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和大观园中,女眷云集,十二金钗和十二副金钗、又副金钗等,都居住其中。其中的上层女子,除了富于智慧的贾母和黛玉、宝钗、探春、凤姐之外,其他女子也呈千姿百态,她们的智慧与否,决定若每个人的命运。
1.豪放才女:史湘云、薛宝琴和邢岫烟
史湘云、薛宝琴和邢岫烟都是家庭环境不好,本人的性格豪放豁达,又有才华的优秀女子。她们都战胜了困苦的环境,坦然而又积极地对待人生,她们的自尊自强赢得了周围人群由衷的尊敬。
史湘云的才华、性格、心境和人生
她是贾母史太君弟兄忠靖侯史鼎的孙女。史家原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可是她从小父母双亡,靠着婶娘生活。这史家现在已经败落了。史湘云在家庭中的处境很孤零,只有到贾府来才能享受一些友情与温暖。当她家里打发人来接她回去的时候,她不敢要求多住几天,也不敢延迟回家,只能马上眼泪汪汪地和大家告别,当着家里人还不敢表现得十分委屈;临行时她私下拜托宝玉常提着点老太太,去接她。回到家中,她忙于做针线,非常劳累,还不敢叫苦。
处于这种艰难的生活环境,史湘云依然保持了浑金璞玉的天真豪放的宝贵性格。她不管别人的虚伪、冷酷和善用心机,为人热情真诚,与别人的亲疏远近只从自己直感出发,似乎是谁表示对我好,谁就是好人。她为人豪爽,胸无城府,讲话直率。迎春说她特爱说话,睡觉时还在那里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谎话。(第三十一回)
宝钗说她更爱穿别人的衣服,也即宝玉的衣服: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上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贾母看着她的背影,起先错以为她就是宝玉了,还说:“扮作男人好看了。”曾经披着贾母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在后院子扑雪人儿,一跤栽倒沟跟前,弄了一身泥。
评论家还十分赏识史湘云吃东西的豪放和洒脱:在冬日的大观园,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美景中,众位美人诗兴大发。大家相聚做诗,还欣然聚餐。史湘云在这高雅的场合,一反淑女小姐文雅精细的口味,烧烤鹿肉,带头大嚼,还带动宝琴等都围上来尝鲜。素有洁癖的林黛玉对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十分反感,却又发火不出,只好打趣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史湘云一贯看不惯黛玉的娇气,她马上针锋相对地反驳和批判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果然,平时比诗总是黛玉和宝钗遥遥领先,这次在芦雪庵联诗,她和宝琴两个吃鹿肉最多的,竟然才华大增,诗压群芳。而黛玉娇气而且常常口气专横,兼之辩才无碍,大家对她往往避锋退让,只有湘云不买她的账,常常正面交锋,迎头痛击。她这次斥责黛玉“假清高,最可厌”,黛玉对她也无可奈何,未曾反击。史湘云因为心直口快,讲出别人不肯讲的黛玉与戏子想像的话,引起黛玉的极度不快。
史湘云是真正高雅、豪放但依旧清秀、妩媚的女子,她从不扭捏做作,而她的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凡脱俗的优雅和高华。
可是史湘云毕竟是不谙世事的小姐,她贸然想主办诗会,做东请客,宝钗提醒她,这“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不得罪人。”还需要不少银子,不是她所能承担的。她手头拮据,一筹莫展,幸亏宝钗向家里去要了几篓现成的螃蟹和几坛子酒来给湘云做面子,才过了这个难关。这使她又感激、又佩服,她曾对袭人叹道:“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说着,眼圈儿就红了,像林黛玉一样,她深感在社会和人世中孤立无援的苦楚。
史湘云心直口快,讲话不避讳忌。初遇薛宝琴。就警告她说:“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说得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宝钗笑道:“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第四十九回)
史湘云和大观园中的众多才女一样,喜欢刻苦读书,知识渊博,才思敏捷。她还深懂哲理,曾与丫环翠缕大谈宇宙天地、社会人世间的阴阳二气。(第三十一回)
史湘云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热情地劝导宝玉要认真读书。有一次她和宝玉正说着话,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敬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第三十二回)
史湘云本来在心中非常喜欢宝玉,正是喜欢宝玉,才真心地劝他学好,不想碰了一鼻子的灰。袭人怕她脸上下不来,连忙用宝钗碰钉子的往事解释,给史湘云下台阶,以免将场面弄僵。
史湘云后来嫁的丈夫,长相、为人和才情都好,本应是她的佳配,可惜病已成痨,不久即死,她成了寡妇,只有自卑命苦。她的婚姻不好,这不以她的意志和智慧为转移,是她的命运悲剧。
专家们分析和猜测,曹雪芹的原来构思的结局是在贾宝玉历经坎坷、沦落为更夫之后,经过卫若兰等人的撮合,史湘云与贾宝玉两人结为夫妇,艰难度日。
薛宝琴和邢岫烟,胸襟开阔才能愉快生活
薛宝琴的父亲是个各处有买卖,带着家眷到处游历的人。薛宝琴因此从小就见世面,经风雨,阅历甚广。可惜她的父亲早故,她与兄长薛蝌相依为命。
薛宝琴是宝钗的堂妹,品貌才识,与宝钗相当。她随兄进京,来到贾府,受到贾母的宠爱,贾母特命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赐她一领珍贵的金翠辉煌的斗篷“凫裘”。贾母甚至欲与宝玉求配,惜因她已经许婚梅翰林的儿子,只能作罢。(第四十九回)
薛宝琴的家境平常,她在贾府因为见多识广、胸襟开阔而得到大家的尊重。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内侄女,她的父亲是邢夫人的兄长。她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因家计艰难,随父母(程高本说她是随母亲来的:“又有邢夫人的嫂子,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奔邢夫人,入住大观园,与迎春同住一处。(第四十九回)
