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 第471章 经销商!直接一步到位!

李祺看向一众官员。

“盐这个买卖嘛,谁都想要去做,谁都想要插一手,因为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惊人了。”

“但是整个大明的盐,基本上都是被晋商和徽商,以及江南地区的大商人给垄断,少数一些山西的池盐、四川的井盐什么的,产量低,远不能和江淮地区的盐相比。”

这些北方地区的商人,根本就很难插进盐的买卖当中。

因为一直以来,大明的官场当中南方士林的力量就非常的庞大,想要插进盐的买卖当中,首先在官场上你要斗得过的南方人。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官办的盐场当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江淮地区,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是这些地区的人先得利。

北方的北直隶和山东虽然也靠海,但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没有大量的森林和树木,在以煮盐为主的时代,开办盐场的耗费太大,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盐场。

李祺依稀记得,这现象也是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随着晒盐法的出现,北直隶和山东这边才慢慢的出现一些私人盐场。

所以北方的商人、士绅等等都很想插手盐的买卖,只是一直插手不进去。

“盐是巨额利润的买卖,谁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甚至就连即便是以前做海鱼买卖的,水泥买卖的,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不会错过,说白了利益动人心。”

“可惜这巨额利润却没有落到朝廷手里,而这就是我们进行盐政改革的关键所在!”

“盐铁之利,必须取之用民,用之于民!”

一众官员听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他们还年轻,并且前途锦绣,所以没必要为了这么些银子就自讨苦吃。

“晒盐法,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产盐量远朝于煮盐法。”

众人一听,顿时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大家基本上都停留在煮盐上面,灶户、灶户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因为朝廷官办的盐场里面,全部都是用锅煮盐,所以也就称之为灶户。

“晒盐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风吹日晒,将海水之中的水分给晒干,自然就能够得到盐。”

“文和,这煮盐一天也都只能够煮两三锅的样子,你这晒盐法,想要晒出盐来,它需要的基本时间岂不是要十天半个月了?”

韩宜可笑着说道,他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基础时间。

晒盐、晒盐确实是能够蒸发水分,但这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一些,而且其他地方是不是适合采用晒盐法,仍旧值得深思熟虑。

“当然。”李祺笑着点了点头。

“诸位还记得亲眼看到的盐山吗?”

“这仅仅只是我们长芦盐场这一小块区域一天的产盐量而已,我们长芦盐场将这条海岸线上几十公里的地区全部改建成了盐田,所以长芦盐场的产盐量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

“现在仅仅只是冬天,要是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长芦盐场的产盐量还会暴增,所以你们就不要担心晒盐法的产量,比起煮盐来说,绝对只多不少。”

在场官员听后,全都纷纷点头。

他们都是在朝廷官办盐场里面看过的,朝廷官办的盐场,简直可以用地狱来形容。

里面的灶户几乎都是机器,衣着破烂、食不果腹,一天到晚都围着一个灶台在哪里煮盐,盐场的灶户穷苦无比,但是盐场管理的官吏一个个都富的流油,做盐买卖的商人更是富可敌国。

所以来之前,原本他们以为这长芦盐场也是应该是数不清的灶台排列,伴随着滚滚的浓烟才能够煮出成山一般的盐出来。

可是谁知道在这长芦盐场竟然看不到任何的灶台,也看不到煮盐的灶户,他们竟然是晒盐,关键是这晒出来的盐产量如此之高,质量还都是最上等的。

眼前连绵一片的盐田,在他们的眼里面哪里是盐田啊,这是金田和银田,时时刻刻都在产出这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出盐的效率,实在是太可怕了。

盐田建好,引海水进去,剩下就可以等着收钱了,连雇佣的人手都可以很少,不像朝廷的盐场都是灶户在哪里日夜不停的煮盐,耗费人力,产量又低,关键是还消耗大量的柴火。

现在还是冬天,这产量都已经如此的恐怖了,要是等到夏天,气温高、日照充足的时候,这产量将会何等恐怖,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接下来,我要着重跟大家讲解一下,经销商制度!”

李祺正色看向众人。

“那就是一个府、一个县只招几个经销商,经销商需要根据盐场这边制定的价格和销售策略来销售盐场的盐,不能私自制定价格,也不能串货等等……”

这个销售制度是后世很多企业都普遍采用的制度,好处就是可以将经销商牢牢的绑定在自己的销售体系当中,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终端销售的价格,同样也是可以将盐场的利益最大化。

今后盐场的盐不仅仅质量要好,还要让朝廷赚到钱,更是要比市场上的盐便宜,要让老百姓都能吃上盐。

这也就意味着李祺必须对整个销售链有掌控力,能够随时随地的调整盐的销售价格,也就只能采用这样的销售制度。

如果是一次性的,只要有人来买盐,按照一定的价格去卖的话,这终端的价格就不能控制。

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些士绅缙绅遥控着盐商对李祺发动反击的话,只有自己掌握了整个销售链才能够有掌控力。

“海盐是什么样的,诸位想必再清楚不过了,颜色偏黄,成团、成块,味道也是非常的苦涩,吃起来很差。”

“所以只要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都不会去买海盐,大家都会买山西的池盐、四川的井盐,最好的青盐那更大户人家的标配。

“但是今后,这盐场晒出来的盐,颜色雪白、颗粒细腻,味道也是相当的纯正,将会成为海盐的标准配置!”

“而今后盐场招揽经销商的最大底气,便是这上等海盐!”

(https://www.biquya.cc/id139832/567926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