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之我若为皇 > 第79章 忽悠的还不够

  “孙承宗。”卢象升沉声道。

  想拿下祖家虽然困难,但更难的是祖家控制下关宁锦防线的边军。

  祖家镇守辽西已经很多年,所部势力盘根错节,边军精锐又都是他们的家丁,这些家丁受的是祖家的恩惠,一旦反水,再号召起各镇边军,后果将不堪设想。

  卢象升之所以选孙承宗,原因也不复杂,孙承宗才是近20年来辽东、辽西局势的缔造者,没有孙承宗,袁崇焕不会出头、祖大寿也不会出头。

  可以说,孙承宗一手提拔了袁崇焕,而后作为袁崇焕的继任者,祖家、甚至边军都对孙承宗有着敬畏,只有孙承宗与之同去辽西,卢象升才能有几分把握。

  “此事简单,朕容后写道旨意即可。”崇祯皇帝道。

  他当然知道孙承宗的大名,老哥天启的帝师、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少师、辽东督师……一大长串的头衔崇祯皇帝都念不完。

  而且这孙承宗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天启朝时在辽东立下不少功劳,就是前任临朝时,也曾数次统兵将建虏赶出大明疆域。

  但是,崇祯皇帝自始至终都没召见或者重用此人。

  因为他认为关外的局势走到这一步,袁崇焕必须负有很大的责任。

  天启皇帝时,由于是帝师,即便是位高权重的魏忠贤也难以撬动孙承宗的地位,天启皇帝虽然喜欢做木匠活儿,但向来尊师重道,对老师孙承宗格外尊重。

  孙承宗督师辽东获得了天启皇帝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他在关外的具体政策就是修城堡。

  他认为明军不善于野战,但建虏也有弱点,就是不善于攻城,于是数年间,修缮大城九座、小城四十余座,修一座城堡,就派一支军队驻扎,意图徐徐图之。

  作用确实有,黄台极不止一次望着修好的城堡发愁,但弊端更大,朝廷每年的税银本就不多,连军饷都快发不起了,却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城。

  最终钱花完了,黄台极却选择直接绕过关宁锦,照样侵入关内。

  熟悉不熟悉?被法国人视为无懈可击的马奇诺防线怎么崩溃的?不也是被德国佬绕过去了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第二个原因是,孙承宗年纪实在大了,孙承宗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如今已经七十二岁高龄。

  虽说这年月没有退休年龄限制,但崇祯皇帝也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崇祯皇帝虽然不认同孙承宗的边镇举措,但对于他的为人还是非常敬重的。

  崇祯十一年,建虏兵临高阳,七十六岁高龄的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

  就凭这一点,足以使前任时的满朝文武汗颜,崇祯皇帝清缴东林时,还曾特地嘱咐韩山河,不要打扰高阳的孙承宗,便是因为对他的尊重。

  “此去关外事关重大,朕给你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粮草、军械等一应所需,均可报于户部支取。

  关宁锦所系乃大明之屏障,朕将这个重任交于你,你当万事以朝廷为重。”崇祯皇帝又嘱托道。

  “臣卢象升谨遵陛下旨意。”卢象升怎能不知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他心里自是感激,但话到嘴边又觉得说再多都是多余。

  如今的建虏,几乎整合了整个漠南漠北,即便不少蒙古部落还对建虏不服,但也不敢明着忤逆。

  建虏本族人虽然不多,但能调动的军队却已经十分庞大,卢象升不仅要面对祖家、祖家的家臣家丁和边军,还要面对随时可能犯边的建虏,压力可想而知。

  卢象升忧心忡忡的离去,崇祯皇帝也独自坐在大殿内沉思良久。

  他的压力也很大,流寇、边患、朝臣,没有一个省心的,哪一方处置不当,最后买单的都是他,最后挂歪脖子树的也是他。

  好在压力虽大,但毕竟没闹出什么天大的窟窿,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又过了几日,出使虎墩兔憨四个多月的顾小佳终于安全回到京城,然而顾小佳还没来得及去问洪承畴讨要先前答应的豪宅,就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诏令。

  顾小佳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在西海时对着虎墩兔憨吹大明,途经山陕时又对着孙传庭吹蒙古,这才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双方结盟后的第一次贸易,虎墩兔憨也因此很快拿到所需物资。

  按照他与虎墩兔憨的约定,此时四部同盟应该已经出兵东征才是。

  只是顾小佳却不敢对着崇祯皇帝吹,并且心里一直犯嘀咕,到底要不要把结盟的细节、以及他吹嘘的那些没边的承诺如实相告。

  不说吧,担心以后东窗事发被砍,说吧,又担心立即被砍。

  以至于传旨的太监催了好几遍,顾小佳才磨磨唧唧的从自己的破院子里出来。

  “顾爱卿远道辛苦,朕之所以将你召来,也是关心关外局势,给朕说说,那林丹汗实力究竟如何,以及双方结盟时的具体细节,此事也怪朕当初没给洪承畴交代清楚。”崇祯皇帝温和而毫不讳言的道。

  顾小佳还是第一次单独与崇祯皇帝见面,先前崇祯皇帝大肆株连朝臣,使得顾小佳一直觉得崇祯皇帝充满戾气,如今看来,不过是讹传而已。

  “回禀陛下,那林丹汗本部兵力并不多,但其在西海又与另外三个本地部落结盟,总体兵力也有数万,算是不错的小盟友。”

  见崇祯皇帝一副洗耳恭听的和顺模样,顾小佳终于下定决心,将此行的具体细节、包括自己夸大的吹嘘等等一股脑的说给崇祯皇帝听,甚至连自己对蒙古以后的计划也都和盘托出。

  一来他觉得崇祯皇帝并非讹传的那般嗜杀,二来如今锦衣卫、东厂在各地都有人数庞杂的密探,再加上辛一博还留在西海,倘若被锦衣卫探查到,还不如自己亲口说显得忠诚。

  崇祯皇帝听的一愣一愣的,他是真的对这顾小佳的骚操作有点佩服了,这人哪里像个饱读诗书的儒家学子,分明像个斯文的流氓,以儒家之身行痞子之事。

  不过这类人却是崇祯皇帝最缺的,只要此人对他保有着忠诚,放到哪儿都是一颗好钉子。

  “顾小佳。”崇祯皇帝便揣摩着他刚才的叙述,边小声的念叨了一句。

  没曾想,就这一句念叨吓的顾小佳一哆嗦,因为崇祯皇帝思考问题过于专注,念叨他的名字时也面无表情,以至于顾小佳觉得要坏事。

  陛下该不是觉得他吹捧的太过了吧,毕竟他官职低微,所作的承诺即便各部尚书也得掂量掂量。

  顾小佳的心一直提着,崇祯皇帝沉默了许久才道:

  “此事做的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忽悠的还不够,下次再去时,给朕使劲儿忽悠,出了事儿有朕兜着。”

  ……

(https://www.biquya.cc/id79806/6686761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