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黄天之世 > 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幕

许安手执着马鞭,身披着战袍,连甲胄都没有脱下来,更没有除去鞋袜,直接便踏入了大殿之中。

    鞋履之上的泥土随着许安的走动留在了大殿原本干净的地面之上。

    什么刀兵不入殿的规矩,许安根本就没有在意,  他进入皇宫的这处大殿不过只是为了走一个过场。

    身后,郝昭、徐鸿两人手按着腰间雁翎刀带领着一众腾骧卫的军卒排成了两列,护卫在许安的左右。

    殿内原先守卫的魏军军卒现在都已经在邺城城外的魏军大营了,殿内现在的守卫早已经被明军中的武卒所接替。

    许安一路走到大殿的首座,并没有坐下,一手执辫,一手按刀。

    徐鸿和郝昭两人,还有一众腾骧卫的军卒皆是站在台阶之下,警惕的扫视着殿内的一众魏庭大臣。

    许安举目向着殿内群臣看去。

    殿内一众魏庭大臣,  多是垂首跪坐,无人言语,但是也有昂首怒视者,冷眼无畏者。

    许安并没有记下这些人的面容,也没有想要清算的想法。

    反正这些魏庭的大臣,他之后一人都不会启用,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但是冀州数百年来的积累,仍然人口稠密,极为富庶。

    冀州位于黄河之北,与长安相隔也并不遥远,又于并州相连,容易掌控,属于内陆地区,并非是边疆难以掌控之地。

    现在太平道并不缺乏人才,  经过了多年的教育发展,  现在太平道内的人才贮备早已经能够跟上太平道扩张的步伐。

    许安的目光最终在审配的身上停留了下来。

    审配此时立于殿内的右首位置,就在他的身旁还站着一名穿着白衣的少年,眉目疏朗,面白如玉,那少年平静的目视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安清楚,那少年应当就是袁绍的幼子袁尚。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

    原本的时空之中,袁绍兵败官渡,但是其实实力也并不比曹操弱上太多,还是有争雄之机,只可惜其后来患病,又在立储之事上犯下了最大的忌讳。

    袁绍死后,三子政权,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殿内群臣下拜,审配拿起了一封诏书,走到陛下,面对着殿内的一众群臣。

    诏书是退位称臣的诏书。

    袁尚放弃了魏国的皇帝之位,  宣布魏国并入明国,并受其册封。

    审配双手紧紧的握着手中的诏书,  他的身躯都在发抖,每念出一字,似乎都要消耗他大量的气力。

    诏书念出,殿内一众魏臣皆是垂首不语,就是那些昂首怒视,冷眼无畏者此时也是垂下了头颅,失去了所有的生气。

    诏书最后的一个字念完,审配双目之中也是失去了所有的神采。

    望着殿中沉默的群臣,审配只觉得浑身无力,心神皆疲。

    诏书宣读完毕的那一刻,也代表着魏国走向了坟墓。

    从今往后,这个世界上再没有魏国,再没有大魏……

    审配闭上了眼睛,初建国时的意气风发,踌躇志满还历历在目。

    东郡大胜,兵进洛阳,力压汉庭,兵足将勇,何等的豪气。

    但是只不过过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一切便已经是急转直下。

    从隆武元年(193年),二月十五日。

    到隆武三年(195年),六月八日。

    两年的时间,但是一切却已经是物是人非……

    审配一步一步,缓慢的走回了右首,离开了陛下。

    一名身穿着正红色鹰狼服的鹰卫千户官双手平举着一封帛书,将手中的帛书举过头顶,呈递给了站在另一处陛下的郝昭手中。

    郝昭从鹰卫千户的手中接过了帛书,将其缓缓展开。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因为大殿的特殊布置,他的声音仍然能够清晰的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郝昭的声音坚定而又有力,其声音顺着殿内的墙壁回荡在殿内每一个人的耳中。

    “奉天承运道君,敕曰:晋封袁尚为魏候,食邑千户……”