邢岫烟为人雅重。在来贾府之前,她原与妙玉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能够与妙玉结成半师半友关系,可见她的清雅不俗。所以她能够指教宝玉以“槛内人”具答“槛外人”妙玉之拜帖。(六十三回)
凤姐初见岫烟,就冷眼看出她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能够得到凤姐的赏识,可见她性格稳重温和,打动了对人严厉苛刻的王熙凤。(第四十九回)
天寒雪大,众人皆有避雪之衣,邢岫烟独无。她衣着单薄陈旧,但脸无愧色,与众姐妹一起做诗谈笑。
后来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想说与薛蟠为妻。因薛蟠素习行止浮奢,又恐遭蹋人家的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凤姐就请贾母做主,将她许配给薛蝌。
邢岫烟刚许配给薛蝌,她的棉衣恰巧典入薛家当铺,得到宝钗的体谅和接济,悄悄将棉衣赎出。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她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她:“这天还冷得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缘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她倒想着不错日子给,因姑妈(邢夫人)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迎春)的东西,能着些儿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她的东西,她虽不说什么,她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儿我悄悄地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岫烟为人老实温和,不仅不敢用迎春的东西,怕她的婢仆议论讽刺,她也不敢使用她们,反而拿钱去孝敬她们,最后只好当掉冬天的衣服,来换钱使。她不仅不敢与人吵骂,连别人嘲讽也要避让的人。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索性给了她们,倒都歇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她尖刺让她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岫烟低头答应了。
宝钗也是宽和厚道之人,她实行“宁可得罪君子,绝不得罪小人”的原则,所以劝慰岫烟依旧息事宁人,忍让厉害的婢仆,熬过长达两三年的寄人篱下的日子。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一作“璧”)玉佩,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探春)给的。”宝钗点头笑道:“她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她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她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她们才是。”岫烟笑道:“姐姐既这样说,我回去摘了就是了。”宝钗忙笑道:“你也太听说了。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着,她岂不疑心。我不过是偶然提到这里,以后知道就是了。”岫烟忙又答应,又问:“姐姐此时那里去?”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闪了还了得!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宝钗笑道:“这闹在一家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听说,便知是他家的本钱(是薛家开的当店),也不觉红了脸一笑,二人走开。(第五十七回)
这件事承蒙宝钗的帮助,岫烟赎回了冬衣,寒冷的早春,可以顺利打发过去了。可是她后来丢了小袄,处境艰难。
一日,凤姐刚走进大观园,到了紫菱洲畔,只听见一个老婆子在那里嚷。凤姐走到跟前,那婆子才瞧见了,早垂手侍立,口里请了安。凤姐道:“你在这里闹什么?”婆子道:“蒙奶奶们派我在这里看守花果,我也没有差错,不料邢姑娘的丫头说我们是贼。”凤姐道:“为什么呢?”婆子道:“昨儿我们家的黑儿跟着我到这里玩了一回,他不知道,又往邢姑娘那边去瞧了一瞧,我就叫他回去了。今儿早起听见他们丫头说丢了东西了。我问她丢了什么,她就问起我来了。”凤姐道:“问了你一声,也犯不着生气呀。”婆子道:“这里园子到底是奶奶家里的,并不是他们家里的。我们都是奶奶派的,贼名儿怎么敢认呢。”
这群婢仆势利、偷懒的嘴脸,平时岫烟已经尽量躲让。现在她的衣服丢了,她的丫环查问以下,马上引起反弹。岫烟还是尝到了她们凶狠的反击,嚷嚷个不停。幸亏给凤姐及时发现了。
凤姐照脸啐了一口,厉声道:“你少在我跟前唠唠叨叨的!你在这里照看,姑娘丢了东西,你们就该问哪,怎么说出这些没道理的话来。把老林叫了来,撵出她去。”丫头们答应了。
凤姐处理事情,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她马上就分析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婆子犯错误的性质,开除她的职务再说。
正在这时,只见邢岫烟赶忙出来,迎着凤姐赔笑道:“这使不得,没有的事,事情早过去了。”凤姐道:“姑娘,不是这个话。倒不讲事情,这名分上太岂有此理了。”岫烟见婆子跪在地下告饶,便忙请凤姐到里边去坐。凤姐道:“他们这种人我知道,他除了我,其余都没上没下的了。”岫烟再三替他讨饶,只说自己的丫头不好。凤姐道:“我看着邢娘的分上,饶你一次。”婆子才起来,磕了头,又给岫烟磕了头,才出去了。
岫烟总是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给人生路,尽管她们起先还曾藐视、怠慢过她。
