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本能行为障碍
什么是本能行为障碍
本能行为是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本能行为障碍,即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人类的本能行为表现出异常现象。临床上常见的本能行为障碍主要有:自伤、自杀、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性行为障碍(见第五章)。
本能行为障碍的形成和类别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受意志控制的,小部分不受意志控制;大部分是学习来的,即习惯性行为,小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即本能性行为,但人的本能行为(如饮食行为、性行为)也受思想影响。各种行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也可有一些不利于适应的异常的行为。由于本能行为有各种分类方式,所以本能行为障碍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包括饮食障碍、睡眠障碍、性行为障碍和自杀、自伤等。
饮食障碍是人类在饮食上产生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食欲和饮食行为的增加或减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见于处于某种心理状态的健康人,也见于患躯体疾病或有精神障碍的人。饮食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可见到食欲不振和食欲亢进。须作仔细的鉴别诊断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失眠和睡眠过多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性行为障碍则是人类在性本能上出现的各种异常表现,我们也称之为“性变态”,是不正常的性行为,其类型多样化,它包括露阴癖、窥淫癖、恋物癖、异性装扮癖……
自杀和自伤属于保存生命的本能障碍,自杀行为是一种身心疾病加社会原因造成的,随着近些年自伤和自杀人数的不断上涨,自杀和自伤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附:本能行为障碍测试
(一)本能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本能行为障碍,请你进行“本能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34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即可。
1.你是否经常有暴饮暴食的行为?
2.暴食之后,你是否感到要做特别强烈的运动以便消耗过多的热量,比如呕吐、排泄、节食或者做运动?
3.暴饮暴食或者大量排泄之后是否感觉自己特别可憎或者可怜?
4.你在暴饮暴食之后,是否担心自己的体重可能过重?
5.你是否极担心自己会发胖,以至于会拼命让自己饿得半死、饿很长时间、做长时间的运动?
6.你是否靠大量排泄以保持体形?
7.你的体重是否下降极大,很多人认为你太瘦?
8.你是否对自己的体形感到满意(或者仍然觉得自己太胖),哪怕人人都说你看上去太消瘦?
9.你是否特别关心自己的食物,关心自己所吃的每种食物里面所含的热量,以及每一食物对自己的体形将要产生的影响?
10.你是否发现自己不想跟人一起上餐馆,因为你怕别人看不惯你的饮食习惯而感到难堪?
11.你是否感觉自己只有按照严格的规则吃东西才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
12.你入睡前是否总想着白天的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入睡?
13.晚上你是否会醒来很多次?
14.你是否心里想睡却提前数个小时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因此内心甚是烦恼且难过?
15.你是否觉得尽管睡了一整夜,但白天还是很累?
16.你是否发现自己在一些事情进展很慢的时候容易入睡,比如看电影或者听报告的时候?
17.你的正常入睡时间是否经常与你的工作安排相冲突?
18.你是否是一只“夜猫子”,应该去上班的时候却感觉正好想睡觉?
19.你是否晚饭刚吃完就去睡觉,然后离天亮还差数小时便醒来?
20.你是否经常上夜班,或者白班和夜班经常更替,使得自己总觉得醒着,或者非常疲倦?
21.言语中你是否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22.你是否有感到祖丧,有被抛弃感,或者存在抑郁、愤怒、绝望、焦虑及认识狭隘等心理状况?
23.你是否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自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24.你是否会间接或委婉地说出或暗示周围的人自己的自杀意念?
25.你是否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过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6.你是否出现认识范围比较狭窄,在分析问题时倾向于固执和被动,面对困难时缺乏正确的估计,缺乏耐心、情绪悲观等状况?
27.你是否把自杀当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28.你是否情绪不稳定,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或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29.你的性格行为是否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0.你是否出现了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
3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
32.你是否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33.你是否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等?
34.你是否社会交往少,与周围直接的人际关系常发生冲突,经常丧失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的分析
只要符合每项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就答“是”,记5分。选“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你的总分就是你的“本能行为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的本能行为心理障碍是否正常。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90分以下,说明你本能行为心理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本能行为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是95~125分,说明你具备一些轻微的本能行为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125分以上,说明你存在本能行为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心态,同时,运用本章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第二节本能行为障碍的自我诊断与调适
自伤:只有伤口才能让心平静下来
(一)问题描述
