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南海风云录 > 第四十七章 重巡和飞机

?刘芾对这些政府的p话一点都没往心里去,见识过了后世里世界各国的尔虞我诈,现在的这些官面话一点都忽悠不了他。不过对于这些言论,刘芾还是有些感触,这些感触不是关于这场战争的,而是有感于报纸这个形式,多亏了自己还是从媒体大爆炸的后世穿越过来的,在台湾经营了快20年了,都没想到办一个报纸啊,真是失败。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刘芾马上找来铭传大学的几位熟悉的教授,邀请他们成立一家台湾自己的报纸,全部的资金都由刘芾自己私人承担,而报纸的经营全部按照欧美的模式进行。这些大学教授大多来自欧美各国,对于刘芾能够出资筹办报纸都大卫赞同,又听说报纸出版以后,只需遵守台湾法律就可以,刘芾本人对报纸不加干涉,这些教授们当场就定了下来,成立一家股份公司来经营这家报纸,而刘芾的先期投资,只占报社的10%股份,其他多出的部分由报社盈利后,分期归还。

  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最后,几位教授看在刘芾是出资人的份上,同意了他给报纸起的名字“人民报”,本来刘芾是打算叫人民日报的,不过教授们说报纸刚刚发行的时候,不可能达到日报的规模,只能是周报,然后慢慢转变成日报,所以,就成了人民报。

  有了报纸,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来限制,不过这个法律不用刘芾去操心了,铭传大学的法学系里,专门有一堆人,负责制定台湾的各项法律法规,由于刘芾还没想好到底是那种政体合适,所以台湾暂时还是一个独裁政府,所以并没有制定宪法,而是先把各种实用的法律制定出来,比如刑法、婚姻法等,只要出现了一个新的事物,就会有一种新的法律出来,合适不合适一边执行一边改。

  1906年5月,研究所和造船厂传来了好消息,台湾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战舰已经舾装完毕,准备交付给台湾海军进入战斗序列。5月11日,刘芾出席了基隆造船厂的舰船交付仪式,并在仪式上,亲自为舞龙队伍里的龙头点上了龙睛。

  这种被命名为“洲级”重型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了14000吨,满载17500吨,全长187米,宽22米,吃水7.3米深。由于台湾的柴油机技术远远高于蒸汽轮机技术,所以,这艘重巡采用了16台大型低速柴油机作为动力,燃料为重油,最大输出72000马力,采用4轴推进,每4台柴油机带动一个螺旋桨,并且不用变速箱就可以实行倒车、减速等动作。燃油储备4000吨,最高航速29节,续航能力在15节的状态下可以达到10000海里以上。

  洲级重巡的主炮和它的吨位来比,有些偏小,只有200MM,4座双联装背负式炮塔前二后二布置。除了这8门200MM主炮外,副炮也小的可怜,只安装了10座双联装75MM高平两用炮,剩下的还有20挺19MM四联机关炮,没有安装鱼雷发射管,对海攻击力有些偏弱,但是对空攻击力很强大,如果需要的话,还有一些设计存在但是没有安装的炮位,可以加装更多的副炮。

  这条重巡从外观上看,也很别扭,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战列舰和巡洋舰相比,亚洲级重巡的上层建筑低矮了很多,唯一的一根烟囱成为了这条船的标志物,低低的耸立在船中央。如果让英法德等国海军看到这条重巡,他们一定会奇怪这么低的桅楼如何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率先观测到敌人船只呢?

  这个时代的战舰由于大多数烧的是煤,所以会在开船的时候从烟囱里冒出黑、黄色的烟柱,具体颜色要看煤的质量。而这种烟柱就是远程观测到敌方舰船的最好标示,船速越快,烟柱越粗越高,如果一个大舰队开过来,最先看到的就是天边那一片黑压压的浓烟了。

  为了能提前发现敌人,这个时代的军舰都把指挥塔和桅楼修的很高,站得高看得远啊,在二战中,日本人把这种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者可以去翻翻日本二战中的战舰,有几条船的指挥塔都可以媲美太空战舰了,那真是又高又直,让人看着都怕这条船在拐弯的时候翻掉。

  而台湾设计的这种洲级重巡,把桅楼和指挥塔设计的非常低,这样做虽然能够降低船的重心,获得一点航行和射击中的稳定性,但是如果不能优先发现敌人,那不就被动挨打了吗?

  刘芾和台湾研究所里的设计师们不会这么傻,故意把军舰造成一个先挨打才还手的老实孩子,这种设计是因为台湾的重巡不用观察员去桅楼顶端拿着望远镜去发现敌舰了,它有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方式,那就是:飞机。

  自从1899年刘芾在基隆附近修建了飞机场和飞机研究所,台湾的飞机研究就因为有了刘芾的大力支持而飞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有了刘芾渔船里的那架模型飞机的参考,台湾的飞机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最次也是站在了巨人的啤酒肚上。

  当开始,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过于追求模仿那架模型飞机的样子,结果由于材料和动力方面的差距,试制出来的飞机虽然也能够飞上天,且速度不俗,但是稳定性很差,光是试飞,就因为各种事故而死伤了好几位英勇的飞行员。

  看到除了人命事故,刘芾赶紧拦住了这些研究员还没学会走,就要跑步加跨栏的冒进行为,并凭借着自己在电影电视中的那点见识,和研究员们共同试制出来了一种木质布蒙皮的双翼机,这种在一战中大放光彩的双翼机虽然速度慢,样子丑,但是技术简单,稳定性很好,虽然离刘芾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飞机,还是很成功的。以这架双翼机为原型,飞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用了几年时间,发展出来了3种更加稳定,性能也提高了不少的新型号。

  

(https://www.biquya.cc/id8289/50164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