这里二人让了座,凤姐笑问道:“你丢了什么东西了?”岫烟笑道:“没有什么要紧的,是一件红小袄儿,已经旧了的。我原叫他们找,找不着就罢了。这小丫头不懂事,问了那婆子一声,那婆子自然不依了。这都是小丫头糊涂不懂事,我也骂了几句,已经过去了,不必再提了。”凤姐把岫烟内外一瞧,看见虽有些皮绵衣服,已是半新不旧的,未必能暖和。他的被窝多半是薄的。至于房中桌上摆设的东西,就是老太太拿来的,却一些不动,收拾的干干净净。凤姐心上便很爱敬她,说道:“一件衣服原不要紧,这时候冷,又是贴身的,怎么就不问一声儿呢。这撒野的奴才了不得了!”说了一回,凤姐出来,各处去坐了一坐,就回去了。到了自己房中,叫平儿取了一件大红洋绉的小袄儿,一件松花色绫子一斗珠儿的小皮袄,一条宝蓝盘锦镶花绵裙,一件佛青银鼠褂子,包好叫人送去。
岫烟责己严,待人宽,丢了衣服,还一味自责,帮婆子开脱。她如此克己让人,但面对着婢仆所表现的赤裸裸的世态炎凉,自尊心收到严重伤害,在内心是感到非常心酸的:那时岫烟被那老婆子聒噪了一场,虽有凤姐来压住,心上终是不安。想起“许多姊妹们在这里,没有一个下人敢得罪他的,独自我这里,他们言三语四,刚刚凤姐来碰见。”想来想去,终是没意思,又说不出来。
岫烟正在吞声饮泣,看见凤姐那边的丰儿送衣服过来,岫烟一看,决不肯受。丰儿道:“奶奶吩咐我说,姑娘要嫌是旧衣裳,将来送新的来。”岫烟笑谢道:“承奶奶的好意,只是因我丢了衣服,她就拿来,我断不敢受。你拿回去千万谢你们奶奶,承你奶奶的情,我算领了。”倒拿个荷包给了丰儿,那丰儿只得拿了去了。不多时,又见平儿同着丰儿过来,岫烟忙迎着问了好,让了座。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平儿道:“奶奶说,姑娘要不收这衣裳,不是嫌太旧,就是瞧不起我们奶奶。刚才说了,我要拿回去,奶奶不依我呢。”岫烟红着脸笑谢道:“这样说了,叫我不敢不收。”又让了一回茶。(第九十回)
岫烟遇事处处让人而又克己,自尊心很强,所以不肯收受凤姐的馈赠。平儿与丰儿第二次来送衣服,谦敬诚恳,更且言词得体,无懈可击,岫烟只得手下。平儿的善良和好心,岫烟久已闻名,她不能拂了凤姐和平儿双重的好意。凤姐敬重性格刚毅、气质高雅、心胸开宕的人,岫烟正是这样的优秀女子。前已谈及,凤姐初见岫烟,就有了敬重的意思,现在她见岫烟通达自谦,更同情这位清贫女子的自尊和甘居贫困。凤姐在这种方面是风度优雅而又豪放、慷慨的。她对待邢岫烟和刘姥姥都表现了这种风度。
岫烟在贫困中的上佳表现,受到论者和读者的一致敬重。三家评本的眉批也一再赞扬:“邢姑娘为人真所谓礼义廉耻,色色俱到。”“凤姐送衣原有痕迹,岫烟志气高朗,岂容当此横赐。不然平儿送羽缎褂子,未尝退却也。”“真是知道理的女子,其情操至此,即丈夫中亦能有几人哉!”“书中诸女,有可妻之者,妾之者,朋友之者,惟邢姑娘可以师之。世有其人,吾当五体投地。”最后,岫烟见凤姐和平儿态度极其诚恳,就爽快接受了她们的美意,眉批说:“如再不收,邢姑娘未免不近乎矫即近乎傲矣。辞、受中乎礼,吾益重其人。”
我们在贫困和拮据的生活中,应该要保持自尊自强,不慕富贵和虚荣,坦然处之。我们应该看到,不要说像邢岫烟那样的普通女子,即使历史上著名大人物也多经历过贫穷困苦的生活。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在贫困中度过。他有名句:“宦囊恐羞涩,留作一钱看。”说自己囊中空空,特意留下一个铜钱,放在手边可以看看,这样就不是一文莫名了,我还是有钱的。这是他的幽默。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不怕贫穷,志存高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后来邢岫烟与薛蝌成婚后,和和顺顺过日子。(第一一八回)薛蝌是个性格正直、温和、知礼的人。她是《红楼梦》中少有的结局好的女子。
2.方外才女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边上住着的出色才女和美女。她本是苏州人氏,出生高贵,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她与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四人都在心中喜欢着宝玉,宝玉也喜欢她们。可是妙玉毕竟是方外之人,她只能将自己的爱意,深深地埋在心中。
交友严慎,自觉保持精神的愉悦
妙玉后来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她的师父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王夫人听说,就吩咐:“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林之孝家的说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第十七、十八回)
妙玉的清高和不随便与达官贵人交往,由此可见。妙玉气质高雅,形貌秀美,心性孤僻,世俗难容。
妙玉不与人随便打交道,交友极为严慎,除了大观园中的极少数人,她不与任何人来往。在大观园中,她只与宝钗、黛玉、湘云和宝玉来往。
贾母陪着刘姥姥来栊翠庵参观,妙玉只是一般性的作门面的招待,对宝钗和黛玉,则将她们的衣襟悄悄一拉,让她们进入耳房内,单请宝钗和黛玉饮“体己茶”。宝玉跟随而来,妙玉正色声明道:“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知趣地回答:“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便了。”(第四十一回)
妙玉对宝玉还是有所照应的,诗社赛诗时,宝玉又落了第了。宝玉讨饶,李纨笑道:“也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宝玉冒雪前去乞梅,果然笑吟吟地拿了梅花而归。(第五十回)宝玉生日时,妙玉还飞帖祝寿,宝玉意外地收到了这位“槛外人”“遥扣芳辰”的笺帖。(第六十三回)
史湘云和林黛玉月夜联诗,最后妙玉路过听到,就为她俩续诗,作结。妙玉富于智慧,富于人生智慧。这可以从她对黛玉诗歌的评论看出来。她听到黛玉与湘云的联诗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的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这与本书前面评论黛玉的诗歌的情调过于颓唐、悲观的观点一致。言为心声,黛玉的诗歌的悲切,更推进了她的悲观的人生观。三家评本的眉批说:“过于颓败凄楚,此关气数,方外人已参透。”护花主人的回后总评又说:“借妙玉口中说出气数使然,后文已跃跃笔端。”都认为妙玉对黛玉诗歌和性格的悲观色彩过浓的批评是准确的,击中要害的。(第七十六回)
妙玉身处方外,可以不随便和人交往,她就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只和最高雅的宝钗、黛玉、湘云和宝玉交往。此外,她在早年与邢岫烟半师半友,与有心出家的惜春下棋、交谈。这样,她保持了交友环境的清纯高雅,远离俗气和尘世,充分享受修行的清净之乐。
自奉甚厚,枯寂中的自得其乐
