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空降军顺利地来到了地面之后,便迅速地开始执行作战任务。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切断敌人后路,把日军前线部队的后勤运输路线彻底斩断,同时还要彻底前线日军撤退的道路。
总而言之一句话,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第1空降军军长周伦也已亲自来到了地面之上,开始亲自指挥部队行动。
首先,他要拿下的就是数座连接着战场前沿和战场后方的重要大桥。
这些大桥当初由英国殖民者修建,而在日军占领缅甸之后,来不及实施爆破的英军仓皇撤退,使得这些大桥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在此之后,日军出动工程师对这些大桥展开了进一步的加固,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英国人或者日本人是为了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才做了这些事情。
双方建造和加固桥梁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剥削当地民众罢了。
不过此刻,这些横跨重要水域、连接着战场前后方的大桥已经凸显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根据特种空降旅的侦察汇报,河边正三正在充分利用这些桥梁,他集中了手头上能集中的所有的卡车,于夜间不断地秘密为前线部队输送兵力和物资,这些大桥堪称是日军守住英帕尔平原所倚仗的交通大动脉上的关键节点。
不过奇怪的是,华军空军并未对这些掌握在日军手中的大桥实施狂轰滥炸,而是一直放任日军使用这些大桥。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日军为了守住这些至关重要的大桥,已经在桥梁的两侧部署了大量的高射炮火,桥梁平面和周边的山地之上,隐藏着大量的梯次高射炮阵地,从35毫米口径、76毫米口径、88毫米口径乃至缴获的英军94毫米口径高射炮可谓是应有尽有。
这些密集的防空火力,毫无疑问会对轰炸机造成相当致命的威胁。
而且,大桥看似十分恢宏,但在空中俯瞰下去,垂直投影面积极小。
B17一类的水平轰炸机的轰炸精度不够将其摧毁。
——越南战争期间,掌握在越南军队手中的清化大桥可谓是越南军队的后勤大动脉。而美军为了摧毁这座大桥,先后出动了数百架次的F100、F105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进行了集中轰炸。
这些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使用航空炸弹、火箭弹、航空机炮等各种武器进行了聚能轰炸,却始终无法将清化大桥摧毁,反而在越南军队强大的防空火力面前损兵折将。
越南军队坚守清华大桥长达7年之久。
直到后来,美军研发出了精确制导炸弹,才以极小的成本和代价将这座大桥摧毁。
所以现在,空军并没有在这些大桥上浪费弹药和付出无谓的损失,不急着将这些大桥彻底炸毁。
第二个原因则是,第二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目前进攻十分顺利,按照南方闪电的作战计划,很快这两大集团军主力就会发起一次钳形攻势,打穿日军第15方面军的防区,前锋便会推进到这一带。
而到时候,这些桥梁则可以为我所用,成为第二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快速推进的通道。
若是现在把这些大桥给炸毁了,到时候重兵集团就会被天堑所阻挡,慢吞吞的修建桥梁可能会贻误战机。
因此,夺取这些大桥控制权的任务并被交给了第1空降军来完成。
这一作战目的,倒是颇有一些类似于盟军发起的市场花园行动。
不过,市场花园行动的败笔可不会在这里发生,空降兵们要挑战的日军并非德军的党卫军装甲部队,事实上,即使空中降落而下的空降兵们都是轻步兵,但火力依旧比日军常规陆军作战部队要更加猛烈。
很快,第1空降军便开始了秘密的机动。
三个空降旅外加一个特种空降旅兵分四路,在崎岖的雨林之中迅速展开机动,分别要夺取位列目标名单上的6座大桥,以确保日军的后勤运输线彻底断裂。
而日军守卫这些大桥的主要兵种,实际上都是防备华军轰炸机的防空部队。
除此之外,日军充其量多增派了一些步兵中队乃至大队驻扎在桥梁两侧,这些步兵中队和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华军特种部队偷偷摸摸的搞破坏。
然而日军想不到的是,他们要防备的华军小规模特种部队,兵力竟会赫然高达一个旅。
对6座大桥的夺取行动几乎同一时间展开。
首先伴随着迫击炮那独特的“咣咣咣”的快速射击声,一发发60毫米迫击炮弹和82毫米迫击炮弹纷纷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砸在了日军高射炮阵地之上,猝不及防的日军炮兵瞬间便被这些凌空爆炸的黑点炸得血肉横飞。
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空降兵狙击手们纷纷开火,79式狙击步枪修长的枪管迸发出一道道清脆悦耳的射击声,子弹呼啸而出,将把守大桥的日军哨兵统统狙杀。
接着,可怕的扫射声响彻大桥,漫山遍野的空降兵们居高临下的朝着把守大桥的日军主力部队开始火力全开。
81式自动步枪猛烈点射,81式轻机枪形成交叉火力,89式重机枪爆发出了可怕的咆哮声,94式60毫米迫击炮以最快射速炸出一片弹幕、87式榴弹发射器打出道道小火球,40火箭筒则发射出一枚枚风驰电掣的火箭弹,***火箭炮打出挟风裹火的弹群。
这可怕的步兵班组加上支援火力组合在一起,瞬间对大桥上在明处的日军形成了可怕的杀伤效应,无数在大桥之上的日军统统如同割麦子一样撂倒在地,血雾喷薄之间,六座大桥几乎在同一时刻沦为了尸山血海的地狱!
【作者题外话】:三更,求银票!
(https://www.biquya.cc/id87749/7687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