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单位现在还分。”郑斯南说。
“工作岗位都没有了,分房就更别想了。”顾时川说:“以前顶职接班、再接下房子,商品房根本没有市场、不能流通。但这一切正在被打破。”
“下岗潮倒是越来越热,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不包分配不能顶职,人才就只能在市场上流通,我这两年招聘时候拿到的材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恐怕和这个有大关系。”郑斯南点头:“你的意思是,房子也是?”
“没错。”顾时川点头:“人才都流向市场了,自然也无房可分了,自我们这一代起,都得自己找房子。”
“那房子就得像人才一样,去市场上流通、被需要的人待价而估?”郑斯南说。
“我觉得既然是迟早的事,自然是赶早不赶晚。”顾时川说:“不过依我打工的收入,预算只能放在自住刚需上,分析这趋势,也只能是为未来的变化托个底。至于说到投资,我还没这个实力。”
“那你说……我有吗?”郑斯南问。
“做国有品牌的流动资金都准备好了吗?”顾时川问:“天下生意这么多,做我们自己能做的。”
“那你和我说这么多。”郑斯南眼珠子转了两圈后,对顾时川说:“拿大笔资金去做,我自然是不行。但弄个一套两套当作存款,也还有可为。”
“谨慎。”顾时川说。
“会和人才的市场化一样成为大势,这是你说的。”郑
斯南笑说道。
顾时川一脸无奈地看着她。
“知道。”
“懂。”
郑斯南低头轻笑。
两个人在事业上都利落果断,偏在感情上竟然都含蓄内敛。她不愿意说,送他的领带比当工具的车有价值,他也不愿意说,说服她只是顺便,买房是因为想和她有个家。
或许是对爱情的领域太过陌生,还需要练习吧。
但顾时川对房子的市场化分析,已经狠狠打动了郑斯南。也就在从电梯到停车场这一路,她把她自己、伍多多和顾三喜的私人帐都在心里过了一遍,上车后立即就给伍多多打了电话过去。
“多多,手上能拿出多少钱来?我是说你的个人存款。”郑斯南突然的问题,没吓到伍多多,倒是吓了才发动车子的顾时川一跳。
“那只是我个人看法。”顾时川不禁无奈,她的脑子快、行动力更快,真是没办法。
“我们也就是把原有的计划提前。”郑斯南拍拍他的手,继续对电话那边的伍多多说:“不是公司需要。你腾挪一下,把我们租的那套房子买下来,钱不够的话我转给你。”
“同层的你了解一下都卖出去没有,没有的话,让三喜也拿一套,我记得方平说要在江城买套房子租给公司做中转的,就让他也在这层拿一套。余下还有两套留给我。”
“火车站的办公室现在也不够用了,你最近抽时间找找新写字楼,有适合的可以买两间。”
“嗯,是
的,顾总邀请我在上海看房子,我突然想到,咱们现在的情况,也可以看看房子了。”
“好,贷款政策也了解一下。公司贷款和私人贷款都问一下,方平也可以由公司出面办贷款。当然首先要利率合适。”
“……”
.
“顾时川,要不要给你留一套?”郑斯南问:“还有,上海的贷款政策怎么样?”
“我全款买。”顾时川说:“我和你不一样,你的钱用在生意周转上,赚来的利润肯定大过贷款利息。我这边没什么投资,不如全款买了,以后工作有什么变化也不担心。”
“怎么?你还担心过工作变化没收入?”郑斯南睁大眼睛看着他。
“这不很正常吗?就像你做生意,担心哪个品牌会亏本一样。”顾时川轻笑着说道。
“你这种人才,到哪里不被抢着要啊。”郑斯南轻嗤一声,笑着说道:“你要是在波卡下岗了,我请你。”
“好啊。”顾时川侧脸给了她一个笑脸后,又看回到路面,语气温温地问:“你准备买一整层?”
“是啊。”郑斯南点头:“我和多多现在是有点闲钱,但又没多到可以随便花。所以想着让方平和三喜都凑在那里,我们有能力买一整层的时候,他们转手总比别人要好谈一些。”
“确实。”顾时川点头:“你自己拿两套会不会吃力?不吃力的话,我就占你这个便宜,以后在江城就住你那边。吃力的话,我给你
凑点。”
“你不要啊?”郑斯南问。
“不好要。”顾时川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笑说道:“一人一套,还在一栋、一层,总有种要分家的感觉。”
“喂,顾时川,你要不要这么迷信的。”郑斯南大笑。
“不是迷信,就是感觉。”顾时川也笑了:“我的在上海、你的在江城,到哪里咱们都有家。”
“行。”郑斯南点头:“那你安心在上海买,江城的我自己想办法。”
“不要太勉强,我工作这几年也有些积蓄。”顾时川说。
“不勉强。”郑斯南轻哼一声:“你可以不相信我看生意的眼光、但不能不相信我搞钱的能力。”
“哈哈哈,你呀——”顾时川大笑,对郑斯南说快到了,让她留意一下周边的环境。
.
郑斯南感觉顾时川在看房子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没有刚出门时候的兴致。
后来问他,是不是房子没有预想中的好?但她看着觉得挺不错的,比她在江城住的楼盘要好太多了。
“底层架空,抬高地基,低层住户就免受潮湿和绿植带来的蚊虫叮咬,这个设计很先进啊。”
“我看社区内的通道规划也很好,有考虑车行道和车位的问题,现在可少有楼盘会想到这个。毕竟私人买车还是件稀罕事,开发商就算想到未来的发展,但也舍不得多留地,也就假装想不到了。”
“居民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个需求,在普通人眼里,买车还是权贵
和富人的事。”
“你觉得哪里不好?”
“价格是不是高了些?不过按江城和上海的居民收入差来算,加上人家的设计优势,我觉得还算是合理。”
郑斯南问。
PS:下岗大潮是97 -98年。所以在96年的时候,已经成气候了。
(https://www.biquya.cc/id117431/5679288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