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六二章 潮涌(二)

  1653年12月4日,宁波。

  “大人,驻守码头的齐国兵马突然开始登船,似乎要撤离宁波移往他处。”一名千总军官匆匆赶到原宁波府衙大堂,寻到兵部右侍郎、舟山镇监军张煌言,告知他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他们可曾说过,为何匆匆撤离?”张煌言手里捏着毛笔,愕然问道。

  两个月前,张明振部明军从舟山跨海来攻宁波,面对坚城数日不克,反而损兵千余,让明军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齐国海军联合郑森、顾荣(顾三麻子)等部水师舰船准备突入长江,执行封锁隔绝长江的任务,途径宁波时,闻知此间情形,齐国海军当即将随船携带的陆战队两个连官兵置于岸上,协助张明振部明军攻占宁波。

  卸下数门舰载重炮,由十余名专业炮手操作,仅一天时间,便将宁波东城轰塌二十多米的缺口,随后齐国又以两个连陆战队官兵排枪掩护,使得明军趁机攻入城中,宁波旋即而克。

  随后,张明振命张煌言领兵三千驻守宁波,他则挥兵攻略左近县镇,准备将此地作为明军于陆地的大本营,和舟山遥相呼应,占据这块浙东要地。

  随着大战的持续进行,产生的难民也随之增多,大量地涌入宁波城,使得驻守的明军顿感压力,宁波城破之时,清军焚毁了部分府库,因而缴获的粮秣本就不多,加之舟山也无多余积蓄,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应对越聚越多的饥民。

  无奈之下,张煌言只得又向齐国求助,希望他们能从两广,或者海外紧急输送大量的粮食,以赈济当地灾民。

  齐国人却提出,粮食转运耗时费力,不如直接将部分难民运回他们所辖的几个海外领地,然后择机移民汉洲本土。此举不仅解决了宁波府的难民压力,还为齐国提供了大量的移民,可谓一举两得。

  张煌言本想拒绝,但看到城内外不下五万余难民,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恐难以续命。而且,随着气温地逐渐降低,这些衣食无着的难民,处境必然会愈发艰难。随即,捏着鼻子认可了齐国的移民建议,希望这些不幸的难民,在移民汉洲后,能求得一条活路。

  原本以为,齐国搜罗移民,会像数年前那般,专门将其中精壮以及大量读书人、工匠、艺人挑选出来,优先运走。却不料人家齐国人却是以家庭为单元,不分类别,精壮连同妇孺全部转运上船,一起打包运走。这让张煌言不免稍稍松了一口气,也对齐国趁机搜刮大明人口,少了一丝恶感。

  随后没多久,张煌言又接到城中官员报告,说是齐国军兵将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给抢了。这让他惊讶之余,不免勃然大怒。

  要知道,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号称“藏书之富,甲于天下”,所藏各类典籍图书不下十万册,为江浙文人之“圣殿”。此前,尝闻齐国军兵纪律严明,于大明各地很少袭扰百姓。怎么,到了宁波,突然转了性,开始抢掠地方了。

  需知,“天一阁”乃是图书典藏之所在,可没有什么金银珠宝玉器可得!

  当张煌言带着一队明军赶到范氏家族的“天一阁”时,却发现想象中的大肆抢掠破坏行动并没有,反而是一队一队的齐国军兵,驱使着众多难民,将一册册书籍小心地打包装箱,然后整齐地码放于平板推车中,一辆接着一辆地运往城外的码头。

  虽然不是穷凶极恶地抢掠,但这般“盗取”天一阁的图书,也为大明文人所不齿呀!

  “大明离乱,战火纷飞,范氏降清避走。既如此,宁波以后可能保证此间书册不至毁于兵乱?”一名齐国军将在面对张煌言试图阻止时,振振有词,“与其没于战火,不如暂且存于我汉洲本土,加以保护。待大明复起,山河稳定,自可抄录一份还于此间。”

  张煌言听罢,先是一怔,随即仰天长叹,便任由齐国人于宁波城中搜罗图书和各类古器,然后转运汉洲本土,予以“暂存”和“保护”。

  齐国驻扎在宁波城的官兵只有不到三百人,却在这近两月时间里,通过精心组织和协调,并从难民人群中拣选数百名管理人员,硬是将城外三万余人的难民营地打理得秩序井然,未曾生出任何大的乱子,就是难民的死亡率也保持着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让张煌言深感震惊。

  要知道,在居住和生活条件更好的宁波城里,几乎每天都会由板车拉运数具或者数十具难民尸体到城外的乱葬岗掩埋。多达三千余官兵持械弹压,并且在城里一直维持宵禁状态,即使如此,仍旧不时发生暴徒袭扰难民,或者强抢入户等恶性事件。

  如今听闻齐国官兵突然要撤离宁波,使得张煌言内心感到有些惶惶。难道对方不再管束和转运移民了吗?

