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三百零七章 时间

还有什么狗屁的攘外必先安内,谁都知道建奴掳掠那么多工匠是因为什么,谁也都知道建奴为何连正面交锋都不敢,就直接放弃北京城逃回关外。

    说到底不就是觉得没办法抗衡武锐军火器,所以多尔衮必然会利用撤回关内的这段时间好好打造新式火器,一旦拥有充足的火器装备再卷土重来,到时候会如何?

    武锐军最大的优势若是不复存在,  就算军纪严明也未必会是满清悍勇的对手。

    兵力终究还是武锐军的硬伤,十万大军听起来足够唬人,但是随着地盘越来越大,要是想要有效控制,就不得不分兵出去,而这还是常规军。

    武锐军的特种侦查营、虎贲营是不能算在常规营内的,如此一来,  真正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还能剩多少?

    当然,  这也是因为冯恺对于军队的纪律素质要求太高,否则征壮丁入伍,随随便便拉出个几十万的军队根本不费事。

    然而参赞部几次提议都被主帅断然否决,理由很简单,兵贵精而不再多,武锐军若是因为扩军导致军纪废弛,那么不但无法增加战斗力,反而会无限将战力拉低。

    很显然得不偿失,但是如此一来,就算武锐军不会遭受大幅度战损,为了控制地方,这兵力也会越打越少……

    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倒也不算太难,但是得要等湖南、湖北和四川新成立的驻地军队把新兵给整编出来,四川的军工厂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武器配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兵虽少但足够凝练,  就好像是一支无比锋利的长矛,一矛刺出去,  就算手持皮盾,也一定会被戳个透心凉。

    等众参赞吵嚷了一阵子,冯恺笑道:“军师为何一言不发?”

    冯恺说话了,众参赞自然也就停止了争吵,也都知道就算再辩上三天三夜也不可能辩出个结果,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需要主帅一言而决了。

    徐鹏苦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下官看来,不管是先伐南京还是先去找满清晦气,都是各有利弊,而下官觉得无非两点,其一,伐谁对于当前而言更符合武锐军的利益,其二,都需要多少时间。”

    冯恺微笑点头,徐老五话说的很中肯,主要是时间问题,满清需要时间打造火器来对抗武锐军,  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

    武锐军的火器主要包括手雷、炸药包、火枪、火炮和热气球投放火油。

    说实话,  手雷和炸药包委实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是满清在掌握不到火药颗粒化的前提下,  就算仿造出来,对于冯恺而言也没有什么威胁。

    至少威胁不会太大,炸药包需要就近投放才能形成杀伤,可惜在热武对阵冷兵器的战场,想要把炸药包扔到武锐军的阵营当中都不太现实。

    用骑兵,那是火枪手的靶子,用投石车……就以现如今投石车的射程,那纯粹是给火炮塞牙缝的。

    手雷若是不得要领,那是体积巨大的轰天雷,用人力扔,保证先把自己炸个人仰马翻。

    其实轰天雷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是守城利器,只可惜经历几百年,也没有太大的改进,体积大了不方便,体积小了威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还有火炮,榴弹炮在军中也仅仅只是三门,而且不管是火炮本身还是炮弹都属于纯手工打造,和寻常几乎形成流水线的火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也正是因为制造难度太大,所以至少在几年十几年内不解决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量产。

    能够远射达十五里的……榴弹炮,其实就是冯恺自己给脸上贴金罢了,别说跟后世的那种动辄就是数十里的轻型火炮比,就算跟晚清时候比,都还有一大段的距离要去追赶。

    所以拥有底火的火炮现在注定不能成为主流,但是武锐军的火炮之所以远胜同时代的大将军炮,是因为制炮材料。

    这里面牵扯到材料学,就不多废话了,而且武锐军火炮至少保证了每一根炮管内都刻了膛线,这才是火炮精度、射程的最大保障!

    没人为多尔衮裹挟走的那些工匠打开这扇窗,就靠那些工匠慢慢摸索,估计没个三五年的时间想都别想。

    至于火枪,武锐军火枪主要是完成了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转变,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多尔衮已经有了成品,就算照葫芦画瓢,也不会费什么事。

    说起来颗粒定装火药,想必也难不住一心扑上去的工匠,甚至就连膛线也能刻出来,但是难就难在流水线标准化作业。

    没有流水线,纯靠工匠手工……

    给多尔衮十年,他也别想制造出一万支标准化的线膛燧发枪。

    要知道冯恺在成都蛰伏四年之久,前两年呕心沥血的筹办兵工厂流水线,后面日日夜夜打造火枪,最终也只造出了不到五万支,连全员装备军队都做不到。

    这也是为何武锐军如此强悍,却依旧有半数还是使用刀枪冷兵器的主要原因。

    只要火枪足够,五万刀枪兵瞬间就可以转化成为火枪兵!

    不过也快了,进驻北京城的武锐军战卒总数差不多八万五,其中火枪兵和列装火枪骑兵差不多四万五,也就是说还有四万火枪的缺口。

    这次光统帝前来北京登基,庞大的辎重当中就有三万支火枪以及无法计数的弹药、火油还有新征入伍,操练了一年的两万新兵。

    三万支火枪先列装老兵,至于新兵先拿刀盾撑撑门面也就行了。

    多尔衮看清了武锐军强大的本质,难道南边的人都是瞎子?

    或许朝堂上的诸公忙着政斗,会选择当瞎子,但是那些军头呢?

    这些军头难道不想强大,难道不会打探消息,他们不会搜罗工匠打造新式火器?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也需要时间,可一样都需要太长时间,而冯恺根本不会给他们时间。

    成都四年编织巨网,如今已经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https://www.biquya.cc/id94036/5805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