半年前,家勇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都市的繁华让他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接到了父亲病重的电话。等他日夜兼程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家勇不相信父亲真的会走,他后悔极了,说:“如果我不离开,这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带着深深的歉疚,带着母亲和亲人的希望,他再次回到学校,却再也找不到初来时的感觉,还时常接到母亲充满悲痛的电话,他难受极了。渐渐地他发现,每次用刀子把自己的胳膊划破,看到红色的血滴在地上,心情就会好转……一段时间过去了,家勇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发泄心情的方法,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好像出现了问题。
(二)问题分析
所谓自伤,就是有意识地以种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损伤部位可以自己达到,且多为机械伤,方向一致,范围较集中。其目的只是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伤的方式不同,可用刀或其他器械切割,或者吞食异物。在精神障碍病人中,自伤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与病人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关。
有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会选择自伤,比如用尖刀划伤自己、用头撞墙,用烟头烫、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伤害自己,这些都属于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一般持续多年。可多次发生自伤行为,方式呈多样化,但致死性低,大多伴有情绪焦虑或不稳定。具体来说:
1.言语中有意无意表现出想死的念头,或谈话内容常以“死亡”为主题。
2.情绪不稳定,多数伴有憎恨自己,感到沮丧,有被抛弃感,或者抑郁、愤怒等。绝望、焦虑、愤怒及认识狭隘是主要的心理状况。
3.实施自伤时的故意性。也就是说个体对所采取的自伤行为应该是有意识的,而非在自动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4.自伤直接造成对于身体的伤害,并非像抽烟、酗酒一样过段时期才表现出来。
5.自伤损害的程度有限,且具有重复性。应对身体造成轻微或中度的伤害,而重大、致命性的伤害应排除在外,如挖眼。
6.无自杀动机,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自伤的个体偶尔也会出现自杀意念,但他们还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我伤害行为不同于自杀。
自伤是自我发泄比较极端的一种方式,用自身的痛苦来麻痹外界带来的痛苦。它甚至是一种想活下去的呐喊。希望自己藉由这些方法,摆脱纠缠不去的不愉快感觉。自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同时,在心理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会造成自伤者的一种依赖心理。当遇到痛苦的时候,会依赖于用自身的痛苦来抵御外界的痛苦。
自伤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有些患者因有强迫性格或太过追求完美主义而自伤;另有些依赖性格过重,会以自伤行为来吸引别人的重视。自伤者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自认为有缺陷或是能力不足,他们觉得情感上没有人可以依赖或信任,给人的印象总是紧张害怕。而为了缓和持续不断的紧张害怕,自伤者经常背负着深沉的愧疚感,怕别人视自己为危险人物或极度厌恶自己,这些害怕带来经常且毫无根据的愧疚感。此外,自伤者对情绪的痛苦是极端敏感的,他们无法信赖别人,宁可选择自己来掌控体验伤痛的过程,以及伤痛之后留下的麻木感。疼痛与自我伤害就是为了产生宽慰与安全感。
至于自伤的外部原因,有学者指出,自伤者最初可能为疏解压力、发泄愤怒。我们认为,自伤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诱发事件——通常是真实的或感觉到将要失落、受拒绝或被抛弃;
2.无法忍耐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可能是情绪低落或麻木的感觉;
3.开始想尝试自我伤害行为;
4.执行这些行为,执行时个体通常感到“部分疼痛”或“完全麻木”;
5.得到短暂的心情舒解。
创伤经验通常可以在冲动性的自我伤害行为中看到,不论是在行为的不久之前发生或是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都和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一旦自伤的行为出现,就会出现模仿效应,自伤的次数和频率会快速增加。
(三)解决之道
1.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知道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砝码”就在自己手中。
2.重拾对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情绪和欢乐
对于感到“生活单调、缺乏挑战性”的个体,这类自伤的预防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缓和自我伤害的冲动、念头,回复到以前的日常生活状况。
3.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
要让患者表达其不良心境,自伤的冲动和想法,使病人明白自伤的想法纯粹是自我心境所致。帮助患者认识其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并要使患者得到保证,随时准备帮助他,希望积极配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患者应认识自己的病情,以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及增进自控能力。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清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物品。
4.要适度、合理地宣泄
妥善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换一种利人利己的宣泄方式,如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娱乐活动等。还可以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经典的做法便是“化悲痛为力量”。
5.调节挫折
调节挫折即调整对挫折的认知方式。提高适应能力。关键是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痛苦、忧伤、失望,但另一方面,会给人以教益和磨练,使人变得聪明、坚强、成熟起来。
(四)测试
你有自伤倾向吗?
1.我的身上经常伤痕累累,这些都是我自己割破的。
2.我曾采取一些令自己痛苦的方式折磨自己。
3.我出现过用刀割伤、刺伤自己,拔自己的头发或眉毛的行为。
4.我用烟头烧灼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
5.我觉得身体受之于父母,应该格外珍惜。
6.我从不会做出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觉得不值得。
7.我经常自己打自己,有打脸、撞头、打头、掐脖子等等。
8.我有时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9.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我总是觉得这些人太愚蠢。
10.我曾有过砍断自己的手指或刺伤自己眼睛的幻想。
11.如果目的没达到,我就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12.有时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
13.没有按照我的意志办事,就经常以自残的口气威胁人,逼人就范。
14.即使只是有一个小伤口,我也会立刻去医院检查的。
15.我会在作文或日记中表现出轻生的一些想法。
16.我出现过反复割破自己的皮肤,自我烧伤和烫伤,主动撞击和抓擦,抓挠头皮等行为。
17.我有时期望用疼痛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18.发生了不幸的事后,为了逃避责任,我想通过伤害身体来求得大家原谅。
