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少源升官。
宁家两兄弟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
原先杨翰在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都集聚在他的身上。
加上他找过宁林的麻烦,宁桃和宁林身边除了马富贵这几个好朋友之外,倒是极少有人与他们攀关系。
尤其是家里有背景的学生们,更没把他们当回事。
如今,宁少源一跃成为一府之长,原先没什么来往的,甚至在路上都没打过着呼的同学,一个个都凑了过来。
有的官位和宁少源差不多,还有几个是东临府下属州县的子弟。
林林总总,大牛一下子记了两三页的名单。
宁桃看得就有些头大,问宁林道:“你都记住了吗?对得上号吗?”
宁林道:“差不多。”
他记忆力其实在宁家几个孩子里是最好的。
虽然不及马富贵的过目不忘,但是比起宁桃和宁棋,还是更胜一筹。
再加上他小时候被霸凌过。
特别的会察言观色,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征,他只要多看两眼,差不多就能对上了。
宁桃一边做笔记,一边道:“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记不住他们的脸。”
一个个笑容特别标准,特别模式化。
充满了职业假笑的赶脚。
其实他背书的时候也不算太慢,可偏偏在人脸方面,却有点迷盲。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脸盲症?
宁林道:“没事,下次多遇上几次,你就记住了。”
“他们有什么特征,我一会标在后头,你看上两遍,就差不多记住了。”
“这挺好!”
宁桃说完,继续低头抄书。
大牛在一旁帮忙磨墨,东桂颇为羡慕道:“大牛,你什么时候也教我读书识字吧。”
“好呀,明日就教你。”
宁桃发现,自打宁少源升了官。
他认识的人,从个位数,一下子增加到了三位数。
在他去藏书楼还书时,偶尔遇到师兄,还会告诉他,看什么书比较有用,什么书只需要看一部分就好。
宁桃都一一记在心里。
不过很不巧,他依旧记不住师兄们的脸。
倒是把书名和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在宁林参加了七次考试之后,宁桃总算是记住了经常与他打着呼的师兄们的脸。
也就在这时,临近过年,经过三个来月的检测,先生根据成绩,与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谈话。
家里离得远得同学,已经陆陆续续背着包回乡过年去了。
赵子行同学也提前离开了。
先生给宁林的建议时,可以去试试。
过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几次考试的题目,除了书院自己出的之外,还有两次是根据各地这几年来的考题,综合出来的。
这段时间,先生还陆陆续续给无边无际讲了历年来考题的重要点知识,像极了五三、黄岗,名师之类的。
宁林除了第一次成绩不理想之外,剩下的几次,均保持在八十分左右。
也就说,他想要名次好看怕是有些困难,然而,要中倒是不难。
宁林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他想要搞个大的,而不是说挂末尾这种感觉。
虽然年纪小中了秀才说出去确实好听,然而,若是吊末尾,他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
宁桃明白他的想法。
宁林的成绩这么稳定,只能说明一点。
他所学的知识,也相对稳定,不能提高成绩的可能,宁桃感觉有可能与他的年纪和经历有关,或者说自身的性格有关。
宁桃这三个月,每隔两天都要交一篇文章。
先生从最初的五百字,增加到中期的一千字。
又从一千字,精减到五百字,有时候一篇文章中,能提到两三个典故,而有的文章只需要一个。
不过宁桃的文章,结合实际方面比同班同学都要强。
先生不止一次在课堂上把他的文章当成范例在讲,而宁林的文章,却恰恰与他相反,典故什么的,都用得杠杠的,文笔也挺华丽,用词更不用说了。
花团锦簇之间,却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回到家,宁林把自己的想法和宁少源提了一下。
宁少源也翻了翻他的答卷。
需要写见解与论点的地方,他的确是挺不足的。
引经据典方面,倒是没什么问题。
文词之间可见功底。
看完老大的,他又翻了翻老二的,好么,老二的风格与老大完全不同。
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但是每一句话都能提到点子上,唯一的不足就是词语相当匮乏。
跟他的性格一样,略显急躁。
“你们俩要是综合一下就好了。”
老大的遗词用句分老二一些,老二的想法与点子匀给老大一些,应该就完美了。
可惜,这两人怕是谁也学不来谁。
“去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告诉你,凡是能中秀才的,都已经算是佼佼者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死磕在童生这一份上呢,而有的人,连童生都考不上,你若是明年能考上秀才,不论名次,以你的年纪,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如果,是垫底,您也不会觉得是我的错?”
“这等事情,有何对错?”
