血,大片药材被堆放的整整齐齐。

“那是李自成的军营。”

亲兵的声音不知带着羡慕还是压抑。

昔日他曾经跟随卢象升一同前往东昌府外参加运动会。

卢象升眯起眼睛,望见二十丈外的马厩里,几匹缴获自大清的辽东大马正嚼着豆饼。

马鞍上全数配着崭新的火绳枪皮套。

那是只有红袍军才有的,比大明神机营更强悍的火器,但现在,这些火器,都悬在这些流寇的马匹上。

卢象升笑容愈发苦涩,翻身下马,一点点凝视。

魏里长,当真就对这些流寇这般舍得?

忽然一阵金铁交鸣声传来,却见校场上有两队士卒在木架上操练,染的殷红的棉甲,破损处露出雪白的丝絮。

亲兵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只能艳羡扫过,伸手指着前方。

“大人,那边有一片新坟。”

卢象升带着亲兵一同走去,坟前篆刻着许多名字,还有一行描红。

红袍军忠烈冢。

卢象升远远看着几个大字,还有冰冷墓碑中数不清的一个个名字。

王铁柱,清河人士。

李有才,灵丘人士......河风送来断续的谈话声。

“伤兵营每日两顿肉汤......”

卢象升忽然想起半月前饿毙在军中的几个伤兵,连呼吸都颤抖起来。

“督师。”

亲兵欲言又止,凑上前两步,想要说些什么。

卢象升咬牙推开了亲兵的手,悲哀似乎充斥着胸腔,瞳孔愈发茫然。

济南府城墙上的青砖还留着经年交锋的痕迹,但如今城门洞开,涌出的声浪却让卢象升恍如置身江南。

才过辰时,长街上已挤满挑着麦的农夫,粮店掌柜也没似山西,陕西之地的奸商,囤积居奇,大大方方拨着算盘报数。

“今日麦价一石三钱。”

卢象升带着亲兵入了城。

济南府也是有红袍军的书院的,卢象升抬头,正看到工人书院四字展开。

工人,书院。

他呼吸都有些压抑。

稚嫩读书声飘来,卢象升循声望去,书院内二十来个垂髫小儿,当中站着个穿青衫的先生,正捧着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https://www.biquya.cc/id159859/567928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