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天选偶像:王爷,请多关照(穿越后大佬们非我不娶) > 第439章:青阳决堤

温尚书等人齐齐跪下。“臣等有罪!请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啊。”

    皇帝揉着眉心。早膳都不曾用,就听见这么个糟心事!也不叫起了,只问,“查明缘由了么?”

    温尚书瞄向同来的一名工部郎中,那意思是叫他说。

    苦逼的郎中在这里官职最低。上司有令,他只得硬着脑皮开口。

    “回陛下,青阳城地处千忆河最大的一条支流边上,常年水量充沛。因其产粮量高,工部每年都会派遣工匠去检查堤坝的情况。所以......所以不太会是年久失修的缘故。”

    盯着说这话的郎中,宋楚啸一字一顿道,“最好不是。朕每年拨去多少银两给工部?若连青阳城的堤坝都这般一触即溃,便是你们当中有人贪墨了。”

    跪在地上的官员一个个战战兢兢。“微臣不敢!求圣上明察啊!”

    “朕姑且信你们一次。先起来说话吧。”

    若说是千忆河水量涨幅激增,宋楚啸也不太相信。入冬后才降过一场雪。往年里,雪势比这大的并不少见。

    “既非工程不牢,可有任何人为的迹象?”

    站在最左的温尚书接道,“据昨夜勘察的士兵回来报,没有发现黑火药的残留。碎石边缘也算齐整,亦不似被人为炸开的。不过当时夜深,难免看不真切。白日时,官府会再去详探。”

    宋楚啸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不是天灾,不是人祸。那温爱卿来告诉朕,是什么?”

    “这......臣也尚不晓得......”

    温尚书为官能力不弱。官场上顺风顺水多年,升迁的速度在同僚之中也算是快的。

    如此直面帝王的怒气还是头一次。起床气,饿肚子气,加上单纯的生气,三气汇集,他也是赶巧了。

    宋楚啸一甩袖子。“福公公,命人去将户部徐尚书叫进宫来,一起商议。”

    修补大堤,安抚灾民,明年收成不好的话,还得开仓放粮,哪一项不要银子?

    还有与东昭国持续发酵中的战事,僵持了六个多月,说不定哪天就将触发。兵马未动,粮草就要先行。青阳城作为重要供给地之一,产不出粮,那可麻烦了!

    看着皇帝阴沉沉的脸色,几人都静默不语,忧心忡忡。忧心时局,也忧心自己的乌纱帽。

    福公公回来,见他们这副霜打的样子,便走到宋楚啸身边,轻声提醒。

    “皇上,您今早还未用过膳呢。政事忙起来就是一天。不如在户部尚书来之前,奴才先传膳吧?”

    “也好。叫御膳房备得清淡些,朕胃口不佳。”

    “是。”

    皇帝要用膳,大臣们也不能眼巴巴干瞅着。经过他们时,福公公手臂一指。

    “几位大人起的早,这会想必也都饿了,便请随奴才去偏殿里用些点心吧。”

    “有劳公公了。”

    温尚书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人家终归也是为他们解了围。

    宋楚啸再如何气闷,也还不至于虐待高品级的官员。

    “再给诸位爱卿传一些热的汤食。天凉了,光吃点心也不舒服。”

    皇帝打一巴掌,又给颗甜枣吃。众人千恩万谢了好一番,才跟着福公公去了。

    两刻钟后,户部徐尚书匆匆赶到。宋楚啸与大臣们就青阳城决堤的后续处理之事,直议至当夜戌时方休。

    --

    就在同一日,同一件事情也在京城的街头巷尾不胫而走。

    一座普通的市井茶楼里,满大堂中围坐着的人都在讨论青阳城的巨响。

    一名穿石青色棉袍的男子率先起了头。“昨个半夜,青阳城出事了!你们听说了没有?”

    邻桌有好事的立马接茬儿。“出的什么事,老哥说来听听啊?”

    “这事说来也奇。青阳城那个大坝,你们知道吧?唉,就那个花了十来年才筑好,石头不够,还得从周围城池运的那个?昨晚决堤了!”

    “可别唬人了。哪条河大冬天的决堤?”

    “你看,说了你们还不信。要不我怎么说奇呢?”

    “兴许......是人为的?”

    另一人探过头来,极小声地说,“边境近半年一直不稳当。该不会是东昭国在挑事吧?就千忆河的蓄水量,冬季虽不至决堤,但放出来也够淹几千顷田的了。”

    见他们捂着嘴,生怕被人听到,旁边的更往这里凑,不一会就围了两三圈。

    “你怀疑是东昭国干的,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我打听来的是飞到河岸上的碎石很少,且断开的地方也是整块整块的。人为的话,不该那么平整吧?”

    “那倒是。诶,不能是上边那位发怒了吧?”

    说话之人还用手指了指天。一位年龄大点的赶紧纠正他。

    “这话可别瞎胡说啊。天子天子,你这不是质疑宫里头那位呢么?要是有人想借题整你,甭提你自己要倒霉,连累我们这些在你跟前听着的都得倒霉。”

    说是这么说,但每个议论的人心里却都有了这么个谱。

    青阳城一事要么是天怒,要么是外敌。无论哪个,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依我看啊,谁手里有余钱的,趁着还没涨价,家里多屯些粮食才是正经事!”

    --

    类似的对话又在各酒肆客栈中迅速流传开来。仅半天工夫,就有点人心惶惶的意味了。

    米铺油铺等店面外,到了打烊时,来买粮油的散客反倒是越聚越多。

    冲着仍站在冷风中不肯走的十几个人,伙计高喊。

    “今日打烊了,打烊了啊!要买的,等明儿一早再来吧。店还在呢,大米能长脚跑了不成?”

    排在最前头的老翁问他。“小兄弟,你们这个店最早是什么时辰开门啊?”

    “还有还有,这几日老板不会涨价吧?”

    又有一人上来。“我也跟你打听个事。你们京城粮仓里的存粮如今还够过冬吗?要是不够了,得从哪处调运?”

    年轻伙计一边往门上装木板,一边应付着七嘴八舌的问题。

    “咱们店每日辰时准点开张。至于涨价和断货什么的,那可不是我一个打杂的能知道的了。年年冬天都如此,担忧这个做什么?要我说,你们就别在这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撂下这么几句话,伙计便进去了。

    外面排队的再想要追问,也没个问处。加上这天儿又嘎嘎冷,便都歇了闲聊的心思,各自散了。

(https://www.biquya.cc/id88257/7681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