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对应的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启迪我们说,一个人,他到了三十岁跟所有人的来往、交往都要有原则,就不会乱。”
“只有这样人家才会乐意跟你交往,经常来你家做客,而不是说朋友从远方来,我就不亦乐乎,不是这样的。”
“你要有原则,朋友才会来,也乐意经常来你家跟你交流,而且主动来、多来,不然你一个没原则的人,叫他来他也不会来,婉拒你或直接不鸟你。”
“四十而不惑」对应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
“愠就是小小的生气,意思是那没必要啊,比如你在一个行业,你再优秀,你再特别,别的人还不认识你,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自己不疑惑就好了,那你还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干什么?那管你什么事情?”
“五十而知天命对应的就是发愤忘食。”
“所以你不能从小就发愤忘食,年轻人不能发愤忘食,不可以。”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发愤忘食看网文,完了!发愤忘食打游戏,完了!发愤忘食玩手机,完了!发愤忘食刷抖音,完了!发愤忘食追剧,也完了!”
舞台上,李林飞一人独饰两个角色,成就大型精分现场表演,全场的大学生都忍不住哄笑一片,诸多看直播盯着屏幕的吃瓜群众都莫名躺枪。
“28岁还在发愤忘食打lol,算是废了。”
“真实的一批,多少人躺枪。”
“拉倒吧,反正吃枣药。”
……
这时李林飞正襟危坐,认真肃然地说道:“发愤忘食是有前提条件的各位,就是当你恍然大悟,大彻大悟,你知道你这辈子要真正做什么的时候,已经非常明确目标的时候。”
“你就得全心全意不顾一切的去做,发愤忘食的去做,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了你已经不能去计较这个计较那个了,因为你没时间了,你再计较就真的全完了。”
“那我问各位,现在正值大好年华天天发愤忘食的看小说、打游戏、刷微博、追剧是真的你这辈子真正要做的事情吗?真是你这辈子的目标吗?我想应该不是。”
“六十而耳顺对应的就是乐以忘忧。”
“乐以忘忧如果理解成高兴的忘记忧愁,那错了,错的离谱,那是老糊涂,老年痴呆。乐以忘忧真正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把所有的忧愁当做乐趣来看。”
“我记得我读五六年级的时候和一个同班同学同桌的死党,我们每天下课或者放学经常一块去走,然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无话不说。”
“有一天在放学路上的时候我突然问他一个很奇葩的问题,我问他如果你掉了100元,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他狐疑的反问我你怎么想的,我说当然该高兴啊,他说为什么,我就跟他细算一笔账,我说你看,现在100元我已经丢了,我要是还不高兴,我不是亏大了?我既把钱丢掉了心情也差了,两头亏。”
“那么为了止损,我不能把高兴也丢掉啊,所以应该心情好,必须心情好,丢了100块应该高兴!”
“因为钱丢掉了找不回来了,但是心情还是可以调整的,那当然高兴才对。”
此话一出全场哄笑,这么清新脱俗的解释么?又是活久见系列。
而李林飞也是笑容满面的,挪了一下身子拿着话筒接着说道:“现在回头去想,初中时代我是以得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事情发生了没法回头,那就止损,唉……果然还是太年轻了,境界还是太低了。”
“今天读了圣贤书境界提升了,我高兴是对的,但是不应该去计较得失,而是当做乐趣来看待,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同学们啊,不要老是认为你的长辈们顽固不化,冥顽不灵,什么都不懂。其实长辈们什么都懂,只是他已经而耳顺了,你为什么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
“那是因为你还没到他的那种境界啊,境界是不能教的,只能悟的,你没到不愠的境界,也没参透什么叫发愤忘食,那更不懂什么叫乐而忘忧。”
“所以必然会在后辈的印象里造就长辈们顽固、刻板也不懂变通的形象结果,而且你还嘲笑长辈,但长辈们其实不在乎你的嘲笑,依旧还是像你们认为那样顽固、刻板,因为长辈们的境界已经是耳顺而已矣。”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应的就是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七十岁了他都不知道他年纪已经那么大了,因为孔子的心里是没有年级大的观念,一个人,当你怎么做都感觉自在,都没有苦恼,你会觉得老吗?”
“孔子说的不知老之将至给我们的启迪是,人要服老,但不认老。”
“我们不是有句话说人老心不老么?但是你要服老,生理年龄你是逃避不了的,但是心里的那种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孔子的心里是一辈子保持年轻,所以哪怕他70岁了也不知老之将至。”
此时此刻,全场的大学生们都鸦雀无声,但都认真的听讲,目不转睛的看向了李林飞。
舞台上,李林飞悠然笑语:“孔子的一生实践经验是从《易经》所得,孔子的一生实践结果总结在《论语》里面,我读《易经》之后再回去读《论语》才知道,孔子是多么的了不起,为什么他是我们华夏的古之圣贤。”
“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其实也很讨厌孔孟,因为他们是儒家圣贤的代表,秦朝之前的儒家和秦朝之后的儒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孔子的年代,他出门在外也是随身佩剑的,为什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https://www.biquya.cc/id79067/509178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