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北伐
建安三年。
二月初七。
德阳大殿上。
百官在列。
年满十八岁的刘协已经长成了大人。
往日里孩童的稚气早已褪去。
面容上多了几分成熟稳重。
坐在至高无上的天子宝座上。
自有几分皇家威严。
“诸卿,边关来报鲜卑人蠢蠢欲动,似乎有大举南下之意。
你们以为该当如何?”
说话之间。
刘协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距离他最近的杨锋。
近两年来。
死忠汉室的几位老臣曾经提议。
天子已经成大成人。
理应亲政收回朝廷大权。
刘协对此却是笑而不答。
从来不肯接这几位老臣的话茬儿。
没有人比刘协更清楚。
大汉可以没有他刘协。
但绝对不能没有靠山王杨锋。
只可惜杨锋并不姓刘。
被封做异姓王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否则刘协真想把天子宝座让给杨锋。
可即便是这样。
刘协仍是什么事都听杨锋的。
朝中一切大事全凭杨锋做主。
如今鲜卑人露出南侵的迹象。
刘协第一个想要征求意见的人自然是杨锋。
事实上。
有关鲜卑人的消息也是杨锋告诉他的。
否则刘协一个深居宫闱的皇帝。
怎么可能知道边关的事情呢?
对这件事杨锋的态度很坚决。
鲜卑人竟敢准备南下入侵大汉的领土。
必须要怼回去啊!
这是杨锋一贯的作风!
只是杨锋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说话。
就像没看到刘协的眼神一样。
鲜卑人入侵如此大的事情。
杨锋若是第一个开了口。
刘协一定会照办。
那样的话不就显得杨锋独断专行、把持朝政了吗?
还是先让百官们议一议吧。
免得落人口实。
见杨锋不说话。
刘协心领神会的把目光转向了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为了避嫌。
杨家将的一众人等也没有第一时间发言表态。
反倒是王允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我大汉煌煌天威,岂是鲜卑人能冒犯的?
老臣之意……”
顿了一顿。
王允霍然转身看向百官。
毅然决然的道:
“打回去!”
态度无比坚决!
语气无比坚定!
放佛谁要是说对鲜卑的入侵放任不管。
就是和他王允过不去一样!
刘协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向三省的尚书:
“三省的意见呢?”
刘伯温、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异口同声的道:
“臣等听凭陛下、大王裁决!”
不逾矩。
不僭越。
守规矩的很!
只是他们守规矩的对象并不是龙椅上的刘协。
而是王位上的杨锋啊!
自家老板还没发话呢。
打工人怎么能发表任何意见?
刘协又看向了六部尚书:
“六部是什么意思?”
以魏征、狄仁杰为首的六部尚书和刘伯温他们的口径高度一致:
“臣等听凭陛下、大王裁决!”
同样的话语。
一字不差!
三省六部这些实权的重要部门全部掌握在杨锋的手中。
只有杨锋说打。
各部门就会立刻做好备战的准备。
其他人的话。
不算数的!
刘协又问了一圈。
基本上立于朝堂的百官有两种意见。
一个是按照王允所说的。
打回去。
另一种态度就像三省六部一样。
装聋作哑。
刘协的目光最后转回到了杨锋的身上。
开口问道:
“靠山王的意思呢?
是打还是议和?”
杨锋长身而起。
按剑向刘协点动了三下。
朗声说道: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短短的九个字。
显示出了杨锋的勇气和决心。
大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谁要想在大汉的土地上搞事情。
没二话。
必须打回去!
刘协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大声赞道:
“好!好一个虽远必诛!朕意已决!打回去!”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刘协亲自提笔写了一道诏书。
将北伐鲜卑人的重任交给了靠山王杨锋。
天下各州各郡的兵马尽皆听从杨锋的调遣!
随着岁数的增长。
刘协再也不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
他知道自己这道诏书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出了杨锋掌管的那些地盘。
谁还会把他的这道诏书当回事?
他根本就指挥不动其他州郡的诸侯们。
不过他毕竟是大汉天子。
这道诏书一出。
谁若是在杨锋率领杨家将北伐的时候背后捅刀子。
那就等于是藐视他这个大汉天子。
那就等同于是造反了!
指挥不动各路诸侯没关系。
只要能保护好杨锋。
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北伐就行!
杨锋当然明白刘协的意思。
向着刘协真诚的道谢:
“多谢陛下!”
刘协亲自把诏书交到了杨锋的手中。
用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低声道:
“王兄在外征战,我若是不能让王兄心无旁骛,那还有什么脸面站在王兄的面前?
王兄放心,只要有我在,绝不会有人敢公然站出来扯你的后腿!”
跟杨锋相处这么多年。
刘协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汉江山不是他刘协的江山。
也不是刘家一家的江山。
而是天下百姓的江山!
他没有能力守护天下的百姓。
但是他希望杨锋可以做到!
杨锋后退了两步。
郑重的大声说道:
“我若不能荡平鲜卑,还大汉子民一个安定,必将自刎以谢天下!”
没有任何做戏的成分。
这就是杨锋最真实的心里话。
拔剑转身。
杨锋以赤霄神剑指向大殿之外的北方。
大喝道:
“准备出征!”
刘伯温立刻禀道:
“启禀大王!尚书省立刻连同兵部拟定作战方案!”
门下令房玄龄紧跟着道:
“臣等马上草拟北伐文书,昭告天下!”
杜如晦站了出来:
“中书省立刻传书各地守将,集结兵马!”
六部尚书也是做出了保证:
“请大王放心,户部这三年筹备的钱粮,足够我军十万人作战两年之久!”
“我工部在将佐监的帮助下打造了大批的武器、铠甲,散朝后立刻发放到军中!”
“刑部将会在大王出征期间加强巡视,稳定民生。
确保国泰民安!”
……
各部的尚书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
他们其实早就做好战争的准备了!
武将们更是争先恐后的主动请缨:
“末将愿随大王出征北伐!”
“恳请大王以末将为我军先锋!”
“末将亦请为先锋!请大王恩准!”
(https://www.biquya.cc/id93906/4204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