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90之白手起家 > 第401章 令人沮丧

田书源说道:“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或许还是有一定希望的。”

    “反过来?”张谦修立刻反应过来,田书源的意思是把国外的教授和专家请回来教书。

    大概一想,好像没有问题,但仔细一想,这比起送人出国留学的难度丝毫不低。

    张谦修送人出去留学是那些大学?牛津、哈佛、斯坦福、耶鲁、剑桥这样的大学。

    这些大学为什么厉害?教育资源好,有各行各业世界上最顶尖的老师,他们有很好的福利留住这些老师。

    这些老师在学校不仅仅是教书的,他们还有科研,这些大学能提供很好的科研场所和研究设备,很多老师选学校的时候,不仅仅是看收入,还会看在这个学校,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科研资源,就好像袁鹏池,他为什么愿意去张谦修那里?因为张谦修给科研经费啊!

    其他学校的顶尖老师也是这样,福利是一方面,他们还需要科研资源。

    而国内根本就提供不了很好的科研场地和资源,单单依靠高福利,是没有办法留住顶尖教授的。

    张谦修苦笑着说道:“田教授,清大和上京大学,比我有优势吧?”

    张谦修上一世,看过一张国外高校科研经费,世界上一流的大学,一年投入的研究经费基本在10亿米元左右。

    现在这些大学有多少研发资金,张谦修不知道,就算缩水十倍,也有一亿米金,四五亿华元啊!

    现在国内身价过亿的人都没几个,说句不客气的话,就张谦修现在手里的钱,足够他排进全国前五十了。

    1992年,牟其中自称有20亿,就被称作内地首富了。

    2000年左右,国内首富的总资产没有超过一百亿,基本在八十亿左右。

    2001年,首富不过八十五亿,排名第一百的总资产五亿。

    到了2020年,首富的身家已经四千三百多亿,第一百名三百三十五亿。

    张谦修不知道现在国内首富有多少,但估计也不会超过二十亿。

    当然,有一些人的财富是计算不到的,比如一些有官方背景的,这种人根本就不好算,也没有谁敢去算。

    但就现在国内的经济情况,每年要支付几个亿的华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田书源自然也是知道这中间的苦难程度,说道:“张先生,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要是好做的话,早就有人去做了。”

    张谦修知道,田书源说的也是没有错的:“田教授,说真的,我来上京之前,壮志满满,觉得我想做的事情,肯定手到擒来。”

    “来了以后,发现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田书源说道:“要是张先生这样的人多一点,那我们国家的教育和科研,肯定会迎来大爆发啊!”

    张谦修谦虚的说道:“田教授过奖了。”

    两个人闲聊的时候,教育部门的人来了,一男一女,都是四五十岁的样子。

    田书源给张谦修做了介绍,其中一人是专门负责公派留学事宜的,叫胡雪怡;另外一个人的级别更高,是教育部门的二把手,叫谢东刚。

    双方打过招呼,客套了几句,谢东刚说道:“张先生,我们听说,你想成立一个基金,专门送人出国留学,而且这个基金的规模还不小,前期就有两千万,后面还要长期投资?”

    张谦修说道:“是有这个打算,但这里面有很多的困难,具体要怎么操作,还不知道。”

    胡雪怡开口说道:“张先生,不是我泼你的凉水,这根本是不可行。”

    “国家也在大力扶持,支出我们的人才出国留学的,但现在取得的成果,相对是比较有限的,至少没有达到我们心里的预期。”

    “出去的人太多不回来了,这导致我们国家有大量的人才流失。”

    “国家送出去的人尚且如此,且不说,送出去留学的花销有多少,就算你送出去了,一百个人,回来不到十个,流失了九十多个,根本就不划算,成本太高了。”

    “这不仅仅是花的钱成本高,损失人才的成本也太高了。”

    “我们国内本身人才就不够,我听田教授说,你要送出去的人,基本集中在芯片需要的几个领域,这会导致我们国家这方面的人才更加缺乏。”

    虽然胡雪怡的话不好听,但这却是事实。

    张谦修说道:“我现在也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具体还是要商量的,我既然想要送人出去留学,那我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高端的人才,是不是?”