19.我经常与别人谈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20.我一有情绪发泄不了,就觉得胸中憋闷,坐立难安,觉得必须得见点儿血才舒服,用疼痛发泄一下。
21.我的睡眠与饮食习惯变得紊乱。
22.我失眠,经常觉得疲惫,身体常有不适感。
23.我的情绪起伏大,突然发脾气,或者抱怨。
24.我有时期望用身体的疼痛减轻心里的疼痛。
25.遇到与人争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我常以伤害身体为代价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26.我将自己心爱的物品分送別人或丟弃、处理掉。
27.我的身体很少出毛病,这要归功于我极爱惜的原因。
28.我拿玻璃或比较尖锐的东西划自己的手臂,直到出血。
29.我表情淡漠,出现了忧郁的情绪,会经常感到没有希望。
30.我觉得无助,对许多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计分与结果:
第5、6、14、26、27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自伤倾向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并没有出现自伤的现象。在你看来,身体是应该珍惜的,即使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你也决不会想到用伤害身体来解决。
6~10分:你有轻微的自虐倾向。其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关心。程度也不是很严重,但应改变发泄方式,找到除此之外的正确途径。
11~20分:你出现了一定的自我伤害行为。当事情不顺利或者心情郁闷时,你会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达到一定的宣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21~30分:你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常常借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并逐渐走向更为严重的地步。应该立即得到帮助。
失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一)问题描述
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和同事合租一套房。有个问题已困扰她三四年了,一直未能成功克服。她的睡眠通常很浅,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醒来以后就很难再入睡。更糟糕的是,她还怕光,有一点儿也不行。由于室友们作息时间不一致,总有人很晚才睡,她也只好等着大家都睡了,所有的灯都关上了,周围一片黑暗时才能入睡。而一到早上,她又很早就被一点儿动静惊醒。长期如此,使她苦不堪言。方小姐在白天总是无精打采,头昏脑胀,周身疲乏无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有心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却又不知如何着手。
(二)问题分析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当事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主要分成入睡困难与维持睡眠困难,会导致无法恢复体力与白天精神萎靡之后遗症。
睡眠是人生的不解之谜,也是人生的快乐所在。我们难以睡眠时数的长短,决定一个人的睡眠够不够,因一天中所需的睡眠时数因人而异,有人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但却有人一定要睡上十个小时,才觉得有饱足感。更多时候我们认为,失眠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就像是发烧或腹痛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的象征,必须找出潜在的病因加以治疗,不应只是治疗失眠的症状而已。
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梦过多、睡眠浅、易醒、睡眠时间过少等。具体来说:
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4.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5.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失眠症依病程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短于1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长期性失眠(长于3星期)。短暂性失眠,几乎每个人都有经验,当你遇到重大的压力、情绪上的激动,都可能会造成你当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扰。短期性失眠的病因和短暂性失眠有所重叠,只是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数星期。长期性失眠,是患者至失眠门诊求诊中,最常遇到的疾病类型,其病史有些达数年或数十年,必须找出其潜在病因,才有痊愈的希望。
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不规则的睡眠模式、工作或学习得很晚、白天经常睡觉,或者睡得过多,早晨起得又太晚。容易出问题的睡眠会导致社会、职业、生理或者心理压力。失眠倾向于恶化,因为不利的影响会在你睡眠时反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很担心睡不着,结果就更难以入睡。你越是努力入睡,越是难以使担心远离你。如果你白天所处理或该面对的事没有处理好,甚至带给你颇多的困扰,当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你的思绪仍会持续到睡眠的时候,最后可能导致失眠的产生。失眠的困扰一旦来临,代表着我们的心理困扰已超越了能容纳的临界点,此时势必要对引起我们困扰的事物加以处理,勿使失眠的情况恶化。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可能引起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比起生理方面来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在失眠之后,往往感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好发脾气,造成所谓“焦虑”的精神状态。或者恰恰相反,对于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漠然视之,对事物的反应相当迟缓。失眠所引起的这种消极心理后果,其根本原因不在失眠本身,而恰恰在于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失眠的“自我暗示”。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多是“自我暗示”极高的人。由于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使失眠者在经历几次失眠后,变得忧心忡忡,对睡眠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如此“失眠”和“暗示”交替复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酿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三)解决之道
1.缓解情绪过度的紧张