杨柳县总人口也就七八万,算是周边的大县了,不过每年参加县试的人数却不是最多的。
再加上两代帝王对于科举的改革。
已经不是起初那种只看文章的好坏而定夺的时候了。
据小道消息,从这一次县试开始,会逐步改革,朝廷想要的人才,再也不是那种单一的只会背书和写诗的了。
更多的是你的综合实力,所以宁林这种,除了文章分数可能会低一些,但是旁的分数却能提上去,综合起来成绩也是不错的。
被宁少源一鼓舞,宁林倒是下定了决定,明年去考。
宁少源的意思,过了正月初五两人就动身,到时候拿着举荐信,直接去报名,住处方面,宁少海上次回去,已经与王大老爷说好了。
就住在王家在县城的宅子里,刚好与王家的二个孩子一起读书。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先生那里得不到答案,就找彭教谕,至于宁桃他也会写信让董教谕帮忙找个私塾,或者去县学蹭段时间的课。
出了书房,天空又飘起了雪花。
宁桃瞧见翠珠和柱子在二门外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而后喜滋滋的抱着一个大纸袋子往回跑……
宁桃戳了一下旁边的宁林,“闻到没有,糖炒栗子的味道。”
大冷的天,热呼的栗子香味一时散不了,宁林点头。
宁桃朝他眨了眨眼睛,“借我点银子,我去买两包……”
宁林:“……”
自打跟宁桃和好之后,他的小金库就日渐消瘦。
宁桃磨着宁林给他买了一些好吃的。
两人喜滋滋地边走边往回走,刚巧碰到刘家三兄弟来送年礼。
刘三看到宁桃顺手就从他怀里抢吃的。
看着他们家现在的宅子,一个劲夸道:“桃子,你们家现在这个宅子,比在新州的可气派多了。”
宁桃心想,这是知府住的地方,能跟知州住的比吗?
本朝等级不说多森严。
但是该有的规格,其实还是分得清的。
就好比,什么尺码的东西,知府能用,知州就不能用。
阳宅大概看不出,但是阴宅方面尤其明显。
好么,他现在已经变神叨了。
如今这宅子,据说是前任的前任曾经住过的。
那位大人清正廉明,在东临府做了几件大事,被调到了京都,可惜他太刚了,得罪了当时特别受宠的贵妃的哥哥,总之,被降级了。
至今还是个国子监祭酒。
不过,宁桃觉得,指不定人家更喜欢这样的悠闲生活呢?
说实在的,他就挺羡慕刘泊的。
有实力去当官,可我就不稀罕,怎么着都感觉是一种暗戳戳的炫耀。
刘家三兄弟此次来除了送年礼之外。
还给宁香带了好几本书。
刘二趁着大家都齐聚在王老太太那儿,这才把给宁香的东西拿了出来,笑道:“先前听桃子说,大姑娘平时就喜欢看些书解解闷,书院旁的不敢说,藏书倒是还有不少,大姑娘先瞧瞧,这几本可还行,有什么喜欢的可以写个单子,下次来给大姑娘送来。”
宁香接过书扫了两眼,连连道谢。
最上头是一本书页已经泛黄的棋谱,中间还有一本菜谱,一本专门做点心的小册子,几本书一瞧下来,基本上小姑娘喜欢的他都送来了。
宁桃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宁林又拉了他一下,小声道:“你确定爹相中的不是刘二?”
宁桃张了张嘴。
话实在说不出口,关键是刘大这个人,平时在他们面前,倒是挺能说得开得。
能言会道,特别会做人,可一见到宁香,那张脸跟猴屁股似的,就连舌头都大了,跟喝多了假酒没什么两样。
倒是宁棋凑过去把刘家送来的果子给拆了开来。
还真别说,全是书院自产的。
书院有一个地窑,据说里面四季都藏着冰,也不知道怎么设计的,里面的冰常年不化,夏天太热的时候,还会有人上山来买。
而书院也会将藏冰拿出来,给学生们做几顿冰镇果子、醋梅汤之类的。
宁桃去的时候,还吃过两顿,完美。
他们的果子,也是平时用来给学生加餐的。
一年四季倒是不担心孩子们营养不良,非常的不错。
王氏见宁棋手快把果子都给拆了,只好让人拿下去洗洗切了装盘里。
宁桃想起,王老太太有喝羊乳的习惯。
家里厨房便把剩下的羊乳做成了奶酪,其实这年头的奶酪和他上辈子的酸奶差不多,只是要更加稠一些。
宁桃便跟提着果子下去的嬷嬷说了一声。
再帮他拿一碗奶酪来。
嬷嬷道:“同在吃是不是太凉了些?”
