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激荡1980 > 第038章 建仓

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而保证金又分为两部分,开户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以周阳准备参与的取暖油期货为例,美林给客户规定的每张合约开户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分别为2150美元和1900美元。

    也就是说周阳的交易账户里至少要有2150美元,才能买入或者卖出一张取暖油期货的合约。

    一张标准期货合约代表42000加仑取暖油的交易,以周阳买入时每加仑0.742美元来计算,一张期货合约的实际价值为31164美元。而周阳只被冻结了2150美元的保证金,也就是说杠杆为14.5倍。

    杠杆越高,自然风险就越大。开户保证金与维持保证金之间250美元的缓冲区,只够覆盖期货价格在0.006美元之内的波动。

    一旦取暖油涨跌超过每加仑0.006美元,而周阳又恰好猜错了涨跌形势,美林银行就会要求他追加保证金,否则就会强行平仓。

    而周阳入场前的五个交易日,取暖油期货收盘价,分别为0.751、0.748、0.742、0.745、0.741美元,最高和最低之间的落差达到了0.01美元。这还是在市场比较平稳、波动不算很大的情况下。

    所以动辄满仓买入的风险实在太大,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只需一个急涨或者急跌,就能让投资者瞬间爆仓。

    期货市场中,除了那些套期保值的客户之外,都是一群疯狂的赌棍。而能在期货市场中大杀四方,又全身而退的高手,才是真正的赌王之王。

    周阳很明白自己的真正实力,要是没有“预言家”天赋,他就是一个开场三分钟就杀青的战五渣。

    所以他在开通期货账户后,也不急着第一时间入场,而是先观望了一个星期,自认为一波小跌快结束了,才在第六个交易日选择入场。

    期货和现货最大的区别,就是交易中包含了时间价值。即使是同一品种的期货,不同交割月份的价格并不相同。

    周阳的资金并不多,没必要分散建仓,所以他只买入了12月的看涨合约。

    现在已经是8月底,伊朗和伊拉克还没有立刻翻脸的迹象,但周阳又记得两伊战争就是在今年八九月左右爆发的。所以他认为战争开始的时间,很大概率是在九月底。

    因此周阳认为受到两伊战争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11、12、1这三个月份的合约。因为取暖油毕竟不是石油,现货价格上涨需要有一个传递的过程。

    而期货简单点来说,就是投资者对未来的现货价格的判断。12月对于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已经进入了冬天最寒冷的时期,也是一年中取暖油最畅销的月份。

    所以表现在期货市场上,12月份的合约头寸大、换手率高、流动性好,自然也最容易暴涨暴跌。

    否则你要是选炎炎夏日的七、八月份,就算想大规模建仓,都不一定找得到对手盘。

    虽然周阳对取暖油价格接下来的暴涨满怀期待,但他的投资策略不敢太过激进。之前从昌宏证券提出来的那200万港币在换成美元之后,只往期货账户里转了一半。

    至于剩余的资金,周阳准备投资美股。原油价格继续暴涨,意味着大部分石油公司的利润会飙升,而像出租车公司、长途客车公司则恰好相反,飙升的不是利润而是成本。

    所以周阳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投资组合,重仓买入石油股、卖空出租车公司、长途汽车公司之类的股票。他这次没加杠杆,虽然赚的也许不多,但胜在稳妥,至少能给自己保个底。

    即使是投入期货市场的那20万美元,周阳也不敢满仓押注,而是只开了七成仓。实际上这个仓位对新手来说,也已经算太重了。

    但是周阳算了一下,除非取暖油期货的价格,跌破每加仑0.715美元,否则他的头寸就不会有被强平的风险。

    而从元旦到现在,取暖油期货的最低价也没跌破过0.725美元。所以周阳自认为已经留下了充分的下跌缓冲空间,要是这样都还被跌破仓,他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周阳花了三个通宵,通过国际长途与美林银行的证券经纪沟通,完成了股票账户和期货账户的全部既定操作,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了。

    所以在外人看来,周阳的生活还是挺惬意的。他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下楼去不远处新都城大厦的一间中式酒楼里吃早茶。

    说是早茶,但周阳每天去吃的点,应该算午饭更合适。他吃完午饭后,回家收拾一下,就会背着一个黑色的运动包,胸前挂着一台从华丰国货商店买的海鸥牌相机,四处闲逛。

    当然,周阳并不是真的没事瞎溜达,而是在调查香港的工业经济。四十年后,内地人对香港的产业印象,除了金融中心之外,就剩房地产了。

    而时光倒回1980年,虽然李跑跑等曾经的实业家,都转型去做了更赚钱的地产商,但香港的工业还处在辉煌落幕前的璀璨余晖之中。

    根据港英政府年初公布的数据,香港1979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1275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6%。

    这其中虽然有内地改革开放,带来转口贸易激增的因素,但以纺织、服装、塑胶、玩具、电子、钟表等为代表的香港制造业,依旧贡献了很大的比重。

    周阳穿越前就是做出口业务的,对于跑工厂自然是轻车熟路。虽然他并不会讲粤语,但英语本来就是香港目前的官方语言,而且大部分香港的工厂以接外贸订单为主,所以他找个能用英语沟通的人并不难。

    在二战之后,香港制造业的第一波兴盛是从纺织业开始发端的。在1967年最鼎盛的时期,全港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多达1.1万家,雇佣工人的数量超过了43万人。

    但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政策的实施,以及本港土地价格的急速上涨,使得香港纺织业从七十年代开始就迅速衰落。

    香港工业最别具一格的地方,就是厂房大都设在高楼大厦之中。香港那些动辄几十层的高楼,并不都是居民楼和写字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办厂的工业大厦。

    而像纺纱厂、印染厂的设备,许多都不适合搬上高楼,所以纺织业最先衰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s://www.biquya.cc/id84176/5059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