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主动抑制过程,任何一皮层区域产生的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并扩布到皮层下中枢时,才能引起睡眠。如果情绪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瞻前顾后,就会在皮层相应的区域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灶,干扰入睡抑制过程的扩布,所以难以入睡。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比赛或其他重大事情,在经过反复认真的准备之后,直至临战前夕,都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工作及准备,坚定必胜的信念,做些轻松的运动或娱乐,使精神放松,消除对成败的种种顾虑及杂念,这是得以安眠的重要前提。
2.纠正对睡眠的种种误解,消除对失眠的畏惧心理
失眠应被看作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不是生理疾病。尽管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类,也有一些是因为其他疾病和服用兴奋性酒精、饮料、茶水等所引起的。
有人以为“要是少睡了多少时间,就得补多少时间,否则就会影响精力”,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战争或其他非常紧要时期,即使少睡了一些时间,同样也会感到精力充沛,这说明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人的精力和体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险系数,所以即使一时难以入睡,也千万不要着急;相反,越急就越难入眠。
3.创造一个较好的睡眠条件
尽量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上床后除了睡觉之外,不想其他的事。
不睡懒觉。睡懒觉是失眠的开始,不要有“由于昨晚没睡好第二天早晨多睡一会儿”的想法。不睡懒觉按时起床很重要。虽然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不想活动,但持续几天后反而会促发睡意。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昏暗,温度适宜;床铺和被褥清洁、舒适,为快速入梦创造一个最佳环境。
体力活动有助于睡眠,但睡前过度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精神兴奋,不利于睡眠。
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观赏紧张、刺激、恐怖的电视、电影如鬼片、凶杀片等,造成心理不安而影响入睡,也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有些事应在睡觉前想好或干脆留到明天去想。当然,你可以看一本平时觉得特别无聊,一看就瞌睡的书,或听一点儿轻柔的音乐。这样会有助于睡眠。音乐通过听觉可怡神,可解除头痛脑闷,轻压眼球可使梦中产生五彩缤纷的梦境。这样,就可以使不良情绪和意识在梦幻世界中得到解脱。
4.顺其自然,放松思想情绪
有的人从上床之前就开始烦恼“今天晚上能睡着吗?”“万一睡不着怎么办?”等问题,这正是引起失眠的恶性循环的开始,结果越着急越睡不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上。停止一些争取睡眠的努力,如“数数、想象气功”等方法。失眠的原因就是想睡着觉。把睡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放松心情,不要过于在意,睡眠就会自己来找你了。
晚上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并尽量减少上厕所次数,最好的办法是闭上眼睛保持平卧的姿势,静静地躺着,这样可以达到与睡眠同样的效果。当你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时,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干脆起床离开房间做些轻松活动,如:看书、听音乐、静坐,等到累了再进房间。但如果你躺在床上无法控制脑中的思绪时,你也可以照以下这样做:
平躺,不垫枕头,将双手双脚打开呈大字形,手心朝上,眼睛闭起,下巴往内收,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开始用腹部呼吸,并将每次的吸气、吐气的时间一次一次拉长变慢,约五六个回合。
除了呼吸之外,一面想着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顺序从脚趾、脚板、脚踝、小腿渐渐往上,不漏掉身上任何一个部位,慢慢地在心中默念,请它不用力地放松,重重地掉在床上,渐渐地连腰部都可以平贴在床面上(需要多练习几次即可),渐渐地你会发现你已将心中的杂念都甩掉了。
1
5.失眠食物疗法
在日常的饮食中有几种食物是具有安神、镇静功效的,常吃可以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
莲藕茶: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地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玫瑰花茶:也具有很好的清香解郁作用。
龙眼+百合茶:龙眼肉加上百合,很适合中午过后饮用,有安神、镇定神经的作用。
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有助睡眠与安定神经的作用,如奇异果、豆浆、芝麻糊、玉米汤。每晚睡前若要喝牛奶来助眠,请搭配饼干、面包之类的甜点,因为虽然牛奶中的钙质可以安神助眠,但是因为牛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反有提神的作用,如能搭配一些高糖食物,则可以促使血管收缩素的分泌,较能产生睡意。
另外,中医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故睡觉前不要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多后胃肠运动会加强,以致影响睡眠;睡前避免喝太多的水,以免因尿频而影响睡眠;睡前不宜饮酒,虽然饮酒有暂时的催眠作用,但酒精的刺激会使人睡眠不实在,早醒。
(四)测试
失眠症的自我测评与分析
1.躺在床上我的脑子里全是白天见过的人和发生的事,难以入睡。
2.我睡觉之前非翻来覆去地折腾和操心睡不着不可。
3.一般情况下,我需要依靠闹钟才能起床。
4.我没有生理或心理疾病,也不上夜班,但晚上还是睡不好。
5.我经常感到头晕眼花。
6.我对自己的睡眠质量很不满意。
7.我经常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8.我感觉到,不管睡多长时间,总还是睡不够似的。
10.就算没有睡好,我第二天依然活跃,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11.我经常午夜之后才入睡,中午甚至更晚才醒来。
12.我长时期受到失眠的困扰。
13.我常常会对一些事情产生困惑而难以解脱。
14.晚上我很少做梦,也很少被惊醒。
15.我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晚上总是睡不着,脑子里都是白天的工作问题。
16.到了晚上,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强迫自己一定要睡个好觉。
17.换个地方我就难以入睡。
18.我经常白天感到昏昏欲睡,精力不集中,慵懒乏力,容易生气,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19.我睡眠时间很不规律,不能按时上床睡觉。
20.入睡后稍有动静我就能知道。
21.我整夜做梦,醒来时觉得很累。
22.一上夜班我就睡眠不好。
23.我必须使用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
24.我经常一夜连续做好几个梦,而且大多是恶梦。
25.每天晚上我一躺到床上就紧张,生怕早晨上班迟到,结果越紧张越害怕就越睡不着。
26.有点儿不顺心的事我就彻夜难眠。
27.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28.我经常唉声叹息:“唉!困死我啦。昨晚又没睡好觉!”
29.即使睡眠充足,无聊时我仍会引起睡意。
30.白天我总是昏昏欲睡或白天很容易入睡。
计分与结果:
第3、8、10、14、2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失眠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没有失眠症。你很少受到失眠问题的困扰,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良好。
