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5章 他们的确,没什么好让人害怕
砰————
尼克尔·阿什米德起跑反应同样迅速,他的起跑技术更注重动作的连贯性。
阿什米德起跑时,手臂的摆动与腿部的蹬伸动作协调配合,手臂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为腿部提供额外的动力。
他的起跑蹬伸动作遵循力学原理,通过腿部伸肌的快速收缩,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向前。阿什米德起跑时的步频较高,这种高步频有助于他在短时间内将速度提升到较高水平。
不过。
他没有得意多久。
因为发令枪响,他临道的周兵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
从技术原理来讲,起跑时,周兵曲臂起跑,双脚蹬在起跑器上,形成一个合理的角度。
一般在110°- 130°之间,这样能使腿部肌肉在蹬伸时产生最大的力量。
身体重心向前,前倾角度约为45°,这种姿势有助于在起跑瞬间就获得较大的水平加速度。
这种姿势有助于在起跑瞬间就获得较大的水平加速度。
当然。
主要是曲臂起跑。
完全的技术压制。
库兰蒂·马蒂纳起跑时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他的腿部肌肉发达,起跑时的蹬地力量巨大。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马蒂纳起跑时的蹬地力可达到自身体重的3 - 4倍,这种强大的力量使得他起跑后的前几步步幅较大,约为本人身高的0.6 - 0.7倍。
他的起跑姿势相对较低,身体重心更贴近地面,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同时增加起跑时的稳定性。马蒂纳起跑时的加速方式采用爆发式加速,在起跑后的前10米内,就能将速度提升到较高水平。
看的出来。
也开始研究牙买加跑法了。
加特林起跑反应稍显迟缓,但他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迅速调整。
加特林起跑时,采用了较为保守的起跑姿势,身体前倾角度约为40°,这种姿势虽然在起跑瞬间的加速度可能不如其他选手,但有助于他在起跑后保持稳定的节奏。
加特林起跑时的蹬伸动作注重力量的持续输出,他的腿部蹬伸时间相对较长,约为0.15 - 0.2秒,这样可以使他在起跑后的加速过程更加平稳。
加特林起跑后的步幅和步频逐渐增加,在起跑后的前5步,步幅从较小逐渐增大,步频也从每秒3.5 - 4步逐渐提升。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次的状态不太好。
加特林跑起来有些迟缓,脚步有些沉重。
当然也有,他现在对于200米并没有多少的优势,导致自己的内心中没有多少底气。
在国际对决中,精气神的影响是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技术成绩发挥。
米切尔和卡莱斯奥·纽曼这边。
起跑时技术动作规范,他的起跑反应速度处于中游水平。
纽曼起跑时,身体的重心分布均匀,双脚在起跑器上的站位合理,能够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
他的起跑蹬伸动作采用分段式发力,先通过小腿肌肉的快速收缩获得初始动力,然后大腿肌肉发力,进一步增加蹬伸力量。
纽曼起跑后的步幅和步频配合较为协调,在起跑后的前5步,步幅约为本人身高的0.5 - 0.6倍。
梁佳宏起跑时爆发力不错,他的起跑姿势较为稳健。
起跑时,身体微微前倾,前倾角度约为42°,这种姿势既能保证起跑时的加速度,又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他的起跑蹬伸动作注重力量的瞬间爆发,腿部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强大的力量,使他起跑后的前几步步幅较大。
这是百米运动主项过来跑200米的常态。
这里还看不出什么端倪。
周兵曲臂起跑,压制一众黑人。
把绝大部分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梁佳宏自己,则是在后面,全神贯注同时也小心翼翼发挥着自己。
在入弯时,他身体向内倾斜,倾斜角度约为15°- 20°。
这是根据他的生理条件和现有能力,结合弯道半径和跑步速度通过向心力公式计算得出的最佳倾斜角度,能够使他在弯道中保持稳定的运动轨迹。
