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

“朕要的是长治久安,并形成惯例。”蓬莱殿内,邵树德掷地有声地说道。

        吃完午饭,大家继续开会。

        现在开始理蕃院体系的厘清,北衙枢密院的官员还不能在,在一旁列席会议。

        邵树德开宗明义,讲了两个原则性要求:一、草原的长治久安;二、制度形成惯例。

        其实要求很高。

        长治久安的时间要求是多久?十年、二十年内,应该没有敢叛乱。如果经营得好,三五十年也可以期待一下。甚至于,你的操作十分逆天,可以维持百年的和平。一百年后呢?没人敢保证。

        但话又说回来了,减少叛乱也是很大的成就啊。

        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叛乱,朝廷并不难对付。

        当年赫连铎带着八万草原骑兵进攻云州,直接让李克用打出屎了好吗——老李其实也没出啥奇招,就带着五千精兵,直接干挺了最嚣张、最能打的一部草原骑兵,大军鼓噪而进,乌合之众就散了。

        让蕃人减少叛乱的次数,降低叛乱的人数,那草原形势就还可控。

        “陛下。”已经是理蕃院一把手的杨爚清了清嗓子,道:“草原诸部,不能联合起来,最好有点矛盾。这矛盾又不能太大,不值得刀兵相见,反而要求朝廷来裁决。如此,则可令朝廷威望大增,立于不败之地。”

        “你有什么办法?”邵树德问道。

        “臣接手理蕃院之后,查阅诸多典籍,发现如今各部草场只是粗粗划分,并不精确。牧人之间时有矛盾,有时甚至酿成打斗、仇杀,致人死伤。”杨爚说道:“臣以为,牧场还是划分清楚一些好,这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最大的矛盾来源,这方面不能糊涂,边界一定要清晰,哪怕立下界碑。边界划分好了,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总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矛盾不涉及根本,但时间久了,总让人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便是朝廷出面的良机。”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杨卿所言甚是,继续说。”

        “陛下,臣建议在草原设流官。”杨爚此话一出,就惊倒众人。

        “如何做到这点?”邵树德问道。

        “陛下,昔年李国昌父子并据二镇,朝廷立刻召集卢龙、河阳、河东、振武、天德、昭义、忠武诸镇兵讨之,最终大破贼人,国昌父子兵败,北奔鞑靼。再早一些,淄青李师道侵吞邻镇,武宁、魏博、沧景、忠武等镇共讨之。这种路数大可以用在草原上,谁越界了,谁侵吞邻居了,便由朝廷组织大军,将其剿灭,以震慑其他野心家。”

        邵树德听了连连点头。

        杨爚说得比较简单,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十分复杂。但从藩镇割据时代走出来的官员对这个是真熟啊。

        唐廷的目的不是消灭藩镇,当时也没那个能力了。

        他们的目的是维持藩镇间的平衡,并尽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利益——利益很多,比如定期上缴的贡赋,比如藩镇出兵为朝廷防秋、防冬,藩镇的士人来长安考学、做官等等。

        基于这个目的,唐廷是不会让一个藩镇吞并另一个藩镇的,这从他们很多次的操作中就能看得出来。

        逆藩被讨平了,平叛的各路人马大掠一番回家,朝廷也会给这些藩镇兵发赏赐,感谢他们为朝廷讨平逆藩。

        而逆藩被打痛了,也会老实一阵子。朝廷借机换上自己人——不管能不能干下去,先换上再说——全面改组这个藩镇,虽然底层的割据土壤(大头兵)没法清除,但至少可以多安稳十年八年。

        简而言之,A藩镇叛乱,神策军+B、C、D藩镇平叛。

        B藩镇叛乱时,神策军+A、C、D藩镇平叛。

        C藩镇叛乱……

        如果一起叛,那事情有点棘手了。不过别急,还可以分化瓦解嘛。

        中唐以来的藩镇叛乱和平叛是非常具有喜感的。

        平叛大军打着打着,变成了叛军。

        叛军打着打着,随着朝廷一封《许XX自新诏》,又变成了王师。

        战场之上,明明是友军,但随着流言的传播,大军都把营地隔得远远的,防自己人甚于防敌人,实在是因为痛击友军的事情并不鲜见。

        唐廷玩这一手已经玩得出神入化了,直到黄巢、王仙芝横空出世,彻底洗牌。

        杨爚说这招用在草原上,核心就是不能让一个部落吞并另一个部落。

        某个部落叛乱了,不要紧!朝廷派出禁军、镇军、府兵若干,纠集邻近几个部落,一起讨平它。

        讨平之后,给参与平叛的其他部落发赏,让他们退出战场,各回各家。

        这个时候,朝廷甚至可以深入控制这个刚被暴打的部落,想怎么揉捏怎么揉捏。如果改造得好,完全可以在草原上埋一个钉子,让他们成为朝廷的打手,下一次带他去平叛。

        这种例子在藩镇割据中也有。

        河北的义武军(易定镇)就曾经是朝廷的走狗,被河北人恨死了,视他们为叛徒。经常勾连忠于朝廷的河东镇,向他们河北下黑手。

        所以,杨爚只需简单说一下思路就行了,具体操作手段,太他妈熟了!