6~10分:你可能会由于外在的原因受到了失眠的影响,但往往随着事情的解决和环境的改变,失眠也不冶而愈,所以不必担心。
11~20分:你有一些失眠的问题。当你遇到重大的压力、情绪上的激动,都可能会造成你当天晚上有失眠的困扰。除此之外,可能作息的不规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1~30分:你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夜夜难安正是你现在的写照,并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尽早治疗。
贪食:一直吃到呕吐才会停止
(一)问题描述
小美,26岁,教师,身高165厘米,体重100斤。最近3个月来不可控制地进食,每天在吃饱晚饭的情况下,将家中所有能吃的食物无法控制地吃完。但她又害怕过多的进食会导致肥胖,被人笑话,所以在进食后,又躲在无人处,如厕所,采用手指抠咽喉的方法,将刚进食的食物呕出来。刚呕出时觉得非常舒服愉快,但过后又非常后悔。长期以往,小美非常痛苦,情绪低落,没有精神,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贪食症也称暴食症,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的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合征。此症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包含两大主要特征,其一是不可抗拒地强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设法进行呕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用泻药。此类患者的体重常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女性较为常见。
事实上,大多数人偶尔都会放量大吃一顿,狂喝一回。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偶尔失去控制是没有关系的,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这样临时和偶尔的放纵并不说明有贪食症,因为贪食症需要经常和反复失去控制的暴饮暴食才成立。暴食跟一场摄食狂暴活动一样,你会失去控制,一直吃下去,直到胃疼起来,不得不停止为止。然后,你会呕吐,一切又重新开始。
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具体来说:
1.反复发作的暴食,饮食无法控制。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但是没有明显体重增加。
2.过分看重体重,对自己的体型和体重持久地过度担心。
3.常采取引吐、导泻、利尿、节食或运动的方法,消除暴食引发的发胖。
4.身体症状。如体重不稳、用餐后马上呕吐、皮肤变差、委靡不振、容易疲劳、眼睛充血、女性经期不规律等等。
5.情绪波动。如抑郁,自我形象低落,羞耻内疚,常感觉孤立无助。
6.贪食后的后悔与冲动。可以说,难以控制的暴吃冲动和进食后的焦虑不安并存。
贪食症是用来处理压力以及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而在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这种饥饿涉及心理需要,并非单靠食物便能解饿。病患者只觉饥饿难耐,但疯狂进食后,又会马上以抠喉、服泻药等方法拼命把食物呕泻出来,用尽各种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但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压力的功能,反而使“吃”变成了处理焦虑不安、寂寞和生气的不当方式。由于很多贪食症患者暗地暴饮暴食然后排泄并且能够保持正常或超正常体重,所以他们可以隐藏问题许多年。
贪食症的罹患因素与厌食症类似,皆因各种问题所导致,不同的是,暴食症的发病因素较为严重与复杂,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患者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此症患者有要求完美、忧郁、焦虑、强迫人格等倾向。个性上厌食症者偏内向、敏感;贪食症者则较外向、易怒。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做事一丝不苟的比较容易产生摄食障碍。拒食症患者通常往往认为能够自己控制饮食的行为非常完美,可是患有贪食症的人却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悲哀。所以一旦患有贪食症,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我厌恶感,会认为自己很差劲,甚至丧失生存的力量。
大多数贪食症患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害怕变胖,觉得自己比实际体重要重。与厌食症患者相比,他们控制体重的努力是混乱的:克制的饮食行为常常被反复的、持续时间较短的不可控进食破坏;随后又会出现挽救其后果的行为。暴食中消耗的食物量是巨大的,他们吃东西并非为了寻求快乐,相反,他们吃东西都是秘密的、快速的和囫囵吞枣式的。这些行为之前通常会出现身体或心理紧张,进食只是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在暴食时,个体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吃完以后,负罪感、自责和抑郁便随之而来。不久,又会找到呕吐或泻药作为对暴食行为的补偿和惩罚。暴食行为和“抗暴食”的循环就这样完全控制了生活。
(三)解决之道
1.找到暴食的内在原因
改变对体型和体重的过分关注以及其他方面的认知歪曲。重新树立信心,改变我们错误的想法。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由于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一般来说都表现为有较为明显的自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系。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应该注意放松自己,相信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开心的时候学会倾诉。
2.调整饮食习惯,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
控制进食行为,改变对饮食的态度。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什么东西,做到一日三餐、营养均衡,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者是高脂高糖的食物。养成三次正餐定时定量之习惯,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避免患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用有规律的饮食行为代替暴食。
3.行为疗法
旨在使患者吃以前回避的食物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建立一个食物等级来实现这个目标,最初是患者比较能够接受的,最终的则是此前会引起患者高度焦虑和暴食、导泻行为愿望的食物。
4.适当转移注意力
暴食通常是由触发因素引起的。这样的触发因素有可能是情境式的,比如晚上一个人呆在厨房里,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或者经过快餐店。也有可能是情绪式的,比如觉得孤独、嫌恶自己或者无聊的时候。要学会其他一些处理紧张和痛苦情绪的办法,可以用其他行为来替代暴食,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出去散散步、听听放松情绪的音乐,这样也可以打破暴食循环。
(四)测试
贪食症的自我测评与分析
暴食症的字面原意,是指“公牛的饥饿”,事实上直至最近30年,医学界才把暴食症界定为进食障碍的一种。如果吃已经不是一种生理需要而纯粹成为一种强迫性的心理需求时,离暴食症只怕就不远了。
1.我一旦开始吃东西,就没有办法停止下来了。
2.我希望自己看起来苗条一点、好看一些。
3.工作繁忙时,我不时地想吃东西,并总问自己:是不是该吃饭了,晚餐吃些什么?
