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2649章 夫子饮酒,斩尽桃花

李慢慢看着陷入沉思的夫子,脸上露出了几分好奇之色,温润的目光直盯着老师,询问道。

“夫子,可是要收赵先生为徒?让他做小十三!”

夫子闻言稍稍一愣,脸上闪过行心动之色,随后又连忙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

“算了,当年你小师叔我都没有护住,又何必再收一个和他相似的人为徒呢!”

夫子脸上满是复杂之色,明亮的眼眸闪过一丝黯淡,思索了一番后,又对李慢慢说道。

“不过,你可以将一些修行的知识传授给他,让他踏上修行之路,书院后山也可以对他敞开!”

夫子这种安排其实和收徒并无区别,夫子的弟子大部分都是李慢慢教授的,后山更是只对门下弟子开放。

“是,学生明白了!”

李慢慢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躬身行礼,应和道。

自此,赵无昊在书院住了下来,他本来就是参加书院考试的书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书院的教习,经历倒是奇特,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书院分为六科,按照君子六艺划分,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没有单独画科,但是书画不分家,赵无昊书法也是一绝,所以成为了书科教习,也在李慢慢的引荐下,认识了许多书院的教习,这些书院的教习,出身各有不同,不都是唐国人,有燕国人,大河国人,南晋人,但是他们都是书院的人,每一个都是最顶尖的人才,修为境界不弱,不少都是洞玄境界的大高手,甚至还存在知命境界的人间绝顶高手。

时间一晃而过,二十几天就过去了,书院到了开学的日子,因为书院开学第一天同时举进入院试,能够通过入院试的,便将成为长安书院光荣的一名学子,而没能通过入院试的备考生,他们看到过庄严的开学仪式,见到过书院的真实模样,想必这段回忆将成为今后生命中难忘的一段,有所安慰。

清晨五点钟,长安城就喧闹了起来,书院开学对整个大唐帝国,甚至是整个天下而言都是件大事。长安城的民众,更是早已翘首期盼多日,各式小贩都提前开始营业。

礼部有专门接送备考生的马车,当然如果是那不缺钱的考生,家庭富裕,也可以选择租马车单独前去,车行的马车对书院的考生都是十分上心,不敢怠慢,半夜就就会在巷口待命,生怕耽误了租马车考生考试。

在东城时还好,马车一入南城便变得寸步难行,此时正是黎明的黑暗时,宽敞的朱雀大街上显得有些阴暗,被数百辆马车塞的死死的,天空中飘着微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数不清有多少车轮在移动,有多少马蹄在恼火地踢着雨水。

礼部接送备考生的马车当先放行,拿着入院试凭证的考生马车也在城门军的指挥下,艰难地挤出一条血路,沿着鼓楼冲着朱雀门的方向排成了一条长龙,今日的长安城书院备考生是最重要的人物,那些参加开学大典的各部衙官员甚至是王族亲贵的马车,都被挤到了旁边,至于那些买了入场门票准备去看热闹的富商书生们,更是被毫不客气地赶到了最后方。

考生比官员重要,比那些能为帝国带来税收的富商们重要,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想像,但就是事实,而且看那些安静的华贵马车,和面色如常的随从护卫们,可以想见过往无数年间,书院开学时都是这副模样。

参加书院考试的考生紧张不安的坐在车厢中,时不时掀起车窗帘角看看周遭的动静,略有些紧张焦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当马车终于驶出长安城南门,顺着宽敞官道向着南方那处仰之弥高的云中高山进发时,心中都升起了一种敬畏之感。

春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但那处陡然从河渭平原间拔起的高山却不受丝毫影响,因为山峰之前一片清明,而山峰更是在雨云之上,初升的朝阳投射出的光辉,被山崖反射,向世间洒出片片光芒,感觉十分温暖。

长安之南,大山之下,便是书院。正是那座经历千年风雨,始终没有名字,比大唐帝国历史更为悠久,为大唐和天下诸地培养了无数前贤名臣,并不神秘但近乎神明的书院。

数十辆马车依次驶抵大山脚下,那些车厢内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前来参考的学子们并未感受到任何气势压迫,但却因为心中的尊敬而变得沉默。

考生们望着这片人间仙境,看着草坡上方那片并不高大却绵延不知多少间的黑白双色书院建筑,不禁有些出神,沉默很长时间后,他们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了同一个念头。

“我今年一定要考入书院,成为书院的学生!”

