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温暖的瞬间 > 力量

?诗歌是情绪化的缔结,也是思想的具结,它赋予我们触及心灵的美感体验,但诗歌却又潜伏在终极思辨左右,唱着非理性的歌,带给人甚至毁灭性的;随着浮躁的来临,诗歌和诗人似乎滑向生者的边缘,去开垦更深厚的无限可能,监守固然可贵,开拓犹令人钦敬,在现代性的基点上向更厚重的泥土开掘,需要血一样的意志和火一般的激情,拓展的是无限的。而野人,用他的诗作为我们展现了这种的可能。

  

  野人的诗,把诗的元素运用到极致,语言高度浓缩、精致唯美而又不失弹性;想象大气,角度独到而张力充盈;情味浓郁,愈久靡香;也把他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和慈悲的精神境界袒露给世人,将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推向新的基点,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开辟出诗歌创作一条异维的奚径。

  

  诗人野人在《幽暗》中诘问:

  

  “夜幕很勉强地/撒下了幽暗/她在慢慢膨胀/浸透夜的深渊人躺在床上/或长凳上/脸堆着星星的疤痕/另一半脸藏在悲哀里/而这种设定/是时针的逆差/还是逻辑作用”。这首诗,兴许即是对的构拟和回应。开篇“夜幕很勉强地/撒下了幽暗”铺陈出人生存的大环境,宇宙是黑暗的,光芒只是其中的斑点,但正是这斑点却照亮了人的眼睛,“她在慢慢膨胀/浸透夜的深渊”。人存在于世界中,生存状态各异,他们“躺在床上/或长凳上”,这床和长凳是人幸福感的来源也是追求,但是恐惧从来都与人伴生,因为无定和未知使人的生命历程福祸难测,尘世雕琢出的印记如同“脸堆着星星的疤痕”,那是曾经苦难的经历,而“另一半脸藏在悲哀里”,那是对未来历史的困惑与诘问。但是人生的未知不过都是种假设。理想,信念,信仰这些有关人的思想信息在虚无中热舞,却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即使它们也许仅仅是种“设定”而已,而这种预设,“是时针的逆差/还是逻辑作用”,是看到他人历史,还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没人能说得清。诗人发出人生无常的慨叹,在曾经的痛苦中找寻希望,却又坠入迷茫。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睿智卓思,对真理的寻求和对人生存现实的哲学关照。

  

  野人的诗歌如同生性灵动,自然生活起来的抽象画面,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动感和生机。比如《抽象的思考》:“时钟停在空气里/在刻度的虚幻上/堆着尘埃夜静止不动/清心寡欲在负重/苦难在沉默抽象事物寂静着/记忆变得荒芜一个孤独的人/停立在沙漠里/眼睛/呆呆望着深处”。

  

  抽象的画面以静为主线,时钟停了,夜静止不动,抽象事物寂静着,人停立在沙漠里。如同运行于时间中的世界忽然停顿于某个瞬间,但是动感却在这静的画面中涌动起来,那尘埃堆积着,清心寡欲在负重,呆呆的眼光向着沙的深处延伸,所谓静止的事物其实一直都在湍流着。这样一幅灵动的画面又表现了什么主题呢?从“一个孤独的人/停立在沙漠里”,我们不难领略到那种人,站在历史中,站在流动的时间里,在构筑的时空场中起伏跌荡,接近死亡的宏大意境。

  

  野人诗歌的特质,就是在对意象营造的基础上,使语言更浓缩,意象更抽象,而其中凝聚的大量信息所聚合成的语境,则直接趋近于事物隐秘的内部本质,或者说先于本质的存在。野人诗歌的不可多得之处就在于对平淡的意象呈现同时,却暗含着突破的动力。

  

  尘世中最能令人产生共鸣的有许多,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不外乎这么几种,一个是震撼,一个是感动,而另外一个则是悲悯,诗歌同样释放出这些。野人先生在《前夜》中指出,“苦难是通向情感的舌头/再叠加上文字/便是诗之坟墓”,苦难铸就了人世的沧桑,也造就出坚忍的。比如他的一首《边沿》:

  

  1.