现阶段。
什么都是科学化的东西。
甚至都可以用公式去算一算。
先有个大概范围。
再去求解。
比以前就凭感觉训练。
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即便是梁佳宏。
也因此受益匪浅。
只见梁佳宏的外侧手臂摆动幅度较大。
摆动半径约为内侧手臂的1.2 - 1.3倍。
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离心力,帮助他平衡身体。
他的入弯步伐采用小步幅、高频率的方式。
步幅约为直道时的0.8 - 0.9倍。
步频则比直道时提高10%- 15%。
通过快速的步伐调整,顺利地进入弯道。
根据他的跑步速度和弯道半径进行了精确调整。
那么。
他的步伐节奏就不会因为入弯而打乱。
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手臂摆动的幅度,在高速奔跑中平稳地进入弯道。
虽然技术并不新颖。
可现在梁佳宏也用不上。
只要好用。
他就觉得行。
梁佳宏脑子里面不断回忆着,在二沙岛学到的东西。
……
如果入弯角度相对较陡。
约为切线方向与弯道弧线的夹角为10°- 15°。
那这种较陡的入弯角度需要更大的向心力。
就利用而强大的腿部力量,去够提供足够的向心力。
如果身体倾斜角度相对较小,约为12°- 16°,那就需要更多精力去维持身体平衡。
反而是加特林。
身体向内倾斜的角度适中。
约为16°- 20°,根据他的跑步速度和弯道半径,可以得知,他的变化不大,足够稳健。
对比直道比较步幅和步频保守。
这样的保守,放在这个时代。
就已经是有些落后。
因为很多人。
他们都已经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
起码。
也渐渐开始研究。
为什么牙买加人就跑得这么快?
而且还是断崖式的断层领先。
没道理会这样。
毕竟他们的竞争对手也都是拥有西非裔血统的阿美丽卡人。
甚至你要考虑到两国的科研技术差距。
阿美丽卡才该是最有优势的一方。
曾几何时,阿甘约翰逊的分配跑法,成了90年代一直到现在的200米标志性跑法。
也是200米跑发的标杆。
所有的人都是朝着这个方向研究。
没有人在想着另辟蹊径。
可时代是在变化的。
又过了这么多年。
总是有些人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变和改进。做出一些超越时代的东西来。
牙买加队的米尔斯。
就是个中翘楚。
他已经敏锐的把握到了一个问题,随着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不断进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整体都在增加。
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
以前很多也许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就能做到了。
比如。
牙买加跑法。
前面往死里冲。
后面依靠速耐顶住。
当然。
你硬要说的话。
牙买加跑法也是有一个大概的体能划分。
只是这种划分相当于原本的那种。
就显得简单粗暴多了。
甚至有时候你状态来了,不去想这个事情也行。
这就是原本的那种跑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原本的分配类跑法。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
把你要跑的距离分成若干等分。
在每个距离分配多少?
都得算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但是人又不是机器人。
每天比赛的状态有波动很正常。
有时候你即便是算准了,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准。
就是为什么原本的那些跑法上线实在是有限。
尤其是对于这些黑人运动员来说。
你让他们撒丫子跑没问题。
但是你让他们在跑的过程中还要想这么多问题,甚至是做计算题。
那实在是有些太为难了,这些黑哥们。
所以。
一种新的跑法。
随着他们越跑越快,越来越多人也开始研究牙买加的这种200米模式。
你看看之前可能也只是有极少数的人,比如迪克斯开始学习。
现在呢?
马蒂纳之类。
也开始加入了这个行列。
慢慢的。
就会越来越多人发现。
用这个办法。
才更有可能打开自己的极限。
才能更多的跑出好成绩。
别的就不用多说了。
对于运动员来讲。
哪一种能跑出好成绩?
