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最美好的时光 > 最美好的时光 14

?

  身无分文的我们,最后是怎么回到昌哥家又或是包子家的,或许已经并不重要了

  那几天我并没有回家去,也并没有再看到唐雪霖,辗转着看了几个男女同学

  我已经接到了邮局的电话,明显是我的车票已经有了着落,元宵节的当天下午,我已经坐着火车往北京的方向赶

  当然我带了不少的土特产,这还包括小林送我的一箱脐橙

  一路行来,很有些颠沛流离之感,可这事也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多了也便习惯了,习惯了到最后当然就是麻木

  ★

  再回到北京,满眼都是熟悉的景象,这很给一种错觉,仿佛这才是我真的家

  比开学之日提前早了两天到来,我本以为是进不了宿舍大门的,高中时候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真是迟来不是早来也不行

  谁知道李辉已经先我两天到来了,当然他的目的也很单纯,——只不多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最好,能有人交流一下补考经验

  “你家人知道你丫要补考不?这么早出来可真是混的。”

  “没,我在家号称是报了新东方,要提前一星期过来学习英语呢。”

  “你nb,这么说因祸得福啊,拿了不少补助吧?”

  “还行,能喝两月小酒了,要不咱呆会去昌平搓一顿?”

  ★

  我对吃喝其实并不怎么感冒,但现在总不能在玩这项上对李辉构成威胁吧?所以我只好跟着李辉腐败去

  李辉对吃喝也是个很随便的人,说石化这么多人里,我内心深处最喜欢的还是和李辉在一起

  松松和大师不用说了,对于何山和小豆,我总是莫名其妙生出保护的yu望

  而彬彬呢?关于女人这项,我们不能聊得太多

  而李辉呢,他的东西我基本上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打球可以互相欺负互相弹琴可以互相打击……

  说了这么多,其实埋伏着这么一个信息:李辉同志面临考试,他的手机啊CD啊以及其他一切有可能影响考试成绩的装备都被收归我陈梦之帐下

  ★

  楠子的电话不适时机地响起,仿佛她已经知道我的到来

  而我,终于也知道她也提前了几天到来,由此我很生出了个要去看她的想法,但终于还是没有付诸行动,一来思想来得突然,二来也是怕影响她的补考成绩,尽管,这成绩本来也没什么好影响的

  电话里她说她的信已经给我写了来,都寄出来两天了

  可惜的是学校的收发室现在还没人上班,我当然没法收到她的思念

  而就在我焦急等信的无聊里,到底也也了封信过去,多的尽是这许久不写信的不习惯,而触及到思念一类的字眼当然只字不提

  回家这些天,说不想楠子那是假的,说有多想多想楠子,那又是夸张的,可是给一个女孩子写信,还是宁肯真一点夸张一点的多

  但真正的思想,我对她却是压抑的,属于那种想爱而不敢爱的类型,说白了就是:忽然一下子接近了,却又感觉了不适应

  ★

  大学里给一个人静静思考的空间并不多,除非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说白了就是这人可能是搬出去独住要么就是聋子

  思考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能,主要的不是我们思考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去思考

  交流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因为常常,你只看见有人,只能听见声音,却感觉不到思想

  开学那几天大体如此,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夸张了的图片

  ——“成千上万的学生拿着行李的样子,很象是西客站民工们回家的情形,甚至比民工还民工。”

  现实里我从没见过如此的一种壮观,这归跟于我站得低望得近,也在与我害怕那样一种“人声鼎沸”,以至于看见那样的雏形就闪

  ★

  古人早就教导我们:庄严往往隐藏在荒诞之中,进一步说就是:庄严有时也是一种荒诞

  在荒诞的世界,你不必须收起你表面的庄严,才能混过卡夫卡的城堡

  看到如民工潮一样的学生潮,谁敢说这些人以后不成为民工的大潮?毕业就是失业的思想那时候并没有种在我的身心里

  但我一直讨厌开学这一天的到来,这和我喜欢在学校呆着无关。——谁规定了喜欢呆在学校就必须喜欢上学呢?

  然而,来了学校就注定是要学习的,至少口头上该这么冠冕堂皇

  至于学习文化,学习知识,又或是学习吃喝嫖赌,全看一个人的悟性,谁也不能对谁指手画脚

  ★

  李辉那几天是孤独的,他必须一个人躲在自习室去狂补攻克,这是他上学期一个人偷偷跑外面网吧事所欠下的

  后来我一个人去自习室恶补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心安理得

  “出来混总是要还回去的。”这话很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心安理得,这话,在《无间道》里出现过,在更早以前的《教父》里,也出现过

  付出了我们要等待回报,恶报了之后我还是只能付出,可前面的付出叫做艰辛,后面的付出叫做惨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必然有被压迫,换句话说,我们的痛苦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快乐之下的,何苦又不为呢?——就象,就象苦行僧的“我不入地狱。”

  当然,能这么想,是需要有一定境界的,据说,这可以从《法华经》里学来,也可以学至〈老子〉

  听说,后来学了〈老子〉的人都做了伟大的人民企业家

  ★

  补考如果真如李辉上学期断言般好过的话,热中于此的人一定不止学生里的少数

  又或者,那只是他们当时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安慰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管怎么说,李辉还是穿了科,穿的意思就是,考试挂了,连补考也挂了