  

  雪

  

  掉下

  

  一些在光的锅沿上

  

  被热煮着

  

  蹦出挣扎声

  

  一些被树枝触摸着

  

  从树的枝缝中流出蠕动的声音

  

  2.

  

  我一个人

  

  在沙漠里行走

  

  踏着死去的生活

  

  四周空空的

  

  只有风留在沙上的手印

  

  一层层

  

  3.

  

  冰

  

  被光切着

  

  渗出沉重的寒气

  

  冷冷地抱在一起

  

  我站在边沿

  

  这是野人先生创作的一首含义隽永、大气磅礴的组诗,直指人生存的大主题。组诗的创作需要诸多因素的支撑,组诗中的每首诗既可自成表达空间,又可以相互关联,表达一种浑厚的大意境,《边沿》同样表征着这一空间的呈现,从中我们似乎感受到那种冲力的震撼与开启。组诗由意象类似但构意维度不同的三首诗构成,每首诗都分别揭示出诗人截然不同的经验世界缔结,但这不同的三首诗又存在某种隐秘而必然的联系,弹性构意之外深蕴着线性构意缔结机制,这也就更加重了诗歌拓开可能空间的意蕴。诗歌应用的意象:雪,沙漠,冰。逐层构筑,在每首诗中隐喻的事物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类似,但其象征含义却在线性关联中显得殊途同归。

  

  人生存于不同的生存境域中,一些“在光的锅沿上”挣扎,他们是处于贫寒的蹂躏中,还是独裁统治的铁蹄下?而另一些“被树枝触摸着”的,究竟在求索什么?那流出的“蠕动的声音”是希望还是未来?第二首诗,诗人又把视角伸向人本身,沙漠般的生存境域,无定和苦难的生活是人生命的全部,而过去的生活早已经死去,人要面对无定的未来,却发现两手空空,只有既定发生的历史如同“风留在沙上的手印”,还留下一层层印痕。在这里,我们体味到人生若梦,人生虚空,没有什么最终是属于自我的喟叹。但是诗人试图超越这种生存压力和现实,在第三首诗中诗人如同孤独的守望者,“站在边沿”,在尘世之外,面对被光切开的冰,渗出的冷冷抱在一起的寒气,面对沉重的生存现实,在无限思考中,痛苦地守望着。也许我们莫不如此,虽然没人知道究竟我们要守候的是什么,但毕竟这种守望也是一种隐约的希望,是黑暗中匍匐燃烧的光的原点,是人精神的源泉。

  

  一位诗人,总有他对生存经历的独特感悟,并以这些感悟对生存现实所作的深沉关照和终极思考;而一位非凡的诗人,更能使我们领略到冲击内心的某种,像一团点燃岁月的火焰,燃烧在破碎的意志里。那是什么?

  

  人世被“”笼罩着,宇宙能量场造就着无数的可能,而人在这可能中匍匐,语言、美、情感、意志、人性、生存、文化无不凝聚成,造就惟一的趋向。这是生存的动力,也是诅咒的契机,它使人兴奋,也令人颓靡。人以自我为主语,却被生存境域左右,颠沛流离,面对无限的未知和可能,人被苦难与无定笼罩,但是人却又依靠某种与之抗衡的,维系自身,使生命延续,促使思想迸发,那就是人的。诗人野人在一首诗中写到“/过去了/便静止了”,但这是终结吗?

  

  野人先生的诗歌总有一种冲力到达我们的内心,这是情感的迸发,也是的缔结。那些对客观现象及事物的精准构拟与透析,对大时代、大社会、大人生、大历史的深刻感悟、捕捉与析透等等,无不令人在诗人缔造的空间中神思万仞,纵横驰骋。而这空间,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精神境域呢?从野人的诗作里,我们能够感触更多的是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和人文关怀,是大悲恸和大喜悦的悲天悯人,比如在他的一首《致艾丽》中写道:“你失眠了吗/为什么拖着沉重的病躯/在街道上蹒跚额头上/刻着道道悲痕/这里曾有过/梦幻/爱情/快乐/幸福那些光线的昨天/像熄灭的蜡烛/被丢在生活的墙角里/在哀泣/而你在病魔中被流放着四十多年前/有个声音/梦呓般低语/累/抱抱我/至今生在惦记里而今你累了/可/谁来抱抱你你失眠了吗/在街道上蹒跚”。一个女人,布满“悲痕”的人生,这是怎样的一种苦难和凄楚?但这却是残酷的甚至是残忍的现实,这种现实竟至令人无法抗拒。

