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约定,清风来到了天籁网。
小说频道的主编汪劲武接待了清风。
两个人见面寒暄以后,很快就进入了主题。
汪劲武,“清风老师,我们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您抗战三部曲进行,作为小说的作者,你想告诉粉丝们什么呢?”
清风,“汪老师,三部曲涉及的历史很深远,去年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小说的前两卷,正是在这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过程中,出版发行的,第1卷发行的时候,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第2卷作为5个一工程的重点书目,也在纪念活动以前出版发行了,现在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一段时间了,反响很强烈,具体粉丝们关心哪些问题?我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所以还请汪老师做一些提示吧。”
汪劲武,“清风老师,我们有许多的粉丝,对您的作品还不是特别的了解,您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一下小说的梗概吗?”
清风,“这部小说从九一八事件,一直跨越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间长达14年,是一部全景图式的抗战史诗,以一个东北军年轻军官的经历,对抗战的全过程进行了描写,他曾经是东北军的一员,后来又参加了东北义勇军,作为东北义勇军的联络员,被派到内地与吉鸿昌将军联络,又参加了长城抗战,在蒋介shi实行不抵抗政策,和对日本帝guo主义实行绥靖政策,竟然签订了一个何梅协定,他带着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出国学习。7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全民族的抗战爆发了,古人宫抛弃了在国外的学习,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抗战中来,在云南帮助龙云训练部队,后来又参加了远征军,在印度和缅甸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负了重伤。当他死里逃生,带着一身的伤病回到了祖国,却被国民党军队作为战争失散人员,安置在中缅边境的一个伤兵医院里。后来他才知道,他应得的战功,被他的上级窃取了,已经荣升的这个国民党军官已经成了党guo的要员,并使尽一切阴谋的手段,阻止他回到部队。已经看破红尘的主人公,就在中缅边境的一个村落定居下来。”
汪劲武,“看起来您的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还是很离奇的。不仅在918事件以后,经历了初期抗战义勇军的英勇搏斗,而且也经历了长城抗战,对当时蒋介shi集团不抵抗政策和攘内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有深恶痛绝的一面,也让他满腔的报国热情,丧失家乡故土的悲愤都交织在一起了,这样一个人物肯定是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失望极了,出国留学,也成了他必然的选择。”
清风,“是的,面对那样一个腐败透顶的政府,一个饱经战火考验的年轻军人,却不能为了捍卫国土而冲锋陷阵,却要把枪口向内对准自己的同胞,他的厌恶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当时他对当时的共产党并不了解,对中国工农红军,和在东北的抗日联军都没有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也在战友的书信中有所接触,但是他还是受了些当时国民党宣传机器的影响,并没有投身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思想上还是英雄鼓励的,所以他还是想去国外学习军事,以他的判断,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的,他相信自己的一身本事,还会报效国家。”
汪劲武,“您的这条主线,让男主人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没有让他投身到共产党的怀抱,而是让他隔绝了国内的民众而到国外去,仍然抱着忠君报国的思想去学习军事,很符合这样一个人物的身份,对于年轻一代的国民党军官也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嫉恶如仇,但是又对劳苦大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以军人执行命令为天职,这就是他走出国门学习军事的思想动机,当七七事变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他有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并选择了他认为是一个长者风范的龙云手下做事,由于中国和远东战区的成立,顺理成章的参加了远征军,并在远征军中与美国顾问团合作,在雨林中与日本鬼子战斗,虽然艰苦卓绝,身负重伤,仍然取得了很辉煌的胜利,这是我们值得欣慰的。”
清风,“是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有一个原型人物的,虽然这个人已经死去十几年了,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在他的子孙中仍然在流传,我在准备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来到中缅边境这个小山村,正好住在了这个原型人物孙子的家里,当他谈起他爷爷抗战经历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所以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老军人的传奇,让我们认清了国民政府的腐败透顶,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民众所遭受的苦难,国民党正面战场,那些正直的军官,舍生忘死的抗战,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又在抢功劳抢勋章,争当接收大员,发国难财,让抗战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荡然无存了。”
汪劲武,“你是以国民党军队为背景,描写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的,为什么把题目定为脊梁呢?”
清风,“关于小说的题目,我思考了很久,之所以把小说的题目定为脊梁,我认为小说写的是抗战的史实,是我们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抗战的精神是我们全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凡是对这场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被称为民族的脊梁,这里既有民族的精神,又有对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的一种定位,除了围绕着主人公进行描写以外,同时我把我的描写扩展到欧洲战场,把我们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为一个场景进行感谢,就是因为我们这场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把中英美苏四国元首的会晤也描写的,就是要让世界认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离开了中国的贡献是不可能取得全面胜利的。其实这种描写也是把这场战争的世界背景展现给大家,让大家深刻的了解这场战争的是残酷性。”
汪劲武,“清风先生,我们看到以毛ze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我们这场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力量,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从日寇的手里夺回了大片的国土,共产党也随之发展壮大,而且在抗战过程中,除了对日寇作战以外,还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的摩擦,最著名的就是新四军的皖南事变,虽然你在作品中有一条副线,把这些事件都交代了,但是毕竟你还是写的国民党抗战的主战场,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清风,“这场抗战是我们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战的14年里,除了最初在东北实行不抵抗政策以外,西安事变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军队在正面场战场虽然是节节败退,但是也有许多的将士英勇壮烈的为国捐躯了,更多的将士们是在与日寇的对峙中,很少像中国远征军这样一支部队深入到日本鬼子最猖狂的地区,英军并肩作战,粉碎了他们霸占亚洲的阴谋,应该说中国远征军是很少见的一支英勇的中国军队,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也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他们的力量,客观的把他们反映出来,有助于我们对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了解,也会让我们对那场战争所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进行歌颂,这和我们今天去回想那场战争,凝聚民族精神不是一致的吗?”