  “张大人,辽东、朝鲜有变,登莱亦有警,你们的永初朝廷可能遭到了清虏的重袭。”陆战队第三营副营长、宣节校尉(少校)岳仲武面带凝重之色,“说不好,就让清虏夺了整个登莱。”

  “……”张煌言怔住了,顾不上询问辽东和朝鲜如何有变,直接关注登莱局势,“一个月前,登莱的朝廷大军不是趁清虏于山东空虚之际,出蓬莱,连续攻占了莱州、平度州、潍县、青州、淄川,进逼济南,形势一片大好吗?怎么会突然传出警讯?……是北京的清虏南下解围了?”

  “北京的清虏没有南下。”岳仲武苦笑道:“清虏在数月前,把江南、江淮、河南等数路兵马聚集于徐州,然后一路潜进,先至沂州,击破李本深部三千余人,然后快速突入莒州、胶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李本深,俘杀官兵六千余。随即转向西北,扑向莱阳,目标直指蓬莱。”

  “啊!……”张煌言闻言大惊,清虏此次突然发动攻势,不是如同以往那般,从北路攻击登莱,反而从江淮方向,直插胶州、莱阳,凿穿山东半岛,直捣腹心。

  “所以,我齐国舰队和郑森部正在收拢集结部队前往登莱,看能否挽回几分局势。”岳仲武扭头看了看,部队基本上已全部登船完毕,一些码头苦力正在抓紧时间将食物和蔬菜、水果搬运上船,“码头营地中尚有万余难民未及转运,我们留了十余人在此管理。不过,还要烦请张大人派出少许部队驻守码头,帮着维持一番秩序。”

  “将军放心,难民之事,我等定会妥善处置。”张煌言心下有些乱,登莱遭清虏重袭,也不知陛下和朝廷会是个什么情势。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江南局势又会面临何种变化。

  不过,这个时候,需早早通知定西侯(张明振封爵),让其暂停宁波外围攻势,返回宁波城,以待后势。说不得,还要聚兵驾船前往登莱勤王。

  ---------------------

  大清宣威大将军、多罗安郡王岳乐于10月21日领满蒙八旗甲骑八千余,汉军八旗两万一千余,经盛京、本溪、连山,至凤城稍事休整,随即跨过冰冻的鸭绿江,轻松攻克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在朝鲜尚未反应之时,再破安州、龙川,期间将暂驻于龙川的朝鲜北伐大军前锋部队三千余屠戮殆尽。

  为了确保攻袭朝鲜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和隐蔽性,同时也为了震慑朝鲜军民,清军主帅岳乐领兵突入朝鲜后,将沿途城镇乡村民众尽数屠灭。

  11月10日,清军进抵平壤,遭遇驻于城外朝鲜北伐大军三万。岳乐以汉军八旗步甲为前锋,催大军猛攻朝鲜营地。朝军据营中,以火炮和鸟枪迎击清军,双方展开激烈交战。期间,平壤城中朝军试图出城夹击清军,但被八旗甲骑冲阵击溃,狼狈逃回城中。

  当日傍晚,一支人数约三千余的清军从西北方向突然赶至,急袭朝军大营侧后,朝军大营顿显乱象。岳乐见状,遂命大军全面突击,连破朝军数座大营。

  朝军主帅李师宪胆寒,率先带领数千亲卫往平壤城中转移,不想引起全军崩溃,朝军四散于野,清军骑兵趁势掩杀。至夜半,战斗方歇,朝军被毙伤俘一万六千余,仅四千余逃回平壤城中。

  次日天明,岳乐命固山额真索洪督汉军八旗伐木制梯,趁朝军新败之际,发起攻城行动。同时命固山额真喀喀木、护军统领赖达领满蒙八旗甲骑三千,追击昨晚败逃朝军,顺便扫荡平壤左近城镇乡村。命昂邦章京(总兵之意)玛尔塞、梅勒章京(副将之意)噶褚哈领甲骑三千,往南攻击前进,试图遮断隔绝战场信息。

  11月13日,清军以朝鲜俘虏和掳来的百姓为前导,对平壤城连续两天发起猛攻。朝军主帅李师宪渐感不支,派人出城,以保全城中军民为条件,向岳乐请降。

  岳乐当即表示,只要朝军投降,献出平壤城,清军将不会对全城军民进行报复。

  11月15日,朝军打开平壤城门,丢弃武器,与城外向清军献降。

  然而,当夜清军将投降的八千余朝军捆缚之后,驱赶至城外山岭间尽数屠戮,尸体全部弃于野,任由野兽分食。随后,清军又对平壤城展开血腥屠城,十余万朝鲜官民死难,史称“平壤癸巳之屠”。