4.吃东西时我总是不能细嚼慢咽。
5.我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极少吃太多或太少。
6.暴食发作时,我食欲大增,吃得又多又快,甚至一次吃进常人食量的数倍,直到难以忍受为止。
7.我会一直吃到感觉撑得难受为止。
8.我肯定比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和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所消耗的食物量大得多。
9.我除了一日三餐外,偶尔也吃些零食。
10.我没有出现过一次吃太多的情况。
11.为了防止发胖,我会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让自己呕吐、使用泻药或者过量运动。
12.我觉得我是为了食物而活着的。
13.我对自己的感觉受到体形和体重的过多影响。
14.我对吃东西并没有强烈的过分的意愿。
15.深夜或独处时我有暴食的行为,一吃就后悔,又会想办法吐掉。
16.我常独自进食,因为觉得自己吃这么多东西很不好意思。
17.我只有吃东西的时候会感觉不心慌。
18.我感觉不能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吃什么、吃多少。
19.虽然不饿,我仍吃过多的食物。
20.我一面节食,一面又贪食。这令我十分苦恼。
21.我经常感到非常饥饿。
22.我总是在想明天不再吃了,但是没有用,我做不到。
23.我无数次地想:从明天开始,我要控制饮食,再不能乱来了。
24.害怕惊人食量会惹起尴尬,因此我常躲起来独自进食。
25.吃东西对我来说,只是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6.我并没有感觉到饿,但是一回到家就只想吃东西,这种想法一直在我的脑中盘旋。
27.暴吃后我会感到羞耻、抑郁和内疚不安。
28.我碰到喜欢的食物偶尔也会多吃一点儿,但决不会失去控制。
29.我最近总是想吃,而且是不饿就想吃,吃饱了还是想吃。
30.我想获得别人的赞赏,希望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计分与结果:
第5、10、14、25、28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贪食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没有贪食或暴食症状。你饮食比较合理,有规律,也没有因减肥而出现扭曲看法,尽管放心。
6~10分:你存在一些贪食的危险,可能你对自己的体形并不十分满意,曾有过节食减肥的经历,但因意志力不强而放弃,从而转向了暴饮暴食的极端。
11~20分:你的贪食症状十分明显,应引起足够注意。每当心情不好时,就会借由大量饮食来改善及降低自己的压力,虽然知道这样的吃法实在太夸张,但是不吃的话心情更难受,所以每次都不由自主地拼命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
21~30分:你需要高度警惕自己的贪食症。在你身上因贪食而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从而使你变得焦虑不安,建议你立即进行治疗。
厌食:每次吃东西我都很痛苦
(一)问题描述
晓青今年19岁,1.61米的身高体重不到35公斤,只剩下皮包骨,可她还是认为自己太胖了。
原来,晓青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符合某些时尚杂志上提供的“优美标准”,开始瞒着父母买减肥药吃,偷偷吃了一个月后,为了不让体重反弹,从此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她规定自己每天早上只吃一个苹果、中午吃一两左右的米饭、晚上只吃水果和青菜。父母担心她营养不够,每天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她,但她总以会长胖为由,尽量少吃或不吃。
偶尔,她忍不住的时候,也会买来大量的零食狂吃,但一吃完她又害怕长胖,又想尽办法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此反复,发展到最后,她一见到食物就想吐。慢慢地,她开始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脸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学习优秀的她成绩一落千丈。
(二)问题分析
厌食症,是指一个人怕胖而少量或不愿进食,常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即使体重已减轻至标准体重的85%以下,仍主观地担心体重增加,且无视身体已出现部分不适症状,甚至会有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停经。此症患者的年龄通常在13~20岁,女生比男生多十倍以上,并且发达国家或中上层阶级的家庭子女罹患的人数相对较多。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碰到不如意的事或跟别人吵完架后,心情变得非常恶劣,这时你可能不太想吃饭或根本没有食欲。如果食不下咽的情况只是短暂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果你为了“瘦”而有意长期不吃或少吃,精神严重不良,这个时候就要多注意自己的心理状况,看看是否达到了厌食症的程度。
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最初患者有意限制进食。逐渐发展为不吃或采取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或采用进食后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具体来说:
1.有意控制进食量,不吃或少吃,或通过采取过度运动、诱吐、导泻、服用药物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2.对体重增加过分担心,即使体重已低于标准体重仍担心不已,常处于担心发胖的恐惧和烦恼中。
3.体重明显下降。因极担心肥胖,结果体重远远低于应有水平。
4.认识出现扭曲。尽管已经明显体重不够,但仍然觉得肥胖。自我价值观几乎完全取决于体重或者体形。
5.体重下降导致了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严重时,出现一些身体症状。如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则性功能低下等。
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比,厌食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和高学历人群中最常见。他们对体型和体重持有歪曲的看法和态度。苗条和减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而个体的努力就是为了避免体重增加和变胖。对另一些人而言,对体重的过分关注和控制反映了他们缺乏自信以及力图控制生活某一方面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再瘦一点儿会让自己感觉更好——这使得他们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减肥也就一直这么持续下去。
厌食症一般是从“正常的”节食开始的,但慢慢就发展成了十分挑剔和严格的热量限制和剧烈漫长的生理活动。食物限制和身体锻炼形成了强迫性。开始的时候是不敢吃,到疾病后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对食物有强烈的欲望,这样的节食坚持不了几天就会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大吃一顿。为了不导致发胖,就采用吃泻药或自我引吐的方法,使吃下去的食物迅速排出体外,然后再继续开始节食,控制不住了再暴吃一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了贪食症的症状。到了后来,为了控制自己的食欲,干脆自行服用食物抑制药,但这些药却使人情绪低落,反应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没有食欲,又开始厌食。也因此,厌食症俗称“减肥综合征”。
虽然厌食症患者回避吃东西,但他们对食物还是很关注的。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思考食物,并为他们自己或他人烹调,或看着别人把食物吃掉。他们承认自己会梦到食物,有饥饿的疼痛感,也保持着一定的食欲。大多数的厌食症患者存在歪曲的身体意象,他们过分高估了自己的体重,对自己的体型很不满意。轻度抑郁、强迫症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厌食症患者中。
除了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外,个体的易感素质是厌食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三)解决之道
1.找到厌食的根源
意识到自己关于瘦的看法是扭曲的,或者承认这些看法有一些夸张,就会有助于个体增强进食意愿。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消极认知以及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情绪,来发展个体的自主性,从而相信体重的重要性,以及食物缺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清楚体重减轻与厌食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及时补充营养
厌食症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因为由于长期进食不良而出现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衡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患者的特点是坚决拒绝热量,也很害怕热量。最开始,要重新伺喂流汁营养液。
3.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对体形和体重保持健康的、现实的态度。纠正饮食习惯,并形成健康进食的计划。最关键的一个时候是从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的转变期。
4.认知疗法
要找出关于食物和体形的扭曲想法并向其提出挑战。当你确信吃几块饼干都会使身体增加半斤体重时,需要有人告诉你如何看待这样武断的结论,并以现实一些的办法来对待这些错误看法。同样,你必须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客观地评估自己体重和体形的能力。正如同色盲者不能够相信自己搭配衣服的能力一样,你也必须学会思量你对体重的估计是否错误。
5.心理调节
其目的是帮助建立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恢复健康的体形。包括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四)测试
你有厌食症吗?
