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百死不悔

  朝堂上议论纷纷。

  李晔一时没想到张浚是谁,直到韩全晦怪叫一声:“朝廷十万神策军一朝丧尽,你还有脸回来。”

  十万神策军一朝丧尽?

  李晔猛然想起,这人不是当年忽悠昭宗放弃争夺成都,转身打李克用的牛皮大王吗?

  他怎么还没死?

  记得当时韩全晦说要灭他满门,李晔刚刚穿越,没摸清状况,也就没搭理此事。

  瞥了一眼崔胤,崔胤还是那副表情,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

  张浚“咚咚”的在大殿上磕头,如此丧心病狂的自残,弄得殿中大臣都不再好说什么,毕竟朝堂是个体面之地。

  “老臣当年小败李存孝,暂时撤回华州休整军势,然后一举荡平河东沙陀,怎料朝中佞臣当道,一纸诏令将老臣囚于华州牢狱,老臣本来想一死以报陛下,但老臣这满腹经天纬地之才不能白白埋没,所幸苍天不弃,陛下前些时日大赦天下,老臣重见天日!”

  李晔目瞪口呆,十万神策军覆没大半,被李存孝堵在晋州,若不是李存孝网开一面,放他和三万神策残军回来,此刻李晔早成了李茂贞的笼中雀。

  还经天纬地之才,李晔被气乐了。

  在攻打李克用之前,昭宗的诏令至少在关中蜀中还是管用的。

交流好书  关注vx公众号  【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无论打田令孜还是李克用,当时的韩建、李思恭都是听话的,李茂贞、王行瑜还不敢对唐廷无礼,韩建甚至带三百精锐蔡兵准备趁夜摸了李存孝。

  张浚兵败之后,唐廷颜面丧尽,彻底成了天下笑柄。

  神策军从此也对皇帝彻底失望。

  可以说唐廷就是葬送在张浚手上。

  如今这厮居然堂而皇之站在朝廷上,说自己经天纬地之才,李晔不得不感叹此人面皮之厚,几乎超过自己当年的销售经理了。

  崔胤把这么个玩意弄出来,难道就是为了恶心自己?

  “陛下!”张浚跪着往前爬了几步。

  刘全礼挡在前面斥道:“天子面前,不得无礼。”

  张浚不敢向前,伏在地上哀泣,“臣在牢中,多得杜让能杜侍郎周全,才免遭一死,如今天下崩乱,老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听到杜让能的名字,李晔对他厌恶忽然淡了几分,叹气道:“鞠躬尽瘁就不用了,你年纪也大了,回去颐养天年吧。”

  李晔说的够委婉了,不料张浚又是一通磕头,额头上血流如注,“老臣毕生之愿就是辅佐陛下廓清宇内,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矢志不渝,陛下若是嫌臣老迈,臣现在就撞死在殿上!”

  “够了!”李晔从软塌上站起来。

  殿中噤若寒蝉。

  如今的李晔不是当年的昭宗,随着唐廷蒸蒸日上,李晔的威势也与日俱增。

  以前他还不怎么想动清理内部,但现在不得不动了。

  如今的唐廷萎缩在关中一带,三省六部形同虚设,还没有一个辅军管用,真正做事的一个没有。

  现在不动,朱温来了,搞不好又弄出什么幺蛾子。

  若不是自己穿越而来,对历史脉络有大致了解,提着脑袋跟韩建、李罕之、李茂贞玩命,早就被这些人卖给李茂贞了。

  早在穿越之初,李晔就对朝臣失望透顶,当时没兵没人没钱没粮,神策军掌握在韩全诲手上,自己朝不保夕,能安稳坐在龙椅上已经不容易了,还要应付李茂贞的挑衅。

  大敌压境,必须整合内部!

  崔胤身为宰相,正经事一件没做,整天就在琢磨人。

  他带张浚入朝,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当年昭宗何其信任张浚,两人关系极好,把唐廷全部身家压在身上,历史上,张浚兵败之后,昭宗只是罢了他的相位,仍拜其为兵部侍郎。

  但李晔不是昭宗。

  关中现今大局已定,天策、禁卫二军死心塌地,兵权牢牢掌握在手。

  是时候翻修唐廷这座旧房子了!

  否则它只会扯后腿掉链子,各种掣肘。

  再说以唐廷目前的情况,没必要供养这么多有名无实的机构。

  乱世里,一个政权的强大其实很简单,精兵简政!

  后世那支伟大军队已经验证了此策的正确性。

  庞大臃肿的大明,空有亿万百姓,坐拥江南财赋,却被东北野猪皮一个半奴隶化八旗制度横扫,这就是冗政的后果。

  当然明亡有很多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精兵已经完成,并且逐渐形成制度。

  现在轮到简政!