    胡雪怡见张谦修说话不卑不亢,而且也确实是如张谦修所说,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胡雪怡的语气缓和下来,说道:“张先生,其实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可行性不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你需要的这几个领域,我们国家每年本科毕业的人数也是不多的。”

    “就好像清大,集成电路相关的学生,不过几十百来人,范围扩大一点,有一点相关性的,也不过两百多人。”

    “你不能把我们国家排名前二十的高校,跟芯片相关的应届毕业人才全部送出去啊!”

    “你这一年送几千人出去,连续送五年,我们国家这相关领域的人才就会出现五年的真空期,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限,根本弥补不了这个缺失。”

    “我们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本来就比较少,发展的也比较慢,你这么一送,我们整个行业都有可能会被带偏的。”

    谢东刚说道:“张先生,胡主任说话有些危言耸听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几千高材生就这样全部被送出去,且不说有多少能回来的,就算有能回来的,也都在你的公司上班,那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其他公司,基本就没有人才可用了。”

    “张先生,您是要做芯片的,芯片我不怎么懂,但大概也知道一些,那只是集成电路里的一种,就算芯片也分很多种芯片。”

    “我们国家也不能为了发展电脑芯片,把其他所有芯片行业,所有集成电路都给赔上,你说是不是?”

    “经过我们研究、考虑,我们觉得,你把人送出去,还不如把教授请回来。”

    “把这些教授放到各个高校,你再给所有学校一些资助,这些学校,每年在你需要的领域,扩招生源,培养出来的人才,你可以签订一些合同之类的,毕业后去你公司上班。”

    “如此一来,能照顾到张先生你的用人计划,也能保证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用人问题。”

    张谦修听到这话,心里忍不住萌生出一个猜测,这到底是不是他们这些人故意折腾出来,就是想让自己给各大高校钱。

    现在给各个大学一两百万都不是小数目,要让学校扩招几个生源,学校还是非常乐意的。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国内现在的大学生只有这么多,分到集成电路这的领域的,绝对就没有多少了,尤其是每个学校。

    谢东刚拿出一份资料,递给张谦修:“张先生,你看看这些资料,我们的人才是不够的。”

    张谦修接过,这是一份每年大学招收学生的统计表。

    1985年,176万人报考大学,录取62万人,这一年,学集成电路的,仅仅一千多人,集成电路,还好一些,芯片领域在国内是冷门中的冷门,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相关的工作,只有几个国家研究所在折腾。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

    1987年,228万报考,录取62万人。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

    1989年,266万人报考,录取40万人。

    到1990年,录取60万人。

    这招生的人数看着多,但实际上,专业也很多。

    我国一般分十二个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在这十二个大类之下,又分了八九十个小类比如经济学,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其中金融学又分金融工程、保险学、精算学、投资学等等。

    小的分类足足六百多种,平均算下来,一个专业,也就是一千个学生左右,有一些比较热门,学生自然就多,而且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集成电路的专业。

    在最后,能统计到的,目前我们国内,芯片领域的人才,不超过一万人,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也不超过五万。

    这些人,有可能最后还没有从事他们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国内芯片方面,本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集成电路还好一点,至少有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这些。

    张谦修看到这些数据,心都是凉的。

    就这样的情况,怎么搞芯片?就靠着几个专家带着几十人,几百人去研究?怎么比得过人家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团队?

    可笑的是,就算把全国这一领域的人才全部集中到一起,也未必有人家的人多,人家的人才还更专业,因为人家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数据,我们什么都没有。

    张谦修就算要送人出去留学,那也找不到这么多学生,谢东刚和胡雪怡说的没有错,除非他每年都把相关领域的学生全部送出去。

    但那样一来,国内电视机这样的产业还要不要发展了?这些产业都是要集成电路人才的,电视机等产业,扩张就要招人,现在市场上的人刚刚够用,甚至是缺少的,等企业招人,没有新的人才进入市场,就会哄抢人才,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开不出高工资,人才就会走光,工厂就只能等着倒闭。

    就算张谦修想继续大量送人出去留学,估计一开始,国家就会给他一巴掌,他不在乎国内的其他集成电路产业的死活,国家在乎啊!国家不会任由张谦修这样折腾的。

    张谦修顿时有一种挫败感,但他同时也不甘心,这都还没有开始,就被国内的现实情况给击败了?

(https://www.biquya.cc/id82011/17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