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匪 > 101异客(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灰蒙蒙的天空下,双手互插袖中的郭名涛隔着栅栏,望向天际边那蓝黑交接之处,脑后却传来一声长吆。

  “什么晚来?这可快要日出了。牛头不对马嘴。”郭名涛怕冷,脑袋动也不动,看着前方说道。

  路行云与他并肩而立,学着他朝远方眺望,嘴上不忘问道:“瞧什么呢?”

  郭名涛目不斜视,道:“看日出。听几名兵士说起,这边的日出好看,我怕日后再也瞧不见了,今日特地过来瞅瞅。”

  路行云哂笑道:“郭兄真好雅兴。我军都朝不保夕了,你竟还有这份悠闲,佩服,佩服!”边说,边假装作揖。

  郭名涛白他一眼:“我就整天提心吊胆又有何用?我又不是沈水的龙王,操点心就能将水收了放军队过去。你说的,我军的都朝不保夕了,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及时行乐,又有什么不妥?”

  路行云见他较了真,笑笑道:“妥,大大的妥当!”说完,叹了口气,“话说回来,大军已经在此间停顿了快十日,眼见再过两日就要十二月,咳咳,时不我待呐!”

  “这我知道。”郭名涛幽幽说一句,“闯将这几天忙上忙下的,可不就为了此事焦心?对了,听说覃千总不日将归营,你会随军吗?”按编制,路行云是覃进孝所部先讨军左营的参谋,可之前在射洪分兵的时候,赵当世考虑到事关重大,没有继续留路行云在覃进孝身边,而是照老规矩将老本军参军覃奇功配给了覃进孝暂为辅佐,路行云则跟着老本军诸部南下来到了这里。郭名涛听说了覃进孝被南调的消息,故有此问。

  “鬼晓得。”路行云撇撇嘴,“闯将他老人家不信任我,怕是接下来我都将在此给郭兄你作伴了。”说完,嬉笑两声,可神情间颇显落寞。

  郭名涛沉默一阵,慢慢道:“其实这还遂了你意,能留在这里,岂不是有更多机会见着郡主?”

  “他奶奶的!”路行云佯怒骂他一句,“你这厮,什么时候也会耍贫嘴了!”他说着,捶了郭名涛一拳,郭名涛也“哈哈”笑了起来。他俩此前对留在赵营的华清其实十分担忧,怕赵当世或者其他军将忍不住欲望,行禽兽之事。然而到目前为止,赵当世的亲身示范下,赵营全军对华清都执礼甚恭,并无半点冒犯亵渎之处。他俩安心之余,对赵营、赵当世的印象不由又好上几分。

  “咱们在赵营一日,便可多保护郡主一日,若情况有变,需得第一时间护送郡主脱离险境。”路行云与郭名涛不约而同想到了这一点。但其实,他们都知道,“保护郡主”云云都是他们自欺欺人的想法,“护送郡主脱离险境”也无异于痴人说梦。虽心知肚明,可他俩之间从未有人真正点破这一层窗户纸。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华清郡主已经渐渐成了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他们恐惧有一天将话说穿,小心翼翼构建起来的精神世界就将在一夕轰塌无存。

  “你俩怎么在这里?”二人脑中各有所想,都怔怔远眺天边那慢慢出现的霞光出神,不防又有人来到。

  “哦,是杨行人。”郭名涛循声看去,认得眼前眉宇间有些许焦急的这个白净后生。此人叫杨绍霆,现为稽查使刘孝竑手下的一名稽查行人。他此前曾暗地里给过郭名涛一些消息,令郭、路颇为受益,故而三人之间关系不错。

  “营里军纪严明,刘稽查更是铁面无私,若让他知道你俩擅自来此地,只怕……”杨绍霆点到为止,但一脸严正。

  “果真是刘张飞的好徒弟。”路行云偷摸着吐吐舌头,自思,旁边郭名涛拱拱手道:“我适才给今日轮值的百总打过招呼,不碍事。”

  杨绍霆不容置喙,道:“那更不行,刘稽查要知道,只怕那百总也得一并受罚了。”说着,又道,“二位跟着我走,速速离开此地,尚可无事。”