在尼庵修行,生活枯寂清静,单调乏味,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古人认为多病难治的孩子,既然难以存活,就到寺庙中去修行,只有这种方法才能继续生存,这样终比孩子很快死掉要好。古时的家长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社会上也流行这样的观念。妙玉就是这样当上尼姑的。更有不少家长,信奉佛教,对孩子出家修行,极为赞赏和支持。如20世纪的名僧圆瑛大师的弟子、上海龙华寺方丈明旸法师(1916-1992),其父陈金南,是律师兼农场经理,母亲蒋树英,任福州刺绣学校校长兼刺绣工厂厂长,他十岁时,父母就让他依圆瑛老,披剃出家,晚年也为一代名僧。
妙玉的家境好,家里给她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条件,妙玉得以带发修行,而且能够在庵中养尊处优。妙玉饱读史书,她懂得在枯寂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就是读书懂诗,在修行的同时,让围棋、诗书陪伴自己的青春年华。她没有其他生活享受,不能喝酒吃荤,只能完全吃素,就和唐代茶仙陆羽一样,以喝茶作为唯一享受。妙玉使用极为精美的茶杯,享用最精美的茶叶,用旧年存留的雨水泡茶。
茶仙陆羽要比妙玉的身世苦得多。据唐赵磷《因话录》卷三载,陆羽本弃婴,为竟陵(其家乡,今湖北天门)龙盖寺一俗姓陆之僧人收养,故从姓陆。少为伶人(古代地位低贱的唱歌、奏乐、演戏的艺人)。天宝五载(746),即他14岁(古人都以虚岁计算)时居天门山攻读。至德元年(756)24岁时避乱至越中(今浙江绍兴一带),上元元年(760)28岁时隐居吴兴(今浙江湖州)苕溪,闭门著书,或与名僧高士相交往。他在年轻时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陆羽在当代中国名声很大,因为他精茶艺,号茶仙,著《茶经》。看来他为人很潇洒,实际上他的出身很苦。妙玉与他相比,要幸福得多了。
妙玉最后被强盗劫走,不是她本人的失误造成的。她坚决不从强盗的逼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符合她的性格和智慧的行动。她虽然不幸因此被杀,但她的抗争造成的人命案,惊动了官府,为破获这伙盗贼提供了有益因素。这伙盗贼最后被一网打尽,绳之以法,妙玉的血海深仇得报,人间正义也得到维护。
3.倒霉女子:秦可卿、李纨和甄英莲
秦可卿、李纨和甄英莲是《红楼梦》中的三个倒霉的女子。
医生治病不治命和弱女亡灵的梦中警示
秦可卿被称作“兼美”,即她具有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美。
秦可卿的为人,受到极高的评价。
贾府中地位最高、智慧又最高的长者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认为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媳中第一个得意的人”。(第五回)
秦可卿的婆婆尤氏对金荣的姑妈说:“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去找呢。”“她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长辈不喜欢她?”又说她的性格是“心细,心又多”。“心又多”,指的是考虑问题仔细前面。
秦可卿的上房中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年轻的美貌少妇的房中挂着这样的一副对联,似乎与她的年龄和身份不合,但这副对联犹如座右铭,表明了她对这两句话的欣赏、有所理解和向往。
秦可卿的命运,按照书中的暗示,她因公公的奸情一事被暴露而自杀。不少人因此指责她“性淫”。这种评论未能细察这个事件的实质,是不公正的。秦可卿是个贫寒人家的弱女,嫁到贾府,缺乏娘家的支撑。她的丈夫贾芸是个年轻的美男子,她没有必要、也没有胆量去勾引公公,做出乱伦的事情。但是,生活在深宅大院里,婆婆是个窝囊的蠢妇,丈夫是个无能的花花公子,没有人能够保护她,公公如果要强奸她,她无法预防,也无力抗拒。
总之,秦可卿作为一个弱女子,无法抵抗强横的公爹的逼迫。在这样的忧郁和恶劣的环境和心境中,她患了病,又被庸医耽搁,病情转重。她的弟弟秦钟不争气,不好好读书,和不良少年一起鬼混,还闹出纠纷,更增添了她的病情,终于不起。尽管后来请来了张医生,比较高明,但为时已晚,而且她知道医生再高明,“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同样的毛病,因为“医缘”的不同和其他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有的病人治得好,有的治不好。第二层意思是她决意要死,医生治得好病,她的命运决定她活不下去,所以治不了命。
戚序本的回后评道:“欲速可卿之死,故先有恶奴之凶顽,而后及以秦钟来告,层层克入,点露其用心过当,种种文章逼之。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我不知作者于着笔时何等妙心绣口,能遣此无碍法语,令人不禁眼花缭乱。”后半句说贫女嫁到豪富人家,虽然诸事如意,也有不得不死的原因。这句警告发人深省。虽然不一定都要死,但不少人的确遭了祸害。嫁到豪富人家的平民女子要提高警惕,要处处小心留意,这确是经验之谈,不容忽视。
再回到秦可卿的话题来说,作为聪明的外来孙媳妇,她在偌大的一个贾府中,只有凤姐一个比较讲得来的朋友。当凤姐每次来看望时,秦可卿都是强挣扎着与她讲话。她很寂寞,平时无人可以交谈,尤其是在病中,所以珍惜每次可以与凤姐交谈的机会,不惜强拖病体,强打精神,与难得来看望自己的凤姐讲讲话。在她的生前,她与凤姐只能谈些家常和病情,可是她死后,却对凤姐讲出深藏于肺腑的深刻道理。
那天深夜,她的生命终于走向了尽头。此时,凤姐梦见秦可卿前来与她告别,并严肃地说了一大番话:“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葆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pǐ痞)极泰来(情况坏到极点,就会往好的方面转化),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皆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在凤姐的梦中讲了一通人生的哲理,洪秋蕃评论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皆至理名言,多少读书明理的人尚见不到此,不图凤姐于梦中得闻秦氏言之。”
