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感知篇 第七章 学习与记忆--记忆与遗忘的冤家路窄

感知篇  第七章  学习与记忆--记忆与遗忘的冤家路窄      
              人活在世,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记忆;没了记忆,就和没了大脑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记忆,是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可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记忆呢?

你了解多少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呢?”

恐怕能说得像那么回事的人还真不多。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

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

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精神病患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什么是学习?

--见闻模仿、温习练习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而导致行为和意识、潜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意思是说学了之后要及时经常地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按照孔子的看法,学是指闻、见与模仿,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指接受感官信息与书本知识等等。

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指温习、实习、练习。

“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

实质上,学习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什么是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狗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乳等等。

再比如,吃梅子就让人直流口水,这些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须学习就会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狗进食自然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铃声是无关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都先听铃声,这样多次结合后,当铃声响时,狗就会有唾液分泌。

这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作为信号刺激或者说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这就是巴甫洛夫给狗做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

      

              可见,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这个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是不是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你为了让他停止哭闹,就给他买吃的买玩的?

孩子们实在是在学习这样的过程中运用了哭闹来要挟你,实在是你自己惯坏了他。

      

              恐惧是怎样学习到的?

--华生和小阿尔伯特      

              华生认为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

他试图在实验室里证明他的理论,他找来一个十一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Albert)作被试。

      

              第一个实验是想让阿尔伯特对大白鼠产生恐惧反应。

实验开始时,他发现孩子一听到大的声音和失去支持时,便产生恐惧反应;另外他发现孩子对十二英寸之内的东西很感兴趣,无论是什么,他都想法得到并摆弄它,这些反应同其它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

华生开始正式做实验,他先让阿尔伯特玩弄一只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兴,几周之内毫无惧怕的迹象。

后来当阿尔伯特伸手去摸那只大白鼠时,华生就用锤子猛敲一只钢棍(直径一英寸,长三英尺)发出很强的噪声,阿尔伯特产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觉。

以后华生便重复地这样做,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后跌倒,继而哭泣。

一周之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玩弄大白鼠,这时孩子对动物不怎么感兴趣,看来有点胆怯。

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阿尔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这种实验重复多次之后,他不但惧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曼谷的大象如此软弱      

              在泰国曼谷的街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象夫领着大象一路走,一面让大象将象鼻朝路人伸出去,偶尔来点屈膝或摇头摆脑的动作;助手们则在人群中向人们兜售香蕉或甘蔗来喂食大象。

旁观的人或出于好心或出于趣味而自掏腰包,因为泰国的古老传统中大象与风调雨顺是有联系的,甚至有的泰国人仍旧在大象肚子底下走三次来祈求好运。

午间气温热的时候,不适合上街工作,象夫和助手们就在空地上用野草搭起了防水布,用长长的链子拴着大象,以免它们在象夫等人打瞌睡时乱走。

实际上除非有人偷,大象一般都不愿意动弹。

因为这些大象从小就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在街上做行艺工作,从小就被链子拴得严严实实,逃到无次数也逃不掉后,就不再主动地逃脱了,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人或动物经历某种挫折的体验后,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就是习得性的无助感。

再比如,一个学生每次参加考试,每次都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心理常识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天生的,只是后天不好的经历而习得的。

我们可以重新改变认识,可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有什么规律?

--强化学习的效果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桑代克他曾用小鸡、猫等动物,设计一些迷宫和箱子,来研究动物的学习能力和逃脱行为。

例如,他将小鸡放入迷宫,里面有四条路,三条是死胡同,只有一条路通往有食物、有水和其他鸡的地方。

小鸡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慢慢学会了找到出口,他认为导致成功的行为带来的快乐让小鸡记住了这些行为,同时也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行为。

这就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强化定律。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伴随着喜欢的事情,就叫阳性强化。

比如,你的宠物狗如果在转圈后得到它想到的食物,那么它将学会转圈;如果你的孩子,自己洗好了袜子后得到你的赞许和表扬,那么他将学会继续这样的行为,所以,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讨厌的事件就解决了,就叫阴性强化。

比如,你不喜欢下雨,但是使用雨伞或雨衣,事情就解决了,那么你将继续带着伞。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伴随着讨厌的事情,就叫阳性惩罚。

比如,你吃面的时候太着急而烫了嘴,疼痛惩罚了你的着急,这样下次你可能就不可能再那么着急。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喜欢的事情就消失了,就叫阴性惩罚。

比如,当一个女孩打了自己的弟弟,父母亲就取消了给她的零花钱,运用负面的惩罚让她知道以后不再打弟弟了。

聪明的你,有没有记住以上的心理常识巧妙地运用强化法来改变生活中的行为呢?