  岳乐在领兵途径经盛京时,就接到朝廷密令,此次征伐朝鲜,当行霹雳手段,除了要震慑朝鲜军民,还要尽最大可能削弱朝鲜国力和军力,不使其再度威胁我大清辽东龙兴之地。

  岳乐对此深以为然,朝鲜小国,民不下千万,带甲十余万,虽然数十年来,遭到我大清两次“暴揍”,最终称臣纳贡,以为藩属。但其国中竟然不时生出思明复明的舆论和潮流,数度警告,仍不思悔改。

  从辽东攻入朝鲜,先击龙川,再攻平壤,居然还遇到朝鲜组织的北伐大军。若非我大清果断出击,骤然发难,说不定这朝鲜的北伐大军就杀入我辽东腹地,威胁北京。

  这朝鲜君臣上下言辞和行为如此悖逆犯上,意图北侵宗主上国,那就莫怪我大清天兵翻手无情,将你朝鲜彻底打烂,还要执其君王于皇帝阶下,缚其大臣于监中,屠其民众于乡野。

  11月18日,清军攻占凤山(今朝鲜沙里院市),屠城一日。

  11月22日,清军攻夺占开城,屠城两日。

  11月26日,清军进抵平山,遇朝鲜守御厅官兵一万二千余,岳乐故技重施,纵部队于乡野掳朝鲜百姓数千,驱赶至平山城下,迫其攻城,朝鲜军民于城下死伤无数。

  11月30日,清军主力两万余在绕过平山后,突然出现在江都城外,朝军猝不及防。清军在经过半日猛攻后,以伤亡七百余人的代价,攻破江都城,兵锋直指汉城。

  朝鲜国王李淏闻讯后,大恐之下,命御营厅禁卫大将崔亨谦保着太子李棩等王室成员坐船出海至江华岛避难,他则领禁卫营,带着众多文武官员退守汉南山城。整个汉城一片混乱,仿若当年丙子胡乱(163年,皇太极亲自领兵攻伐朝鲜)之事重演。

  其实,岳乐在攻破江都城后,对是否往攻汉城尚存犹豫。当年,太宗(皇太极)第二次征伐朝鲜时,统兵十万,其中征调了大量的蒙古兵马,还有众多汉军,光是携带的火炮就有数十门。而他此次领兵仅三万余,完全靠着快速突击,攻朝鲜不备,才一路杀至汉城附近。不要说兵力较为单薄,就是携带的攻城火炮,也仅有十余门,而且还是京城匠作院仿制齐国的小炮,威力实在有限。

  虽然,在第一次攻伐朝鲜时,阿敏也是带了三万余军兵,可他没有深入朝鲜太过,只是渡过了大同江,攻至平山,距离汉城尚有近两百多里。

  正当岳乐驻兵于江都城,考虑是否转身返回,与沙尔虎达合兵将后方的平山攻破,以解除后顾之忧。前出汉城探路的八旗护军统领赖达却派人报告,称汉城守军请降,他领前锋两千甲骑已夺占两座城门,等待大军来援。

  岳乐惊愕之余,随即大喜过望,立刻领兵朝汉城杀了过去。

  12月1日,清军攻入汉城。

  12月3日,平山守军在闻知汉城失守后,随即也纳城投降。

  即下汉城,岳乐命沙尔虎达领兵直奔汉南山城,准备将朝鲜君臣一举擒杀。但汉南山城险固,急攻数日,损兵千余,竟一时不得下,顿兵城下。

  被困于南汉山城期间,朝鲜国王李淏寄希望于朝鲜八道勤王兵来援救,颁布教书,号召诸道士民对国王尽君臣之义、起兵勤王。

  从十二月到翌年正月,清军先后于汉城、汉南山城一带击溃数路朝鲜勤王兵马,毙伤俘朝军一万七千余,使得朝鲜各路“赴难之兵,一无成功者”。

  期间,岳乐命人带话给汉南山城中的朝鲜君臣,立即献城投降,纳质输供,一切可仿丙子年“君臣之盟”,如此,我大清可既往不咎,依如宗藩之约。如若不然,将灭其国,戮其民,彻底荡平朝鲜。

  朝鲜君臣对此,迟疑未决,久久未予答复。除了寄希望各道勤王之兵,陆续汇聚于此,可将胡虏逐退。另一方面,当初与登莱永初朝廷约定,大明亦会出兵攻掠辽东。既如此,当胡虏得知后方被袭,恐未能持久,自当退去。

(https://www.biquya.cc/id95169/6954686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