秦可卿给凤姐的警告,思虑深远。又指点具体措施,三家评本眉批说:“普天下享世泽者(享受祖上留下的富贵的人),当洗耳恭听……”“富贵家当奉为良法。”因为秦可卿用她的语言讲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人家不能永葆富贵的历史真理。
秦可卿还指点了两条方法,一是保住一些良田,可以活命,二是保住私塾,可以读书。这样“读书务农”,还是一个耕读之家,退可以生存,进可以发展——书读得好,能够当官,就有可能东山再起了。
秦可卿的托梦之言,受到古今评论家的好评。王蒙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评点本中一再赞赏:“秦氏此话,何等深刻而高远?”“这种思路不仅凤姐敬畏,读者能不敬畏吗?”“不但深远,而且具体入微。不但务虚,而且务实。究竟谁能这么高明呢?秦氏?凤姐?雪芹?是秦氏给凤姐托梦,抑是曹公给各位赫赫一时的读者‘托梦’?”“哲学、智慧、远虑乃至神秘的预言,都是现实生活的一种阴影。归根结底,确有令人不待见的理由。”
可惜王熙凤听时好像认真,听后忘于脑后,置之不理,洪秋蕃评“未雨绸缪,言之凿凿,凤姐梦中深以为然,何以后来绝不措意。”太平闲人指出,这段写王熙凤是“梦中人,凡生者无不梦也,至死则醒,醒则真。”
事实是,凤姐听而不闻,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她本是一个没有远大眼光,做事只图目前,不会瞻前顾后的私利小人;而秦可卿的公爹贾珍立即大张旗鼓竭尽豪华地举办她本人的丧事。家产再多,也是奢华必败,何况贾府此时已经是走向衰败之家了,如此大办丧事,岂非更是雪上添霜。
秦氏姐弟都是临死或死后给人警告的人。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临死时,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以为高过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程高本已将此段删去)
清心寡欲和无为无欲中的坚忍
李纨是贾珠之妻,是宝玉的嫡亲嫂子。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氏族中男女没有不诵诗读书的,也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但自从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纨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封建时代教育女子封建道德的书让她看,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贾珠青年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有一次李纨和宝钗、史湘云、平儿等评论众位优秀丫环的情况,平儿讲起跟着凤姐一起嫁过来的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自己“一个孤鬼”的了。李纨对平儿说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第三十九回)她回忆丈夫生前,身边也有几个好的丫环和侍妾,她自己也是一个没有妒忌心肠、大度能够容人的人,她们都在贾珠有病时表现出种种的“不自在”,于是她就在贾珠死后,趁她们年轻,将她们都打发走了,不让她们守寡。她感叹,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守寡,留在她的身边,她也就有了一个臂膀。现在她孤家寡人的,感到孤立无援。
这样的抱怨,李纨是很少的。总的说来,李纨从不抱怨丧夫之苦,是坚强的;她对别人的优点和幸福,真诚地予以赞美,她的心是善良的。她的全部心思是要把儿子抚养到大,培养他成为有出息的人。她是坚强的,也是明智的。
在封建时代,不仅在汉、唐这样开通的朝代,即使在明清,妇女包括富家妇女,丈夫死后要改嫁,是很正常的。如果守寡,到很少见,所以要立贞节牌坊,给以鼓励。可是李纨从小在她父亲的熏陶下,读了许多针对女子的封建道德教育的书,她的封建贞洁思想很浓,所以她在丈夫死后,心如死灰,安心当寡妇。她对身边的女子很开通,让她们离开,另投活路,再去嫁人。
像李纨这样的女子,要她再嫁,除了封建道德的贞洁观之外,她离不开自己的儿子,像她身处的贾府这样的豪门,不会让她带走孩子去另嫁人的。另外,她的前夫贾珠是个文雅、纯正、灵秀的优秀青年,外貌也是好的,她再要重找一个这么好的男子,是极难的。要她屈尊找一个差的,她也不会肯的。当代众多伤偶或离异的妇女难以再婚,也多面临着这么两个问题。可是在古代,女子再婚,并不禁止,我们绝对不要错以为古代的中国人非常残酷,不准女子再嫁。
李纨既然选择守寡,在贾府度过漫长的“余生”,那么她惟一的道路就是装愚守拙,教养儿子,等待着儿子给她带来的“光灿灿”、“威赫赫”的晚年。可以想象,她即使进入这样的晚年,依旧会以不变应万变,恬淡而安宁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她和当时所有的女子一样本质上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贾母满意地表扬:“她有的时候是这么着,没的时候她也是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的过日子。”
她在大观园中无声无息地的岁月中,善于保护自己,所以她从不参与大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每当发生变故、气氛紧张之时,她还能以自己的镇定和智慧,把姐妹们带出是非之地。
派她管家,她也只是在形式上主持一下,她的心地太善良,对付狡猾的仆人,她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发现不了问题。但她为人大度,她放手让探春和宝钗去改革,用自己的无为支持她们的有为。
另一方面,她非常善于处置事情,例如请她当诗社社长,贾宝玉诗作不出来,她就罚他去找妙玉要花,用这样无伤大雅的方法,避免宝玉难堪,又维护了奖优罚劣的原则。
她平时小心谨慎,又很重感情,常常关心、帮助弱小者,实际上她的正义感是很强的。对一生寂寞的黛玉,她抱着真诚同情的态度,还在暗中观察、同情和支持她和宝玉的爱情。黛玉临死前,是她在做主要的照料工作,一面还想念着“姐妹们在一处一场,更兼她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唯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不能稍尽姐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满怀痛惜之中还有自责,又用自责来加倍表示痛惜。
