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新贵 > 第473章 激励计划

既然能够让人工智能独立完成音乐内容的创作,实际上也能让人工智能独立完成影视内容的创作。

    因为他们两者的内核对人工智能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音乐旋律和歌词的创作,一个是故事内容和图像的创作。

    他们的核心内容还是情感问题,只要创作内容能够引起人类情感上的共鸣,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如果再升华一下,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内容,让内容变得更加深刻,那么创作出来的内容就更具有意义。

    无论是情感还是哲学,实际上都有现成的作品和阐述,人工智能虽然不能原创,但是拿来用,而且变通着用,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同样的哲学思想或者是情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都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内核联系其实很紧密。

    人工智能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对于内核原创性要求就不要太高了,那应该是人类自己该完成的工作。

    只是这么一来,会不会减少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就拿音乐创作来说,本来大家多少还有一口饭吃。

    如果人工智能参与进来,光是量就能够将人类创作冲击得七零八落,除非是具备明显差异的作品,一般的作品根本就很难区分他们。

    普通大众听音乐主要就看好不好听,能不能听得进去,至于里面的差距,一般人是听不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创作者的收入会锐减,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这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利。

    别小看这一点,人工智能说到底是不具备原创能力的,至少当前级别的人工智能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严重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就等于是扼杀人工智能的潜力。

    其他的文化类产品,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文字作品,  都是这个道理,  人工智能进行解构性创作完全没问题,  但是真正原创能力却不具备。

    这样看上去只要保留顶尖文化内容创作者就可以,因为真正具备创造性能力的人,就是这些顶尖人才,  普通文化创作者,实际上做的工作和人工智能没多大区别。

    但是事情不能这么看,  如果没有庞大的普通创作者,  又如何诞生顶尖的天才创作者,  拥有庞大的基数,才能提升天才诞生的数量。

    这就和有“精英”认为普通人没有用,  来到世上纯粹是浪费粮食,这就属于本末倒置的想法,大厦好像不用建第一层楼,  就可以直接建设顶楼一样。

    没有庞大的基础人才,  又如何诞生顶尖人才,  这也是叶子书始终认为,  任何人都有其存在价值的根本原因之一。

    他使用人工智能目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能让旗下产业更好的经营下去,  而不是要扼杀人类创新的能力。

    如果不顾及将来,只照顾眼前的利益,未来也终将要走入死胡同,  而且这样的人工智能发挥的越极限,产生的危害就越大。

    坐在座位上的叶子书,  脑海中快速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还不能继续往下拖,  一旦让企业看到了好处,会自动忽略掉面临的危险。

    叶子书能意识到这个危险性,  是因为他不完全将自己定位为资本家,但是他手底下的职业经理人就不好说了。

    他脑海中瞬间出现了众多方法,但是最终一个方法是他觉得最可行的,那就是分享利益,将企业依托人工智能赚取的利益,拿出一部分出来进行分享。

    分享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普通内容创作者的,具有一定淘汰性质,那就是看他们的作品质量和受欢迎程度。

    作品质量是从他们的作品价值来评估的,这种作品不一定受市场欢迎,但是对人工智能具有很重要借鉴作用。

    针对这样的作品,内容运营企业应该根据人工智能给出的综合评分,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让创作这类内容的创作者有较高的收益。

    如果能够做到质量和受欢迎程度两项都好,那么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不仅能够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也能从平台利益当中分享更多的收益。

    一般来说,受欢迎程度高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不完全绝对,但是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关联的。

    第二种是针对原创性很高的创作者,这类人注定创作的内容数量有限,不可能既保证较高的原创性,又能大规模量产。

    针对这样的人才,平台应该给予最高的经济奖励和精神奖励,让这些人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创作。

    谷皋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  叶子书在自己的电脑上将内容写了下来,并且打算从属于企业的收益部分,  拿出10%,  用于激励计划。

    这个比例看上去不算多,  实际上非常可观,  人工智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不是人类能够相比的,这个比例比整个人类创作出来的内容经济价值更高。

    就像前面说过,人工智能一天就能够创作出来几十万首质量尚可歌曲,这么庞大的数量,可能所有音乐创作人一年也创作不出来。

    就算因为数量过于庞大,导致每首歌的销量相对偏低,但是总量在这里摆着,总体经济价值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样的激励计划,不仅适用于盛世唱片公司,也适用于盛世影视公司和鲲鹏信息科技公司等所有收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

    至于会不会有企业专门赚取这个激励计划的钱,叶子书也不在乎,只要他们有本事从这个计划获得收益,就达到了叶子书的目的。

    看完盛世唱片公司的年报部分,叶子书接下来看到了盛世广告公司的年报内容,他们的经营情况还是非常好的。

    去年一年他们的广告总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年增长率非常高,毕竟成立才几年,能有这样的收益已经不错了。

    但是这里面的具体细节值得商榷,那就是这些收益里面,他旗下的企业贡献很多,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比例。

    他旗下实体产业的广告宣传业务,几乎都交给了他们来做,由他们寻找媒体平台合作,他们从中赚取差价。

    也有一些平台是他们自己的,例如他们还在投入的线下广告平台,基本上除了场租费外,额外的收益都落入了他们自己的口袋。

    所以他们能够获得100亿元以上的营收,就变得理所当然,这还是他旗下实体企业并不需要过度使用广告宣传,广告投放还比较节制。

    盛世影视公司去年营收为300亿元,主要收入来自于他提供的三部动画电影和两部真人电影的收益。

    五部电影全球票房全部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比前世的成绩还要好很多,主要原因还是盛世影视公司的口碑立起来了。

    这几年盛世影视公司犹如影视界的常胜将军,没有一部主要电影不好看,导致观众形成了一股盲从现象。

    很少有人考虑是否真的好看,只要是盛世影视公司拿来全球放映的作品,大家都会毫不犹豫购买电影票。

    虽然有时候电影内容不一定符合某些观众的口味,但是购买电影票的钱还是值得的,不会让大家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也正是因为形成了这样的预期,让盛世影视公司都不敢随便拿出电影进行全球放映,因为维持这样的口碑太不容易了,一旦破坏了,他们的不败神话就要破灭了。

    所以他们自己制作的一些电影,只是进行小范围的放映,宣传的时候,也特意和叶子书拿出来的五部电影区分开来,减弱消费者的期待感。

    虽然这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但是从长远考虑,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值得的。

    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不能保证质量就非常好,收益不稳定,但是叶子书拿出来的作品,质量肯定不会差,维持口碑就等于是维持他们的稳定收益来源。

    另外一半收益来自他们的影视版权收益,这个比例目前其实并不高,正常情况下,版权收益要高于票房获得的收益。

    但是目前他们总体影视内容还有限,而且版权收益时间尚短,还没有真正体现出版权的价值,因为版权收益是一项长期收益。

    这些内容叶子书稍微看了眼没有过多关注,而是关注他们自制的影视作品,去年他们一共投资和亲自拍摄了20部真人电视连续剧。

    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口碑,钱倒是没赚多少,主要是培养了自己的人才,同时在投资圈有了不错的名气,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还制作了5部动画连续剧,创作数量虽然没法和凤凰特效公司相比,但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开始。

    之前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动画创作的经验,去年一年就创作了5部,不管质量如何,他们的这个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

    国内文化市场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竞争并不激烈,主要是受众手里没钱才卖不出高价格,但是需求量却是很大,并没有饱和。

    不管他们的作品内容质量如何,都是能和观众见面的,也减少了国内对国外类似作品的依赖。

(https://www.biquya.cc/id93425/55745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