书院待考的学生们依次下了马车,在礼部官员和书院教习的指挥下在一处宽敞石坪前排队,然后进入坪旁的两排掩雨廊间休息。

待考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大部分是书院教习们亲自在大唐各郡村塾挑选而出,剩下的则来自各部衙的推选,其中仅军部就推选了五十几名准考生,人数非常多。然而,这么多学生坐在石坪两边的掩雨廊中,竟是丝毫不显拥挤,可以想见地方何其宽敞。

石坪上方是书院的主要建筑,隐于花树淡雾之中,却因为建筑本身极为高大,两道斜斜的甬道如同凤凰的双翼,所以没有什么小家碧玉之感,反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利爽朗味道,显得极为大气。

考生们此时关心的重点不是书院的模样,如果能考进书院,日后有的是时间欣赏书院的景色。此时掩雨廊间的待考生只怕已经超过了五百名,而书院只会录取两百名,五中取二这可不是什么太高的比率,考生们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掩雨廊下的待考学生们,个个敛神静气,没有左右交谈闲聊,也没有谁拿出怀中的真卷试题做最后的冲刺,这些人人是大唐乃至整个天下最优秀的青年。考生之中虽然有年过三十,出身边塞满脸苦寒风霜色的军中校尉,也有被教习从某偏鄙乡间村塾带回长安,满脸稚气懵懂不安看着身周,不满十四岁的天才小孩儿,但总归都能算做是青年,没有谁愿意在这时候展现出自己的信心不足。

石坪四周忽然响起一阵中正庄严的宫乐之声,羽林军到了,仪仗到了,各部官员到了,然后花钱买票的看客们到了,宫廷侍卫到了,亲王殿下到了,皇后娘娘到了,皇帝陛下到了,于是掩雨廊里的待考学子们活动一下久坐微酸的腰身,拱手长揖,山呼两声万岁。

和世间其余国度那些敌人不怀好意的想像不同,和某些阴谋论偏执狂想像的不同,大唐帝国内部并没有皇权与书院对立的情况。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当今的大唐天子少年时,曾经隐姓埋名在书院学习过两年,而他登基之后,无论大小节庆也都会来书院稍憩,入冬之时,甚至可能整月的时间都呆在书院之中。

如果说大唐皇权真的在隐隐忌惮甚至制衡书院的势力,那么书院开学之时,朝廷绝对不会摆出如此大的阵仗,那位天子更不会把书院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

山后鸣钟被清脆击响,是为书院入学试的第一次召集,掩雨廊里的数百名待考学子在书院教习的指挥下鱼贯而出,走过书院正楼栏下平道,向院内走去。

大唐皇帝看着那些俊朗潇洒的学子,在自己注视下鱼贯而入,不由微捋细须,露出满意喜悦的笑容,皇帝陛下看着身畔妻儿,两侧大臣,无数帝国日后栋梁,不由大生满足之感,忽然间他觉得自己身旁好像少了一人,眉头微蹙,对身后一名大臣问道。

“夫子……还是不肯来?”

那位大臣惶恐至极,一揖及地,十分紧张的说道,
“院长说书院入学试乃是为陛下、为帝国挑选人材,他就不需出面了,他要准备行李,过两天便要离开。”

皇帝陛下才想起此事,脸上满是遗憾神情,就像是做了件得意事,却没有得到父亲表扬的孩童,轻拍石栏,叹息道。

“险些忘了,夫子今年出游的时间比往年要早些。”

皇帝陛下回头看了一眼书院后方那座在云雾间似隐似现的大山,沉默片刻了拜了拜,十分恭敬和诚恳,没有一丝勉强和虚伪。

一位男人站在数百名考生之前侃侃而谈,男人穿着一件袖口下摆领口皆红、大面却黑缀金的深衣长袍,容颜俊朗,双眉如剑,薄唇直鼻,笑容可亲,笑时眼角偶有几丝皱纹,往成熟里看可以说他已经四十岁,往年轻里看也可以说他将满三十,总之这是一个极有魅力的男人。
他是李沛言,大唐帝国权力第二大的男人,皇帝陛下唯一的亲弟弟,素有贤名的亲王殿下,李沛言温和微笑,劝勉唐国的考生,宛如一道春风拂过,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诸位青年均是天下俊杰,今日必要拿出全身的本事来应对这场入院试,但切不可过于紧张,入了书院更要好好学习,待学成之时,我大唐帝国自有无数位置静候,候着诸君为帝国增光添彩。”

亲王李沛言随后又将目光望向左手方,看着那些衣着异于唐人的考生,张开双臂朗声一笑,如满地阳光温暖,温煦和善。

“诸君虽非唐人,但我大唐书院向来有教无类,请勿担心录取公平之事,而且若诸君在书院学业有成,我大唐依然静候君之效力。”

此时有位燕国考生鼓足勇气与大唐亲王进行了几句对话,不知道那位亲王殿下说了几句什么笑话,惹得场间本来极为紧张的考生们笑出声来,李沛言借着机会又笑着说些闲趣事,意图想让众生能够放松些,众考生倒也识趣,不复先前静立严肃模样,该搓手的搓手,该揉腰的揉腰,该闲聊的闲聊,该赞美的赞美。

“大唐果然有位贤王啊。”

“亲王殿下之贤,果如传言中那般,似春风清阳令人心喜。”

贤王究竟是否贤明,谁也不知,毕竟人类都是虚伪的生物,喜欢将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来,躲在黑暗之中,只有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才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钟声第二次敲响,便是最后一次召集,书院教习面无表情讲述了一遍考场纪律,考生们却紧张地没有记住,因为入院试的考场纪律竟是如此宽松,不戒闲聊不戒提问,只是不准互相告诉答案而已。