    郝昭话音落下,整个大殿已是寂静无声。

    许安的目光也在此时停留在了站在审配身后的袁尚。

    袁尚终于有了动作,他抬起头看了一眼许安,正好和许安的四目相对。

    许安注意到袁尚眼眸通红,他知道袁尚的内心绝对没有他的脸色那般平静。

    袁尚年纪虽轻,却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远胜过寻常的孩童,这也引起了许安的注意。

    世家高门中的子弟,都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越是显赫的世家越是重视教育,差距便是由此产生。

    但是袁尚也只是引起了许安些许注意罢了,通过了国考,进入陆军学院,国学院的国学生,从中挑选任意一人,也不见得比袁尚要差。

    市井乡野,从来不缺乏天资卓越之人。

    “谨尊道君法旨。”

    袁尚跪伏于地,从郝昭的手中接过的敕书。

    审配扶着袁尚起身,双手颤抖的想要将袁尚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但是解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的将袁尚身上玺绶解下。

    最终还是袁尚自己将玺绶解下,交给了审配。

    审配双手举着玉玺,将其呈递给了郝昭,随后由郝昭将玉玺呈递给了许安。

    许安从郝昭的手中接过了玉玺。

    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许安没有见过传国玉玺,但是入手之时,他下意识的反应便知道这块玉玺并非是那块传闻之中的传国玉玺。

    许安握着玉玺,史书记载,传国玉玺被孙坚所得,无论是原本的时空,现在现在的时空孙坚找到的那枚传国玉玺应当就是真正的传国玺。

    传国玉玺并没有被孙坚私藏,而是被其献给了刘辩,存放于汉庭的陈都之中。

    这一方玉玺不过是袁绍为了称帝有名,而命人制作的假玺。

    许安翻转玉玺,看着玉玺的玺面,玺面之上正刻着以大篆书写的八个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许安看着眼前玉玺上的八个大字,一时之间竟然有些失神。

    他明知自己手中的玉玺是假的,但是当他看到那八个字的时候心脏确实疯狂的跳动着。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上下五千年,有哪个男儿能够禁受的住这样的诱惑。

    许安握紧了手中的玉玺,而后将其猛然放在了身旁的案桌之上。

    玉玺落桌,发出了一声轻响。

    殿内一众大臣皆是抬起了头来,惊诧的看着许安。

    许安没有多言,手执着的马鞭,背对着案桌,没有再多看那案桌上的玉玺一眼。

    “走。”

    许安手执着马鞭,走下了首座,他没有在意任何的眼光,阔步向着殿外走去。

    一众卫士跟随在许安的身后,鱼贯而出。

    凌乱的脚步声在殿内响起,许安走入殿内之时,手执着马鞭,走出殿内之时,仍然是手执着马鞭。

    许安跨上了战马,立于正殿之外,此时的邺城皇宫,四下寂静无声,灰暗无神,似乎它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封禁邺城宫殿,全面归为军管,除去宫人之外,其余人等不得滞留宫中。”

    “愿意回乡者,发放路费准许回乡,不愿返乡者,暂时留于皇宫。”

    “对了。”

    许安说着也想起了一件事情。

    在太平道的境内,明军军卒的地位和收入都处于很高的水平,但是婚配仍旧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毕竟明军常年在外征战,虽然有假期,但是也是聚少离多。

    为了保证军婚的稳定以及军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对于军婚许安一直是大力保护,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破坏军婚。

    并且许安给予麾下军队阵亡的军卒家中发放抚恤金,并且赡养其子嗣,也就是太平卫。

    现在明军之中序列之中不仅是常规部队、地方部队,就是武卒,也有一部分的军人现在还没有婚配。

    “以枢密院的名义安排一场相亲会。”

    “相亲会?”

