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很快被铁牛派兵收复,山东这边沈墨也派出了一些人马前去收复。
形势如今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到了传檄而定的程度。只要随便派几个人带着王命赶过去,就能收复一座城池。
随着沈墨一路北上,楚国地地盘在快速地扩大。沈墨手下的人马也在飞速的增加。
他从扬州出发的时候只带着十万楚军,可是到了德州的时候人数就变成了二十万。
等到进入河北境内,进入真定府的时候人数已经即将突破三十万。
这些都是各地前来投奔的义军, 这还是在经过筛选之后的人数。若是沈墨来者不拒的话,估计超过五十万都是轻轻松松的。
铁牛在平定河南之后,留下一部分人驻守,自己也带着数万人马北上京城。
而郑云龙和李彪在天津和京畿一带也接收了一些义军,将队伍扩充到了将近十万人。
这十万人虽然真正能打硬仗没有多少,但是用来壮声势还是很有用的。楚军缴获的清兵武器极多, 用来武装这些人也是绰绰有余。
郑云龙和李彪商议后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以天津卫作为楚军前哨基地, 又在北京城扎下营寨,四面围困,既不主动进攻,但是清军也别想逃出城去。
山海关被楚军堵着,草原上的清兵被噶尔丹给牵绊住,山西虽然还没有落入楚军手中,但是却也没有人来勤王救驾。
整个北京城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
可以说,只要拿下京城,满清就算正式灭亡了。
这种灭国之功,必然要留给楚王自己来完成。这种无上的荣耀和功勋只能楚王自己承担,臣子若是得了这种功劳,不仅不会兴奋,反而可能会寝食难安。
虽然沈墨并非那种猜忌心重的君王, 但是很多时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很多人会借这种事情来故意生事的,权力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缺少的,哪怕是楚国如今这种形势下也是一样的。
楚国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没有矛盾, 只不过这些矛盾在统一战争的大主题下被压制住了。
沈墨又是开国君王,威望极高,手下几大嫡系又忠心耿耿,所以现在没人敢搞事情,也没有能力搞事情。
但是日后一旦局势平定下来,当前朝局必然会发生变化的。
如果这时候沈墨想除掉某个臣子,可能才会让他来负责这场灭国之战,否则只能自己亲自挂帅。
再者,北京城必然也是楚国日后的京城。虽然沈墨也曾属意长安以及南京等城池,但是经过明清两代的统治,北京城已经成了天下人心目中的唯一的京城。
从政治地位上来说,北京城是目前最适合定都的地方。
况且灭了满清之后,还有蒙古以及罗刹国要对付。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北京也是最合适的,对于前线的情况能够做出最快的反馈。
再者,大航海时代方兴未艾,京城虽然不靠海,但是天津卫却是沿海城市, 渤海又处于内海, 无论从防御角度还是进攻角度, 都很适合成为海军基地。
虽然沈墨并不喜欢北京城的天气, 但是这些都是小问题,完全可以适应的。
既然确定要在北京建都,那就不能将这座城池毁于炮火之中。最好的结局就是用重兵围困,让康熙看不到希望,最终开城投降,保全城池,保全城中的百姓。
在沈墨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也曾经派军队出城偷袭城外的楚军,可是每一次都被楚军给及时发现,然后暴揍一番,然后灰头土脸的逃了回去,留下一地尸体。
在出城偷袭未果三次之后,清军再也不敢出城了,只能龟缩在城里瑟瑟发抖。
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一月,马上步入腊月。
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啸,楚军士兵为了取暖,甚至在城外点燃了一堆堆的篝火。
清兵也没有再出城袭击。李彪每天派人到城下喊话劝降,有时候兴趣来了还用火炮向城内发射劝降的传单。
政策跟之前打武昌的时候一样,拿着传单出城投降的清兵,不仅可以保住性命,楚军还给管饭。
北京城被围困了将近两个月,城中的物资已经极为短缺,尤其是粮食和药材等必需品更是紧缺无比。