“没事。”
酸奶他也不能加热了吃呀。
寒山书院位于东临府境内,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
刘家三兄弟除了来给他们送节礼之外,还要在城里买些东西回去。
所以要在宁家住两晚。
在老太太这儿用过了膳,宁桃和宁林便领着三人去了客房休息。
刘大这会倒是话多了,望着屋里古朴又讲究的陈设,微微有些感慨:“宁叔这正式公文该下来了吧!”
如今也只是代理。
就算是职位是确定了,可名头上并不怎么好听。
宁林道:“还不知道,现在也快封印了,今年又是各地官员进京述职的日子,父亲在东临府,也不知道能否留下来。”
这事宁桃也知道,这几日回来,他就发现自己屋里的东西并不多。
而他和宁林也凑合着一个院,共用一个客厅和书房。
院里连个小厨房都没有,平时用水还和在客厅里烧。
一问宁香才知道,宁少源这个职位只是暂代,所以,一家人搬进来之后,都不曾按自己的喜好来随便用。
就是想着,待正式公文下来,若是真留下来,那就再布置。
也可以请人来开个什么宴席之类的,认认门。
上次在新州,他们连乔迁之宴都未曾办过,不过说来也巧,在新州不过也才三四个月,这几个月里,要么太忙,要么局势不好。
如今贵妃一帮人倒了,无论是京里还是各处都空了许多位置出来。
宁少源这才有机会突然升了两级。
刘大若有所思,恰在这时,大牛欢天喜地跑了过来。
“大公子、二公子,好消息啊!”
大牛跑得脸颊红扑扑的,眼里却满是星星,欢喜道:“老爷的任命下来了,正式升为东临知府,圣上还赐了一身官服,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宁桃在心里卧槽了一句。
这任命状是属曹操的吧,这速度也太快了。
刘大微微一愣。
刘二拍手笑道:“这可真是太巧了,咱们今日也是赶巧了,晚上定向宁叔讨杯喜酒,沾沾喜气,哥你说是不是。”
刘大这才笑着点了点头,“怕是宁叔晚上也没时间与你喝酒了。”
正式成为知府,下属的官员多少都会过来道喜的。
刘二笑道:“无防,咱们还得在这里住几日呢,总有机会沾沾喜气。”
“唉,桃子,今日吃的酒听说是大姑娘亲手酿的?”
宁桃没想到,他话题跳得这么快。
点头道:“是姐姐酿的,不过我也帮忙了。”
桂花还是他帮忙摘的呢,从老家一路跋山涉水,带到了这儿,实数不容易。
宁林道:“二哥若是喜欢,我去问问姐姐还有没有,回去给你们带上两坛。”
“好!”刘二开心道:“那可真是沾了喜气了。”
宁桃:“……”
该不会被宁林说中了吧。
正如刘大所说,宁少源根本没时间与他们一起庆祝。
公文一下来,下属的官员,离得近的不出半个时辰就上门了。
离得远的,也在今日赶来了。
还有本省的其余几个知府,无论远近,都陆陆续续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送来了贺礼。
一些本地的乡绅富户,一时间书房那边被挤得满满当当,简直是门庭若市。
不过王氏这边倒是给自家小庆祝了一下。
想着过两日再挂上的红灯笼,倒是提前挂了起来。
刘二再次喝到了宁香酿的酒。
不过这次却是梅子酒,酸酸甜甜,连宁桃这几个毛头都每人给了一杯。
刘三道:“姐,这酒真好喝呀,能不能教教我,我们山上果子可多了,回去我也装几坛子。”
刘二附和道:“这主意好。”
刘大也跟着点头。
宁桃望着坐在他对面的三只神同步的兄弟,默默抽了抽嘴角。
你们家是不是很久没女孩儿了,跑他们家来抢姐姐了还是啥的。
宁家三兄弟一个都没开口。
倒是被他们把台词给抢完了。
宁香脸颊微微泛红,在灯光下特别的娇俏可爱,轻轻点头道:“我回头把方子抄一下,让二毛给你们送过去。”
刘大道了声谢。
倒是刘二道:“有方子,也不一定咱们能做好,不如咱们把果子送来,大姑娘帮忙做几坛吧!”