  而楠子比李辉幸运,或者说比较聪明一点,因为她到目前为止补考的通过率是百分之百

  压抑之后,大家都露出了艰难的笑容,不管是苦笑还是真心的会心一笑

  李辉在试读边缘打了个檫边球,在大家狂喊“好险”的时候,他有惊无险一如既往又回到充满奇迹的世界里

  ★

  收到楠子信的时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开心点,由此我还有点不安,终于还是发现了内心里面对她的思念也是如此之深

  楠子是喜欢我的,可是与我的从内心深处才挖得出来的喜欢不一样,她比我大胆而且热烈

  这在我看来多少有点神经质,而给我的影响更多的是承担不起的感觉

  但不管怎么说,那第一个星期的周末,已经是约定了一起去春游

  尽管,那时候冬天还没有过去,尽管,那时候时令正是反常的倒春寒天气

  天气算不上好,好像还下了点小雪,我如同以往的每一次一样,我永远都喜欢带着身边的人走那一段路,与去年的每一次一样

  所不同的是,上一次是从北大往圆明园,这次却是从圆明园往北大

  所不同的是,上一次是秋寒萧索,这次却是在春日的微寒里飘起了小雪

  ★

  我们站得最久的地方是燕园里的那一片楠竹前面

  我无数次告诉过楠子,我家也有这么大一片的楠竹,而我的书房就傍着那样一片随着岁月不断扩张的竹

  春天,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而竹林里却一片潮湿,黑暗而阴森

  夏天,蚊子乱串却又感觉凉风习习

  ……

  我没有在我的书房里过过一个完整的四季,却任着这回忆里的残片构成了我思想里的所有的生活

  记忆里总是,我躺在竹椅上看着书,远处是断断续续的蛙鸣,要不就是呼啸而来的北风

  往外望去,是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儿,要不就是一片黑咻咻的暗夜带过风吹过那到处是象楠竹一样高大密集的甘蔗林

  ★

  此刻,携着楠子的手,在寒风细雪里,细碎了回忆后剩下的只是静默,对着那一丛丛的楠竹

  没有问过去年的此时她跟谁一起度过这乍暖还寒的时光,也不愿意去猜测明年的今日我们将会如何

  那时候,仿佛,天地天真,我们也天真,燕园里除了安静不剩下什么

  楠竹是代表楠子的,至少在我们的内心里一直这么认为,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静默

  微风起处,竹浪翻滚,来着的人,必也将慢慢远走

  “走吧,别冷着了,这过堂风大着呢。”

  楠子一句话,使我回过神来,随着楠子往未名湖而来,远远便见那博雅塔的斜影穿在水中,可是并不真切

  那一刻,淅淅沥沥的小雪又飘了起来

  ★

  我和楠子把包扔在地上,找了块干净的草地坐了

  难时候,南方的时令早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这的草竟没有一点“吹又生”的迹象,大概,是因为少了春风吧?

  据说,这时的天气属于倒春寒,可是我没有想太多

  楠子见我又是呆着,话也不想多说了,于是对我唱起了情歌来

  浅浅的低吟,弦犹在耳,此后数年,我一直把这样的情景融化在幸福的记忆里

  ★

  回到学校以后,自然又是书信不断,而我终于发现,我最好的果然还是此道

  和她约会一次,我甚至可以不说一句话,但下笔总是千言,没完没了

  可是,三月末的信,已经是我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了

  ★

  琴照例是弹的,打击照例还是要受的;牌局照例还是有的,小片子自然也是不停地看地

  我真不知道除了无聊地做着这些事来打发我们的无聊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还好,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一种观念改变了我们对于吃喝玩乐的观念

  我最受不了的是他们几乎每个人买了一箱方便面当主食吃——过年带回的肥缺都还没吃完,不至于这么节约吧?

  但至少,节约是一种美德,他们做得最奢侈的事不过是和另外一人换个不同牌子的方便面

  可是我不能忍受的是我和松松每天打水回来,都尽数让他们泡面使完,更要命的是,这股黑暗势力已经蔓延到了隔壁宿舍

  不过这对我们屋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他们泡的面,是往我们屋借的,而且,往往有借无还

  大约就在那个时候,北京的非典开始轰动了起来

  ★

  一听说这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春节期间跟包子小林说起的关于阿昌吃醋的事来,不免又添油加醋地向大师他们说了后来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事不可能小,说不定会出人命,而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停下来

  政府终于也瞒不住这事了,于是报纸上煤田开始有了非典的正面报道

  我们尽管不能完全相信报纸,但总还是会在每天的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互相传递或者讨论着当天报纸上的消息

  今天死了多少人,明天可能有多少人被确症;今天哪学校停了课,明天又可能是哪家医院开始兴起等等等等

  一时间,满校风云,沸沸扬扬,许多离家比较近的同学干脆就回了家

  ★

  我现在终于了解了当时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思想,那绝对不会是单纯地怕死,甚至对死绝对是一种如归般的坦然

  当时那样的一种,或许只是为了不想上课,为了起哄希望同学们都赶紧回家,最后学校停课最好

  尽管,很多学校传出了确症的报道,我们学校也有了隔离检查的先例,但我就从来没想过厄运会降临到我的身上

  而关于第一个星期就往家赶的同学,学校是制定过相应措施的

  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场面里,我们班被迫进行了一场班干部的改选,据说,这也是班主任老张流泪痛下的决心

  …….★

  

  

(https://www.biquya.cc/id13380/73101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