        “陛下,臣所说的流官就是干这种事的。”杨爚继续说道:“草原辽阔,情势复杂。打仗又短促激烈,胜负立现。如果迁延日久,叛乱部落可能已突袭击败好几个邻居,吞并了不少丁口,呈席卷之势。所以,臣请在草原上划分区域,筑城派官,屯驻精兵,若有事,可立即做出反应。”

        “拿舆图来。”邵树德吩咐道。

        众人神色一凛,知道圣人对杨爚的意见很重视,甚至有些赞同。

        地图很快挂好。

        邵树德走到面前,仔细观看。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需要快速反应部队?因为等冗长的军事动员、物资征集、兵员调动完成时,事情很可能已经不可收拾了,故需要一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种物资充足的部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场,介入干预,争取时间。

        古代很难做到这点,而且军队的投送能力、运动速度也不行。如果决策时再拖延一下,等大军出动时,搞不好半年已经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草原核心区域派驻一支军队。人数不需要多,够精锐就行,以尽可能减少物资消耗,毕竟那边补给不便。

        平叛的主体还是各草原部落兵,朝廷派驻的精兵只是起监督作用——当然,该上的时候还是得上,不然会让人轻视。

        “在哪些地方筑城比较好?”看完之后,邵树德问道。

        他心中其实已经有点谱了,但他还想听听杨爚的意见。

        “一者,可控扼四方,往来方便,行军快捷。”杨爚说道:“二者,水草丰美,最好能够种一些粮食,以为持久计。三者,地势上要易守难攻。如果第三点做不到,以一、二为重。”

        毕竟草原大体上非常平坦,想在符合前面两点的同时,还要易守难攻,有点难了,故必须有所侧重。

        “杨卿试在图上指出。”邵树德说道。

        “黑城子既已筑城,且有陛下行宫,可为一地。”杨爚说道。

        黑城子在后世额尔德尼召以西七十里,曾经的回鹘衙帐,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当地也确实可以种粮食,而且建极十四年就开始种了。

        “阿尔泰山一带,可觅地建一城。”

        这个地方修城驻军其实很有必要。一者可从北面震慑北庭诸蕃部,让他们心理上有股压迫感,别想着逃跑。第二,亦可统合当地的可萨回鹘部落(未西迁的部分),与黠嘎斯人争夺影响力。

        而且,这一带有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在后世叫科布多,清代漠北三城之一就设在此处。

        “回鹘可敦城,可重修,作为一城。”

        这个可敦城,并非阴山北麓的那个可敦城,而是回鹘人在克鲁伦河流域修建的城池,大致位于后世外蒙乔巴山以西、温度尔汗以东。

        现已废弃,只留断壁残垣。

        后世辽国人也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重修可敦城,以为西北路招讨司的理所,并迁移各族百姓过来定居,鼎盛时期驻扎了两万兵。

        “以可敦城为镇州,军曰建安。”

        “本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两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

        这个驻军规模可能有所夸大。因为后世苏联在蒙古考古,发现城池并不算大,塞不下两万兵。但考虑到契丹人会游牧,可以以可敦城为核心,在一定范围内牧羊,这就提升了人口基数。

        两万兵是没有的,两万丁壮可能是有的。

        一百年后的契丹人就已经明白,要想真正控制草原,你就必须筑城、驻军。

        事实证明,这是有效果的。而他们没有驻军的地方,则兴起了阻卜人。

        到了满清时代,漠北草原上更是有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三个驻军城市,并派驻官员,管理各类事务。

        他们比辽国走得更远,或许是因为国力的差距。

        契丹人在南方有大敌,各种资源要优先用在幽云十六州,能在草原上设一个西北路招讨司已经不错了——契丹国主给西北路招讨司的任务很明确,无需你们参与其他方面的战争,哪怕契丹将要败亡了,你们也不要过来,守好自己的疆界。

        事实上,天祚帝败亡的时候,西北路招讨司的兵真的没有来,后来被耶律大石带走了。

        “杨卿选的地方都不错。”邵树德在地图上比划了一番后,赞道。

        最西边的是科布多,中间的是黑城子,东边还有可敦城,各自之间的距离适中,差不多刚好囊括整个漠北草原。

        “就这么定了。”邵树德最终做出了决定,只听他说道:“各城可迁移少许汉地百姓过去屯垦,驻军也无需多,三五千人足矣。但一定要是精锐,汉兵镇草原,蕃兵戍汉地,这是原则,不能变。”

        “每城需有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官员联合办公,就近处理各类草原事务。”

        “理蕃院设理蕃使一员,总揽诸部民政,由杨爚出任此职。”

        “理蕃使之下,暂设梅录五员。廉祐、偰元助、阿啜、庄约、龙思同分领梅录之职。阿啜,你去阿尔泰,征发诸部丁壮,觅地建城。”

        “偰元助去黑城子,直接上任。”

        “龙思同可至可敦城,先把城修起来。”

        “碛南、安西、青海诸蕃部,无需新筑城,办公衙署可就近设在丰、柔、新、庭、鄯等州。其梅录人选,朕再思量思量。先这么办理起来吧。”

        “臣等遵旨。”众官纷纷应道。

        今日除了确定在距离最远、最难控制的碛北草原筑城、驻军、派官之外,还确立了理蕃院的架构。

        当然并未全部完成。

        理蕃使、梅录等高级官员有了,下面还要增设类似尚书六部之类的机构,慢慢填充具体干事的职能部门,各类官员要重新挑选、任用。

        圣人曾明言,蕃官可出任汉地职务,汉官亦可出任草原职务,因此挑选官员并不会局限在草原各部之中。

        慢慢磨合吧。

        先把架子搭起来,开始具体办事。只有先办起事来,你才知道该怎么增设、裁减部门。假以时日,理蕃院与北衙枢密院这一文一武两大机构,会慢慢成为实权衙门,将草原牢牢握在手中。

(https://www.biquya.cc/id86019/77442635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