就选那一种。
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想法。
加特林还守着这样的跑法。
实在是有些落后。
有些落伍。
在全世界都开始准备进入新跑法时代的时候。
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老掉牙。
原本的那些分配跑法的优势。
现在看起来。
对比牙买加跑法。
没给你全是劣势就不错了。
事实证明。
如果你的跑法选择不对。
就算你是加特林。
你也很难跑出好成绩。
事实上。
加特林他自己原本的那种跑法习惯。
尤其是他的送髋习惯。
其实根本就……
不适配原本的美式分配类型方法。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并不是说因为你是美国人。
你就一定能够匹配这种美式的分配跑法。
加特林就是不适应的典型。
不然他用这种跑法也不会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巅峰期从来都没有打开过20秒。
到复出后这几年也没有跑进过20秒。
也就是说。
用这种方法,就算是加特林。
只要你不搭配。
你也别想跑出惊人的成绩来。
实力再强都难。
关键是这个跑法一旦你心里出现了焦虑,出现了节奏的波动。
会让你的成绩出现巨大的跳水。
这也是以前的200名运动员波动性特别大的原因。
很多人都没想到。
可能梁佳宏自己都没想到。
他在开始弯道加速之后。
第一个迎面撞上的。
不是别人。
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贾斯汀.加特林。
弯道加速跑。
梁佳宏在弯道加速时,步幅逐渐加大。
步幅增加率约为每秒0.05 - 0.1米。
频率也有所提升,步频增加率约为每秒0.2 - 0.3步。
他的外侧手臂摆动更加有力,摆动幅度比入弯时增加10%- 15%。
梁佳宏的弯道加速的技术关键在于他对身体节奏的把握,在加速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这其实就是……
最最传统的200米跑法。
只是现在梁佳宏的身体素质和短跑技术都上来了,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要是放在以前。
想这么做也做不了。
加特林。
居然就在前面?
梁佳宏甚至感觉到了加特林的疲态。
来不及多想。
开始弯道途中跑。
周兵和阿什米德在前面。
梁佳宏则是开始……
后来居上。
他的身体向内倾斜的角度始终保持在18°- 22°之间,每一步的步幅和频率都控制得非常精准。
随着身体的不断强化。
梁佳宏自己都可以感觉清楚。
自己的步伐现在比以前,更加轻盈有弹性。
每一步都能更好的有效地利用弯道的向心力。
这就是进步。
梁佳宏现在的跑步技术注重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步伐和节奏,减少能量浪费。
他也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秀。
只能是把这些基础做好。
尽量做好。
马蒂纳在前面弯道途中跑时,凭借强大的力量优势,始终保持在前三。
马蒂纳弯道途中跑的技术关键在于他的力量和速度的持续输出,能够在弯道不断冲击对手。
看起来。
他对比之前。
的确是进化了。
不愧是这几年开始大幅度进步的人。
准确的抓住机会,进行技术体系调整。
不本来也是一种勇敢和机缘吗。
马蒂纳抓住了。
所以他才能从之前死活都打不开20秒。
一下子就冲到了19秒85。
倒是纽曼弯道途中跑时,技术动作开始不够规范。
这就是失误的一种。
纽曼弯道途中跑时的步幅约为1.7 - 1.9米,步频约为每秒4.4 - 4.8步。
本来他特点是——
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弯道跑。
纽曼的跑步技术注重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标准的技术动作,保持稳定的速度。
可这里出现了不规范。
那就是失误了。
一个以规范著称的人即便是不规范了,那也是……
一种体现。
就是周兵说的。
咋们不需要一点都不出差错。
你只需要。
比人家出错少。
比人家稳定就够了。
想到这里,梁佳宏弯道途中跑时,身体重心控制得越来越好,步幅和频率也配合得更加默契。
他开始接近纽曼。
弯道进直道。
这个时候前面有些留力的周兵,开始发力,猛攻阿什米德。
开始重新拉开优势的序幕。
前面吸引了所有人,可后面其实同样变化不少。
只见梁佳宏周兵在弯道进直道时,提前0.5 - 1秒调整好身体姿势,逐渐减小身体向内倾斜的角度。
在进入直道瞬间。
身体倾斜角度接近0°。
他的步幅和频率迅速提升,步幅增加率约为每秒0.1 - 0.2米,步频增加率约为每秒0.2 - 0.3步。
他的转换方式采用渐进式转换,通过逐渐调整身体姿势和步伐节奏,平稳地进入直道。