  

  四十年前,诗人遇到一位叫做艾丽的小姑娘,那时的她天真可爱,可是四十年后,诗人惊悉她已身患重病,“在病魔中被流放着”。时间的跨度和人世的沧桑令人感慨,也令诗人心疼,他痛心于尘世的不公,痛心于女人那悲惨的一生。哪个女人不曾拥有过年轻,那花容月貌的生机,青春时代的缠绵悱恻和那些过往的故事,“那些光线的昨天/像熄灭的蜡烛”,铭刻在生命里。但好花不常在,年华易逝,容颜已老,岁月留给她们的只有额头的“悲痕”,只有印记,只有“被丢在生活的墙角里”,任时光冲刷,令她们在这“悲痕”中读着过往的故事。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呢?

  

  在诗人的记忆中,曾经有个声音再次浮现,“累/抱抱我”,那可能是对父母,也可能是对爱人娇嗔的软语,如今又会向谁说呢?即使说出来,又有谁听?又有“谁来抱抱你”?人世的无定和沧桑,造就了无数的苦难和悲愤。失眠的人,“在病魔中被流放着”的女人,惟有“在街道上蹒跚”。女人的一生,何其不幸?难道这就是世俗带给女人的无法拒绝的宿命?

  

  诗人的悲悯跃然笔端,对女性悲惨遭遇的同情催人泪下,而对人本身、对人性事实和人生命运的关注,也从来都是诗歌的所在。类似的还有《界》、《掏空》等一系列写给那些诗人生命中遇到之人的诗作,如此可见,诗人对于情感的把握上,也是极其精准的,野人的诗歌充盈着感动的。

  

  自我和大我,既是差别,也是差距。使命感常促使诗人超越有限的私人境域(私人世界)而进入天地之间无限的共同境域(世界),去接近自在自持的事物,去揭示事物的真相。

  

  “夜很黑/响着蛐蛐的幽咽/谁在敲门打开门/门外/只有路旁的树/相互磕碰着/发出争风吃醋的声音关上门/敲门声驱散了睡意/心有些疼痛瞬间/门声又响起/再次开门/门外只有夜神秘看着我如此重复/索性把门开着/看着门外夜很黑/夜在痉挛/门静静的”。

  

  这首《敲门》通过对意象反复迭加、应用,逐层递进,直至到达事物内部,进而趋近诗人所要表达的本义。“夜很黑/夜里响着蛐蛐的幽咽”,一个幽谧的画面构造出深沉的意象,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敲门”也就透着神秘与疑惑。那么,究竟是谁在敲门呢?是陌生的他人,神秘的夜,悠久的文化还是浮沉的历史?诗人并未直接作答。在诗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诗人反复应用“打开门”这一动作意象,语境在反复中递进,逐层深入,回应着“敲门”构建的疑惑,但是却再次营造“索性把门开着/看着门外”的动作意象,使表现的深旨自然地浮现,诗人构想的境域呼之欲出。但诗歌的高明之处却在于对不断提示的间接印证,而这间接印证却开启了可能的境域,诗人在诗的结尾处,以“夜很黑/夜在痉挛/门静静的”的意象喻指,间接地实现了对这种“可能”的开启,这种开启可能空间的表现技艺在现代诗歌中也是为数不多的。而诗人选择的具象(幽咽的蛐蛐、路旁的树、疼痛的心等)是从对象中分离出来的,这种具象的某一特征与若干对象的某一特征或总体印象相联系(暗示性事物、喻指性事物、一般性事物等),诗人将某种哲理感悟赋于他择取的具象中,因而意象是承载着某种普遍、不确定性的象征符号。诗人通过个别或群落意象的发生、发展、演化,即有序化运动,把意向性境域领悟到某种艺术家普遍性的心灵图式,转化为直觉式造型,亦即赋予某种抽象的精神结构的感性外观,隐伏在有序化意象后面,看不见的精神意蕴则借此获得对应式提升。野人先生的一系列作品,如《大城市的心态》、《石墨》、《生的世界》等无不昭示着这种意蕴的提升,无不呈现出“大象无形”的自然之美。