  这个计划在李晔脑中构思很久,今天实在是被这个张浚气到了,更大的原因在于朱温大兵压境,李晔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

  李晔扫视殿中诸臣,无一人敢与之对视,“尔等若是没有其他事就退朝吧。”

  这是李晔给他们的最后机会。

  很可惜,三省六部的官员济济一堂,却面面相觑。

  仿佛河中的战火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关中的百废待兴也跟他们没有关系。

  没人说话,李晔拂袖而去。

  天心阁里,韩偓汇报了朔方之事,韩遵对朝廷还算恭敬,境内军民普遍对唐廷有很深的认同感。

  李晔也没指望韩遵能归降,还是那句话,关中发展起来了,朔方自然逃不出手掌心。

  “你回来的正好,朕有意革新三省六部,两位意下如何?”

  韩偓看了一眼赵崇凝,“三省六部大而无用,各部官吏心思也不在国事之上,也不符合眼下国情,但不知陛下如何革新?”

  “陛下,臣赞同革新,三省早就在安插各县官吏。”赵崇凝道。

  李晔冷笑道:“将士们打生打死,他们在后面摘桃子。”

  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却觉得简政势在必行。

  各州的官员,李晔一直按而不发,想等着来年春闱,挑选才干之士任用,没想到三省早就按捺不住了。

  这段时间李晔一直在忙扩军之事,刚喘口气,又传来朱温东进的消息,就没顾得上他们。

  如何革新,李晔只有一个大概的思路,“三省不再参与国事,兵部刑部辅军合于枢密院之下,礼部吏部工部户部合于天心阁之下,改天心阁为政事堂,两位觉得如何?”

  三省事权分立,中书省掌握出令权,门下省掌政令审核,这就给党争提供了土壤,两省互相推诿,耽误国事,后来太宗、玄宗都把三省合在一起,统称为政事堂或中书门下,不过两百年来,一直改来改去,三省分分合合,到了唐末,直接就成了一滩浆糊,干脆什么都管了。

  “枢密院,政事堂?”这不是什么新鲜设定,中唐之后,这两个部门也时常设立。

  眼下到处战乱,唐廷地盘太小,礼、吏、工、刑四部可有可无,兵部只剩下统计兵籍、掌管武备两项职能,其余的募兵、军官任免都被李晔剥离出来。

  而户部的田赋、户籍、钱币职能基本丧失。

  当然,若是以后大唐真能振兴,六部仍有存在的必要,只是现在没有存在的必要。

  “陛下此举利国利民,符合时宜,但朝中大臣恐怕难以接受。”韩偓提醒道。

  革新,革除旧弊,不是请客吃饭,得罪人是少不了的。

  “臣愿主持此事!”赵崇凝站出来道。

  从吴起起,主持变法之人,都会成为众矢之的,赵崇凝这个时候站出来,就是主动吸引仇恨。

  李晔如何不知他的心思,心中感动,“不行,朕怎能让你去涉险?此事朕亲自为之!”

  李晔还真不信现在有谁敢挑战他的权威。

  再说只不过是稍微改制而已,现在唐廷虚弱至此,老房子都快塌了,长安城的权贵所剩无几,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

  “陛下,若是平常时候,谁主理此事都可,现如今朱全忠引兵东来,必有窥伺关中之意,大战若起,陛下分身乏术,届时朝中定有人勾连汴州,革新半途而毁,大唐中兴便遥遥无期矣!”赵崇凝眉眼间全是坚持。

  长安别的没有,带路党肯定不少,别看现在服服帖帖,那是大刀片子压着。

  一旦李晔在战场上遭遇挫折,各种牛鬼蛇神都会浮出水面。

  对很多世家来说,个人利益的考量永远凌驾在国家利益之上。

  虽然现在他们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但正如李晔想重振大唐一样,他们也想恢复往日的荣光。

  而且很显然,李晔的唐廷不是唯一的选择。

  “先生……”忽然之间,李晔说不出话了。

  赵崇凝虽然是韩偓介绍的,但赵崇凝其实是韩偓的老师,在天下读书人中颇有名望,绝对当的起李晔这一声“先生”。

  其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正是革新的最佳人选。

  赵崇凝没等李晔说出拒绝的话,继续劝谏道:“一百五十年了,大唐历代皇帝未尝没有励精图治者,却无法改变藩镇割据天下之根本,没有兵权,所以一再功败垂成,唯有陛下兴于刀兵之间,兵权不可假手他人,也唯有陛下能挡住宣武大军!大唐若能中兴,臣百死不悔!”

(https://www.biquya.cc/id88528/66129805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