1.你对身材和体重过分重视,已成为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对肥胖极端恐惧,有很强的欲望想要减轻体重。减肥成为一种习惯,就算体重已是过轻,但仍然把减肥挂在口边。
2.吃得很少或只喝饮料,接着强迫自己拒绝进食、过度剧烈运动、服用泻药及利尿剂、自我催吐等。
3.短期间内体重急遽减轻,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85%以下。
4.通常仍维持正常的作息活动,并且否认饥饿及疲倦虚弱。
5.有时亦出现贪食症的恶性循环,即间或在短期内吃下大量食物,然后用种种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体外。
6.长期下来造成肠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无法进食。
7.低血压、心跳减慢、掉发、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脸色苍白或腊黄、畏寒、体质极差。
8.出现月经失调或暂停。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你可能患上了厌食症或具有厌食症倾向了。
你有减肥强迫症吗?
我们都知道应该接受自己的身材,可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你很容易就患上了减肥强迫症——减肥强迫症虽然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但是它会让你无法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并把你折磨得饮食失调、痛苦不堪。
1.半夜醒过来,你信步到厨房,打开冰箱门,这时你脑子里的念头是:
A.冰箱里有牛奶吗
B.晚餐吃的是面条,还是排骨,或者沙拉
C.吃剩的蛋糕太诱人了,我最好在上班前吃掉它
2.最近一次量体重,发现自己又胖了两公斤,你会:
A.试着24小时只喝果汁
B.继续以前的食谱,只是少吃些
C.很失望,为感觉好些,吃些巧克力
3.工作繁忙时,你会:
A.不时地想吃东西,并总是问自己:是不是该吃饭了,晚餐吃些什么
B.你忘记进食而消瘦
C.尽量坚持有规律的进食
4.工作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会:
A.浸浴以放松自己
B.与朋友一起去喜爱的餐厅会感觉好一些
C.去健身房锻炼
5.在超市里阅读包装上的营养介绍时,你关注的是:
A.卡路里含量
B.脂肪含量
C.营养价值
6.经期综合征时,你会吃两汤匙冰淇淋,然后:
A.把剩下的都吃完
B.当天不再吃甜食
C.放回冰箱
7.为了祝贺你最近的提升,你的朋友请你吃西餐,你会:
A.不点面包,点一些价格比平常贵的菜
B.不管任何禁忌,尽情狂欢
C.吃鱼或者意大利通心粉,拒绝甜点
8.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经常:
A.还没有到吃饭时间,你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了
B.不怎么想吃东西,除非是你最喜欢的食物
C.需要经常被鼓励吃完所有的东西
9.在下面的问题中,请你用“是”“有时是”或“否”回答:
A.无时无刻不在节食
B.每次吃油炸食品和面食都会后悔
C.每小时总有几次想吃东西
D.只吃无脂肪的食品
E.吃东西时总是不能细嚼慢咽
F.愿意为家人、朋友的和睦关系而做任何事
G.每天测量体重
H.对体重无所谓
I.经常无精打采
K.脑子里总有适当的卡路里限度
10.在任何情况下,当你过分沉溺于食物中时,你会:
A.厌烦、愤怒、伤心或者压力很大
B.在家人、朋友的关爱中,开心得不考虑自己吃了些什么
C.吃过之后就后悔了
评析:
计算你的得分
ABC
1.120
2.122
3.201
4.102
5.201
6.201
7.120
8.210
9.视情况而定A(210)B(012)C(210)D(012)E(210)F(210)G(012)H(210)I(210)K(012)
10.210
你的总分:
0~12分,看来,你正是一位“减肥强迫症”患者。与那些吃零食让自己满意的人不同,这类型的女性总是否定自己的食欲,刻板地进食。她们总是担心自己吃得太多会发胖,每次进食之后,又总是后悔自己吃得太多。
通常这类型的女性偏爱运动,她们可能与家人或朋友之间有矛盾,或者感情生活遇到麻烦,或者工作不顺心等。这种情形下,她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放进嘴里的食物。为了减轻体重,她们甚至拒绝出席宴会。渐渐的,这会形成一种减肥强迫症。而她们的体重会突然地显著减少或增加。
13~26分,还好,你是一位理智的进食者。对你来说,食物只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与工作或交朋友一样,但这并不是说你没有享受进食的乐趣,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体形很自信,所以不必拒绝进食。当你坐下来进食的时候,哪怕是一顿快餐,你也会吃光盘子里所有的东西。
27分以上,你面临另一种危险——你是一位食物迷恋者。如果你新陈代谢很快,你仍然可以放开大吃而不用担心长胖,但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因为吃得太多而发胖。
嗜睡:真想睡得死过去
(一)问题描述
王女士原本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但去年年底,由于公司经营状况,没能续签劳动合同。突然失去工作的王女士每天呆在家里,有时一周都不出门,一向勤快的她也开始不爱打扫屋子,甚至从早睡到晚,并一改好客的个性拒绝朋友登门。
王女士生活作息大乱。没有食欲,或者老想大吃大喝;睡眠障碍,睡不着或睡得浅,或者每天疯狂嗜睡,除此之外,再无生趣。
(二)问题分析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而白天嗜睡也像饥饿、口渴一样,整日总是想睡觉,无论在开车、在吃饭、在讲电话或在会议中都可以睡着,这就提示我们睡眠不足或存在了嗜睡症状。嗜睡不同于全身疲倦、无精打采或缺乏动力,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在不适当的场合中睡着。不分时间、地点犯困,哈欠连天,侧身便睡。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发作年龄一般在15~25岁之间。除了爱睡觉的特点,猝倒是嗜睡最特异的症状,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可诱发猝倒,如打麻将和牌、游戏时,在特别兴奋的一瞬间,虽然意识清醒,但支配不了自己而突然瘫倒在地。
睡瘫也是嗜睡常见症状,在睡醒后或入睡时发生,当事人意识虽然清醒,但全身无力,动弹不了,不能说话,一般数秒种至数分钟后会恢复正常。
嗜睡症表现为似睡非睡,对弱刺激有反应,能叫醒并作简短应答,但不久又入睡;昏睡表现为对强刺激始有反应,但不能应答。具体来说:
1.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