    郝昭有些疑惑。

    “敢问师君,这‘相亲会’做何解释,学生不太明白其意……”

    许安微微一怔,他倒是忽略了这个时候好像还没有这种事情。

    相亲这个词,好像在古代多是指互相亲爱,相互亲近的意思。

    一般来说,好像男女双方在成婚前都基本没有见过面,尤其越是高门大户,家教越严格。

    一般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寻常百姓不同于高门大户,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收到其影响。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在古时若是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甚至还会受到轻贱。

    “所谓相亲会……”

    许安感觉详情解释有些复杂,沉吟了一下,简单说道。

    “宫中不是有许多的宫女吗,挑选那些身世清白,没有婚配,没有和袁绍有关联的宫女出来,再从军中选调没有婚配的军将,然后前往同一处地方,相互认识一下,若是情投意合,由枢密院做媒,先定下婚约。”

    郝昭咧开嘴笑了起来,应了一声诺。

    “想不到师君不仅管理政务、军务、民生,连婚嫁都要管。”

    许安斜了一眼郝昭。

    “你有家长安排婚配,自然是不用担心,但是麾下军卒成婚却是不容易,好不容易有那么多适龄的女子,安排一场相亲会正好。”

    “对了,你既然说我连婚嫁都要管,那作为你的老师,我也算是你的长辈,我一定好好给你挑选对象。”

    “我的意思是说,师君如此体贴士卒,应当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碌。”

    郝昭一脸正色,义正言辞。

    “此等微末小事,学生自己受累便行,不必劳烦师君了,我这就去找寻文吏统计士卒,办理相亲会,师君多多休息。”

    言罢,郝昭不等许安说话,便借口战事紧张,要先行统计,随后忙不迭的离开了正殿殿外。

    许安的脸微微抽动了一下,郝昭现在完全没有当初时候的那样稳重,真不知道刘石是怎么带他的。

    想到刘石,许安的脸色也是有点僵硬。

    刘石这憨货是真的憨,他本来以为刘石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当了多年的军区兵备道,又进了讲武堂修习半年,应当比当初再太行山中稳重了许多。

    但是就在今天收到的信件之中,许安才知道刘石是真的莽夫,他带着两郡的军兵,一路势如破竹,已经接连是攻破了广阳郡,还有涿郡的涿县,现在正在带兵前往范阳。

    他现在带着两千多名两郡军区的骑兵距离范县只有六十多里的距离,而大队的骑兵还留在了涿县,主力步兵甚至还再涿县东北的城池良乡。

    朱九也是一样,当初北部太行山一战,阎忠对于朱九的评语是稳重老沉,忠诚坚韧。

    但是中山郡的战事,朱九现在已经快要打到了中山郡的解渎亭,也是带着前锋骑兵,大队的步兵还在西面的安熹城。

    两郡军区出来的就没一个稳重正常的人。

    许安想着最近收到的消息不由的一阵头大,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到见到刘石之后,要怎么教训刘石做一个合格将军了。

    然后他想起了马超和庞德,这两人自持武勇,也是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功劳确实没有少拿。

    只是现在作为先锋这样的战法可以,但是日后若是成为了主将,这种战法自然是万万不行。

    吕布虽然勇武,但是成为骁骑营的主官之后,也是极少冲锋,只有在局势明朗之时,战机出现之时,他才会带领亲卫冲阵,一举击溃敌军。

    “还是张辽让人省心。”

    许安感叹了一句,相比于刘石、马超他们,张辽就要省心的多,和吕布的战法相当,对于兵形势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

    只是,许安感叹的时候,却是忘记了一件事。

    两郡军区的风气,好像就是从当初张辽参与濡水一战之后,才开始发生转变的。

    濡水之战决定胜负的关键,正是因为张辽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战机,带领着两千骁骑营骑军直接突入乌桓军的骑阵,阵斩了汗鲁王乌延,而后闻名漠南,也改变了整个两郡军区的风气。

    ……

    西域。

    张辽突然感觉心中有些奇怪的感觉,不过他很快便将其抛到了脑后。

    “将军,向导回复,我军已经抵达了大宛国的东境境内,往西三十里之外就是大宛国的城池。”

    张辽闻言精神一振,站起了身来,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原来是已经到了啊。”

    张辽想了一想,又问道。

    “都护那边有消息了吗?”

    “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按照估算,应当离我部最多只有三天的距离。”

    张辽点了点头,握紧了马鞍,一步便跨上了战马。

    “通令全军,今夜就在大宛国的国境之中过夜!”

    “咻——————”

    哨音响起,营地之中,无数头戴着黄巾,身穿着战袍的明军骑卒纷纷翻身上马,在哨音的召集之下聚集在了一起。

(https://www.biquya.cc/id81435/10278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