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 第0022章 没有这么玩人的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朱允熥“惊恐”地看看四周,又瞅了一眼朱允炆。

    “皇爷爷,孙儿对此不太懂,只是觉得,二哥所言,大抵不差。”

    朱允熥说完,不自觉地又向后退了小半步。

    屁股差一点拱到了兵部尚书齐泰。

    朱元璋微眯眼睛,这个小滑头皇孙,还是不肯显露半分!

    还在装!

    「嘿嘿,内阁与部门有冲突,这不正是皇帝想要的结果吗?」

    「你兵部都成铁板一块了,皇帝怎么办?」

    「如果兵部尚书被自己属下的内阁成员给架空了,这个兵部尚书有个屁用?换了就是。」

    「要防止内阁成员成为各部的传声筒、代言人?皇帝是干嘛吃的?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而且一年一考核,六年换一茬,流动这么快,怎么可能让他们形成利益集团?」

    「内部成员与六部尚书吵成一团才好呢!」

    「不仅有利于皇帝掌控局面,更有利于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正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争论不可怕。没有争论才真正可怕。万马齐喑究可哀!」

    「朱允炆呐,还是不懂陛下的心思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更加惭愧。

    刚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

    三孙说得极是!

    自己废掉丞相,不就是为了防止权力集中某一人吗?

    就像百官都听胡惟庸的,这就是万马齐喑啊。

    让臣子相互斗争,皇帝居中调停。

    这是帝王心术,朱允炆怎么可能懂得?

    但是,朱允熥懂!

    不仅如此,朱允熥还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这又是一大好处!

    自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徐达、刘伯温、邓愈等等,经常为仗怎么打而相互红脸,甚至破口大骂。

    越是争得厉害,最后制定出来的决策就越是合理!

    三孙居然能看到这一点,难得!

    有了朱允熥的心声,朱元璋感到处理起朝政来,轻松自如!

    以后,自己也有空思考一下长远和全局,有空去民间转一转。

    真想挽起?子,下田干干农活啊。

    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在田地的情景,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

    朱允炆一直在观察朱元璋的表情。

    陛下,居然笑了!

    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回答十分满意!

    再看看身边这个窝囊三弟,实在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给他表现的机会,他也表现不出来。

    为了防止露怯,只好顺着自己的意思说,什么叫大抵不差?

    为什么不说完全赞同?

    朱允熥在附和自己意见的时候,都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忽然,朱元璋的脸色一板:“齐泰从兵部选择一名内阁成员,如果他和齐泰发生矛盾,说明齐泰驭下无方!如果他和齐泰铁板一块,哼哼,内阁其他五人难道是摆设不成?”

    “还有,内阁成员半年一考核,排名末位的提拔至从三品。三年后,内阁成员应该换得差不多了。”

    “这样,只要有才能,每个正四品以下的官员都有机会进入内阁。”

    “内阁成员因工作繁重,薪俸是同品级官员的三倍。”

    大殿之中,响起惊叹之声。

    陛下,果然是大手笔,出手不凡!

    从中可以听得出来,陛下早已是深思熟虑。

    不管发生什么,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内阁轮流快,出去就可以提拔半级。

    为了防止内阁成员有镀金和临时思想,陛下居然用三倍薪俸来吸引人才加入!

    「不会吧,老朱的思想如此超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双管齐下,妙啊!」

    听到朱允熥内心的表扬,朱元璋内心高兴异常!

    这个方法虽说是受朱允熥启发的,但毕竟是自己想出来的!

    朱允炆没料到朱元璋变脸如此之快。

    刚刚还在微笑,转眼之间就黑起了脸。

    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是陛下的意见却相当于蒲扇大的巴掌,把他的脸啪啪打得生疼。

    再看一下朱允熥,心情好受多了。

    尽管自己提错了意见,总比只会附和他人、没有自己主见的人强吧?

    谁人不犯错呢?

    说不定,自己所提的意见,正是皇爷爷希望看到的。

    没有自己错误的意见,怎么能引出皇爷爷英明的决策呢?

    没有自己的主见,被别人所左右,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重任?

    现在看,陛下能想出内阁这种制度,与朱允熥一点关系都没有。

    陛下能赶走暴元、建立朝廷,岂能看不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

    他近期对朱允熥特别好,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熥的母亲死的早,另一方面可有就是做给自己看的。

    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沉得住气。

    朱元璋间接否定了朱允炆的建议,大臣们都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了。

    从皇帝的角度讲,陛下提出的这个内阁制度的确是合理的。

    这个制度可以说是朝廷治理的一大创举!

    所以,除了六部尚书和三品以上官员以外,其他的官员们都很赞成。

    最终,这项制度得以通过。

    朱元璋让六部先报上三至四人的名单,递上来由他定夺。

    此事一毕,朱元璋就问起了户部尚书范敏:“你前日所奏事项,说是百姓不愿意用宝钞,只愿用通宝和银两,这是为何?”

    范敏说道:“宝钞携带方便,但老百姓不习惯使用。宋朝时曾经发行过交子,因推广不力,百姓不习惯而最后消失。”

    朱允炆见状,立马建议道:“皇爷爷,孙儿认为,要像宣传《大诰》一样大力推广宝钞和通宝,如果用银两交易,双方均要坐牢受刑。”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朱允炆的建议,真是说到心里去了。

    印宝钞、制铜钱,有利于交易和收税。

    而银两交易起来十分麻烦,因为银两没有统一的标准,交易之时都得用秤。

    而宝钞、通宝都有明确的面值,老百姓应该是欢迎的。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宣传不力,更是处罚不够!

    治理国家,不能一味讲什么仁政,必须用铁血手段。

    只要是为国家好就问心无愧。

    “嗯,允炆所提建议,的确在理。”朱元璋正要往下说呢,忽然脑海中传进了朱允熥的心声:「朱允炆的提议在理,理在哪里?老百姓的交易,各地每天都在发生,谁来监督是不是用银两了?」

    「想要监督到位,得用多少人手?」

    「如果让人们之间相互揭发,可能人们连活都不干了,只顾盯着别人了!」

    「不搞大揭发,就必须用人手。但,财政负担得起吗?难道大明的国库很厚实吗?」

    「宋真宗时代,每年财政收入是一亿六千万两白银,而大明永乐年间,每年国库收入是三千零七十八万两,只相当于宋朝的百分之十九。」

    「朱允炆,你不了解国库,就敢胡咧咧?」

    大明永乐年间?这是什么年代?

    肯定是自己百年之后的年代了。

    三孙居然记住这些数字!

    他能够通晓未来,是千真万确的事!

    再一想,朱允炆的建议,的确是不现实。

    自己已经杀了好几万官员了,有些官员还是戴着刑具办公的。

    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员去监督这些琐事。

    费时费力费人,还没有什么效果!

    “允炆所提建议,的确在理。”朱元璋忽然语气一转:“然而却不合理。道理上说得通,实际上行不通。”

    啊,朱允炆此时的感觉,就如同刚吃掉半个包子,才发现长满绿毛。

    皇爷爷,你能不能把话一口气说完?

    没有这么玩人的!

(https://www.biquya.cc/id96041/107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