李纨也有很好的口才,在总姐妹发起诗社时,探春等邀请凤姐当监社御史,以这个名义向凤姐要钱,还要她出钱为惜春画图而买材料。李纨在旁听了打趣,凤姐就向她反攻。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世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说的众人都笑了。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李纨笑问平儿道:“如何?我说必定要给你争争气才罢。”平儿笑道:“虽如此,奶奶们取笑,我禁不起。”李纨道:“什么禁不起,有我呢。”(第四十五回)
她的这番话泼辣、有理,她为平儿打抱不平,痛责凤姐,凤姐也只好礼让她。
因此,在大观园的众姐妹们中间,李纨以其自尊自重、正直善良的“大嫂子”身份赢得了大家的由衷尊敬和信赖,众姐妹一致推选她为诗社“社长”,她在艺术和美的园地中俨然成为她们的精神领袖。大观园之成为姑娘们的伊甸乐园,少女们所以能有几次欢快的聚会,李纨是起了自己的作用的。她在帮助别人、支持姐妹们快乐地写诗、宴饮的同时,她自己的生活也增添了些许色彩和波澜,不再像平时那样死水一潭、枯寂无味、她乐意接受众姐妹才情和笑声的感染。
李纨真是一位有情有义有智的优秀女子,她的悲剧是将美慢慢地撕裂给我们看的一个典型,慢到有几十年的漫长岁月。我们不禁为她发出一声沉重的长长叹息。
苦难中有坚忍性格才能苦尽甘来
香菱原是甄士隐的女儿,姓名为甄英莲。她幼时因为愚蠢的仆人没有照管好,被拐子抱走,落人歹徒之手。她狠遭歹徒毒打,不准她与人交谈。后来应天府属地有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那薛家公子就是薛蟠,他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贾雨村徇私枉法,听凭薛蟠逍遥法外,让他抢走英莲,(第四回)改名香菱,随薛家入贾府。(第七回)后又给薛大傻子作屋里人(第十六回)
香菱的这一切,都发生在幼少女时代,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无法挣脱这个不幸的命运。但是香菱是个有志量的女子,她向往有文化、懂诗书的高雅生活。于是她拜黛玉为师,矢志刻苦学诗。她的精神和智慧,感动了大观园内的众多才女。(第四十八回)
薛蟠娶亲,只有宝玉为香菱担心。(第七十九回)对女性特别关爱的宝玉敏感地预见到,薛蟠新来的正妻,为妒忌和虐待香菱。果然,香菱后来大受夏金桂折磨(第八十回)香菱无法与金桂抗争,她只能忍气吞声。幸亏薛姨妈和宝钗能够公正、善良地对待她、保护她。她也因自己的善良、正直的品格和可爱的个性,争取到薛姨妈、宝钗和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同情和爱护。香菱依靠自己的忍耐、善良和聪慧,在薛家母女的帮助下,终于熬过难关。最后,夏金桂设计毒杀香菱,反害自身。金桂一命呜呼之后,香菱被扶为正室,薛蟠也在妻子作恶、自己的人命官司这样内外交困的境地中,醒悟过来,决心老老实实地重新做人。她终于苦尽甘来。可是香菱后来又死于难产,遗下一子,以承薛家宗桃。(第一〇〇、一〇三、一二〇回)
4.苦命姐妹:元春、迎春和惜春
贾府四姐妹,依次是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
元春和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三姑娘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所生,是庶出,本书前已有专节介绍。
二姑娘迎春是贾赦之女,庶出。她的性格懦弱无用,又不善言词,人称“二木头”。
惜春最小,她尚年幼,当贾府破败,面临覆亡时,她才刚成人。
她们是苦命姐妹。其中探春的苦命是远嫁,本书前已言及,远嫁胜过错嫁,以现在开放的眼光看,远嫁并不苦。而其他三位姐妹是真正的苦命女子。
正视现实,不赞成奢华靡费的贵妃
元春是贾政的长女。她因为贤孝才德,送入宫中作女史,后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
元宵节,贾妃回贾府省亲。贾府为此,特地大兴土木,造好一个大花园迎接贵妃。贾妃来到此园,她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已经默默叹息奢华过度。见面后,又劝贾政等:“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临走时再次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她的头脑清醒,不事豪华,一再叮嘱节俭,不要奢华靡费。
贾妃与亲人见面,并不虚夸自己的地位尊贵,而是反复强调进宫之痛苦。小说描写: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她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可见贾妃做人实在,实话实说,真实表现自己的情感,讲出在宫中的苦处,毫无虚荣的观念。
元春对亲人充满了真心实意,作为长姊,对幼弟宝玉最关心的是他的成长和学业。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在花园落成之时,令其题撰,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抑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在接见亲人时,她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显示她的亲情之深厚。
元春不仅对亲人充满了真心实意,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诚恳相待。演戏时,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官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对这个倔强的女孩,她虽是毫无地位的戏子,元春却深表赞赏,特地关照不要难为她,还给她额外赏赐。
