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完美暴君 > 第185章 巡抚人选

辽东巡抚不同其他,这个位置可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位置可是手握关外军政大权的。

    尤其是这个非常时期,能担任巡抚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常识和兵法韬略才行。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是多么信重熊廷弼,因此那个最合适的人选王化贞,也自然而然的被他们略过了,他们是不会考虑的。

    “陛下,孙承宗可能担此重任?”

    王象乾虽然对东林党人无好感,但是与孙承宗的关系还算好,而且孙承宗此人他也了解过几分。

    朱由校就知道,孙承宗一定会被举荐的,因为他的名望太高了,这个时代,名望比实力更重要。

    哪些整日谈论朝政、抨击朝廷的读书人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嘛,只要有了足够的名望,你甚至都可以不是进士,自然会有人举荐你去当官。

    “孙承宗虽有才能,但辽东巡抚的重任只怕他担不下来,他的一些奏疏文章朕也看过,无非就是夸夸其谈而已,根本不务实事!”

    “且他的想法太过理想,他不能去辽东!”

    朱由校对于这个历史上的帝师却并不感冒,后世的人都在说孙承宗多么了不起,为大明延续了多少年的国运,立下所谓的汗马功劳。

    而事实上就是因为他,才导致本就在沼泽边缘的大明直接陷了进去,而且无法自救。

    他对待辽事的战略和理念与熊廷弼恰好相反,熊廷弼深知辽事已积重难返,辽军不堪大用,所以他一直是以援辽的军队为主力。

    为此他不止一次的上奏皇帝,请求调派其他边军和关内的军队进入关外,以备军事,白杆兵、浙兵、西北兵就是这样调过来的。

    事实证明熊廷弼的看法和做法是对的,辽军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一时半会根本无法改变,只能去借助外力。

    而孙承宗的战略方针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的这一战略极为致命,可以说是根源所在。

    而当时孙承宗的身份是帝师,是皇帝最信任倚仗的大臣,皇帝自然是无有不准。

    于是鼎鼎大名的关宁锦防线就这么构成了,辽东的那些将门也完成了重大改变,他们从一个走私集团变成了真正的军阀集团。

    关内来的军队遭受这些本土的将门大户一齐排挤,如果他们只是克扣了点军响,那你都可以回家烧香拜佛了。

    孙承宗更是帮他们争取到了他们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朝廷大批的军响。

    自关宁锦防线和关宁军组建后,国库里有一半的钱粮要丢进这个无底洞,除了这些钱粮以外,每年还有几百万两的辽响,也全部投入了进去。

    朱由校没穿越之前看过一本书,从万历四十八年开始、到天启七年结束,辽东的军费居然高达六千多万两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朝廷每年在辽东军费这一点上就最少投入了七百万两银以上。

    可就是如此巨额的军费,等发放下去后,连一点水漂都没看到,好像不存在一样,那些底层的军士仍然吃不饱穿不暖。

    在袁崇焕任督师之时,宁远城发生了一场由响银而起的兵变,这场兵变记载的很少,因为很快就被压了下去,最终也没造成什么大影响,但是规模可不小。

    那些由四川、湖广等地调派过来援辽的军队将城中那些什么官员将军团团围住,声称不补发他们五个多月的欠响就和他们同归于尽。

    这些官员和武将看着这些准备拼命的泥腿子终于害怕了,他们平摊到城内各家,急急忙忙的补上了他们半年的军响。

    而没过多久,这些闹响的军士就了无音讯了,他们给朝廷的奏报是与建奴交战而全军覆没。

    他们以前为了能够从朝廷手中赚取军响,什么养寇自重、扩编军队、虚报名额等,什么把戏都玩过了。

    关宁军,这支水的不能再水的军队,在某些人的嘴里一跃成为了大明第一王牌军,成为了抵御建奴的重要军事力量,简直是贻天下之大笑。

    孙承宗带出来的袁崇焕更是被吹的更狠,成了大明朝最牛逼的人,比徐达于谦还牛逼的那种,甚至还发出一种言论,袁崇焕不死满清进不了关。

    他听到这种话语差点没吐出来,不得不感慨有些人小说写的好啊,歪曲事实、篡改历史这方面做的很成功,冠绝古今,堪称典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这方面都没他这么成功。

    朱由校否定了孙承宗后,几位大臣又一连举荐了三人,都是那种极有名望且有知兵之说的人。

    但都不是他心中的人选,最后他还是否掉了。

    这举荐之人都入不了陛下的法眼,实在是令得他们为难了起来,这种能文能武的人虽然不少,但合适的也就那几个啊。

    见他们开始犯难,朱由校也懒得卖关子了,直言道:

    “不知道几位爱卿可知道洪承畴这个人?”

    刑部尚书薛贞立刻上前道:

    “陛下莫非想让这洪承畴担任辽东巡抚重职?”

    这洪承畴他可是在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就是刑部的官员,归他管辖。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

    “怎么?大司寇觉得有什么不妥?”

    薛贞立刻回道:

    “禀陛下,臣是觉得有一点不妥,这洪承畴如今不过一部郎中而已,且年纪尚轻,怎可担得起如此重直?要是误了边防大事可如何是好?”

    “看来大司寇对于下属不甚了解啊,据朕所知,这洪承畴可是怀有大才,且他可比那些所谓的知兵大臣强多了!”

    众臣对于皇帝的眼光和魄力都是深深的佩服的,唯一让他们不解的是,这洪承畴难道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陛下,这洪承畴未免太年轻了一些,而且他的资历也不够啊,他只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现为官还不足五年呢!”

    王绍微作为吏部尚书,对于这些身为在职官员的进士都是了解过的,毕竟进士这东西两年才有那么一百多个,而且这其中也只有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

(https://www.biquya.cc/id88002/47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