  郭名涛与路行云相视咋舌,想不到赵营的纪律居然已经严格到了这种地步。他们曾经巡检过许多官军部队,完全做不到这样的令行禁止,更别提流寇了。赵营以流寇之实,竟自律如此,当真匪夷所思。

  杨绍霆与他们关系虽好,但却素以公正不阿著称,郭名涛相信再磨蹭下去,这后生真会“秉公执法”,只好失落地瞥了眼天边那尚未冒出的旭日,点头答应。三人正欲离开,不远处的北大辕门外,突然归来一批骑兵。

  “是韩总兵的人。”杨绍霆直直立着,呆看向那群神龙活虎的骑兵,眼中蕴含着艳羡钦佩。路行云偷眼看看他,暗自嘀咕,也不知赵当世、刘孝竑用了什么洗脑的法子,居然让这么一个大好后生真的把赵营当成了自己的家。

  营外了骑兵与守门的兵士来去通传了身份,营内兵士将门打开,一将一马当先飞马入营,瞭见郭名涛三人,驾马小跑过来,笑道:“几位起的好早,可是来迎接韩某的?”

  说话的是飞捷营总兵韩衮,郭名涛与路行云与他打过几次交道,知道此人虽为武夫,但态度和顺、懂得礼节,所以对其颇有好感,就也恭恭敬敬回了礼——赵当世再怎么看重读书人,赵营毕竟是武人为台柱,武贵文贱依然是不说的规矩。

  “呵呵,晚间出巡,收获不错。”韩衮面容上显出微微的倦怠,不过看上去心情上佳,他竖起拇指向后指指,“后面一群客人,等着见主公,韩某这里先别过了。”

  郭名涛三人点头答应,韩衮随即呼哨一声,数十骑立时马蹄飞踏而去。飞捷军骑兵是赵营精锐,郭名涛与路行云早前对军务多有接触,并非只会埋首读书的酸儒,朝阳下见到英姿勃发的韩衮以及雄壮英武的骑兵飞啸而过,也不禁从心里发出赞叹。

  然而,前头十余全副武装的骑兵掠过,后头紧跟着的,却是同样骑于马上,百姓装束的七八人,他们脸色都是一派颓丧,看样子就是韩衮所说的“客人”了。

  当其中一人打马而过,路行云眉毛一耸,问郭名涛:“郭兄,你刚才看到没,那人,那人的样貌……”

  郭名涛亦是疑云满面,点头回答:“看上去不类你我,似是,似是胡人。”

  三人再将目光投去,看到的,却只剩飞扬起的尘土。

  赵营的中军大帐外,韩衮精神抖擞地翻身下马,帐外周文赫上来牵住马,道:“主公正在吃早膳,总兵稍等。”

  韩衮打量他两眼,笑着道:“老周,身体好不少啦。”自打在褒城身受重伤后,这护卫赵当世的职责基本都由庞劲明代替,韩衮与赵当世经常见面,这几日来倒是头一遭看到周文赫。

  周文赫脸黑如铁,看不出什么动静,但道:“身体基本痊愈,可以继续效力。”言罢,紧抿嘴唇,不再言语。

  韩衮晓得他本就少言,经历这一场风波后更是孤僻内敛了不少,也就不再与他说笑,专心候在帐外。也不知是不是马蹄声惊动了赵当世,只一小会儿,周文赫就让韩衮进去了。

  来到帐里才发现,赵当世还端着一个竹碗在喝粥,韩衮还没说话,赵当世先道:“老韩,吃东西没,来来,先吃完热乎的粥,暖暖身子。这粥里加了莲子、枣子,甚是香甜可口!”