元妃本人才情颇佳,所以应邀题词。她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在正殿上,书“顾恩思义”一匾;“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一联。又赐名和书写“大观园”。再题写景名:有凤来仪、红香绿玉、蘅芷清芬、杏帘在望等;还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和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还题诗一绝,说:“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千古闻名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名,就是这位贾妃命名和题写的。
谦虚有礼的元春写毕,还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
可是元春因为圣眷隆重,起居劳乏,痰气壅塞,人方中年,即已不治薨逝。从此,贾府就失去了宫中的背景,处于被打击的地位,直至抄家、没落。
纵观元春省亲的表现,她那敏捷的才情、节俭的品格、真诚的待人处事的行为风格,处处显现了她足具母仪天下的气度,如果她能当上皇后,必能利国利民,有助于君。可惜她天不假年,未能舒展才华而终。
逃避现实,错嫁、出家的人生结局
元春贵为皇妃,她归省时对祖母、母亲流泪哀叹“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又对父亲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分明是说自己入宫侍奉皇帝是错嫁。但她的错嫁,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封建时代属于无限荣光的大事。而迎春的错嫁,则吃尽苦头,大遭羞辱,最后悲惨而死。
迎春本是个可爱的少女,黛玉进贾府时,看她“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三回)但她有重大的性格缺陷,就是性格过于懦弱、木讷。她的这个性格弱点,在偌大的贾府中名声远扬,贾琏的仆人兴儿向尤二姐、三姐介绍贾府底里时说,二姑娘的诨名是“二木头”。(第六十五回)
迎春的懦弱作风,被凶横的仆人利用,她的奶妈将攒珠累丝金凤拿去典作赌本,迎春不闻不问,但求息事宁人。后来她的母亲邢夫人也来劝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她。如今别人都好好的,偏咱们的人做出这事来,什么意思。”迎春低着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她两次,她不听也无法。况且她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她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她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小姐的身分来。她敢不从,你就回我去才是。如今直等外人共知,是什么意思。再者,只她去放头儿,还恐怕她巧言花语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履作本钱,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接她些。若被她骗去,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带。连平时糊涂窝囊的邢夫人都看不过去,责备迎春过于软弱可欺,迎春却依旧无动于衷,任人欺凌。
邢夫人走后,迎春的丫头绣桔因说道:“如何,前儿我回姑娘,那一个攒珠累丝金凤竟不知哪里去了。回了姑娘,姑娘竟不问一声儿。我说必是老奶奶拿去典了银子放头儿的,姑娘不信……她是试准了姑娘的性格,所以才这样。如今我有个主意:我竟走到二奶奶(指凤姐)房里将此事回了她,或她着人去要,或他省事拿几吊钱来替她赔补。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桔道:“姑娘怎么这样软弱。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我竟去的是。”说着便走。迎春便不言语,只好由他。
谁知迎春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正因他婆婆得了罪,来求迎春去讨情,听他们正说金凤一事,且不进去。也因素日迎春懦弱,她们都不放在心上。如今见绣桔立意去回凤姐,估着这事脱不去的,且又有求迎春之事,只得进来,赔笑先向绣桔说情,后见迎春和绣桔都不听她的,她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向绣桔发话道:“姑娘,你别太仗势了。你满家子算一算,谁的妈妈奶子不仗着主子哥儿多得些益,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和绣桔争执起来,她还讲出邢夫人的私下之事,迎春听她说到邢夫人的事,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一面叫绣桔倒茶来。绣桔又气又急,因说道:“姑娘虽不怕,我们是作什么的,把姑娘的东西丢了,她倒赖说姑娘使了她们的钱,这如今竟要准折起来。倘或太太问姑娘为什么使了这些钱,敢是我们就中取势了?这还了得!”一行说,一行就哭了。连病中卧床的司棋听不过,也只得勉强过来,帮着绣桔问着那媳妇,而迎春眼见劝止不住,竟然死人不管地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第七十三回)
后来迎春的大丫头司棋被查出情书,司棋要被逐出大观园。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那迎春含泪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个人去罢。”迎春自己遇事,也任仆人欺凌,她对自己的丫环更本无心也无力保护。于是周瑞家的人等带了司棋出了院门,又命两个婆子将司棋所有的东西都与她拿着。走了没几步,后头只见绣桔赶来,一面也擦着泪,一面递与司棋一个绢包说:“这是姑娘给你的。主仆一场,如今一旦分离,这个与你作个想念罢。”(第七十七回)
贾赦做主,将迎春嫁与孙绍祖。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因未有室,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亦曾回明贾母,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第七十九回)