  

  如这首《背影》:“一群背影/从古城门口挤出/走过古城墙的阴影/在阳光里消失了/只有一个背影/站在阳光与阴影之间我坐在废墟上/看着/阴阳之间的背影/心被牵挂着/生怕阴影/倒在背影里”。那种牵挂是什么?是情之所系的惦念,还是身临其境的守望?人被外力左右,但人更要与外力抗衡,不与泥沙俱流,不为污泥所染,不能让“阴影”“倒在背影里”。微薄的希望残存在祝福的种子里。

  

  “从古城门口挤出”的意象是否即是对传统乃至缺乏弹性制度的暗示?传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同时也给了人们太多的束缚,传统的故纸堆已被前人穷尽地挖掘,我们还能寻获什么?重复前人只能徘徊于原地,而世界已经抛开我们越来越远。固守定势,因循守旧,发展从何谈起?不变,不过是理想的碎沫而已。人需要“自我救赎”,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界定属于适应时代趋向的规则和秩序。思维定势、习惯和传统秩序无非是欺骗的锁链,等待人们冲破,纵使面临“十字架”的考验,也决不放弃维新的种子。这就使诗人从自我走向共同境域(世界),进而关注群体共同的命运。

  

  的凝聚,是事物发生的机缘,野人诗歌给我们的是从他生命本身积淀激发出的深重叹息,也是诗人从己域向群域发散到达的过程。就像水面的涟漪,虽微小,但弥散的波纹却逐渐将世界笼罩。野人的人生经验在诗歌中获得了生动的诠释,或许他也是在诠释人类整体。

  

  另外,通过对野人诗歌的品读,我们不难看出,野人先生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精准与到位的;对力度的把握上,也功力充盈。如他的组诗《大城市的心态》中对场景的描摹,对语境的构造,“上面的人跳下去了/去的壮观/下面的人笑了/笑得坦然”,简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充分营造出一幅惨烈的震人发聩、发人深省的情景。“壮观”和“坦然”的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令灵魂也为之震动;又如“声音由近到远”(《生的世界》),“遥远从夜开始”(《龙沙清晨》)等,对抽象画面的构拟、对动态意境的精确捕捉,表达形象生动。可见,诗人对于语言和诗歌架构的把握上是很见功力的。

  

  我们几乎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伟大的诗人,都有他自己对自己民族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都有自己切入世界文化潮流的独特角度,都有自己在自己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野人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恣意张扬,表现方法的后现代性,意境空间的深度开掘,将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和人性沉溺其间而又理性独到,使其诗歌确立了在语言符号系统构拟中的位置;野人的诗歌又犹如抽象艺术,在对意象画面的重迭,累进构建中,将深沉的思考与人文关注、博爱与悲悯无痕迹地熔铸其中,却开启了无限可能的空间,书写出未来历史的契机。而诗人的个性特质也同时愈加鲜明,对技艺的求索与哲学含义的赋予,使野人的诗歌在语言符号系统形成后,逐步突破,向着更深的境域拓展。综上,可见野人先生的诗歌从人性、人生、社会、民族、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出发,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从缔造中质询,通过对事物的探寻,开启出一个可以使人充分介入的空间,令人们原发更多的关于存在性变化的思考。永恒变化提供着无限可能的契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事物的生命力和能动力。面对变化,惟有不断地变化及对这些变化的适应、开启才可能是生命的主题之一。而不断突破,或许才是生命存在的应有之义。这种艰难的突破,不也是一种?

  

  我曾经问野人,诗歌是什么?

  

  他说,诗歌是语言的花蕾,情感的黑洞。

  

  莫非这也正是诗歌永恒存在的?……

  

  

(https://www.biquya.cc/id12677/71836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