2.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
3.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白天嗜睡和发作性睡病,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4.每天出现这种睡眠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或反复睡眠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工作或家庭生活。
虽然睡意浓浓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常见病,但关于嗜睡症目前尚未见器质性病因,一般认为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些是病人白天心情不愉快,或在不恰当的时间入睡造成夜间睡眠过度延长。有的是由于睡眠——觉醒的节律与本人所处环境要求不一致所造成。应注意的是这种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治疗首先要尽可能地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
造成嗜睡症的病因很多,如:由于睡眠不足症候群、发作性睡病、特发性中枢嗜睡症、反覆性嗜睡症等疾病引起。嗜睡症通常由狂暴情绪刺激而起,比如愤怒、绝望或者休克,或因为无法控制的大笑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嗜睡的主要原因还有:没有睡够,最常见于工作时间过长、睡眠时间过短者,目前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比较严重。周期性嗜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发病的几天内整天不分昼夜地睡。夜间睡眠差,或睡眠时间过短等等。
对无明显原因者,则不必忧虑,要对自己的生活重新进行调整,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并安排一些有兴趣的活动,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中午可小睡片刻,夜间则要保证睡眠质量,这样白天就会有充沛的精力。
(三)解决之道
1.正确看待嗜睡
不要把嗜睡的人看成是懒惰、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人,要让他们感觉到别人对他们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对缓解嗜睡有好处。
2.积极的生活态度
每天给自己制定好生活学习计划并努力完成,慢慢会调整过来。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兴奋。其次,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唱歌等,主动与别人进行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3.肥胖是产生嗜睡的重要原因
如果患者的体重超标,就要从健康减肥和控制体重入手。临床研究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嗜睡患者在成功减肥之后都减轻甚至彻底消除了这种症状。
4.顺其自然
嗜睡患者如果白天实在无法抑制自己想睡觉的欲望,可以顺其自然,在白天有规律地安排时间小睡一段或几段。只要形成规律,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要把嗜睡当成病来看。
(四)测试
你有嗜睡症吗?
1.早上起床我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彻底醒过来。
2.我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3.我自己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常常一不小心就歪到椅子下面。
4.我的过度贪睡状态一直持续到白天很长时间,因而不停地打瞌睡。
5.我常常感觉有莫名的昏昏欲睡的念头袭来,总想打盹。
6.我晚上睡觉时间太长,但白天仍然感到想睡觉。
7.我早上很容易就能按时起床。
8.只要待在温暖的室内时,我便会不自觉地打起呵欠來。
9.我决不会出现睡得醒不来的情况。
10.参加无聊的会议或演讲时,我会有昏昏欲睡的情景发生。
11.我常常因为嗜睡而耽误工作。
12.跟朋友坐着交谈,我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想睡觉。
13.只要一没喝含酒精类的饮料,吃饱饭后,就会开始想要睡觉。
14.看电视或阅读的時候,会有想小睡的念头。
15.早上很难顺利起床,总会懒床好一阵子。
16.我坐车连续超过一个小时,就会自动睡着。
17.白天我无精打采,什么事也很难完成。
18.下午躺坐在沙发上时,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睡着。
19.我觉得自己精力特别充沛,好像睡一点点觉就可以让我精神焕发的感觉。
20.我在开车时经常打瞌睡。
21.周末或放假时我会大睡特睡,甚至曾有连睡24小时的纪录。
22.一般来说,我的睡眠很有规律。
23.我经常处在昏昏然的状态。
24.在工作或学习中我难以集中精力和富于效率。
25.在我的睡眠中有过全身麻痹或近于瘫痪的感觉。
26.无论我如何努力保持清醒,在白天总是不能阻止困意袭来。
27.在刚睡着时就会做梦,哪怕小睡、打盹都会做梦。
28.在公共交际场合如电影院或聚会时我也会睡觉。
29.因为想睡觉以致给工作带来麻烦。
30.即使在醒着的时候,我也有置身梦境的感觉。
计分与结果:
第2、7、9、19、22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得分越高,你的嗜睡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没有出现嗜睡症。你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和有质量的睡眠,没有出现过睡眠时间过长的纪录,另外,偶尔的小睡绝属正常。
6~10分:你隐含了一些嗜睡的倾向,或许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你经常感到睡意朦胧,常控制不住。
11~20分:你有一定的嗜睡表现。除控制不住地犯困外,在紧急情况下还会全身无力,越着急越没劲,头脑清楚却难以自控,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21~30分:你有严重的嗜睡症。并影响到了你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在发病的几天内整天不分昼夜地睡,应该立即得到治疗。
(https://www.biquya.cc/id91511/5208244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