      

              什么是记忆?

--从回忆和认知中搜寻信息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基本环节。

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和认知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识记通常是一个反复的感知的过程。

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

当然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正所谓“过目不忘”。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识记非常重要,因为要形成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

      

              识记过一个事物后,当那个事物不在你面前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这叫做记忆的表象。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比如,一说起大象,你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有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这就是直观性;你或许见过许多种大象,比如亚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的特点,可事后浮现在眼前的大象无非就是身体庞大、鼻子很长,这就是概括性。

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回忆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因而表象在记忆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回忆,就是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

而客观事物出现在眼前,人感到熟悉并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则叫做认知。

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回忆和认知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经过了识记。

      

              记忆都有哪些分类?

--感知、逻辑、情绪、运动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等,都是记忆的内容,并据此可将记忆分为感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四种类型。

      

              形象记忆。

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

      

              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

      

              情绪记忆。

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个综合的例子,到过天安门之后,想起宏伟门楼的形象,就是形象记忆;由天安门而想起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逻辑记忆;想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时的心潮澎湃、兴奋鼓舞,就是情绪记忆;想起升旗时自己笔直站立的动作,现在还能重复,那就是运动记忆了。

      

              什么是短时记忆?

--你记得住电话号码吗?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那么什么是短时记忆呢?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

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

比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记录下来,但过后要想用那个号码,则只能看记录了。

这个记录靠的就是短时记忆。

再比如,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一般只有7±2个单位。

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

利用组块法可以增强短时记忆。

例如,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个个的记很难短时记下来,而如果把它分为三个组块来记,就容易多了。

运用组块法,个人的知识经验很重要。

例如,心理学家曾经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却只有18%。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迅速记忆;如果随机摆放的一般散沙,大家都一样,大师和棋手的经验组块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什么是长时记忆?

--从似曾相识到我认识你      

              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

其实,长时记忆大部分来自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据此,你大概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你的记忆力了。

比如,来记“transportation”这个单词,如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费劲又容易出错,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分成“tran”、“sport”、“ation”三个部分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技巧。

你如果想长期的记住这个单词,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并且不断将它和其他词比较、联系,才能奏效。

      

              也许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大街看到一个朋友或同学或以前同事或过去一个熟人,但是你想不起来他或她叫什么,只觉得似曾相识,而且好面熟。

也许,擦肩而过之后,你才想起来,那个熟悉的人的名字。

也许,对方已经认出来你,叫你的名字,你也不好意思,你只能说:“哎呀,是你呀!”

却说不出人家的名字。

因为长时记忆,都在头脑里存储,但有时提取会受时间和各种原因的影响。

      

              怎样把知识系统化记得更牢?

--记忆的系统性      

              有这样一个人,他想要充实自己,想学习掌握整部百科全书。

于是他从头开始学,可是从“A”开始学到100多条的时候,就再也学不下去了。

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即使他继续这样学下去,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因为他违背了记忆的规律。

      

              记忆不一定是下工夫越大,效果越好,它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般来说,死记硬背的效果反而不好。

那么怎样记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最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

有了相互的关联和比较,知识才容易记忆。

而百科全书是一种辞书,它不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所以不好记。

甚至因为枯燥,会让人半途而废。

      

              有些人,知道得并不少,可是他们的全部知识在记忆里,只是一些死东西,当需要忆起某种东西时,却总是忘记。

有些人,知识虽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心应手,并且能够随时在记忆里再现所需要的东西。

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脑子里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后者却有。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从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地、泛泛地学习东西,而是在学习的时候同时建立起知识体系,在脑子里把知识和用这些知识的场合联系起来。

或者说,材料在识记过程中应当被不断地加以系统化。

在这之中,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苏沃洛夫建议道:“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什么是遗忘?

--记忆和遗忘的冤家路窄      

              记忆和遗忘既像是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

人从开始记忆的那一刻,遗忘也就开始了。

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一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最早的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在识记之后就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用无意义的音节做记忆实验材料,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第一个小时内遗忘很快,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除了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发现还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

所以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地恢复到原有水平。

如果不再使用也可能被认为是完全忘记,但事实上遗忘绝不是完全彻底的。

      

              除了时间因素以外,遗忘的进程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启示我们,如果想取得理想的记忆效果,便要不断地对记忆材料进行重复,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你的遗忘速度会快于你的记忆速度。

      

              人为什么会遗忘呢?

--大脑储存的信息丢失了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即消退和干扰。

消退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许多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自然消退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

那么干扰又是如何导致遗忘的呢?

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信息提取失败。

      

              什么是记忆障碍?