宁香:“……”
王氏在一旁笑哈哈的附和了几句。
再加上玫瑰酱鸭被端了上来,一股花香和烤肉的味道,刹时在厅里弥散。
刘二这才闭了嘴。
刘大道:“以前听说过这道菜,今日倒是头一次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看许多。”
刘二笑道:“怎么能是好看呢?明明就很好吃嘛。”
宁桃黑线,你话可真太多了呀。
这玫瑰酱,还是他上次在京里时祸祸王家的。
没想到离京,居然把这个也给带来了,这是要提示他那段不好的记忆还是啥的。
一顿饭吃完,宁桃感觉自己脸都要僵了。
也不知道,是喝了点酒的原因,还是今日气氛太好。
刘家老大和老二两人的话都特别多。
尤其是老二。
老大说一句,他就得扛一句。
这顿饭吃得又累脑子,又累舌头。
送走了刘家三兄弟,宁桃靠在老太太的榻边休息了会。
可能因为趁着王氏不注意的时候,又偷偷喝了两杯酒,现在脑袋有点沉。
懒得都不想动。
宁林比他还不如,靠在另一边,已经开始打起了小呼噜。
宁桃也昏昏欲睡时,听到后面陪着老太太解闷的王氏道:“娘,您说刘家是什么意思?”
先前刘泊和宁少源说好了。
宁香和刘大年纪差了两岁,双方八字也偷偷合一下,虽然不算上上婚,但也是中规中矩,没有谁连累谁一说。
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样的已经很不错了,两人以后和和乐乐,平平安安的。
王氏觉得,这样就足够了。
可现在王氏明显感觉,刘二舞得有点厉害,想要在宁香面前积极的表现自己。
王氏自己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后来还是成亲后宁少源教的,她一直便对书诗门第的刘家很有好感。
刘泊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是书院却风生水起的。
三个儿子也教育的好,和他们家一样,没有什么小妾、通房之类的乱七八糟。
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其实她蛮放心的。
谁知道,说好的是等明年刘大中了举人,就给宁香和刘大定亲的。
再过个两年,便可成亲了。
岂知,这两次上家里来,刘大倒是少言寡语,刘二一个劲的表现自己,这是刘家人想换个儿子还是啥的?
王氏叭啦叭啦一大堆。
老太太道:“你也瞧出来了?”
王氏一噎,“您是觉得,你闺女有多蠢?”
“也不是蠢,就是心眼实在,心里藏不住事。”
说实话,刘家这一行为,王氏看得有些迷,老太太看得也有些迷。
按理说,宁家底蕴确实比不上刘家。
可如今,宁少源也升官了,且年纪也还少,就算是将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能,升到三品也不是没希望。
刘家这么换儿子有意思吗?
宁桃听得一个激灵。
这特么还真被宁林说中了。
看不出来,宁林这小子,还有这方面的天分。
一看刘二就不对劲。
也不知道王氏和宁少源商量了没,宁桃发现,后面的两天,刘家三兄弟一起用膳的时候,宁香就极少出现了。
宁少源这边迎来送往,不知不觉就到了年三十。
宁家这一阵子收了不少的东西。
王氏带着宁香一起登记入账。
宁林则带着两个弟弟一起读书学习,翻过年宁林和宁桃两人背着包,坐上马车由柱子和宁少海一起送到了码头。
相比于第一次出门。
宁桃这次淡定多了,该吃吃,该喝喝。
有时间就背背书,没时间坐在船头,听人聊聊八卦,不知不觉,就到了家了。
相比于东桂和宁林,宁桃和大牛一下船,就开心地飞起。
看到王家人来接他们,宁桃背着包跑得比兔子都快。
王大接过他手里的包,笑道:“你怎么还是那么冒冒失失的。”
说着,示意王三带人去接宁林他们的东西。
“我这不是开心吗?表哥,家里可有什么好吃的,我天天在船上吃鱼,都快变成猫了。”
他感觉自己身上都一股鱼腥味。
上次坐船去京都,那是官船。
可这次却坐的商船,多少配置方面都比不上。
更别说吃喝了方面了,为了赶时间,中途停靠时间超级短,就跟火车进站似的,你不快点上,车就开走了。
船也在他们这边的码头停靠半个时辰。
能补给的东西其实特别有限。
王大把东西放上车,道:“有的,听说你们要回来,你大舅母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天天念叨着,让咱们来码头看看别错过了。”
宁桃嘿嘿笑道:“我就知道大舅母最会疼人了。”
说话间,宁林他们已经过来了。
这次回来差不多得住八九个月,所以东西拿的特别东西。
光是书就背了两大箱子。
也亏得宁桃临走前,突然想起,以前的拉杆箱,就找工匠在箱子下面装了四个轮子。
一路走来,虽然很重,不过在这种平地上,拉起来倒是很方便。
哗啦啦的声音响起,立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人还过来问他们的箱子是哪儿买的。
宁桃还没开口,大牛便得意道:“咱们公子自己想的,说是有个轮子比较省力,路不平的时候先提着,路好的时候就可以放下来推着走了。”
宁桃:“……”
这波广告打得好。
(https://www.biquya.cc/id89865/48469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