除此之外,城中取暖的煤炭木炭以及棉花棉布等御寒之物也都是有价无市,大量的商铺关门歇业,许多百姓在家中忍饥挨饿,瑟瑟发抖。
城中甚至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而且人数每天都在增长。
可以说,此时的北京城是士兵士气低迷,百姓人心涣散,怨气冲天。
楚军的传单每三天发射一次,城中的情况他们从逃出城的清军士兵口中也有了解。而且楚国殿前司的人也每天都送出城里的动态消息。
北京城虽然现在还没投降,但是却已经四面漏风变成了一个大筛子。
只等着楚军最后一击就可以彻底被击碎了。
而城外的楚军,虽然主力都是南人组成,但是却丝毫不畏惧北方的严寒。
倒不是他们不怕冷,而是因为在京杭大运河以及海路还有所有的陆路都被楚军控制之后,源源不断的粮食和物资都被运到了北方。
物资的种类非常的丰富,御寒的棉花棉布,以至于各种成品的棉衣棉鞋棉袜甚至还有棉帽子棉手套,以及皮毛制作的御寒衣物也是应有尽有。
在锦绣实业巨大的技术优势的冲击之下,虽然天下还没有平定,但是纺织物的市场价格已经低到了一个之前人们从来都不敢想的程度上。
江南那些做纺织生意的商人们虽然叫苦连天,一开始还想跟锦绣实业硬刚,可是在得知了锦绣实业的背景是楚王之后,立刻认怂。
况且他们如果不跟着降价的话,这天下的纺织生意就会彻底被锦绣实业给弄断掉。
他们之前还想从原材料上卡锦绣实业,但是最终也是徒劳无功。
御寒的问题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同样也是以锦绣实业为首的楚国商家们集体发动他们各自的能量从南方各地,甚至还有人从安南购买粮食运输到了北方。
价格都是平价,或者说在保本的基础上略作上涨来供应楚军,以及为北方各地逐渐平静下来的城池提供粮食。
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到了北方,北方的局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恢复平静。
本来还有些惶恐不安的百姓们也很快放下心来,人们在腹中有食,身上有衣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楚王统治所带来的好处,于是纷纷自觉地宣传楚王的仁义,甚至许多人还主动跑到楚军大营里要求为楚军做工。
毕竟这不光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楚军还给管饭。
西山的煤炭也被楚军组织人手大量的开采出来,一方面供给周边城池的百姓取暖使用,另一方面楚军之间也用来取暖。
甚至李彪突发奇想,虽然两军交战,围城正酣,但是城中的百姓却是无辜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煤炭取暖,城中的百姓必然会有许多人被冻死。
毕竟那些城中的权贵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有门路的,不至于缺这点煤炭木炭。但是普通的百姓许多人家中甚至没有隔夜粮。
要是等到破城之日,恐怕许多百姓都不会等到那一天。
“老郑,北京将来是王上建都之地,是我们大楚的京城。这些百姓也都算是我大楚的子民。而且我们之前一直在宣传王上的仁义,承诺要善待每一个华夏子民。如果我们任凭这许多百姓被冻饿而死的话,那不仅会损伤我们的信誉,也会损伤王上的威信。若是满清朝廷因此将百姓们的怨恨归结到我们身上,那对我们是不利的。”
李彪坐在大帐之中,一边围着一个炭炉烤白薯,一边跟郑云龙商量着他的想法。
郑云龙穿着一身粗布棉袄,小心地捧着一个刚刚烤好的白薯剥皮,往嘴里小心地咬了一口吞咽下去后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的确不能坐视不理,毕竟城中大部分都是我们华夏子民。现在我们的物资也不缺,可问题是这些东西如何送到城中那些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手中去。”
“你的意思我明白。这个问题我早都想过了。这件事要办成,还得依靠城中殿前司的那些人。他们手中不是掌握着许多满清官员权贵的黑材料嘛,如果能利用一下的话,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彪兴致勃勃地说道。
郑云龙剥皮剥的有些不耐烦,索性也不剥了,直接将手中剩下的半截烤白薯一股脑地塞进嘴里。
“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你回头问问殿前司的人,看看他们有什么门路。”