汪劲武,“清风先生,我觉得您选择的视角很独特,你写作的内容也是大家不能够全面了解的,所以您的小说已经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体现了那场战争的波澜壮阔,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博大精深,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您的这篇作品都是一篇难得的抗战史诗,作为战场上的描述,在描写的过程中,几个地方都描写到了主人公的爱情,这和战火纷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你仍然巧妙的把这些写得很美好,难道这样钢铁一般的汉子必须要用爱情来点缀吗?”
清风,“汪老师,您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首先我们说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多刚强的军人,都有他的感情生活,要全面的了解介绍,描写军人的生活,他们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是丰富的,你很难想象一个冷血的人会对哪些蹂躏充满愤怒。只有怀着丰富的感情,或者说有着丰富的感情经历的人,才会对敌人充满了仇恨,对亲人充满了爱,这种反差才让我们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才能让我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爱情是文学的主题,无论是多么残酷的战争都不会泯灭人性,都是在感情世界里成长,您说我说的对吗?”
汪劲武,“虽然您的小说洋洋洒洒100多万字,而且是三部曲,但是您的结尾好像是有点意味深长,难道您对以后,还会写第4部第5部吗?”
清风,“这是一部抗战题材的史诗故事,到这里结束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遐想,作为续写后一部分暂时还是没有计划的,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结尾,是因为蕴含着很多的痛苦,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抑制好,那个腐败的国民政府已经腐烂透顶了,引起人们的反思,引起人民的反感,引起人民的反抗,是早晚的问题,但是经过战争的磨砺,向往和平是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所以在这痛苦的挣扎中,人们也在挺直的脊梁,寻找出路,虽然小说的时间没有向后延长,但是以后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吧。”
汪劲武,“关于故事讨论,我想就到这里,我们可不可以开展一些人性的讨论呢?在网友的讨论中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目讨论的很热烈,你比如说主人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战争了,这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到底又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难道他就是一个战争的狂人吗?难道他就不希望过着和平的日子吗?难道这就是一个军人的宿命吗?”
清风,“汪老师,在结束讨论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想再说两句,小说对故事情节的设计,是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展开的,故事的背景是这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发生的地点是我们东方主战场,关于这场战争的描写,我使用了多幅的画面,也采取了广角的视野,在看小说的过程中,要对这场战争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把握小说的脉络,不然的话就好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最初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收集了大量的第2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资料,也大量的收集了远征军出国作战的资料,更是全面的对抗日战争的资料进行了汇编,所以我才能够全场景式的展示这场战争的全貌,这一点尤其重要,最后我们的定位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汪劲武,“这一点在您的谈话中已经充分的展示了,关于人性的问题,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清风,“用我们今天的思维,去讨论70多年以前军人的人性问题,我们很难去理解他们对民族的情怀,忠君报国的思想在他们头脑里是多么的根深蒂固,怎么了?从他们开始进入军队的第1天起,或者是他们在军队树立了军人的思维开始,他们就有了那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怀,所有的人都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当敌人打到我们家门口的时候,作为军人难道还会忍得住吗?还会去顾及自己的人性吗?为国捐躯成了他们最崇高的理想,只有忠君报国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对于老百姓的疾苦,他们可能是有些思考的不到位,但是对于大片国土的沦丧,对于家乡的人们沦为亡国奴,是在他们思想里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接受的,把侵略者赶出去,这成了他们奋斗的力量,也成为他们的追求和梦想,这难道不是他们最具有人性的一面吗?面对着家乡的父老被蹂躏,面对着同胞被他们奸yin烧杀,面对着大好的河山,被他们无情的践踏,别说是军人了,就是一个热血的男儿,这个时候还有时间去讨论人性吗?对于那些泯灭人性的畜牲,去挥起大刀,举起手中的枪。”
汪劲武,“清风先生看起来你还沉浸在创作之中,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并不是想去对主人公进行指责,而是想从人性方面探讨他成长的必然,可不可以平静的讨论呢?”
清风,“汪老师,据战后我们的统计,我们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3,500万同胞,仅仅在南京就有30万同胞被他们屠杀,你说那些畜牲还有人性吗?今天来讨论人性的问题是应该的,但是在那种全民族的耻辱下,我们还有人性可言吗?要说起人性的话,家国的仇恨就是最大的人性,向敌人发出我们的怒吼,就是最大的人性了。”
汪劲武,“清风先生,作为小说的作者,你这么年轻又写的是70年以前的事情,提起这些事情你仍然是激愤不已,看起来这部小说对你的心灵是一个启迪,牢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努力不让让那人间的悲剧再重演了,这是不是你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呢?你能不能就这个方面和我们谈一谈呢?”
清风,“汪老师,您其实总觉得已经很全面了,在那场战争胜利70年以后,我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人去写这部小说,首先就是想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反映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在我们今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要牢牢的记住先辈们的贡献和牺牲,用我们的行动对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这块土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https://www.biquya.cc/id98014/148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