--事物映象被破坏了      

              所谓记忆障碍,是指人脑受到损伤或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不能正常反映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事物的异常心理现象,即由于记忆过程部分或完全受到破坏,使人不能把脑中反映过的客观事物的映像或经验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加以再现。

      

              记忆障碍主要有三种表现:      

              记忆增强。

指人在病态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强迫症、躁狂症和偏执性障碍等,对原来已经遗忘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记忆起来,甚至许多久远的事件细节。

      

              记忆减退。

指人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发病之前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记忆能力减退。

记忆减退可能是短时记忆减退,也可能是长时记忆减退。

一般是由短时记忆减退逐渐发展到长时记忆减退,直至产生遗忘症。

      

              歪曲记忆。

又可称为潜隐记忆,指把过去见过、听过、读过甚至梦中体验过的东西与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起来、相互颠倒,确认这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

      

              什么是遗忘症?

--导致的原因      

              遗忘症是记忆障碍的一种,通常表现为对过去的经验不能记忆,临床上,通常由心因性和器质性两种原因导致遗忘症。

      

              心因性遗忘症。

所谓心因性,是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遗忘症。

如长时间的焦虑、注意力涣散、内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记忆障碍。

情绪既能影响识记,又能干扰回忆过程。

心因性遗忘的典型表现是,同过去经历的某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或与强烈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的特定记忆丧失,即遗忘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

心因性遗忘症具有暂时性,较易治疗。

      

              器质性遗忘症。

器质性遗忘症是指由器质性脑病引起的遗忘,最初往往表现为最近事件的遗忘。

遗忘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外伤程度直接相关。

通常分为逆行性遗忘症和顺行性遗忘症两种:逆行性遗忘症是指颅脑外伤后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一段时间经历;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器质性脑病患者对发病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常见于高热谵妄、癫痫性朦胧、醉酒、脑外伤、脑炎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记忆牢靠吗?

--记忆的歪曲现象      

              在电影《阳光烂灿的日子》里,主人公在回忆青春少年时与女主人公的相见相识的故事。

记忆里的事情都是很美好,但对于一些细节,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自己的想象和英雄主义情结。

比方说,最后他自己都不记清到底有没有在酒桌上为了女主人公打了人。

通常记忆也会发生下列现象。

      

              错构。

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

错构在正常人有时也会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虚构。

用以想象的、没有真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缺陷。

谈论这些“经历”时仿佛确有其事。

但严重的虚构是器质性脑病的特征之一,与病理性谎言不同,后者并无记忆缺陷,而是由于他们富于幻想,喜欢虚假经历以博得别人的注目和同情。

      

              柯萨可夫综合症。

又名遗忘-虚构综合症,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

此类患者往往有兴奋情绪,否认患病。

柯萨可夫综合症常表明下丘脑尤其是乳头体附近有病变存在,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等病变。

      

              旧事如新感和似曾相识感。

有旧事如新感的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似曾相识感,指病人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

由此体验的多是神经症和癫痫患者,正常人亦可出现这两种体验。

      

              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吗?

--谁都免不了压力      

              为什么说不良心理状态有损记忆呢?

下面以压力和紧张为例做出解释:      

              压力感削弱记忆力。

研究发现,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激素可以使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难以提取,极大地损害记忆力。

人处在有压力的场合时,如考场、就业面试、作证人等等,记忆力会削弱。

瑞士研究人员以36名记忆能力相当的健康成人为实验对象,给他们服用可的松或安慰剂。

可的松能够提高一种压力下才产生的荷尔蒙的水平,服用一小时后,人就相当于承受了严重的身心理压力。

此时,要求他们记住60个德语名词,每个词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4秒钟,然后,要他们凭记忆写出尽可能多的名词。

结果,吃安慰剂的人记住的名词明显多于吃可的松而产生了压力感的人。

      

              紧张心理损害记忆。

据研究,人由畏惧等情绪产生紧张心理,可以释放出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能够损害长时记忆中搜寻信息的能力。

皮质醇激素是造成记忆暂时丧失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给一些人服用皮质醇,他们当时并没什么感觉,也没紧张的迹象;但是大约一到四小时后,就很难回想起事情,可见他们的记忆受到了损害。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考试中大脑可能会一片空白。

人们在考试前已经掌握了素材,但是紧张情绪来临时,激素开始大量释放,导致什么都想不起来;待离开考场不再紧张的时候,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便会后悔莫及:“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附:记忆测验      

              记忆测验      

              测验一:综合测验      

              回答下面的要求或问题,记录答案,算出总分。

      

              1、记住以下的单词:橘子,电话,灯。

      

              2、记住这一个名字和地址:玛莉史密斯,纽约雅典区百老汇路650号。

      

              3、过去的五位美国总统是谁?