这孙绍祖从外表看,极好,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仕途也好。是个众多着重外表的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嫁过去后,才知道厉害。迎春向王夫人哭诉:那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第八十回)迎春懦弱和木讷的性格,既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与他论理,而且此人是一介武夫,动辄打骂,根本不讲理,完全是一个禽兽,是一头中山狼。
迎春到后来,经常被丈夫打闹,甚至不给饭吃。就是娘家送了东西去,她也碰摸不着。王夫人忍不住报告贾母说:“近来听见益发不好了,也不放她回来。两口子拌起来就说咱们使了他家的银钱。可怜这孩子总不得个出头的日子。前儿我惦记他,打发人去瞧他,迎丫头藏在耳房里不肯出来。老婆子们必要进去,看见我们姑娘这样冷天还穿着几件旧衣裳。她一包眼泪地告诉婆子们说:‘回去别说我这么苦,这也是命里所招,也不用送什么衣服东西来,不但摸不着,反要添一顿打。说是我告诉的。’倒亏了大太太也不理会他,大老爷也不出个头!如今迎姑娘实在比我们三等使唤的丫头还不如。”(第一百回)大老爷和大太太就是迎春的生身父母贾赦和邢夫人,他们对女儿受夫家之苦竟然置若罔闻,死人不管。那贾赦当初拿了对方五千两银子,倒的确自感卖了女儿似的,让亲生女儿任人宰割。
迎春终于病饿而死。她的性格虽然懦弱,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但碰到像中山狼这样的丈夫,任何聪明、凶泼的女子,也只好自认命苦,除非娘家能给以有力保护。可是迎春的亲生父亲是如此窝囊无能,只会自己贪图享乐。洪秋蕃批评贾赦说:“贾赦选乘龙婿而得中山狼,懦小姐乌足当其啖嚼哉!谚云:‘善择者择儿郎,不善择者择田庄。’真阅历之言也。”
当今社会,有不少女子以男方的家境、钱财、权势和外表,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不懂人品、性格,和才华是最最重要的,常常受到欺骗、欺凌,所嫁非人,毁了青春。
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女子沦入孙绍祖此类人手中,因为家庭暴力,在东西方各国都层出不穷地在不断发生着。更有不少这样的女子,不懂依靠妇女组织、慈善机构,利用现代法律保护自己,因为懦弱,或为了面子,经受长年折磨,甚至命丧恶人之手。这种状况,照理是可以避免的,现在毕竟不是迎春所处的封建社会了。
惜春是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
她与水月庵小姑子智能儿玩耍的时候,就说过明儿也要剃了头当姑子去。可见她很早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她与妙玉是好朋友,一起交谈和下围棋。她喜欢和出家人交友。她看到了太多的红颜薄命和人世间的不平与苦难,决心皈依空门。后来她终于出家,在大观园栊翠庵,也即妙玉原来修行的尼庵,带发修行。黛玉的丫环紫鹃也决心出家,于是惜春得到她的侍候。
她的这个结局,从世俗的眼光看,是很不理智的。她没有必要的理由出家,譬如死了丈夫、无人养活,或者自己有病,无法医治,家长和高僧认为她只有靠修行来避免病夭。
5.糊涂姐妹:尤氏、尤二姐和尤三姐
尤老娘和她的三个女儿的关系糊涂,她们四个组成了一个糊涂的家庭。尤老娘是尤氏的继母,尤二姐和尤三姐是尤氏嫁尤氏之父时带过来的,不知她们的父亲姓什么,现在都跟继父的姓。所以尤氏和二姐、三姐毫无血缘关系。尤二姐在她娘嫁尤家之前就因“指腹为婚”配给皇粮庄头张家之子张华。后来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尤老娘又从那家嫁了出来,十数年间与张家不通音信。
尤氏三姐妹都是美人。尤二姐和尤三姐的美丽,书中有直接的描写,书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尤氏的美,但她的美貌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好色的贾珍不会娶她。
尤氏三姐妹都糊涂,尤二姐的糊涂十分明显,尤三姐貌似精明,实质糊涂透顶,否则不会落到自杀的地步。尤氏不知两个妹妹的苦境,又不懂帮助她们,自己的日子也过得非常窝囊,非常糊涂,是个非常糊涂的姐姐。
尤氏三姐妹都是美丽面孔糊涂肚肠,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悲剧都因美丽且又糊涂造成的。
一生糊涂苟且过活的生活方式造成接连的丑闻
尤氏的公爹贾敬去世时,照例要大办丧事,诸事极忙,因那里凤姐出不来,又没有别人可以拜托,尤氏不能回家,便将她的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她的继母尤老娘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女孩儿带来,一并住着放心。这两个女孩儿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第六十三回)到了送殡之期,众人送至铁槛寺,至晚都回,贾珍、尤氏、贾蓉仍在寺中守灵。家中仍托尤老娘并二姐儿、三姐儿照管。
尤氏平时糊涂,她对丈夫在内外的表现一点也不了解,也不关心,更无力劝阻,所以她竟然让丈夫先与他的前妻之子贾蓉的媳妇秦可卿成奸,事发后,秦可卿自杀,她气得生病,让贾珍拿出大笔钱财,举办超豪华的丧事,她则死人不管。又在不知何时,竟又让贾珍和贾蓉父子两人将尤二姐骗到手,让父子两人共同玩弄二姐,而且这个坏名声传播很广。
在贾敬丧事期间,贾珍、贾蓉父子公然调戏两个妹妹,她也不知。接着贾琏勾搭二姐,虽然正式娶她为妾,但凤姐是个凶恶毒辣的老虎,尤氏不闻不问,更不作提醒和劝阻。
凤姐得知此事后,到宁府兴师问罪,当众大哭大骂,“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普天下死绝了男人了?……”拉着尤氏要上官府,又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一边大骂,一边把个尤氏搓成一个面团儿,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又责骂她:“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为什么你不来告诉我去?……”宁府的众姬妾、丫头、媳妇等黑压压跪了一地,一起恳求讨饶,尤氏又与贾蓉答应赔了凤姐五百两银子,凤姐才好不容易地放过了她。
尤二姐搬入凤姐处后,已经吓破胆的尤氏不去关心和帮助,最后眼睁睁看着二姐悲惨地走向死亡,依旧不闻不问。
她的糊涂和无能造成贾珍和贾蓉无人管束,无法无天,制造了接连的大丑闻。
(https://www.biquya.cc/id93235/1904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