踏着钟声,踩过青石板上零落的碎桃花瓣,长衫飘飘的学子们拾阶而上,进入各间教室,准备迎接考试,书院考试和大唐科举内容相似,总计分为六科:礼科、乐科、射科、御科、书科、数科,分别计算成绩,然后以总分招生。入院试上午进行的乃是文试,便是礼书数这三科,而最先开始的则是唐人最不擅长或者说最不乐理会的数科。

考中一片安静,墙壁上的窗框框着室外白墙粉梅,就像是一幅幅宁静美丽的粉彩画,营造出非常合适动心动念的环境,然而在拿到数科墨卷之后,先前还正襟危坐于桌前的学生们骤然一乱,发出低声的哀叹。

“怎么会是综合题?”

有学子痛苦地揪着头发,发出了哀叹。

“我们的运气太不好了吧?”

有学子脸色苍白,好似抱恙一般,眼眸黯淡无光,充满了绝望之色,似乎眼前的题足以让他的人生前途被黑暗笼罩。

因为考场纪律中并没有严禁喧哗一条,所以学生们忍不住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哀切,历年入院试便数科综合题最难,往往是由文学博士和通数教授一起出题,有时候考生们甚至连题目真正想考什么都看不懂。

不少考生将毛笔搁在砚台上,深深呼吸一口微凉的空气,然后掀开墨卷,绝望的看着墨卷上的一道题目,约摸数十个字,上面写着。

“那年春,夫子去国游历,遇桃山美酒,遂寻径登山赏桃品酒,一路摘花饮酒而行,始切一斤桃花,饮一壶酒,后夫子惜酒,故再切一斤桃花,只饮半壶酒,再切一斤桃花,饮半半壶酒,如是而行……至山顶,夫子囊中酒尽,惘然四顾,淡问诸生:今日切了几斤桃花,饮了几壶酒?”

其实这道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只是出题人有些二,将题目出的有些绕,让考生将自己搞糊涂了。

“夫子饮酒两壶,斩尽满山桃花!”

上午文试,数科结束之后紧接着便是书科和礼科,钟声再次敲响,文试结束,考生们有些意兴缺缺地走出考场,草草吃了餐书院准备的午饭,然后开始准备下午的武试。

参加入院试考生们进行后三科武试时,书院某个开阔清明的房间内,教习们正围在一处进行上午三科试卷的批阅评分,绝大部分教习已然白发苍苍,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这等场景,自然不会紧张,捧着茶壶含着烟杆,悠哉游哉,不时落墨评分不时抬头与同侪闲聊,有教习点评今日试卷难度说道。

“今年入院试是大先生出的,他性子温和谦逊,自然不会太难,若还像上期那般是二师兄出题,谁知道今日考场里会不会又哭厥过去一大片人?”

“礼科书科倒还罢了,数科这道题纯是送分,谁都知道夫子他老人家嗜酒,一壶之半再半续半化为一滴,难道夫子还要运剑将那滴酒斩成半滴?这么简单的数科题居然还有这么多考生答错,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做的!”

有教习脸上露出了好奇之色,向老资历的教习询问道。

“说简单倒也不简单,不过我更关心的事情是,夫子当年去国游历初入西陵神山时,究竟喝了几壶酒?斩了几斤桃花?”

闻言,一位皓首老教习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的笑容,得意的说道。

“夫子那年春天喝了七大壶酒,拔光了西陵神山上全部桃花。”

“不过有个传说,当年喝酒的是夫子,拔光西陵桃花的却另有其人,是随夫子游历的小师叔,我也觉着夫子雅性,断不会为此事,还是小师叔那暴烈性子比较合适。”

提到小师叔三字,教习们稍一沉默,便重新恢复正常,有人笑着说道。

“但咱们书院草坪上那些桃树,可是夫子亲手栽下的,西陵昊天殿那几个老道士每次来的时候,脸色难看的比死了妈还惨,我真觉得夫子够阴损的!”

阅卷室内的书院教习们哈哈大笑起来,嘲弄世间最神圣西陵神殿,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一种日常的例行娱乐活动,笑声显得非常嚣张,必须要说,长安城南的书院,真是一个很妙的地方。

在这群教习之中,有着一位不足弱冠的少年教习,容貌俊秀英气,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将其他人的话收入耳中,也不插言,表现的很是沉默。

“轲浩然吗?!”

入暮时分,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已然回了长安城,只留下亲王殿下和诸部主官主持剩下来的环节,六科考试终于全部结束,到了出榜的时间。

数百名考生安静站在宽大的石坪之上,踮着脚仰着脖子看着那面空无一物的影墙,就像数百只饿了数日的大鹅伸着长长的脖子,等着被人喂食。

几名书院教习缓步自楼间走了出来,向亲王殿下微微鞠躬行礼,由礼部官员共同确认后,教习们踩着木桌,拖了一桶米浆,随意把一张大红纸贴到了影墙上。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89667/415180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