      

              4、你所在的城市最近的三位县市长是谁?

      

              5、你最近看过的两部电影的名称是什么?

      

              6、你最近吃过的两家餐馆的名称是什么?

      

              7、当回忆几周前所发生的事情时,你是否觉得比以前更加困难?

      

              8、你是否觉得自己记忆账单的能力有所下降?

      

              9、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心算能力有所下降?

      

              10、你是否越来越容易忘记付账?

      

              11、你是否越来越难以记住人们的名字?

      

              12、你是否越来越难以记住人们的面容?

      

              13、你是否发现想要找到用来表达自己合适的词语越来越难?

      

              14、你是否越来越难以记住如何操作简单的工具,如遥控器、手机等?

      

              15、你的记忆是否会妨碍你在以下场合的正常能力:在工作中、在家中、在社交场合中?

      

              16、你能记起刚才给你的三个单词吗?

      

              17、你能记起刚才给你的名字和住址吗?

      

              评分标准:      

              问题3到6:答对一个给1分,共12分;      

              问题7到15:答案为“否”得1分,共11分;      

              问题16到17:答对一个给1分,共5分。

      

              得分评价:      

              如果得分在24~28分之间,说明你的记忆力超出常人;      

              如果得分在18~23分之间,说明你可能需要努力提高记忆力;      

              如果得分在0~17分之间,那么你可能有必要去咨询医生了。

      

              测验二:对数字的记忆      

              日常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电话号码、邮政编码、门牌号、房间号等等都是数字,时刻考验着我们对数字的记忆力。

那么,你的数字记忆力究竟怎么样呢?

下面这个测验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要求:记忆下面20个数字,时间为40秒,然后立即进行默写。

      

              1.24,2.78,3.36,4.5,5.58,6.27,7.30,8.15,9.43,10.56,11.61,12.73,13.33,14.96,15.81,16.44,17.92,18.7,19.12,20.83      

              数字记忆效率公式(%)=默写正确的数字数/20×100。

      

              测验三:对无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      

              比如各种术语、指示、命令,各种家用物品的特点等,即可算作无直接逻辑联系的材料。

      

              请记住下列10个词,时间为20秒,之后进行默写。

在默写时连同顺序号一起正确默写出来,才算答案正确。

      

              (1)粘土  (2)黄河  (3)神经元  (4)考试  (5)弱  (6)油  (7)衣服  (8)剪刀  (9)经济学(10)纹身      

              无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效率(%)=默写正确的词数/20×100。

      

              测验四:对有逻辑联系的材料的记忆      

              下列短文有六个要点,并进行了编号。

请在阅读60秒后依次默写要点。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这一概念是由班度拉于1977年提出的,并进行了经典的恐蛇症患者实验,旨在解释由不同治疗方法所导致的行为改变。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完成对付未来情况需要的行为构成的自我判断有关。

概括起来,自我效能有个体化、情境化、结果化和多纬度四个特点(2)。

其中操作完成是最有力的影响因素(3)。

这是因为它基于主体的经验。

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复的失败降低自我效能,特别是失败出现在事件的出现和初期(4)。

通过重复成功形成自我效能之后,偶尔的失败带来的负影响就会减轻。

坚强的努力最终战胜了偶尔的失败,个体可以从中体会到,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反而会增加自我激励的坚持性。

因此,失败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失败发生的时间和总的经验方式(5)。

近二十年来,欧美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

为了推进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操作完成对自我效能影响。

我们假设:成功的操作完成提高自我效能,重复的失败降低自我效能(6)。

并进行了这个实验进行验证。

      

              有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效率(%)=默写正确的要点数/全部要点数×100。

      

              通过上面对数字、无逻辑联系材料、有逻辑联系材料的记忆效率测验结果,你大概已经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记忆能力了吧?

若想知道综合情况,可以计算三者的平均记忆效率。

      

              测验五:短时记忆力测验      

              下面列出3行数字,两个数字称为一组,每行12组。

你任选一行,在60秒内读完,即平均每5秒钟读一组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数字顺序可以颠倒。

      

              364573298728436275599367      

              734964834127622938937497      

              572932479486146775284935      

              解析:      

              上文已经提及,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X2个单位,因此,如果能将一行中的12组数字全部默写正确,说明你的短时记忆力超常;      

              如果能默写出5~9组数字,你的短时记忆力优良;      

              如果只能默写出4~7组数字,你的短时记忆力一般;      

              如果连4组数字都没有记下来,你的记忆力就比较差了,建议找一下原因并有意识提高一下。

(https://www.biquya.cc/id90929/521696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