郑云龙点头赞同,两人三两下就把这个事情给定下了。
若是换做其他人的部下,他们肯定不敢做的。因为这么做,无论你的动机是什么,都会被扣上一个资敌的罪名。
现在就是要把城中的敌人逼迫到山穷水尽,可你们倒好,反倒主动给敌人送物资,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但是他们两个却毫不担心这样做的后果。
一来他们知道就算是楚王亲自来了,也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二来是如今的北京城其实只要一击就能拿下,只不过大家都在默契地等待着楚王的到来。
其实城中的许多满清官员也在等待着楚王的到来。
大家都在等待那个男人的到来。
那个男人来了,楚军就能毫无顾忌地拿下城池。
那个男人来了,城中想投降的人也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这么做只会有功,不会有罪。若是不做,反而会得到楚王的责备。
其实这么做的例子在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历史上,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后期,对于日军的据点炮楼进行全方面的封锁。那些日伪军缺衣少食,缺乏各种物资,很多人为了活下去,甚至用手中的枪支弹药乃至于情报等跟八路军换取各种生活物资。
但是双方该打仗的时候照样打,该交换的时候就公平交易,彼此都很默契地不会破坏规矩。
甚至还有日军用手中的武器换取八路军发行的根据地军票然后又跟八路军或者当地的百姓购买各种物资。
因为当时日军发行的军票,还有国府发行的法币都已经变成了废纸,反倒是八路军发行的根据地军票成了硬通货。
作出决定之后,李彪就给城中的殿前司密探发去了消息。
得到消息的殿前司密探总负责人其实也在筹划这件事,看到军方大将跟自己不谋而合,也很兴奋,召集了几个骨干商量之后,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明珠帮忙。
明珠现在兼任九门提督,负责京城防务。这件事如果他能帮忙,将会变得很容易。
而且在围城的这段时间内,明珠跟殿前司的人合作的很愉快。
明珠接到了儿子纳兰性德的信之后,就更坚定了决心在这改朝换代的关头要立下大功,保全纳兰家的富贵。
这段时间,在他的帮助下,楚国殿前司策反了许多清廷有权有势的权贵。这些人已经悉数变成了楚国的内应。
到时候只要楚王沈墨到来,在明珠和这些人的策应下,京城会顺利地落入楚军手中。
很快,当夜明珠府上就秘密来了几位神秘客人,经过一番秘密交谈后,这几位客人又悄然而去。
第二天,东直门的一扇小门悄然打开,许多装满物资的大车从城外悄然进入城中。而城外的楚军好像视若无睹,城内的清军也好像根本没有看见,双方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这些运入城中的物资,由殿前司的主持发放,在明珠派出人手协助之后,从外城靠近城门的贫苦百姓开始发放。
每一家发放的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也足够一个三口之家消耗数日。
这些百姓们本来都处在绝望的边缘,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可是没想到却有活菩萨下凡给他们送来了活命的粮食和取暖的物资,顿时又惊又喜。
当他们得知这是还在路上的楚王殿下不忍心百姓受苦,所以派人给他们送进来的时候,许多百姓当时就跪地大哭,感激涕零。
如此数日,外城的许多百姓都得到了楚王殿下让人送来的物资,楚王爱民如子,仁义之名迅速地在外城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们都开始盼望着楚王殿下到来了。
兴许这些百姓对于改朝换代,对于民族大义并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吃饱穿暖这件事却有着清晰的感受。
康熙让他们挨饿受冻,但是楚王殿下让他们能吃饱穿暖,该拥护谁自然一目了然。
在万众期盼之下,沈墨终于赶在十二月初十这天来到了京城之外。
(https://www.biquya.cc/id88722/8787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