  韩衮笑道:“不必了,没吃早饭的习惯,不饿。”说话间,赵当世已经囫囵将一大碗粥咽下了肚。

  “舒爽!”赵当世摸着肚子,伸个懒腰,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

  “主公,昨夜夜巡,在西北面找到些‘客人’,顺便请到了营中。”赵当世不拘小节,韩衮也就没那么多拘束,径直走到了他身边。

  赵当世笑笑道:“什么客人,好像很有来头的样子。”

  韩衮点头道:“是有些不同凡响之处,我让他们进来,主公一看便知。”说完,拍拍手,帐外周文赫问音放行,当即七八人掀开帐门鱼贯而入。

  赵当世抬头看去,扫视一遍,视线却在站在最前一人的脸上停了下来。他侧头看看韩衮,这才明白他所说的“非同凡响“是指什么,不再喝粥,朝那人招招手道:“灰衫者,上前来。”

  那站在最前,身着灰衫的男子闻言,很听话地走近几步,赵当世仔细将他打量一遍,开口道:“你不是明国人。”他现在算是看清了那人长相,脸长颔方、高鼻深目、头发带卷,虽然穿着长衫,但一看就不是汉人。

  “小人是明国人,真真实实的汉人。”那灰衫者连忙说道,两手握拳不断搓着,大为慌张,但一口官话,很是纯正地道。

  “我汉人都是直发黑目,而你却是卷发棕目,怎么敢自居汉人?”赵当世有心戏谑故作严肃质问。

  那灰衫者摆手解释:“将军误会了,小人名叫杜纯臣,虽然样貌有所不同,但确实是汉人。”说到这里,咽了口唾沫接着说道,“小人是广州府香山县壕镜澳人氏,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之所以被将军误会,实因小人的生父乃佛郎机人。”

  “原来如此。”赵当世点头说道,“无怪你酷似番夷。”

  那自称杜纯臣的灰衫男子忙不迭道:“是,是,全因这层关系在里头。”言及此处,叹口气,面露惆怅,“可恨我那佛郎机爹给我生成这般模样后不见了踪影,晓得小人从小到大,受了多少委屈,遭了多少白眼!”

  赵当世与韩衮等听他这么说,哑然失笑。这杜纯臣长得不同,说话也是不同。短短片刻时间,就忘却了自己“阶下囚”的身份也似,开始编排起了自己那个死鬼老爹,还一副义愤填膺模样,倒是个妙人。

  所谓“壕镜澳”,即之后的澳门,自嘉靖年间第一批佛郎机人到来,至今已为他们盘踞了很久,虽然不合法,行政上仍然属于香山县管辖,但自主的权利完全在佛郎机人手中。佛郎机人每年缴纳“地租”,大明朝廷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这既成事实成为摆在台面上的潜规则。

  壕镜澳的夷人至今已有万余人,与当地百姓混居。当地百姓为其压榨盘剥,生活困顿凄惨,屡屡申报,明廷官员都所视无睹。其中有些不甘受压迫的,远走他乡,剩下没去处的,只能苟活,或为夷人做极重极贱的苦役,或直接成为奴隶。又因来到壕镜澳的夷人多为单身的男子,生理需求旺盛,故而许多当地女性为了活命,沦为出卖肉体的“疍家女”,专服侍那些个“红须绿眼番鬼”。媾合之下,自然“孕育”出众多“生而无父”的孩子。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这些孩子很少能活到成年,但想来杜纯臣是一个幸运儿。

  一打开话匣,不需赵当世提问,杜纯臣自己就滔滔不绝讲述起了自己的成长史。原来他出生后,身为“疍家女”的母亲就因为样貌不错,给香山县的一个老乡绅看中,纳为了小妾。他娘俩纵然在那老乡绅家中受尽打压排挤,可好歹能够苟延残喘下去。这杜纯臣亦因蔽得以顺利长大。成年后,他因聪明伶俐,很快学会了包括夷语在内的诸多语言,最开始为外海的一些海盗介绍购买佛郎机人的炮铳,而后渐渐有些名声,开始把脚踏入广东官场,最终成为官、夷、盗三方通吃的买卖中介人。其最值得吹嘘的一次活动,当属泰昌元年作为当地中间人,负责牵线时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李之藻以及江西按察司副使杨廷筠购买佛郎机人铜炮的交易。那时,他才十八岁。

  之后,他因为与李旦、颜思齐等东南大海盗过从甚密,遭到了明廷的严密监视与封锁,数年“不得片甲出海”,无奈将事业重心放到了内地,即通过各种关系网,向内地各省的军头们走私贩卖武备,其中以铳炮为主。而他这次入川,目的也在于与西南的一批军头们接洽,拓展业务范围。

(https://www.biquya.cc/id80739/166584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