并没有太多惊奇。
但是。
还是那句话。
比别人强点就行了。
马蒂纳弯道进直道的技术特点是力量和速度的快速转换,能够在转换过程中迅速提升速度。他的转换方式采用爆发式转换,通过短时间内大幅调整身体姿势和步伐,快速进入直道。
他今年。
应该是准备缓一缓。
可以看见。
这里的处理。
出弯的感觉。
明显不如自己去年。
也是。
所以今年。
他就没有打开过20秒嘛。
这都是原因。
这一年选择调整,冬训的强度和力度也下来。
那么技术和成绩。
势必也要下滑。
都是相辅相成的。
出了弯道后。
梁佳宏开始攻击前面的纽曼。
他的呼吸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根据自身的体力和速度变化,灵活调整呼吸频率。
苏之呼吸。
领先这个时代不知道多少个版本。
而二沙岛的人。
在苏神的指导下。
每个人都会。
就是掌握的还不好,程度深不深的问题。
梁佳宏压住纽曼。
全力冲。
虽然他是不如前面的周兵和阿什米德之类。
可。
他也想要进入前四。
他想要去看看决赛的风景。
那么。
只能拼。
梁佳宏的摆臂速度极快,双臂几乎成一条直线快速摆动。
为身体提供最后的推动力。
他咬紧牙关,呼吸急促而有力,每一步都倾注了全身的力量。
现在前面。
就是马蒂纳。
纽曼应该都被自己压制。
没有也没法多想。
最后几十米了。
他没有谢正业的速耐天赋。
也没有周兵的耐力天赋。
他,只能……
全力以赴。
步伐不要乱。
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全力冲刺。
这时候前面阿什米德和周兵。
已经分出胜负。
阿什米德开始减速,宣布放弃争取小组第一。
周兵看到人家减速了,他也开始把速度调整往下走。
前两名已经是各自作出了决定。
反倒是后面。
为了名额。
开始打破头。
马蒂纳在冲刺阶段,凭借强大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跑车,迅猛地冲向终点。
他也没想到。
居然还有人可以追上来。
他的摆臂幅度达到最大,与腿部动作形成强烈的协同效应,释放出全部的力量。
他可不是纽曼。
不会轻易放弃。
马蒂纳的呼吸急促而有力,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为最后的冲刺注入能量。
他和梁佳宏。
开始竞争第三位。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两个人从170米开始。
没个十米。
都在激烈交锋。
马蒂纳前面犯了点小错误,这里他不准备再犯。
梁佳宏他甚至还在等待马蒂纳,会不会最后犯错。
180米185米。
190米195米。
这场比赛,前面倒是相互之间都很克制。
第一第二都是礼貌性的完成了比赛。
一直到了第三。
这才是真正的激战。
马蒂纳竟然和梁佳宏打得难解难分。
这不仅仅证明梁佳宏的成长有进步。
也证明马蒂纳。
今年真的准备修养。
给身体放假,减少强度,那就必然回不到去年的水平。
这才有了两个人龙争虎斗。
呼……
最后冲过终点。
马蒂纳20.40s。
梁佳宏20.43s!
最后以一个身位。
拿走了比赛。
马蒂纳松了口气,不然自己19.80+俱乐部的人,要是还干不掉名不见经传的亚洲选手。
他真的也要问问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梁佳宏呢?
看着又一次的高峰。
顿时兴奋了。
输了比赛还这么高兴?
这些东方人的脑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马蒂纳都给整懵了。
周兵赢了还好说,你是输了,你是第四。
你怎么比自己这个第三名。
还要开心?
“怎么样,我说了,就算他们的Pb比我们强,也不一定能赢我们吧。”
“嗯!”
“放心,在稳定度上来说。”
“他们都是纸老虎。”
“我们才是真的老虎。”
“嗯!!”
“以后看到他们不用怕,两个个字——”
周兵抬手一指。
“灭他。”
“嗯!!!”
梁佳宏虽然消耗了自己所有体能。
决赛不可能有什么好成绩了。
可能在钻石联赛还是在尤金站,进入决赛。
已经是他之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没想到自己的200米。
真的比100米好像更有机会。
这……
就是命运吗?
造化弄人啊。
梁佳宏内心道。
当然。
这种造化弄人。
他是OK的。
因为相比100米,永远没有机会上大舞台比赛。
他还是想利用200米的机会。
站上更高的舞台。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人”来讲。
能上一次更高的个人舞台。
就足够了。
这。
就是普通运动员的一生所求了。
(https://www.biquya.cc/id89469/8182852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